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硬化患者大多伴有多种免疫学的异常,往往表现为高免疫球蛋白血症、免疫复合物及补体系统的改变。近年来,多数学者认为上述免疫学指标的异常与免疫调节功能的改变有关,尤其是抑制性T细胞(Ts)功能不足所导致的辅助性T细胞、B细胞功能亢进等。为了进一步探讨肝硬化时Ts细胞的活性改变及其与高免疫球蛋白血症的关系,我们观察了131例肝硬化患者(其中26例为经肝穿刺病理组织学确诊)的血清免疫球蛋白、循环免疫复合物及补体C_3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以炎症性肝损伤为特点,为肝硬化及肝细胞性肝癌发生的高危因素。虽然肝组织学活检是目前诊断早期肝损伤的金标准,但仍需要一种更好的无创方法。最近已证实在HCV感染的肝组织中凋亡蛋白质酶的凋亡前分子活性增加,提示凋亡在肝损伤中具有重要意义。在此对慢性HCV感染患者血清中是否也可检测凋亡蛋白质酶活性进行研究。采用可选择性识别凋亡蛋白质酶的亚基细胞角蛋白-18蛋白分解多肽位点的新型ELISA检测,证实HCV感染患者血清中凋亡蛋白质酶的活性明显上升。有趣的是,尽管慢性HCV感染患者有炎症和纤维化损伤,…  相似文献   

3.
作者等观察了72例重型肝炎的SIF活性,阳性率高达98.18%,平均抑制活性在各病毒性、急、慢性肝炎组中占首位(93.77±1.07%)。SIF的变化趋势与重肝预后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与血清中SB、AFP的变化不平行。经多次换血浆治疗的重肝患者的血清中仍能测到高活性的SIF。在体外,混合的重肝血清除了能抑制正常人的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外,还能明显的降低抑制性细胞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别用转移印迹杂交和斑点杂交检测61例乙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及血清中的HBV-DNA。同时用转移印迹杂交和原位杂交检测其中31例患者肝活检组织中的HBV-DNA。结果发现血清、PBMC及肝组织HBV-DNA阳性率分别为26.2%(16/61),24.6%(15/61)及48.4%(15/31)。同一个体内,血清、PBMC及肝组织内HBV-DNA之间无明确的关联,血清HBV-DNA阴性时,仍可在11例患者的PBMC或肝内检出HBV-DNA。结果表明,PBMC可能也是独立于肝外的HBV贮存及复制的场所。血清HBV-DNA阴性不能否定体内仍有HBV复制的可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临床肝纤维化的诊断手段。方法:用放射免疫测定法(RIA)检测经肝活检病理确诊的正常人及其它各型慢肝患者共81例血清Ⅲ型前胶原肽(PⅢP)含量,并用维多利亚蓝染色对全部肝活检的肝组织切片进行胶原纤维染色并分级。结果:肝活检纤维化程度与血清 PⅢP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982,P<0.005)。慢性活动性肝炎(CAH)和肝硬变(LC)患者血清 PⅢP显著高于正常人和慢性迁延性肝炎(CPH)患者(P<0.001)。结论:血清 PⅢP可作为动态观察肝纤维化程度的良好指标,并有助于临床上对慢性肝病进程及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6.
我院自1977年1月至1980年7月对20例经剖腹和(或)肝活检证实诊断的血清碱性磷酸酶显著增高者的临床、生化特点等进行分析研究,并扼要探讨该酶显著升高及其它生化检查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双探针原位杂交法检测肝组织TTV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检测经输血传播病毒 (TTV)感染的新方法。方法  33例血清TTV阳性和 12例血清TTV阴性患者的肝组织标本 ,应用双探针原位杂交法检测TTV感染 ,并将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应用巢氏PCR法检测 4 5份血清共检测出TTV阳性 31例 (6 9% ) ,而应用双探针原位杂交法检测肝组织共检测出TTV阳性 38例 (84 % )。 33例血清TTV阳性患者的肝组织标本中TTV感染 31例 (94 % )。 12例血清TTVDNA阴性的患者肝组织中TTVDNA阳性 7例 (5 8% )。结论 双探针原位杂交法检测肝组织比巢氏PCR法检测血清对TTV感染的检出率更高。  相似文献   

8.
