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胆道术后残石诊断方法的可靠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B超、T管造影和胆道镜检查对胆道术后残石的诊断价值.方法将2002年1月~2005年12月在该院接受胆道镜治疗的病人进行了分析,依据不同的诊断标准,分析了B超、T管造影和胆道镜对肝内和肝外胆管残余结石的诊断准确率、漏诊率、误诊率和特异度.结果对于肝内胆管残石,B超和胆道镜检查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T管造影(P<0.01),胆道镜的诊断准确率高于B超,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B超、T管造影和胆道镜任两种方法联合检查比单一检查方法明显提高肝内胆管结石的诊断准确率,减少漏诊.对于肝外胆管结石,T管造影和B超 T管造影检查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B超,但漏诊率仍然高于40%,不能作为判断肝外胆管是否有残余结石的依据.结论B超、T管造影和胆道镜任两种方法联合检查是诊断肝内胆管残石的可靠依据.B超、T管造影和B超 T管造影检查,均不能作为判断肝外胆管是否有残余结石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选择性应用术中胆道造影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的价值.方法:分析56例因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胆源性胰腺炎行LC患者,在术中经胆囊管插管行胆道造影的结果.结果:56例LC术中胆道造影,插管成功54例,成功率为96.4%,54例均显影满意,显影率100%.术中造影发现胆总管结石5例,2例经中转开腹胆总管切开探查证实,3例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胆道镜检查证实;发现胆道变异2例.4例因术中胆囊三角解剖结构不清楚,无法分清胆囊管和胆总管而行术中胆道造影.造影平均时间为(15.5±3.7)min.无并发症发生.结论:LC术中胆道造影操作简便安全,显影清晰,成功率高,能发现术前未能发现的胆总管结石、胆囊管结石及胆道解剖变异,能有效地降低胆道残余结石和胆管损伤的发生率,及时发现胆道损伤,提高LC手术的质量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滴注法T管胆道造影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对205例用滴注法行T管胆道造影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5例均顺利完成T管造影,无造影剂过敏反应,5例患者感觉上腹轻度胀痛不适,予减慢滴速后症状消失,肝内胆管显影良好,发现结石残留21例.结论:滴注法T管胆道造影术不良反应少,影像清晰,能减少医护人员职业X线暴露,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22例胆道残余结石病人,因肝内胆管狭窄或结石嵌顿,常规的经 T 管造影肝内胆管显影不良,采用经胆道镜向肝内胆管插入 1mm 粗的尼龙导管造影,20例获得满意的 X 线胆道相片。对肝内胆管有大结石的病例,保留插入的导管并经导管滴入溶石药液,结石破裂后再次取石成功。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肝胆管结石术后行T管胆道造影和胆道镜检查对患者残余结石发生情况,从而探讨胆管结石术后常规行胆道镜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 方便选取并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4年5月湖南省郴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126例肝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所纳入的患者行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在T管造影基础上再行胆道镜,了解胆管残余结石的发生情况.结果 126例患者当中,T管造影检查发现残留结石患者共37例,其中34例经胆道镜证实,3例患者胆道镜检查未见结石.在T管造影未发现结石的89例患者当中,胆道镜检查后有13例患者存在胆石残留,经统计学分析,x2=5.0625,P<0.05.其中6例患者最大结石直径≥5 mm,7例胆石直径<5 mm.4例患者仅单枚结实,9例患者结石≥2枚.结论 肝胆管结石术后胆道镜检查相对于T管造影而言,可进一步减少胆管残石的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6.
