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Wnt 通路抑制因子Dickkopf1(DKK1)在出生后小鼠牙发育各阶段的时空表达特点,为阐明Wnt信号通路调控牙发育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出生后第0.5、6.5、12.5、18.5、24.5和30.5天的昆明小鼠并按时间分组,每组3只。颈椎脱臼法处死小鼠,分离包含第一磨牙的下颌骨组织后进行固定、脱钙处理,制作厚度为5μm的下颌第一磨牙牙体-牙周组织联合切片。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下颌第一磨牙的发育状态,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小鼠牙体组织和牙周组织中DKK1的表达特点。结果:小鼠出生后第0.5天时,下颌第一磨牙牙胚处于钟状晚期;第6.5天时,下颌第一磨牙牙釉质发育基本完成,可见上皮根鞘向根方延伸;第12.5天时,冠部牙本质发育完成,牙根形成约1/3;第18.5天时,牙根形成约2/3;第24.5天时牙根发育达到全长;第30.5天时根尖孔缩窄,牙根发育基本完成。小鼠出生后第0.5天时,牙胚中无DKK1阳性表达;第6.5天时,成牙本质细胞中DKK1呈弱表达;从第12.5天到30.5天,成牙本质细胞中DKK1仍呈阳性表达,而牙周膜中开始出现 DKK1 表达,且随时间延长表达逐渐增强,牙槽骨和细胞性牙骨质中也出现 DKK1 的阳性表达,牙髓组织中始终呈阴性表达。结论:出生后小鼠牙不同发育期DKK1呈规律性表达,提示其可能参与了牙本质和牙周组织的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β-catenin在小鼠下颌第一磨牙牙冠形成的表达,探讨其在小鼠牙胚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取孕11天(E11.5)、孕13.5天(E13.5)、孕14.5天(E14.5)、孕16.5天(E16.5)、孕18.5天(E18.5)的ICR胎鼠及出生后24h、出生后3天及出生后7天(PN0、PN3、PN7)的小鼠,常规组织学处理并制备下颌第一磨牙冠状或矢状切片,用免疫组织化学实验方法检测β-catenin在下颌第一磨牙相关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β-catenin在小鼠下颌第一磨牙早期发育不同阶段呈现特异性的表达模式。在E11.5,上皮层可检测到β-catenin的表达;在E13.5,β-catenin的表达集中在向下方间充质凹陷的牙蕾上皮;在E14.5,在内釉上皮层及釉结节可以检测到β-catenin的强阳性表达;在E16.5、E18.5,在内外釉上皮、第二釉结节及邻近上皮的成牙本质细胞层可检测到β-catenin的表达。从出生后开始,在冠方的成牙本质细胞层、成釉细胞层,以及根方邻近上皮根鞘和上皮隔的牙乳头中的成牙本质细胞层内,可观察到β-catnein的阳性表达。结论 在牙胚发育过程中,β-catenin在牙源性上皮、釉结节及成牙本质细胞、成釉细胞中强表达,与牙冠形态发育及间充质细胞向成牙本质细胞分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鼠切牙牙胚发育晚期Shh及其受体的基因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信号分子Shh及其受体Ptc1、Ptc2在小鼠下颌切牙牙胚形态发育晚期的基因表达 ,以探讨Shh信号路径在细胞分化中的作用。方法 :制备昆明小鼠下颌切牙形态发育晚期标本 (E18.5~P 1.5 ) ,常规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以Shh、Ptc1、Ptc2cDNA为模板体外转录合成地高辛标记的cRNA探针 ,原位杂交法分析Shh、Ptc1、Ptc2mRNA在牙胚中的表达与分布。结果 :Shh与Ptc2mRNA表达方式相近 ,在钟状期切牙唇侧的前成釉细胞和中间层细胞呈阳性表达。Ptc1mRNA在钟状期切牙唇侧的前成釉细胞、中间层细胞及成牙本质细胞均呈阳性表达。结论 :在切牙牙胚形态发育晚期 ,Shh可能通过自分泌途径和旁分泌途径 ,参与了唇侧成釉细胞和成牙本质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Wnt家族5A蛋白(Wnt5a)在小鼠出生后牙骨质中的表达特点以及其对体外培养成牙骨质细胞分化的影响,阐明Wnt非经典通路调控牙根发育的机制。