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6 毫秒
1.
目的:观察合谷刺配合化脓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活动期的疗效.方法:将60例RA患者随机分为合谷刺组和西药组,各30例.合谷刺组选曲池、三阴交等穴合谷刺,配合大椎、足三里等穴化脓灸治疗;西药组口服双氯灭痛,肌注甲氨喋呤治疗,观察两组疗效、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血沉和类风湿因子情况.结果:合谷刺组总有效率为76.7%,西药组总有效率为7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在临床症状、体征及血沉方面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P<0.05),但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西药组不良反应较合谷刺组更为明显.结论:合谷刺可明显缓解RA活动期症状及体征,疗效与口服西药相当,不良反应发生率较西药明显降低,是治疗RA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颈夹脊穴温针灸配合坐位拔伸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颈夹脊穴温针灸配合坐位拔伸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西药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头疼、颈痛、视物模糊等症状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眩晕、头痛、视物模糊、颈痛症状评分均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眩晕、头痛、视物模糊、颈痛症状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夹脊穴温针灸配合坐位拔伸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能有效改善患者头痛、视物模糊等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温针灸夹脊穴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价温针灸夹脊穴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疗效。方法:将56例活动性AS患者按照就诊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治疗组予温针灸夹脊穴联合口服柳氮磺吡啶片、塞来昔布,对照组单纯口服柳氮磺吡啶片、塞来昔布。观察病情活动指数(BASDAI)、病人总体评价、患者躯体功能(BASFI)、肿胀关节总数、骨骼和肌肉系统活动度评估(BASMI)、实验室炎性指标血沉(ESR)、血小板(PLT)和C反应蛋白(CRP)。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病情活动指数、躯体功能及Schober试验和指地距离等临床指标,以及ESR、PLT和CRP等实验室指标均有所改善(P〈0.05);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组的疗效更为显著,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夹脊穴治疗能有效的缓解AS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活动期的炎症反应,是治疗AS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针灸推拿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观察针灸推拿与口服西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AS)疗效差异。方法 :治疗组 30例温针灸华佗夹脊、风池、环跳 ,并推拿治疗 ,对照组口服萘普生、复方丹参、维酶素 ,两组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83.3%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6 0 % ,两组之间疗效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针灸推拿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效果明显优于口服西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药并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针药组45例予以夹脊穴为主的温针灸及柳氮磺胺吡啶口服治疗,西药组45例予柳氮磺胺吡啶口服治疗。治疗1个月后,观察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和炎症指标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各症状积分均显著改善(P0.01,P0.05);除关节肿胀、晨僵外,其余各项症状积分改善程度优于西药组(P0.05)。两组除枕墙距外,其余各项体征均有改善,针药组在VAS评分、Schober试验、指地距改善方面较西药组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ESR、CRP均有明显下降(P0.01,P0.05)。针药组CRP下降程度优于西药组(P0.05)。结论温针灸配合抗风湿西药治疗能有效减轻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关节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夹脊穴盘龙刺配合温针灸及中药熏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A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予夹脊穴盘龙刺配合温针灸及中药熏蒸治疗;对照组用柳氮磺胺吡啶(SASP)治疗。观察病情活动指数(BASDAI)、患者总体评价、患者躯体功能(BASFI)、肿胀关节总数、骨骼和肌肉系统活动度评估(BASMI)、实验室炎性指标血沉(ESR)、血小板(PLT)和C反应蛋白(CRP)。结果两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病情活动指数、躯体功能等临床指标,以及ESR、PLT和CRP等实验室指标均有所改善(P0.05);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组疗效更为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夹脊穴盘龙刺配合温针灸及中药熏蒸治疗能有效缓解AS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活动期的炎症反应,是一种治疗AS的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温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温针灸组、西药组、等待组,每组30例.温针灸组采用温针疗法,穴取血海、内膝眼、犊鼻、足三里等;西药组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等待组不采取任何治疗.运用患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自评量表"(WOMAC)及中文版"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在治疗前、治疗2周后、治疗后10周随访时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2周后温针灸组总有效率为86.7%、西药组90.0%优于等待组的60.0%(P<0.05),温针灸组与西药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温针灸组总有效率为83.3%优于西药组的60.0%(P<0.05).温针灸组与西药组治疗后WOMAC和SF-36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时温针灸组WOMAC和SF-36评分改善优于西药组(P<0.01,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近期疗效与口服西药布洛芬相当,远期疗效优于布洛芬.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温针灸腰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用针刺治疗,观察组用温针灸腰夹脊穴治疗。结果:经治疗后两组临床症候总积分、疼痛指数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但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中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以及红细胞聚集指数等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但红细胞刚性指数以及红细胞压迹两项指标两组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变(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灸腰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温针灸夹脊穴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机制.方法 将6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温针灸治疗,对照组口服阿米替林治疗,治疗6周,记录并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脑电α波定量变化情况;6个月后进行远期疗效评定. 结果 治疗组近期及远期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治疗前后脑电α波频率与波幅、HAMD评分及主要症状分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温针灸夹脊穴治疗抑郁症近期和远期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温针灸疗法能有效调节脑电α波频率和波幅.改善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夹脊穴对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探讨穴位埋线治疗AS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4例AS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对照组口服柳氮磺吡啶肠溶片0.5g,每日3次,疗程3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口服西药的基础上穴位埋线夹脊穴,疗程3个月。3个月后比较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Schober试验、枕墙距、胸廓活动度及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TNF-α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VAS、Schober试验、枕墙距、胸廓活动度,ESR、CRP及TNF-α均有明显改善,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P〈0.01)。结论穴位埋线夹脊穴辅助治疗能明显的控制AS症状体征,降低血清TNF-α水平,效果优于单纯口服西药。  相似文献   

11.