潘澄清  官树君 《四川医学》1991,12(4):201-202
本文报告应用人胎肝细胞(FLC)悬液输注治疗亚急性重症肝炎及慢性重症肝炎的结果。材料及方法一、病例诊断:参照1984年(南宁)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制订的标准,其中包括亚急性重症肝炎25例,(23例经肝穿活检病理证实2例Ⅱ度以上肝昏迷);慢性重症肝炎16例(6例肝活检证实)。两组平均年龄分别为35.9岁及38.3岁,病情相近(表1)。二、治疗方法 (一)人胎肝细胞制备:取自母亲健康、水囊引产3~6个月龄正常胎儿,在无菌室超净台内制成游离肝细胞悬液200~250ml。 (二)用法:制成肝细胞悬液,在2小时内静脉输注,每次肝细胞数为1.5~5.8×10~9,细胞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核酸 (HBV DNA)定量检测对慢性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 (ASI)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 51例ASI行血清学丙氨酸转氨酶 (ALT)、乙型肝炎病毒标志 (HBVM)、HBV DNA定量检测 ,2例血清HB VeAg(- )者行肝活检 ,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血清 1 0 5~、1 0 6~copies ml病毒含量 :血清HBeAg(+)为 1 9 2 5例 (76 % ) ,HBeAg(- )为 1 4 2 6例 (53 9% )。 2例血清HBeAg(- )肝活检者肝细胞均有HBsAg及HBcAg表达。结论 :即或血清HBeAg(- ) ,病毒复制未必完全停止 ,开展血清HBVDNA定量检测对病情观察、预后判断、传染源管理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SREBPs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肝组织中的表达及探讨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s)在NAFLD病理变化中的作用.方法 经肝组织活检确诊的NAFLD患者和非活动性的HBV感染者(ASC)并不伴有脂肪肝患者各20例,采用一次性活检针经皮肝活检方法获取肝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肝组织中SREBPs的表达情况,并检测两组患者的血脂(TG、CHO)、空腹血糖(FSG)和血清酶谱(AST、ALT和GGT)及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结果 ①与ASC组比较,NAFLD组肝组织呈弥漫性轻、中、重度肝细胞脂肪变性,肝组织SREBPs表达明显增加,②NAFLD组血清ALT、AST、TG、CHO、FSG 、FINS水平升高,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SREBPs在NAFLD患者肝组织中的过度表达可能导致了肝组织的脂肪变,加剧了其炎症活动及纤维化程度.通过干预肝组织SREBPs的过度表达可能是预防和治疗NAFLD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血清中,a—L—岩藻糖苷酶(AFU)可作为原发性肝癌的血清标志物之一,它与甲胎蛋白(AFP)无明显的相关性,比AFP更敏感、更特异.本文通过对AFU和AFP联合检测,以期提高原发性肝癌诊断的阳性率,现报告如下.方法与结果一、检测对象:126例我院住院及门诊患者,其中男86例,女40例,年龄18~65岁.本组疾病包括;(1)原发性肝癌56例.其中40例获组织学或细针抽吸细胞学证实,16例符合1977年肿瘤防治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2)继发性肝癌20例,均经手术后病理切片证实;(3)肝外肿瘤12例,均手术后病理切片确诊;(4)肝血管瘤10例;(5)肝硬变18例,均为失代偿期住院患者;(6)慢性肝炎10例.  相似文献   

12.
