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Cai JM  Li T  Zhang YQ  Zhang GL  Li S  Xu XG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2):108-109
目的 检测冠心病患者全血血小板α膜糖蛋白(CD62P)阳性表达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探讨CD62P在冠心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测定70例冠心病患者的外周血CD62P的阳性表达水平,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26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16例,20例非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结果 70例冠状动脉造影均为阳性,CD62P表达率在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为(28.3±20.1)%,急性心肌梗死组为(20.5±16.3)%,稳定型心绞痛组为(12.8±13.3)%,非冠心病对照组为(9.9±6.4)%,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与对照组及稳定型心绞痛组比较、冠脉1~3支病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者体内CD62P水平明显增高,与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2.
张伟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2):107-108
目的探讨降脂药辛伐他汀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影响.方法选择38例冠心病心绞痛的反复发作患者,采用大剂量辛伐他汀治疗,40 mg/次,每日晚间一次服用,疗程3周,观察和分析治疗前及后病人的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心电图ST-T改变及血脂、血流变的变化并与对照组30例冠心病心绞痛常规治疗作对比.结果大剂量辛伐他汀治疗在控制心绞痛有效率,缺血性ST-T改变的恢复率及降血脂、血流变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结论早期大剂量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安全、有效.进一步明确辛伐他汀与调脂无关的抗炎作用,并为该药提出可能的新用途.  相似文献   

3.
刘秋鸿 《中外医疗》2009,28(19):96-96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46例冠心病心绞痛的反复发作患者,给予辛伐他汀治疗,40mg/次,每日晚间1次服用,疗程3周,观察和分析治疗前及后病人的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心电图ST—T改变及血脂.血流变的变化并与对照组38例冠心病心绞痛常规治疗作对比。结果大剂量辛伐他汀治疗在控制心绞痛有效率,缺血性ST—T改变的恢复率及降血脂,血流变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结论早期给予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我们观察短期应用不同剂量他汀类药物辛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PR)水平的影响,探讨他汀类药物防治ACS的机制。资料与方法选取ACS患者192例,其中不稳定心绞痛患者10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0例,所有患者在入院前2个月内未服用任何调脂药物。随机分为3组:常规治疗组63例,男34例,女29例,平均年龄64.3岁;辛伐他汀20mg/日组65例,男40例,女25例,平均年龄64.8岁,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辛伐他汀(舒降之)20mg/日;辛伐他汀80mg/日组64例,男34例,女30例,平均年龄64.1岁,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辛伐他汀(舒降之)80mg/…  相似文献   

5.
张伟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3):107-108
目的:探讨降脂药辛伐他汀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影响。方法:选择38例冠心病心绞痛的反复发作患者,采用大剂量辛伐他汀治疗,40mg/次,每日晚间一次服用,疗程3周,观察和分析治疗前及后病人的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心电图ST—T改变及血脂、血流变的变化并与对照组30例冠心病心绞痛常规治疗作对比。结果:大剂量辛伐他汀治疗在控制心绞痛有效率,缺血性ST—T改变的恢复率及降血脂、血流变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结论:早期大剂量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安全、有效。进一步明确辛伐他汀与调脂无关的抗炎作用,并为该药提出可能的新用途。  相似文献   

6.
