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以有氧运动为主的运动康复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11月诊治的12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康复训练组、体外反搏组与单纯药物治疗组,每组40例。单纯药物治疗组患者仅接受药物治疗;体外反搏组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接受体外反搏治疗;康复训练组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接受心脏康复训练。治疗3个月后,比较3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检测3组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评估3组患者的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问卷;评估3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后,康复训练组患者的LVEF高于其他2组患者(P<0.01),LVEDD及LVESD均低于其他2组患者(P<0.01)。康复训练组患者的NT-proBNP水平及明尼苏达量表得分均低于其他2组患者(P<0.01)。康复训练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7.5%)高于体外反搏组(82.5%)及单纯药物治疗组(77.5%)患者(P<0.05)。结论:心脏康复训练治疗方案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应用效果较好,有助于恢复患者正常的心肌功能,减少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运动康复护理对冠心病慢性心衰(CHF)患者心功能分级及醛固酮(ALD)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某院收治的冠心病CHF患者72例,按照年龄、心功能分级、合并症等可对比原则分为两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运动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心功能分级、血浆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运动康复路径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运动康复路径对患者实施康复运动干预。观察患者各项心功能指标情况和再住院率。结果经过康复运动后,研究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eft ventricular volume index of diastolic end,LVEDV)、左心室收缩末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ystolic volume,LVESV)均优于干预前和对照组;6min步行距离大于干预前和对照组;再住院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实施运动康复路径可提高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康复运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有效改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患者运动耐力,降低再住院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4.
赵书琴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2,(8):114-117
目的:探讨运动康复训练在慢性心衰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四科收治的72例慢性心衰患者的临床资料,37例行运动康复训练患者作为观察组,35例行常规康复训练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连续护理3个月,对比两组入院时、护理3个月后6 min步行试验行走距离、心功能以及生活质量[采用中国文化改良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存质量量表(C-MLHF)评估]。结果:护理3个月后,两组6 min步行试验行走距离均增加,且观察组增加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3个月后,两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水平均较入院时下降,左室射血分数水平较入院时上升,且观察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3个月后,两组C-MLHF评分较入院时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心衰患者采用运动康复训练干预效果确切,可促进心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运动康复疗法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2月在黑龙江省医院心内科进行治疗的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康复组(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运动康复疗法),每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功能、运动能力、心率及血压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康复组患者心功能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康复组患者心率(131.22±6.66)次/min低于对照组患者心率(143.55±7.44)次/min,以及运动能力(411.97±41.83)m水平均优于对照组患者(388.16±25.67)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63、2.657,P<0.05)。结论 采用运动康复疗法可以明显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运动能力及心率,同时,可实现通过有效抑制房室交感神经系统,实现改善心室壁舒张缩功能的目的,确保运动康复疗法可起到长期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10例老年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取有计划地运动康复指导、营养指导、心理护理、培养自我管理能力等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观察记录患者的心力衰竭症状和体征,NYHA心功能分级,患者6min步行试验测量步行距离(6MWD),运动耐量(METs),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实施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后,治疗组NYHA分级改善、6min步行距离增加、运动耐量提高及LVEF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护理措施能有效改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运动康复护理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运动康复护理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的影响.方法将61例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运动康复护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运动康复护理组在实施临床治疗护理的同时,介入运动康复护理.结果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4.64±7.8)d,显效率46.7%,运动康复护理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0.74±6.72)d,显效率64.5%,2组平均住院天数和显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老年慢性心衰患者进行运动康复护理,改变了心衰只能用药治疗的局限性,证实了运动康复能降低心衰患者交感神经的兴奋性. 相似文献
8.
运动疗法在心力衰竭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力衰竭(心衰)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是由于各种病因所致的心肌收缩力减低,导致心输出量减少,组织缺氧,其主要临床表现是呼吸困难和疲乏。多年来,强调以安静休息、低盐、限制液体入量为基础,进行病因、诱因及对症治疗,认为运动能使心功能恶化而禁止运动。近年来,对运动疗法在心衰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有了许多新认识,确定了运动疗法的效果及安全性,本文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运动康复对老年慢性充血性心衰的疗效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为观察运动康复疗法对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选择住院的慢性心衰竭患者23例,分为运动治疗组(13例)和对照组(10例),运动治疗组进行运动康复治疗7~8周;对照组则不进行运动治疗,综合观察患者运动前后的有关指标,并评价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认为运动康复疗法是安全有效的,可促进临床表现的好转,在心功能改变不明显的情况下,可增强患者的运动能力,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检测血浆心钠素、内皮素可作为判断运动疗效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治疗期间接受运动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护理模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运动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前后心功能指标、运动能力、生活质量评分、并发症情况、心电图检查结果复常、心功能指标检测结果复常、住院总时间及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心功能指标、运动能力、生活质量评分改善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0.05);心电图检查结果复常、心功能指标检测结果复常、住院总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对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治疗期间接受运动康复护理干预,能大幅度改善心功能指标、运动能力、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缩短心电图检查结果复常、心功能指标检测结果复常、住院总时间,使护理满意度提高。 相似文献
11.