温针灸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及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比较温针灸与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探讨温针灸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灸组和药物组,各20例。针灸组穴取大杼、肝俞、肾俞、足三里、阳陵泉等,予温针灸治疗,隔日1次,治疗45次;药物组口服维丁钙片,连续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骨密度(BMD)及雌二醇(E_2)、骨钙素(BGP)和尿钙/尿肌酐比值(Ca/Cr)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针灸组各部位的BMD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P<0.01),药物组治疗后BMD无明显提高(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E_2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1),但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BGP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针灸组较药物组降低更明显(P<0.05);针灸组治疗后Ca/Cr比值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与药物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灸组临床控制率为35.0%,药物组为5.0%,针灸组疗效优于药物组(P<0.01)。结论:温针灸治疗骨质疏松症疗效优于口服维丁钙片,有提高激素水平、延缓骨丢失的作用,是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温针灸夹脊穴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温针灸肺俞夹脊穴、心俞夹脊穴、肝俞夹脊穴、脾俞夹脊穴、肾俞夹脊穴,对照组予以西药氟西汀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高于对照组(80%)。结论温针灸夹脊穴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温针灸颈夹脊穴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刘傲霜 《中医杂志》2000,41(6):345-346
为了观察温针灸颈夹脊穴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治疗机理,治疗组选取颈夹脊穴进行温针灸,两个对照组分别采用针刺、口服颈复康冲剂治疗,统计3组疗效并作Ridit分析与u检验,同时对3组治疗前后的经颅多普勒(TCD)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与两对照组疗效之间的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均<0.01),温针灸颈夹脊穴疗效最佳。3组治疗前后的TCD检查平均峰流速(Vm)均有改变,其中温针灸颈夹脊穴的改变最明显(VA、BA均P<0.01)。证明温针灸颈夹脊穴能有效扩张血管,缓解椎—基底动脉的痉挛,降低其血流速度,从而减轻乃至消除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4.
华佗夹脊辅以督脉敷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3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华佗夹脊辅以督脉敷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华佗夹脊辅以督脉敷灸为主,配合中药五藤胶囊口服;对照组口服柳氮磺胺吡啶。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63%,对照组为76.67%,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晨僵时间、20M步行时间、胸廓活动度、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等客观指标变化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华佗夹脊辅以督脉敷灸及中药联合的治疗方案明显优于目前常规的西药治疗方案,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5.
《山东中医杂志》2017,(7):573-575
目的 :探讨养血止痛丸联合针刺夹脊穴治疗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轴性症状(AS)的疗效。方法 :73例术后出现轴性症状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口服养血止痛丸+针刺夹脊穴)和B组(口服神经妥乐平片),治疗3个月。运用VA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于治疗1 d、1个月、3个月、6个月评定疼痛改善状况。结果:治疗1个月,B组VAS评分优于A组(P<0.05);治疗3个月,两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两组比较A组总有效率82.4%优于B组的60.0%(P<0.05)。结论 :养血止痛丸联合针刺夹脊穴治疗轴性症状安全有效,且中远期疗效优于神经妥乐平。  相似文献   

16.
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90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随机数字表将研究对象分为治疗、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根据患者中医证型的不同,分别施以毫针泻法或补法:对照组口服西沙必利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后症状、发作频率评分等.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91.11%.经卡方检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出现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针灸和口服西沙必利均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有效,针灸治疗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温针灸夹脊穴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疼痛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2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10例,对照组应用针刺夹脊穴治疗,观察组应用温针灸夹脊穴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5.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0.9%,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程度,观察组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夹脊穴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疼痛的改善作用明显,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8.
温针灸颈夹脊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40例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 观察温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对 4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作温针灸颈夹脊穴治疗 ,同时做TCD检查 ,并与常规治疗组比较。结果 温针灸颈夹脊穴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 (实验组总有效率 95 % ,对照组总有效率 75 % ) ,并能明显加快其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 ,两组相比较有显著差异 (P<0 .0 1)。结论 温针灸颈夹脊穴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李业 《内蒙古中医药》2021,40(1):101-104
目的:评价椎动脉型颈椎病经颈夹脊穴温针灸+手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1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58例.对照组采用颈夹脊穴温针灸治疗,观察组采用颈夹脊穴温针灸+手法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眩晕问卷调查表评分(DHI)、各临床症状评分以及椎动脉血管相...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颈夹脊穴温针灸配合坐位拔伸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疗效。方法将200例CS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治疗组在颈夹脊穴和风池穴温针灸后,配合坐位拔伸手法治疗。对照组口服盐酸氟桂嗪胶囊。采用CSA症状评分标准和眩晕问卷调查表(DHI)在治疗前后进行记录,获得治疗前后眩晕、头痛、视物模糊、耳鸣、颈痛、旋颈试验等症状评分及DHI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眩晕、头痛、视物模糊、耳鸣、旋颈试验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治疗后DHI评分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P<0.01,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颈痛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但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眩晕、头痛、视物模糊、旋颈试验、颈痛评分及DHI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P<0.01)。结论颈夹脊穴温针灸配合坐位拔伸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