吴国标 《黑龙江医学》2019,43(8):904-907
目的 Menghini针一秒钟抽吸法肝活检(Menghini针肝活检)简易、快速、安全、价廉,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一种经皮穿刺肝活检方式。但Menghini针肝活检取出的标本部分可能呈碎片组织,严重影响病理形态学的观察,常常导致肝硬化的漏诊,影响患者预后。本研究目的是研究Menghini针肝活检碎片标本CHB的病理和临床特征。方法对Menghini针肝活检碎片标本的CHB全部采用通过皮肤上同一针孔不改变穿刺方向的连续两次以上肝穿刺肝活检"一孔多次抽吸法"肝活检。对其中组织学仍不能诊断为肝硬化的,于一周内再采用经皮肤上同一针孔、肝内两个以上不同部位一孔多点切割法肝活检。统计分析碎片标本CHB的临床、生化学、血清学、病毒学和组织学等相关资料。结果 221例碎片标本CHB被划分为肝硬化组和非肝硬化组。肝硬化组占184例(83.26%),非肝硬化组占37例(16.74%)。非肝硬化组再通过"一孔多点切割法"肝活检又检出肝硬化35例(94.6%)。碎片标本肝硬化是成熟型肝硬化。两组病情多隐匿,病程非肝硬化组较肝硬化组长,高峰年龄段都集中在20~39岁。两组血清ALT、AST和GGT均值都在正常值上限(ULN)的2~4倍,ALT大于2ULN的肝硬化组显著高于非肝硬化组(P=0.001),ALT低于ULN的两组均常见,非肝硬化组较肝硬化组更多见(P<0.01)。病理学证实CHB肝硬化都伴有肝脏炎症活动,炎症活动性两组比较肝硬化组显著高于非肝硬化组(P<0.01)。血清白蛋白低于正常值下限的非肝硬化组显著高于肝硬化组(P=0.000)。两组均以HBV低水平复制的HBeAg-的CHB为主,非肝硬化组更明显(P<0.01)。结论 Menghini针肝活检碎片标本CHB是肝脏炎症活动的成熟型肝硬化;临床表现隐匿而组织学持续的炎症活动是肝硬化进展及失代偿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13.
谷茂林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5,18(12):1394-1396
目的:探讨HDVM阴性慢性肝炎患者血清HBV-DNA及组织中HBsAg、HBcAg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4例原因不明的慢性肝炎患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HBV-M(HBsAG、抗HBS、HBcAg、抗HBc、抗HBc),抗HAV-IGM,抗HCV-IgMI、gG,抗HDV-IgMI、GG,抗HEV-IGMI、GG,抗EBV-IGM,抗CMV-IgM,抗TTV-IgM: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对患者进行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基因(HBVDNA)定量检测;应用免疫组化法,通过肝组织活检测定患者肝组织中HBsAg、HBcAg的表达情况。结果:24例HBVM阴性肝病患者中,6例可检测到HBV-DNA,其中5例肝组织中HBsAG、HBcAg同时阳性,1例HBsAg(+)、HBcAg(-);18例血清HBV-DNA阴性患者中用肝组织活检者3例,其中1例肝组织中HBsAg、HBcAg同时阳性。结论:HBVM阴性不能排除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应结合血清HBV-DNA测定及肝组织中HBcAg、HBcAg的检测,以防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14.
研究已证实 s IL - 2 R与 IL - 2介导的免疫反应与多种疾病相关 ,尤其在慢性乙型肝炎 (慢乙肝 )免疫病理过程中的作用更受到人们重视 [1~ 3] 。我们对 312例肝活检患者按组织病理学炎症和纤维化程度进行分级分期 ,同时检测了患者血清s IL - 2 R、肝功能及肝纤维化相关指标 ,旨在探讨血清 s IL - 2 R在慢乙肝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应用价值。1 材料和方法1.1 病例选择 全部病例选自长海医院感染科 1999年 1月至 2 0 0 0年 10月住院的肝活检患者共计 312例 (2 80例慢乙肝和 32例脂肪肝 )。按文献 [4 ]对慢乙肝患者肝脏病理炎症及纤…  相似文献   

15.