方法:选择出生后0.5、4.5、10.5、16.5、20.5、24.5、26.5和30.5d昆明小鼠并按以上相应时间点分组,每组3只;在相应时间点采用脱臼法处死小鼠,分离下颌第一磨牙及牙周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小鼠牙体和牙周组织中Wnt5a的表达特点。将小鼠成牙骨质细胞OCCM30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加入200μg·L-1重组Wnt5a蛋白,对照组无添加;提取细胞总RNA。RT-PCR法检测2组OCCM30细胞中Ocn、Opn、Alp、Bsp、Wnt5a和Runx-2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小鼠出生后0.5d,第一磨牙牙胚中无Wnt5a阳性表达;出生后4.5d,成釉细胞和成牙本质细胞中Wnt5a阳性表达较强;出生后16.5d,可见成牙骨质细胞中Wnt5a呈阳性表达;出生后20.5~30.5 d,成牙本质细胞和牙周膜细胞中Wnt5a呈阳性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成牙骨质细胞中Ocn和Alp基因相对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Wnt5a在牙根发育过程中的表达特点为从无到有,呈现规律性表达;Wnt5a下调分化基因的表达,在牙骨质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细胞极性相关蛋白CDC42和PAR3在小鼠牙胚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探讨其在牙胚发育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取13.5、14.5、16.5和18.5d(E13.5、E14.5、E16.5和E18.5)的小鼠胚胎以及出生后1和5d(PN1和PN5)的小鼠,分离头部,固定、脱钙、脱水、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观察牙胚的组织形态表现,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CDC42及PAR3在牙胚发育过程中的表达。结果:HE染色观察,E13.5~E18.5分别为小鼠牙胚发育的蕾状期、帽状期、钟状早期和钟状晚期,PN1小鼠的牙胚中可见分化成熟的成牙本质细胞和成釉细胞,PN5小鼠牙胚可见牙冠部发育完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DC42在E13.5、E14.5和E16.5小鼠牙胚中有广泛表达,在E18.5小鼠牙胚中表达较E13.5、E14.5和E16.5减少,在PN1和PN5小鼠牙胚中主要表达于成牙本质细胞和成釉细胞的分泌端;PAR3弱表达于E13.5和E14.5小鼠牙胚,在E16.5和E18.5小鼠牙胚上皮处表达明显增强,在PN1和PN5小鼠牙胚中表达较E18.5减弱。结论:CDC42和PAR3参与小鼠牙发育的过程,在牙胚发育早期可能参与小鼠牙胚的增殖及迁移,在牙胚发育晚期可能参与了成牙本质细胞和成釉细胞的分化,尤其在成牙本质细胞和成釉细胞极性的形成与维持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Axin2、Wnt5a以及Shh基因在小鼠下颌第一磨牙发育帽状期的表达,初步探讨Wnt与Shh信号通路在牙胚发育中的作用。方法制备小鼠下颌第一磨牙胚帽状期标本,用H-E染色组织学观察磨牙胚帽状期的特点,同时用原位杂交检测Axin2、Wnt5a以及Shh基因的表达部位及强度。结果光镜下可看到磨牙胚帽状期的典型釉结节,周围牙胚间充质细胞聚集,Axin2与Shh基因主要表达于釉结节,而Wnt5a基因主要表达于牙胚间充质。结论经典和非经典的Wnt信号系统以及Shh信号系统在牙胚发育帽状期有各自的表达特点,提示它们可能在牙胚形态发生的调控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CD44在小鼠磨牙牙胚发育表达的时空顺序及分布,探讨CD44对牙齿发育的形态发生和细胞分化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CD44在牙胚发育的蕾状期、帽状期、钟状形态发生期、分化期、分泌期、成熟期的表达.结果:在牙胚发育的蕾状期、帽状期,CD44在口腔上皮、牙板上皮、成釉器、牙乳头、牙囊呈弱阳性表达或无表达.在钟状期CD44在口腔上皮、牙板上皮强阳性表达;外釉上皮、星网状层、成牙本质细胞弱阳性表达;分泌期的成釉细胞和牙囊阳性表达.