庾海清 《吉林医学》2015,(5):836-837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在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不同效果,并对其安全进行分析。以供参考。方法:选择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46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与观察组,每组73例。试验组采取服用阿托伐他汀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组采取服用辛伐他汀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两组统一治疗3个月后,对比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观察其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效率。结果:两组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症状中,均有明显疗效,患者疼痛程度均有减轻,且每次发病的持续时间均有缩短,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均有明显疗效,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CHD)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其发病率在我国呈增长趋势。大型临床试验已证明,他汀类药物由于降脂作用明显,可以减少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终点事件发生率和死亡率。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0年 ̄2005年门诊及住院UA患者13例,诊断符合国际心脏病学会和世界卫生组织缺血性心脏病的诊断和命名标准;其中男6例,女7例,年龄50岁 ̄78岁。1.2治疗方法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20mg/d,每晚服用,共3个月。(下转第476页)上接第461页)1.3观察指标终点事件发生情况。2结果心血管终点事件发生率明显减少,复发性心绞痛2例,心肌梗死1…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64例,并于治疗前后对患者血液流变学进行对比观察。方法:64例患者均口服辛伐他汀20 mg,每晚睡前顿服,4周为一疗程。服药前后分别检查患者血压、血液流变学、肝功能、血脂等。结果:64例患者在经过1个月治疗后,全血比粘度明显下降(P<0.01),血浆比粘度下降(P<0.01)。劳力型心绞痛和自发型心绞痛症状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85%、84%。结论:辛伐他汀对伴有高血压、高血脂的冠心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
《上海医学》2007,30(Z1)
目的探讨应用40 mg辛伐他汀强化降脂与20 ms普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脂及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选择1996年1月-1996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63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48例,不稳定心绞痛15例,男39例,女24例,平均年龄(68.3±9.7)岁。全部患者均经冠脉造影明确诊断。排除感染、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结核及严重肝、肾功能损害,所有患者入选前均未服用他汀类药物。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普伐他汀组34例和辛伐他汀组29例,分别给予普伐他汀20 mg、辛伐他汀40 mg晚上一次口服,4周后复查,同时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普伐他汀组和辛伐他汀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C反应蛋白(CRP)分别为(5.06±0.92) mol/L比(4.88±1.12) mol/L、(2.63±0.60)mol/L比(2.61±0.68) mol/L、(12.49±4.36)mg/L比(12.74±4.24) mg/L,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以上指标分别为(4.46±0.93) mol/L比(4.10±0.70)mol/L、(2.34±0.62) mol/L比(2.07±0.59)mol/L、(3.05±3.06) mg/L比(1.72±1.19) mg/L,治疗后两组TC、LDL-C和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治疗后上述指标辛伐他汀组与普伐他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伐他汀组有1例ALT有轻度升高,停药后恢复正常,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不可逆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与普伐他汀20 mg相比,40 mg辛伐他汀强化降脂不仅明显降低TC和LDL-C,而且能更明显地降低CRP,进一步减轻斑块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0.
冠心宁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稳定型心绞痛(UA)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SA)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中间状态,易发展为AMI,危及患者生命。为进一步探讨UA治疗新途径,我们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冠心宁注射液,取得了一定疗效。自2005年以来,我们应用冠心宁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2例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按1979年WHO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分类标准诊断[1]: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两组。冠心宁组46例,其中男26例,女20例;年龄45~76岁,平均(62±6)岁。其中初发劳累性心绞痛13例,恶化型劳累性心绞痛15例,自发…  相似文献   

11.
王炳强 《求医问药》2014,(19):202-203
目的 :探讨使用不同剂量的辛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1年3月~2013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80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1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90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每天服用20mg的辛伐他汀进行治疗,为研究组患者每天服用40mg的辛伐他汀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受损情况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受损评分平均为(8.25±3.32)分,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受损评分平均为(13.23±2.36)分,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受损评分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脑梗死患者使用大剂量的辛伐他汀,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神经受损的程度。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外周血中P选择索(CD62p)及淀粉样蛋白A(SAA)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流式细胞术(FCM)检测30例稳定性心绞痛(SAP)组、3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5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和30例健康对照组外周血中SAA水平和CD62p的阳性百分率.结果:SAP组、UAP组、AMI组的SAA水平依次升高(分别为(6.32±1.74)mg/L,(9.52±2.37)mg/L,(420.60±158.11)mg/L),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2.75±1.58)mg/L),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1.79,P<0.05);SAP组、UAP组、AMI组的CD62p阳性百分率依次升高((18.31±4.74)%,(36.52±15.81)%,(62.35±16.60)%),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10.52±3.16)%),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90,P<0.05);SAP组、UAP组、AMI组血浆中CD62p阳性表达率与SAA水平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432、0.512、0.548,P<0.05).