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八段锦功法训练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本院60例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常规治疗及护理基础上,观察组采用八段锦训练法,对照组则运用步行训练法进行运动康复,在入院前及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进行6min步行距离及明尼苏达生活质量的测评。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在6min步行距离测试上均有显著提升(P0.05),生活质量也得到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八段锦作为一种有氧运动方式能有效提高慢性心衰患者的运动耐量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心脏康复运动疗法对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8月本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常规治疗联合心脏康复运动疗法,观察患者6min步行试验距离、BNP前体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6min步行距离及BNP前体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6min步行距离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BNP前体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论:给予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康复运动疗法,能提高患者活动耐力,效果较好,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康复中进行八段锦训练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8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步行训练,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八段锦训练,比较2组心脏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康复后心功能LVEF、NT-Pro BNP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康复后6 min步行距离为(368. 45±59. 71) m,长于对照组(327. 92±62. 33) m,P 0. 05。结论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开展八段锦训练,能够更明显改善患者心脏功能,提升患者活动能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运动处方对慢性心力衰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治疗前后分别完成心肺运动试验(CPET)、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评分(MLHF-Q)、6min步行试验(6MWT)及血浆脑钠肽前体(NT-proBNP)、超声心动图检测;试验组通过CPET制定△50%W强度运动处方,对照组制定80%无氧阈功率强度运动处方,进行12周的运动康复训练。结果:两组患者无氧阈、峰值摄氧量、峰值氧脉搏、峰值负荷功率、左室射血分数、6MWT均治疗后较治疗前升高,NT-proBNP、左室舒张期末内径、MLHF-Q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无氧阈、峰值摄氧量、峰值氧脉搏、峰值负荷功率均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康复有效提高慢性心衰患者心肺功能及生活质量,高强度较中等强度更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太极球联合八段锦运动在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患者心脏康复中的作用。方法:将120例PCI术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治疗和健康教育,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行太极球联合八段锦运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脑自然肽氨基端前体蛋白(brain natural peptide amino terminal proprotein,NT-pro BNP)及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LVEDV)、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6分钟步行距离(6MWD),记录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分、临床症状积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A)评分,记录随访1年内再狭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NT-pro BNP、LVEDV低于治疗前,LVEF、6MWD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各项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治疗后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HAMA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再狭窄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太极球联合八段锦运动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心功能指标,提高运动耐力,缓解临床症状和焦虑情绪,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参芪配方颗粒对气虚血瘀型心力衰竭伴冠心病患者6min步行实验(6MWT)结果的影响。方法将66例气虚血瘀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2例采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指南常规用药,治疗组34例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参芪配方颗粒。结果治疗组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82.4%,对照组81.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6MWT步行距离,治疗组为(395.4±53.6)m,对照组为(316.5±33.4)m,均较治疗前改善,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改善气虚血瘀证候有效率82.4%,对照组59.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芪配方颗粒能有效改善气虚血瘀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MWT结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振动刺激结合分期针刺疗法对早期中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协同康复作用。方法:将发病3个月内的中风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包括运动治疗、理疗、作业治疗和言语治疗等),治疗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分期针刺疗法和全身振动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FMA)、平衡功能测试(BBS)、10米步行测试(10MWT)、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和6分钟步行能力测试(10MWT)评估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经过2个月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MA评分、BBS评分、10MWT速度、TUG时间和6MWT距离与治疗前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FMA评分、BBS评分、10MWT速度、TUG时间和6MWT距离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振动刺激结合分期针刺疗法对早期中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提高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六字诀和八段锦训练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4年12月于心血管内科住院的CHF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进行为期1年的八段锦和六字诀练习,观察两组患者6MWT、心功能分级及脑钠肽水平的变化。结果经过1年的八段锦和六字诀练习,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患者的6MWT提高,心功能分级及血浆BNP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八段锦和六字诀练习有助于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耐量,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心痛贴膏对心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02例心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52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加心痛贴膏外用,选取穴位为双心俞、膻中、内关、足三里,每天1次,每次持续2 h。2组疗程均为14 d。