钟状分化期、分泌期、成熟期,中间层细胞CD44强阳性表达.结论:CD44参与牙齿形态发生及细胞分化,推测其在釉质矿化以及牙根和牙周组织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E-钙黏附分子(E-cadherin)在人牙胚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探讨其对牙齿发育的作用及意义。方法:胎龄8~34周胎儿尸体36例,取连牙胚的下颌骨,制成4 μm厚的连续石蜡切片。采用SABC免疫组化方法,观察TGF-β1 和E-cadherin在人牙胚中的分布。结果:TGF-β1和E-cadherin在人牙胚发育的不同时期均有表达。TGF-β1在蕾状期和帽状期的牙蕾上皮、牙板、内釉细胞和外釉细胞均呈阳性表达,钟状期在内釉细胞、釉结、中间层、牙板、成釉细胞、成牙本质细胞呈强阳性表达,靠近成牙本质细胞的牙乳头细胞和牙囊呈阳性表达。E-cadherin在蕾状期和帽状期的牙蕾上皮、牙板上皮、钟状早期的成釉细胞、外釉细胞中呈阳性表达,在钟状中期成釉细胞、成牙本质细胞中呈强阳性表达,外釉上皮和靠近成牙本质细胞的牙乳头细胞中呈阳性表达,在钟状晚期接近硬组织处的成釉细胞、成牙本质细胞、上皮根鞘呈强阳性表达。结论:TGF-β1是参与牙胚细胞分化及形态发生的重要调节因子,E-cadherin与牙釉质和牙本质的发育、分泌及矿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性分析采用微种植体支抗关闭下颌第一磨牙拔牙间隙对第二磨牙牙根及牙槽骨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正畸科拔除下颌第一磨牙的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治疗前后均拍摄曲面断层片,测量下颌第二磨牙近中前移量、牙根长度及牙槽骨高度的变化量。结果下颌第二磨牙牙冠中心点及根分叉点分别近中移动(5.77±3.67)、(6.45±3.23)mm,近远中牙根分别吸收(0.98±0.37)、(0.83±0.39)mm,治疗前后下颌第二磨牙位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牙根吸收量与磨牙近中移动量呈正相关(P<0.05)。治疗前后近中牙槽骨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牙槽骨吸收量与磨牙前移量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近中移动下颌第二磨牙会导致牙根吸收,移动量与牙根吸收量呈正相关,但其对牙槽骨改建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柳洁  马晓健 《怀化医专学报》2004,3(1):17-18,i001,i002
目的:为了更清晰地显示脑垂体三种嗜色细胞,筛选出优秀的染色方法。方法:取成年雌狗脑垂体,Zenker液固定,分别用苏木精一伊红和Mallory氏两种染色方法相比较。结果:用苏木精一伊红染色法;不易区分三种嗜色细胞。而采用的Mallory氏染色方法。能够较清楚地区分嗜酸性细胞、嗜碱性细胞和嫌色细胞。结论:Mallory氏染色法能够较清楚地显示脑垂体三种嗜色细胞结构。为实验教学提供了优良的切片标本。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比较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 and eosin staining,HE staining)、Masson染色法和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法(picric sirius red staining,PSR staining)在评价心肌纤维化的各自特征及优缺点。方法 20只SD大鼠予以盐酸异丙肾上腺素(isoprenaline,ISO)制备心肌纤维化模型,以5mg/(kg·d)于同一时间段注射,持续3周。取大鼠心脏组织行HE染色、Masson染色以及PSR染色,置于显微镜下观察纤维化面积及胶原沉积特点,并比较Masson染色和PSR染色纤维化面积所占心肌总面积比重。结果 3种染色方法均可显示心肌纤维化面积,Masson染色和PSR染色所示纤维化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PSR染色后进一步行免疫荧光染色能够明确区分Ⅰ型和Ⅲ型胶原纤维的表达,然而Masson染色和HE染色则不能区分。