术中胆道造影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泽民 《海南医学院学报》2007,13(6):571-572,575
目的:探讨术中胆道造影技术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2年8月~2007年8月在我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经胆囊管插管行胆道造影共6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62例术中胆道造影均获成功,成功率为100%,术中造影共发现胆总管结石10例,胆管损伤2例,Mirizzi综合征2例.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道造影简单易行,显影清晰,能提高手术质量,防止术后胆管残石发生,避免不必要的胆管探查,明确胆管解剖及变异,预防并及时发现胆管损伤,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应用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对发现胆道残留结石和提高胆道结石清除率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研究159例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造影成功156例,发现术前未诊断36例胆总管结石,3例胆囊管结石,2例胆管占位性病变.术后证实为胆管癌.3例造影失败,2例因胆囊管过短、胆囊管结石嵌顿置管失败,1例在置入造影管后出现胆道出血,故行胆总管探查,发现为胆总管腺癌伴神经内分泌化.结论 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有操作简单、迅速、安全、显影清晰、成功率高的特点.通过造影可以降低胆道术后残留结石的发生,避免盲目的 探查胆总管,并能发现除结石以外的其他病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及比较胆总管切开探查胆管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54例患者行胆道探查,取尽结石,检查胆总管下段通畅,经胆囊管胆道造影或胆道镜检查后一期缝合胆管。结果胆总管1期缝合患者,49例胆总管结石,5例探查结果阴性,术中胆道造影及胆道镜检查肝内外胆管无异常。术后4例少量漏胆,进行保守治疗,全组术后9d-12d治愈出院;对术中T管引流患者,54例胆总管结石,术后7例胆漏,17例T管周围炎,9例T管胆瘘形成,全组术后15-32d治愈出院。结论肝外胆管结石已取尽,术中胆道造影及胆道镜检查证实肝内外胆管无异常,胆总管切开探查后胆管一期缝合较之T管引流安全、节约、有教。  相似文献   

9.
本文总结分析了115例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插管成功的104例,插管成功率为90.4%。显影的104例中,胰管显影率为73.1%,胆管显影率为80.8%。对胰管和胆管的正常值、胰腺和胆道的几种病变的逆行胰胆管造影的X线征象进行了描述。重点讨论了如何提高选择性胰管、胆管显影率的体会,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意义,鉴别诊断的检查顺序、逆行胰胆管造影的并发症及其预防措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15例各类胆道疾病患者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管并置管进行引流、造影。穿刺全部成功且显影结果良好。7例梗阻性黄疸病人通过置管引流,黄疸有不同程度的减轻,而胆道造影的显影效果较PTC或ERCP更满意。作者认为,本方法不但能有效地避开肝内大血管,且穿刺的准确性很高,而显影的效果要优于PTC或ERCP的显影效果。此外,造影后还可进行引流,从而可避免由此导致的胆道感染、胆漏等并发症。同时还可减轻梗阻性黄疸。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胆道超声造影在胆道梗阻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及引流效果判断.方法:我院2011-02~ 2014-03间消化内科收治的胆道梗阻性疾病患者60例,按所选择的检查方法不同,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行超声引导下肝内胆管置管引流术,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的X线下碘油造影进行检查,观察组采用经胆管腔内超声造影(IB-CEUS)进行检查.观察对照组和观察组的肝内各级胆管、肝外胆管、肠管、胆囊和引流管的显影效果;比较两组引流前后总胆红素(TBiL),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γ-GT)、血清碱性磷酸酶(ALP)等相关生化指标.结果:观察组的肝外胆管、肠管、胆囊、引流管及肝内一、二级胆管分支数的显示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肝内三级胆管分支数的显示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生化学指标相比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胆管腔内超声造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胆道成像技术,其显像效果与X线胆道造影接近,对机体的影响更小,可作为X线胆道造影的一种重要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MRCP与T管造影对胆道术后拔除T管的作用与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胆道术后留置T管引流的248例患者拔除T管前的临床资料,其中T管造影组195例,MRCP检查组53例,分析T管造影组与MRCP检查组的作用、毒副反应和延长住院时间的影响,探讨MRCP在胆道术后拔除T管前的诊断作用与影响。结果2组患者检查均获成功,都获得清晰完整的胆管图像。与T管造影组相较, MRCP组53例均得到准确的诊断结果,无假阳性结果出现,无不良反应发生,不延长患者住院时间。结论MRCP可替代T管造影作为拔除T管前的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13.