运动对心脏康复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动对心脏康复有没有作用?其作用机理何在?作查阅了国内外的诸多献,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认为心脏康复要将有指导的活动训练与纠正心脏病危险因素的教育结合起来。正规的康复计划可以有效地提高心脏功能贮备、提高活动能力、减轻情绪抑郁、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心血管死亡率、减轻缺血症状、促进动脉硬化的逆转和减少心脏病事件再发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康复护理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将77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40例根据病情除了一般常规护理外,进行运动康复护理,对照组37例采取常规护理,两组均进行健康教育和患者自我管理的培训,并将两组进行比较。结果两组试验前一般情况和心功能指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试验后心功能指标均有进步,但是通过运动康复护理心衰患者的心衰症状和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康复护理后心脏射血分数为(50.5±7.2)%,而对照组护理后心脏射血分数为(35.5±5.2)%,康复护理后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45,P〈0.05),康复护理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心率分别为(76.5±6.8)次/min和(88.6±7.3)次/min,心率都有下降,但是康复护理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14,P〈0.05)。康复护理组和对照组治疗后6min步行距离分别为(451.4±35.5)m和(350.8±31.5)in,较观察前有增加,而康复护理组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3.17,P〈0.叭)。结论慢性心功能衰竭患者适时进行运动康复护理可降低慢性心衰患者的心率,提高心脏射血分数,提高6rain步行距离,也就是表明能改善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14.
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在慢性脑卒中下肢康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近年来一种名为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的康复训练方法,正在更多地被用于脑卒中的康复。有控制的随机化的研究表明,这种疗法可以有效地减轻慢性脑血管意外患者四肢运动功能障碍,在最大量有效的康复治疗下,患者至少在2年内保持患侧肢体一定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绝大多数用于慢性脑卒中患侧上肢的康复[1-5],而很少用于下肢的康复。实际上在脑血管意外患者中,下肢往往恢复较快,可能是下肢行走时被迫活动的结果。一些研究结果认为在卒中6个月以后,步行能力不会有太大变化[6],而另一些研究则认为脑卒中1年以上经过正确的训练,其步… 相似文献
1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6):3743-3744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康复运动,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医院的生活质量的优良率比较,观察组(95.00%)明显好于对照组(55.00%),两组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等发生率比较,观察组(23.33%)明显低于对照组(50.00%),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在常规的治疗基础上介入康复训练的临床疗效较好,显著提高患者及家属对医院生活质量的满意率,安全性较高,临床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6.
17.
运动疗法在对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运动疗法对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的治疗效果。方法:慢性心衰患106例,分为运动治疗组(54例)和对照组(52例),综合观察患运动前后的有关指标,并评价运动能力和生存质量。结果:运动疗法可促进临床表现的好转,增强患的运动能力,明显中层得的生存质量;检测血浆心钠素、内皮素可作为运动观察可靠指标。结论:运动疗法对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19.
心踝血管指数在老年慢性心衰患者运动康复效果中的评价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心踝血管指数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康复效果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10月我院住院治疗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49例,行去除诱因、强心、利尿和扩血管等基础治疗,并根据病情调整药物剂量,在进行常规护理基础上,根据心功能分级实施运动康复护理,比较治疗前后的患者心踝血管指数、心率、射血分数和步行距离(6min),采用明尼苏达生活质量问卷进行生活质量评价。结果 49例患者治疗护理后的心踝血管指数、心率、射血分数、步行距离(6min)及生活质量评分平均值与治疗护理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康复治疗后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与步行距离(6min)、心踝血管指数与明尼苏达生活质量评分之间变化的一致性证明心踝血管指数可以通过抗心衰治疗及运动康复训练而得以下降,故可将其作为心力衰竭治疗及运动康复评价效果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