观察2组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6 min步行试验(6MWT)步行里程数、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及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的变化。结果 2组治疗后NYHA分级的级别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幅度更明显(P0.05);2组6MWT步行里程数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1),治疗组6MWT步行里程数增加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2组LVEF值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NT-proBN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2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NT-proBNP下降水平较对照有进一步下降趋势。结论心痛贴膏能改善心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提高6MWT步行里程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高压氧联合整体康复护理模式对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为临床治疗及护理服务提供依据。方法选择脑出血患者8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干预,试验组在常规干预基础上患者给予早期高压氧联合整体康复护理,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量表(NIHSS)评估并比较2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结果干预前2组ADL评分、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 05);干预后,2组NIHSS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均0. 05),且试验组NIHSS评分降低的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干预后2组ADL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升高(P均0. 05),且试验组ADL评分升高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早期高压氧联合整体康复护理能够有效调节患者的神经功能,促进恢复,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对临床治疗及护理均有较高指导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平衡阴阳"电针法联合活血通络解痉汤对脑梗死所致踝关节跖屈肌痉挛患者下肢肌电图和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8例脑梗死所致踝关节跖屈肌痉挛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4例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34例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给予"平衡阴阳"电针法及活血通络解痉汤治疗,2组均治疗8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踝跖屈肌群肌张力、跖屈肌肌力、下肢肌电图、步行能力、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踝跖屈肌群肌张力的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分级、评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跖屈肌肌力评分分级、评分均明显增高(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以上分级与评分改善更明显(P均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胫前肌积分肌电值(iEMG)及10 m步行测试(10MWT)相关指标步长、步频、步速明显升高(P均0.05),腓肠肌iEMG及10MWT相关指标能量消耗指数明显降低(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明显更改善(P均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时间明显缩短(P均0.05),功能性步态评价量表(FGA)评分、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明显增加(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改善更明显(P均0.05)。结论 "平衡阴阳"电针法联合活血通络解痉汤可显著降低脑梗死所致踝关节跖屈肌痉挛患者跖屈肌肌张力,改善患者步行功能及步态,有助于改善下肢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医体质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为体质干预调理慢性心力衰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治未病科和心血管科就诊的体质辨识属于血瘀质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西药(ARB、ACEI、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利尿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调理体质的方法进行干预。6个月后,分别观察并比较2组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pro-BNP、6 min步行距离(6 MWT)、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命质量量表(MLHFQ)评分的变化。结果:1) 2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4%,2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 2组患者治疗前后Pro-BNP比较,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组患者的Pro-BNP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P 0. 05)。3) 2组患者治疗前后6 MWT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组患者6步行试验比较,步数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4)治疗前后2组心力衰竭患者的MLHFQ评分,经计算,均有显著性的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患者比较,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通过体质干预结合西药常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能够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运动耐量,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在慢病管理中可以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急诊科收治的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98例,根据随机分组将其分为对照组(49例)与治疗组(49例)。比较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结束后,2组患者治疗后6MWT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6MWT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2组其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观察针刺结合运动再学习技术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124例,根据患者在治疗期间的暴露因素(是否愿意接受针刺治疗)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其中试验组患者64例,对照组患者60例,试验组患者予以针刺结合运动再学习技术,对照组患者单独予以运动再学习技术,每周治疗6天,共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结束时和治疗结束后3月对患者进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中上肢功能评定部分(FMA-UE)、香港版偏瘫上肢功能测试评定分级(FTHUE-HK)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MBI)评定。结果:治疗结束时,两组患者FMA-UE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且试验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3月两组患者FMA-UE评分均较同组内治疗结束时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试验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结束时,两组患者FTHUE-HK评级、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且试验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3月两组患者FTHUE-HK评级、MBI评分均较同组内治疗结束时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但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3个月,试验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87. 