结论 PSR染色法结合免疫荧光技术较Masson染色法和HE染色法,能够更好的评价心肌纤维化程度及胶原纤维类型,对于心肌纤维化的治疗及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大鼠脊神经后根中枢突切断后相应背根神经节(DRG)卫星细胞(SGCs) Slit1的表达变化.方法:24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1、3、7d和14 d组(n=6),脊神经L5、6左侧后根中枢突切断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相应DRG内卫星细胞Slit1表达变化.结果:DRG中枢突切断后1d组表达slit1阳性卫星细胞围绕的神经元比例开始增加,7d达到高峰,14d后逐渐下降,各组与对照组(右侧)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各对照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少量神经元slit1弱表达,1、3d组Slit1阳性的神经元比例分别为40.12%和59.45%,7、14 d组神经元表达Slit1显著减少.结论:成年大鼠脊神经中枢突切断后,Slit1在SGCs和感觉神经元表达上调,SGCs源性Slit1可能参与了感觉神经损伤后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银染mRNA差异显示方法,并初步应用于筛选糖尿病早期大鼠背根神经节中差异表达基因。方法:制备糖尿病模型大鼠,以锚定引物与随机引物组合分别对正常与模型大鼠背根神经节的mRNA行DD-PCR扩增,经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后,银染法显示差异片段。结果:建立了银染mRNA差异显示方法.初步筛选出一些糖尿病早期大鼠背根神经节中差异表达的基因。结论:银染mRNA差异显示方法是简便快捷、行之有效的筛选差异基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小肠型克罗恩病(CD)肠黏膜中DLG1和DLG5的表达以及与临床关联分析.方法 收集CD患者小肠手术切除标本45例,另收集15例小肠肿瘤以及右半结肠肿瘤手术标本中正常小肠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DLG1和DLG5在CD组患者和对照组小肠黏膜上皮组织中的表达,并进行临床观察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CD患者小肠黏膜上皮细胞DLG1主要表达在细胞质中,两组患者DLG1表达部位有明显差别(P<0.01),表达量无明显差别.与对照组比较,CD组患者小肠黏膜上皮细胞DLG5均表达在细胞质中,CD组患者DLG5的表达量明显降低(P<0.01).DLG1表达部位和DLG5表达量与CD患者临床特征无明显关联.结论 DLG5表达降低可能参与CD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卢戈氏碘活体染色对早期口腔癌及癌前病变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对2013年7月~2016年7月就诊于我科高度可疑的口腔黏膜病变200例患者行2.5%卢戈氏碘染色后并在淡染或不染区行切取活检术,结果与常规病理检查结果比较。结果对2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发现早癌及癌前病变共174例,炎症6例,单纯上皮性增生20例。经染色后早癌及癌前病变主要表现为不染区和淡染区,卢戈氏碘活体染色对早期口腔癌及癌前病变辅助诊断的敏感度98.85%(172/174),特异度73.08%(19/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99,P0.01);卢戈氏碘活体染色对斑纹类口腔病损辅助诊断的敏感度94.29%(66/70),特异度80.00%(8/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27,P0.01);卢戈氏碘活体染色对溃疡口腔病损良恶性辅助诊断的敏感度96.67%(87/90),特异度6.67%(2/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P0.05)。结论对高度可疑的口腔黏膜病变行卢戈氏碘染色对早期口腔癌及癌前病变有很好的辅助诊断价值,能很好指示病变部位,指导切取活检术。  相似文献   

16.