作者设计了一组系列胆道引流管。经100例临床应用,无并发症发生。带气囊T形管和带气囊犁状管在术后逆行胆道造影的准确率由68%提高到8%。胆管残留结石经术后冲洗,排石率和排净率较传统T形管冲洗提高32%以上。Y形管对复杂的肝胆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狭窄病人术后支撑、引流、冲洗排石起到良好作用。大管腔犁状管和T形管,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开展选择性胆道造影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术中胆道造影6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中胆道造影60例,成功55例(91.6%)。术中发现胆管结石6例,胆道解剖异常1例。结论:选择性术中胆道造影显影清晰,可有效降低胆管结石的残余率和胆管损伤的发生率,避免不必要的胆道探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道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62例胆囊结石患者分别采取经胆囊管入路的胆道造影与经胆囊入路的胆道造影。结果胆总管存在结石18例(11.1%),双胆囊管1例,副胆管3例,胆囊管短者20例,无1例出现胆道损伤及胆管残留结石。结论腹腔镜胆道造影不仅可以让术者辨清胆管的解剖关系,而且可以显示胆总管是否存在梗阻及梗阻的原因,从而减少胆管损伤、胆管残留结石、胆总管探查盲目性的发生,有着极其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黄海  徐海滨  李晔  郑銧渊 《浙江医学》2008,30(4):372-374
胆道残余结石是胆道再手术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生率为5%-30%。术后胆道造影即T管造影为胆道术后的常规检查,是判断肝内外胆管有无结石残留和T管能否拔除的经典标准,但胆道造影阴性者并不能完全排除结石的存在,纤维胆道镜则是进一步诊断和治疗肝内外胆管残余结石的有效手段。我科近年来对术后胆道造影阴性的患者常规进行纤维胆道镜检查,以求进一步发现并处理残余结石,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胆道术后常残留结石或引流不畅,致病人长期带管或拨管后引起梗阻,T管造影乃是诊断胆道手术后胆道病变的简便而易行的方法。现将我院胆管手术后T管造影48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PTCD的护理     
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是在X线电视或B超监视下,利用特制穿刺针经皮穿入肝内胆管,再将造影剂直接注入胆道而使肝内外胆管迅速显影的一种顺行性胆道直接造影方法.本法可清楚地显示肝内外胆管的情况,病变部位、范围、程度和性质等,有利于胆道疾病,特别是黄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本法操作简便,成功率高,有胆道扩张者更易成功,结果不受肝功能和血胆红素浓度的影响.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9.
超声引导下 皮肝穿剌胆道置管造影引流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5例各类胆道疾病患者超引导下经皮肝穿速胆管并置管进行引流、造影。穿剌全部成功且显影结果良好。7例醒阻性黄疸病人通过置管引流,黄疸有不同程度的减轻,而胆道造影的显影效果较TPC或ERCP更满意。作者认为,本方法不但能有效地避开肝内大血管,且穿剌的准确性很高,而显影的效果要优于PTC或ERCP的显影效果。此外,造影后还进行引流,从而可避免由此导致的胆道感染、胆漏等并发症。同时还可减轻醒阻性黄疸。  相似文献   

20.
杨泉林 《广东医学》1994,15(4):264-265
本文将我院1990年以来进行的87例术中胆道造影结果,就其在胆道手术中的应用分析如下。 造影方法 本组病例中属单纯胆囊疾病者,采用经胆囊管插入细塑料管造影。属总胆管或肝内胆管疾病者,在探查总胆管前则作胆囊管插入细塑料管或用带塑料管的注射针作总胆管穿刺造影。在总胆管探查取石后则总胆管置入T管行胆道造影。造影剂一般为20%~30%的胆影葡胺或泛影葡胺20~40ml缓缓注入后拍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