5%,对照组总有效率7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针刺结合运动再学习技术不仅在早期能够有效的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障碍,并且患者在回归家庭后可继续予以运动再学习训练,对于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电针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障碍4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采用相同的基础康复训练,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电针,1次/天,5次/周,1周1个疗程,共治疗6周。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用Fugl-Meyer(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及Brunnstrom偏瘫手功能分级量表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FMA评分、MBI评分、Brunnstrom分级无统计学差异(P 0. 05),具有可比性。试验组和对照组FMA评分、MBI评分、Brunnstrom分级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 0. 05);治疗后试验组FMA评分和MBI评分高于对照组,统计学差异显著(P 0. 05),试验组ADL临床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两组间Brunnstrom分级无统计学差异(P 0. 05)。结论电针有助于提高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其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振动刺激结合浮针疗法对早期中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协同康复作用。方法将60例发病3个月内的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包括运动治疗、理疗、作业治疗和言语治疗等),治疗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增加浮针疗法和全身振动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Fugl-Meyer assessment,FMA)、平衡功能测试(Berg Balance Scale,BBS)、10 m步行测试(10 Meters Walk Test,10MWT)、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imed-Up-and-Go test,TUG)和6 min步行能力测试(6 Minute Walk Test,6MWT)评估2组患者的疗效。结果经过2个月的治疗后,2组患者的FMA评分、BBS评分、10MWT时间、TUG时间和6MWT距离与治疗前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另外,进行组间比较,治疗组患者的FMA评分、BBS评分、10MWT时间、TUG时间和6MWT距离较对照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振动刺激结合浮针疗法对早期中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提高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坐式八段锦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心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本院急诊行PCI术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共10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急诊PCI术后除常规药物治疗外,辅以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的基础上由专业人员指导患者进行“坐式八段锦”,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及出院1个月、6个月NT-proBNP(N端脑钠肽前体)水平变化、心功指标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DS)、左室射血分数(EF)变化和6 min步行距离(6MWT),记录6个月内的再住院率及死亡率。结果:(1)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6MWT大于对照组(P<0.05);(2)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NT-proBNP、LVDD、LVDS均低于对照组,EF、6MWT大于对照组(P<0.05);(3)观察组的再住院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坐式八段锦可以有效地改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的心功能,提高其运动耐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八段锦结合虚拟康复训练系统对老年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生活能力、生活质量、血压血脂、治疗依从性及再住院率的影响。方法选择住院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7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两组老年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别进行血压、血脂、心脏B超、运动平板负荷试验和6分钟步行试验等检查。治疗组患者进行心功能评估后,采用动能医生情景互动康复系统进行有指导的康复运动训练,并进行八段锦功法的练习;对照组根据《冠心病心脏康复/二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选择经典的运动康复程序。24周后对全部项目进行复查。结果观察期间治疗组剔除1例,实际完成35例,对照组因患者失访脱落2例,实际完成34例,两组无因不良反应退出观察病例。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室间隔(interventricular septum,IVS)、左室后壁(left ventricular posterior wall,LVPW)、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运动代谢当量(sports metabolism equivalent,METS)、6分钟步行试验均有改善(P0.0 5),血压-心率乘积、心率储备(heart rate reserve,HRR)也有改善(P0.0 5)。两组间比较提示虚拟康复训练系统联合八段锦组在METS、6分钟步行试验、Ⅲ~Ⅳ级负荷运动中心率收缩压乘积(heart rate systolic pressure product,RPP)、HRR等指标优于对照组(P0.0 5),而且在生活质量评分中,虚拟康复训练系统联合八段锦组在心理健康方面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依从性高(P0.01)。结论虚拟康复训练系统联合八段锦治疗方案在改善心功能、改善冠心病的预后,提高运动耐力方面与指南推荐的经典治疗方案有同等功效,在改善患者神经心理调节方面较经典治疗方案更具优势,治疗依从性高,患者获益更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自然三联疗法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1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56例,对照组54例,两组患者均根据病情给予标准心力衰竭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取饮食控制、运动康复及心理干预三联疗法;共治疗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心功能级别、生活质量评分、6 min步行距离(6MWT)、左室射血分数(LVEF)测定。结果:经过6个月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在心功能分级、生活质量评分、6 min步行距离、左室射血分数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自然三联疗法能显著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和生活质量,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康复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穴位贴敷联合体外反搏在慢性心力衰竭心脏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1—10月在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纠正心力衰竭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穴位贴敷联合体外反搏治疗,统计2组患者治疗14 d后临床疗效,观察对比2组治疗前及治疗14 d后6 min步行距离、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胱抑素C(CysC)水平、超声心动图[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高峰射血率(PER)]。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3.3%(28/30)和76.6%(23/3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6 min步行距离、LVEF、ADL评分均明显升高(P均0.05),观察组升高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2组CysC、NT-proBNP水平及LVESD、LVEDD、PER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5),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穴位贴敷联合体外反搏应用于慢性心力衰竭心脏康复治疗过程中,可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患者运动及日常生活能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