结论:SAA和CD62p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二者联合检测对于冠心病患者病情的评估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自2003年4月-2005年4月,我们用因必欣(肌氨肽苷)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病人10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将160例确诊为冠心病心绞痛住院病人随机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00例,男,69例,女31例;年龄37-79岁,平均(57.5±2.5)岁;病程(4.0±1.8)年;劳力性心绞痛30例,有发性心绞痛30例,混合性心绞痛40例;合并高血压病45例,糖尿病30例,对照组60例,男39例,女21例,年龄36-78岁,平均(55.4±2.6)岁;病程(3.7±1.2)年;劳力性心绞痛20例,自发性心绞痛15例,混合性心绞痛25例;合并高血压病26例,糖尿病17例。两组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2治…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对血脂正常水平的老年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消退作用及调脂疗效,以及对临床心血管事件影响。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者9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治疗组分别口服辛伐他汀20、40 mg共24周,观察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变化以及冠心病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辛伐他汀20mg及40 mg组均能显著消退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20mg组:IMT治疗后(1.21mm±0.17mm)比治疗前(1.49mm±0.26mm)减少(P<0.05)。40mg组:IMT治疗后(1.19mm±0.24mm)比治疗前(1.45mm±0.22mm)减少(P<0.05)。结论辛伐他汀对血脂正常老年冠心病患者仍有调节血脂作用,同时也可进一步减轻颈动脉粥样斑块厚度并能明显减少临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明辛伐他汀在不稳定心绞痛治疗中的有益作用,方法:前瞻性,随机化设计,46例合并有轻,中度高脂血症的冠心病患,随机分为辛伐他汀组(26例)与对照组(20例),辛伐他汀用量为20-40mg/d,并至少已连续服用2个月以上,对照组不服用调脂药物,两组在心绞痛常规治疗上无区别,结果:Ridit统计分析显示,两组在心绞痛症状及心电图变化疗效上均存在显意义的差异(P<0.05,P<0.05)。辛伐他汀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辛伐他汀在不稳定心绞痛治疗中,起着肯定的有益作用,并且早期应用可能即获益。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血脂和脂质比值的调节作用。方法选择老年冠心病合并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106例,予辛伐他汀20 mg/d,治疗、随访12个月。随访中如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3.6 mmol/L(140 mg/dL)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1.8 mmol/L(70 mg/dL),辛伐他汀减为10 mg/d。结果104例患者治疗12个月后,TC、LDL-C、三酰甘油(TG)和载脂蛋白B(ApoB)分别下降38%、45%、20%和25%,P均<0.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载脂蛋白A1(ApoA1)分别升高7%和10%(P<0.05)。TC/HDL-C、LDL-C/HDL-C和ApoB/ApoA1比值分别下降为3.30、1.71和0.62,P均<0.001。治疗6个月和12个月时,分别有87.3%和95.2%的患者血脂达标,服用辛伐他汀10 mg/d。结论辛伐他汀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血脂和脂质比值的调节作用显著,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血清尿酸(UA)、血浆D-二聚体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96例冠心病患者根据病情分为稳定性心绞痛组(SAP)4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组(UA)30例,急性心肌梗塞组(AMI)18例,并与96例非冠心病组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UA含量(305.49±98.58)umol/L,D-二聚体(0.16±0.05)mg/L相比,冠心病组的UA、D-二聚体明显增加(P均0.05),随着冠心病程度增加(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UA、D-二聚体含量明显增加。[UA(389.06±99.13)umol/L(475.39±124.35)umol/L;(582.20±145.56)umol/L;D-二聚体(0.38±0.16)mg/L;(0.98±0.31)mg/L;(1.83±0.64)mg/L;P0.05~0.01]。结论尿酸、D-二聚体与冠心病病变程度正相关,检测UA,D二聚体对老年冠心病患者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辛伐他汀是近年合成的选择性竞争性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其在冠心病整体防治中的重要地位已得到普遍的认可[1]。本文旨在以辛伐他汀为对照,探讨口服血脂康胶囊治疗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UA)的安全性及对血脂和近期缺血事件发生的影响。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2005年4月—2006年3月我科收治的老年UA患者,均符合1979年WHO制定的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标准。经询问病史及相关辅检,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近期肝炎及对HMG-CoA还原酶抑制剂过敏者。将符合上述条件的126例老年UA患者按入院先后分为血脂康组63例,辛伐他汀组63例。血脂康组…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辛伐他汀对老年冠心病患者降脂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老年冠心病患者58例,给予辛伐他汀20 mg/d治疗。按照预定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达标水平调整药物的剂量,分别于用药前,用药后4,12周测定TC,TG,LDL-c,HDL-C,随访3个月。结果:治疗后TC、LDL-C和甘油三酯(TG)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随访结束时,36%的患者服用辛伐他汀20 mg/d保持TC<4.7 mmol/L和LDL-C<2.6 mmol/L,64%的患者服用辛伐他汀10mg/d保持TC<4.2 mmol/L和LDL-C<2.1 mmol/L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辛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降脂治疗效果确切,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3):116-118,122
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丸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Ghrelin/obestatin比值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6年6月诊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44)和对照组(n=44),对照组采用辛伐他汀、硝酸异山梨酯片、阿司匹林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治疗,两组治疗时间均为1个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Ghrelin、obestatin水平,并比较其治疗前后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77.3%vs 5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及硝酸甘油用量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发作次数:(7.8±1.7)次/周vs(13.2±2.5)次/周;持续时间:(3.5±1.3)min/次vs(5.7±2.2)min/次;硝酸甘油用量:(2.1±0.6)mg vs(4.3±1.5)m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Ghrelin/obestatin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62.95±14.36)vs(45.21±1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明显,对冠心病心绞痛的发作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能增加Ghrelin/obestatin比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