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重点归纳了干燥综合征的病因病机,即阴虚为本、瘀血致燥、燥毒致燥、痰湿致燥、气虚失运、脾胃不调等引起津液损伤或输布障碍,造成机体津液绝对或相对不足.通常几种病因相互交错,相互影响,并贯穿于疾病整个过程中,这是其病程漫长、缠绵难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三)燥《中医内科学自学考试大纲》对本节的要求;1.了解内燥的主证特点。2.熟悉内燥的病理主要为素体阴虚或津液耗伤。3.掌握内燥的证治。内燥以口干咽燥,皮肤干涩粗糙,毛发干桔不荣,肌肉消瘦,大便干结等为主证,其证多由热盛津伤,或汗、吐、下后伤亡津液,或失血过多,或久病精血内夺等原因引起,故又称“津亏”或“血燥”。主要病机  相似文献   

3.
中医学对干燥综合征病因病机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燥综合征属中医"燥证"范畴,多为阴虚之体,内伤积劳,精气内耗,渐至精血虚少,诸脏失濡,气阴亏虚;亦有热邪内积,日久阴津亏耗,化为内燥.或因调养不当;或因大病久病,精血津液亏损,机体孔窍无以濡润;或因三焦气化不利,中焦脾胃转枢失司,津液运化敷布失常;或因劳累过度,真阴亏耗,燥疾随之而生.总之,内燥的成因与人体气血津液、脏腑功能、卫气营血、阴阳平衡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袁海波教授辨证论治干燥综合征经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袁智宇 《中医研究》2005,18(8):53-54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外分泌腺尤以唾液腺和泪腺受累为主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同时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组织,引起内脏损害.中医学认为津液不润则燥,燥甚而枯则干,<内经>有"燥胜则干"之说.本病多因火热煎灼,阴血耗伤,或脉络痹阻,津液不布所致.刘河间在<素问玄机原病式·论燥>中云:"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主要表现出精血津液不能滋养润泽,阴虚亏损的征象.本病属于中医学燥证范畴.  相似文献   

5.
中医药治疗干燥综合征的思路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阴虚为长,燥热为标。精血亏虚是内燥的根本,口眼干燥是其表象。燥盛成毒引起津液损伤或输布障碍,造成机体津液绝对或相对不足所致,并与女性长身的生理特点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郭晟  郭娟  郑进 《河南中医》2012,32(6):668-669
燥证分为内燥证和外燥证,其发病与人体津液的生成、布输和贮藏有密切关系.阴精不足是燥证发生的根本原因,津液生成障碍是直接原因,布输障碍是诱发原因.  相似文献   

7.
燥痹是感受燥邪或机体津液不足,导致关节、筋骨、肌肉及孔窍失养,表现为关节疼痛、肌肤枯涩、口眼干燥等为临床特征的一类痹证。由于燥痹的发病与机体津液不足和经络痹阻有关,其治疗有别于一般的痹证。根据燥痹的发生机制和临床特点,同时结合临床经验,对燥痹的治疗探讨如下。1燥痹之本在肾,筋骨失养为标,治当滋肾流液、荣养关节  相似文献   

8.
胡献国 《养生月刊》2012,33(7):600-601
产后饮食如常,大便数日不解,或排便时干燥疼痛,难以解出者,称为产后便秘.分娩后营血骤虚,津液亏耗,不能濡润肠道,以致肠燥便难,或阴虚火盛,内灼津液,津少液亏,肠道失于滋润,传导不利,则大便燥结,当以养血生津,润肠通便为治,可选用下列中药治疗方.  相似文献   

9.
正干燥综合征(sicca syndrome,SS)是累及多种外分泌腺体的多系统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临床上常侵犯唾液腺和泪腺,表现为口干、眼干等一派燥象之症,也可侵犯其他器官及脏器而出现多系统损害,属于中医学燥痹的范畴,其基本病机为阴虚津亏为本,燥热瘀毒为标,瘀毒腺络为关键[1]。燥邪的出现多由于禀赋不足,阴阳失调;或素体阴液亏虚,津液不足;或素体阳虚,不能化水,津液不能上承;或感受外邪,化燥化  相似文献   

10.
干燥综合症属于中医“燥症”范畴,症候表现以内燥为主,也有外燥表现,多因内热津伤或久病精血内亏,或失血过多,或汗、吐、下后伤津液所致。因此我们把滋阴清热、养血润燥作为主要治疗法则,即所谓“顾正似是而非需养胃存津,化邪但需润肺化燥”。中医认为本病多因燥邪外袭,风寒热邪化燥伤阴,或素体阴虚,禀赋不足,或汗、吐、下后津液伤亡等,使阴津、  相似文献   