检测肾病综合征患者尿中足细胞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探讨尿中肾小球上皮细胞(足细胞)检测在人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focal segmental glomerulosclerosis,FSGS)诊断中的意义.方法:病例选自我科经肾活检病理证实的FSGS患者12例,微小病变性肾小球病(minimal change disease,MCD)20例,8例健康人作对照.取晨尿离心,沉渣甩片,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尿中足细胞特异蛋白Podocalyxin(PCX)阳性染色细胞.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肾小球足细胞PCX的表达.结果:FSGS组尿中足细胞阳性8例(阳性率66.67%),MCD组和正常对照组中尿足细胞均为阴性.FSGS患者中,尿足细胞阳性者临床上呈肾病综合征表现.FSGS患者肾活检标本中,肾小球内均可见足细胞特异标记蛋白PCX表达呈节段性缺失,并与肾小球节段硬化部位一致;而MCD患者肾活检标本的肾小球中,上述标记蛋白表达完整.结论:在肾病综合征中,尿足细胞检测可作为FSGS与MCD鉴别的一项可靠、方便、无创性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6.
我院近5年收治Dubin—Johnson综合征6例,均经肝活检证实。作者复习文献,对黄疸发生机理、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数据作了分析,初步认为目前本病的诊断仍应以肝活检为主要依据。 (一)临床资料本组男5例,女1例。年龄20~45岁。出现黄疸年龄4~24岁,其中4例在18岁以上。发现黄疸到确诊时间1~26年,平均11年。1例有家族史,其兄肝穿证实为先天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对脓毒症小鼠肝内粘附分子表达及炎症细胞浸润的影响.方法:小鼠经腹腔注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TrichostatinA或丁酸钠)后,行盲肠结扎穿孔术以诱导小鼠脓毒症.18 h后处死小鼠并收集血清和肝组织,检测血清转氨酶活性及肝组织匀浆髓过氧化物酶活性;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  相似文献   

18.
该院消化科于中麟教授、于永征主任医师治疗1例肝癌取得显著疗效,患者至今已生存近12年,堪称奇迹。 1978年8月,患者(男,68岁)突感肝区疼痛,经该院检查发现,其肝右叶近肝门处有一4cm×4cm肿物,肝穿刺活检证实为肝细胞性肝癌,同时患有肝硬化、脾功能亢进和轻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反复发作化脓性胆管炎并肝内胆管细胞癌(ICC)患者的MRI表现特征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6月-2014年11月收治的264例反复发作化脓性胆管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予以磁共振成象(MRI)检查、外科手术病理检查或穿刺活检。其中经外科手术病理检查结果证实合并肝内胆管细胞癌者43例(52个病灶),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评估MRI检查对反复发作化脓性胆管炎并肝内胆管细胞癌临床诊断的准确性、特异性及敏感性;分析其MRI表现。结果此次入组的264例反复发作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中,经外科手术病理检查或穿刺活检确诊合并肝内胆管细胞癌者43例(52个病灶),占总受试人数的16.3%;MRI检查结果显示真阴性218例,真阳性41例,假阴性2例,假阳性3例,诊断敏感性为95.3%(41/43),特异性为98.6%(218/221),准确性为98.1%(259/264)。结论 MRI诊断反复发作化脓性胆管炎并肝内胆管细胞癌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特异性及敏感性,MRI特征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上消化道活检组织经处理后,采用放射免疫法进行癌胚抗原(CEA)定量测定。通过对83例恶,非恶性疾病两组对照分析证实了活检组织CEA含量升高对恶性肿瘤的诊断具有非常显著意义,此法比血清及胃液CEA测定具有特异性,通过对5例胃癌术后标本不同区域的检测寻找其分布规律性,以指导内镜检查时活检部位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