结核灶内抗酸菌L型检出方法的研究和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安河  张国昌 《农垦医学》1998,20(3):131-133
本文应用Itenfised kinyoun(IK)改良抗酸染色,Ziehl-Neelsen(ZN)经典抗酸染色和Bacillus Calmette Guevin(BCG)抗体免疫组化染色等方法对181例结核病组织切片进行了结核杆菌的检测。结果IK抗酸染色法L型结核菌检出率为67.4%,ZN法为29.8%,两者差异有显著性。两种抗酸染色法均证明结核灶内主要(67.4%、29.8%)为抗酸菌L型;杆菌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模拟根管的染料渗透试验评价iRoot SP糊剂的根尖封闭性能. 方法 模拟根管样本88个,随机分为4个实验组(每组20颗)和1个阳性对照组(8颗),A1组采用iRoot SP糊剂单尖充填法充填;A2组采用iRoot SP糊剂热垂直加压充填;A3组采用AH-plus糊剂单尖充填法充填;A4组采用AH-plus糊剂热垂直加压充填.将样本置于亚甲基蓝中进行染料渗透,口腔手术显微镜下拍照测量染料渗透长度;分光光度法检测染料渗透量. 结果 各实验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染料渗透,其中A1组染料渗透的长度和量均大于A2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A2组染料渗透的长度和量均大于A4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iRootSP糊剂的根尖封闭效果较AH-plus根管糊剂差;当使用iRoot SP糊剂进行根管充填时,热牙胶垂直加压充填的效果比单尖充填的封闭效果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生前电击、死后电击及正常的皮肤组织运用Mowory(ABPAS)法和Alcian blue染色来鉴别生前电击与死后电击电流斑的不同。方法自行设计电击系统一套,雄性Wistar大鼠18只,分为:生前电击死组、死后电击组和非电击对照组,每组各6只。生前电击死组及死后电击组均于电击后即刻取电击处皮肤组织;非电击对照组脱颈处死后即刻取对应部位皮肤组织。三组皮肤组织均行中性甲醛固定,制成石蜡切片后分别进行Mowory(ABPAS)法、Alcian blue-核固红、HE染色。结果生前电击死组、死后电击组与非电击对照组皮肤网织层采用Mowory(ABPAS)法和Alcian blue-核固红法染色均有明显区别;生前电击死组与死后电击组大鼠皮肤网织层采用Mowory(ABPAS)法染色无明显区别,而采用Alcian blue-核固红法染色时生前电击死组网织层染色呈红色,死后电击组网织层染色呈蓝色,存在明显差异。结论 Alcian blue-核固红法较Mowory(ABPAS)法不仅对生前与死后电流斑的鉴定有重要的价值,而且有助于不典型电流斑的认定。  相似文献   

19.
作者对6例血管免疫母细胞淋巴结病患者的淋巴结HE染色病理切片进行观察,发现其基本病理特征为小血管显著增生,以免疫母细胞为主的多种免疫细胞浸润,伴有细胞间及小血管壁有无定型嗜酸性物质沉积。其组织化学染色PAS及派若宁均阳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4例免疫母细胞内IgG、IgM阳性,5例Kappa、Lambda染色阳性。这说明本病是一种活跃的免疫反应,而不是真正的肿瘤。有3例其细胞内风疹病毒抗原阳性,表明某些血管免疫母细胞淋巴结病与风疹病毒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Diff-Quik染色法及改良巴氏染色法对精子形态学评估的异同性及相关性。方法:对80例标本分别涂片两张,利用Diff-Quik染色法及改良巴氏染色法分别进行染色,并记录同一标本不同染色方法其正常精子百分率、头部缺陷精子百分率、颈部和中段缺陷精子百分率、尾部缺陷精子百分率、畸形精子形态指数(TZI)、精子畸形指数(SDI)等。结果:Diff-Quik染色法及改良巴氏染色法在精子形态评估中,正常形态率、各种类型的缺陷率(头部、颈部与中段、尾部)、畸形精子指数、精子畸形指数等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iff-Quik染色法及改良巴氏染色法在精子形态评估中具有较为一致的结果;改良巴氏染色法虽经典,但过于繁琐;在病人多且急需出具精子形态学检验报告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使用Diff-Quik染色法作为精子形态评估染色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