11.
吴振起  刘光华  王雪峰 《中医杂志》2012,53(21):1879-1880
肺炎支原体感染主要引起呼吸系统病变,干咳是特征性症状,与燥邪致病以肺为病变中心、易伤津液的特点相符.论证从燥论治肺炎支原体感染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辛能润燥"之说滥觞于<内经>,为后世医家所阐发,古今多指干姜、细辛、半夏、菟丝子之治水行停滞、津液不布的燥证而言.笔者认为,是说尚有罅漏,盖辛药广众,岂可以寥寥数味概之,且燥证亦非一因所成,尚有外感燥淫所致的外燥,脏腑津液亏乏失濡及痰饮瘀血阻滞正津敷布所形成的内燥.笔者于学习先贤制方用药规律中发现,风药的运用,蕴含辛润配伍之妙理,故不揣谫陋,对风药辛润之理,略陈管见,并从外燥、内燥两方面,撷名方数首,例述风药辛润配伍之法,冀从中见其特色与规律,于理解经旨、充实辛润理论、扩大临床应用,或可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功能性便秘常伴小便不利、口干、下肢浮肿等津液输布障碍症状,"肾苦燥"之"燥"是为"肾燥",系肾阳虚气化失司所致,它与一般意义上的外燥、内燥有根本上的差异,实非津液匮乏,而是津液不得布散的病理状态。试从"肾苦燥"论治老年功能性便秘,加用"辛"味药布散行津以润燥通便,颇见成效。附古今验案2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4.
欧亚龙教授认为燥的发生与内伤脏腑有关,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运化失司。本病主要应从内燥论治,且与肺、脾、肝、肾四脏功能失调,津液生成不足或输布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15.
干燥综合征属中医“内燥”范畴,吴生元认为,阴血津液亏虚虽为其基本病机,下焦阳虚不化,津液不能上承亦能导致本病.同时认为温肾阳、化津液之法的灵活应用,能够提高远期疗效;解燥毒贯穿始终,又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相似文献   

16.
如果人的素体阳气不足,痰湿过盛,或态食生2.湿性重浊粘滞,易于阻遏气机。内湿形成后冷,进食肥甘,内伤脾胃,那么津液代谢输布障碍可致“湿浊内生”。常随湿邪阻滞部位不同而各有其病理现象。湿留经脉可见头重如裹,肢体重着,或关节屈伸不利。3.湿犯上焦,胸闷咳嗽;湿阻中焦,脱腹痞满,食欲不振;湿滞下焦,腹胀便塘,小便不利;水湿泛滥,溢于皮肤肌腆发为水肿。 4.久病、久热、高热,湿邪化燥等使机体津液不足,各部组织器官和孔窍失其濡润而产生千燥枯涩的病理状态称“津伤化燥”及“内燥”。5.肺燥则全身津液不能正常宣发敷布而见鼻干、唇燥、肌肤干…  相似文献   

17.
答:燥咳以咳嗽无痰或少痰,或阵咳或呛咳,咯痰不利,咽痒为主症。常见于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慢性咽炎,或急慢性支气管炎,或病毒性肺炎、间质性肺炎等疾病过程中。燥咳其病因病机与天行燥烈、久晴少雨、空气干燥有关,故有寒温内外之别,临床首应辨清。外燥犯肺,因风寒或燥热之不同而异。凉燥者咳嗽少痰,时缓时急,鼻塞头痛,恶寒发热,咽干口燥,无汗,苔白脉弦;温燥表现为干咳少痰,咳势较甚,心烦口渴或气逆作喘,发热头痛,舌淡红,脉浮数。内燥伤肺,多因精血津液暗伤,肺系失却滋润与清肃,亦有寒热之分。热燥者,因寒邪化燥,或过食辛辣厚味,或热病后期津液…  相似文献   

18.
张仲景对津液敷布障碍所致燥证的证治八法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燥证病机本质,从结合临床实际来分析,主要体现在机体津液不足或津液敷布障碍两方面,从古贤医家到现代医家对前者证治方面认识较为全面,但对后者证治认识不详。仲景虽在《伤寒杂病论》中未提及“燥证”病名,但对其病因、病机及证治规律认识散在于书中,对后世治疗燥证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试从总结仲景对津液敷布障碍所致燥证的证治八法方面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干燥综合征的中医病因病机探讨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干燥综合征的主要病因是正虚感邪、阴虚津亏、瘀血阻络和燥盛成毒等引起津液损伤或输布障碍,造成机体津液绝对或相对不足所致。并与女性本身的生理特点有一定的相关性。本病的病理特点是阴虚内热、血瘀津滞和燥毒内盛三者相互交错。相互影响,并贯穿于整个疾病过程中,这是其病程慢长、缠绵难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燥证琐谈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燥证 ,是一类以津液减少、甚至枯涸为主要病理机制 ,以干燥性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病证。《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将燥邪为病的特点概括为“燥胜则干” ;《素问·至真要大论》则提出“燥者濡之”的治疗原则。另外 ,对津液的生成敷布、五脏与五液的关系、肾在津液代谢中的作用等 ,《内经·素问》都有重要的阐述。但总体来看 ,《内经》对燥邪为病的论述似较简略 ,不尽详明处亦或有之。如病机十九条惟燥阙如 ,以至后人不免有“六气之中 ,惟燥气难明”的感慨。清代温病学派对燥邪为病多有阐发 ,很大程度上发展了《内经》的燥证理论 ,对燥邪的性质和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