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研究米卡芬净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侵袭性曲霉菌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病研究所2007年2月至11月接受allo-HSCT后临床诊断为侵袭性曲霉菌感染的患者6例.其中5例患者为肺部感染,1例为肠道感染.5例患者于临床诊断后给予米卡芬净150 mg/d,1例患者应用米卡芬净150~200mg/d.结果 6例患者均为临床诊断曲霉菌感染.米卡芬净治疗的总有效率为5/6;中位起效时间为5 d.其中有效病例中4例应用米卡芬净时间为14 d,1例应用米卡芬净达10个月.在米卡芬净使用过程中未观察到毒副反应发生,也未因此而调整环胞素A/他克莫司(CSA/FK506)浓度.到随访结束时5例存活.结论 米卡芬净可以安全、有效地治疗allo-HSCT后侵袭性曲霉茵感染.  相似文献   

2.
米卡芬净治疗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查注射用米卡芬净钠治疗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的疗效。方法2007年2月至10月对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福建省血液病研究所12例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患者,应用注射用米卡芬净钠,剂量100mg/d,分析其疗效、起效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临床总有效率为66.7%,临床诊断病例与拟诊病例有效率分别为57.14%(4/7)和80%(4/5);临床诊断病例与拟诊病例有效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注射用米卡芬净钠起效时间1~5d。结论注射用米卡芬净钠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对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患者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150 mg/d米卡芬净治疗急性白血病患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33例急性白血病合并IFI患者,以米卡芬净150 mg/d连续治疗14 d,在治疗第(7±2)天及第(14±2)天评估临床疗效及真菌学疗效,并记录药物不良反应.正态分布数据比较采用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数据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 133例急性白血病合并IFI患者中,116例完成了14 d的米卡芬净治疗.急性白血病合并IFI患者(14±2)d 临床疗效总体改善率为94.8%,真菌学疗效总体清除率为75.0%,其中对念珠菌的清除率为82.9%,对曲霉菌的清除率为66.7%,其他真菌的清除率为55.6%,两者均明显好于(7±2) d(83.6%,2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060、34.416,均P<0.05).临床疗效与年龄、性别、IFI诊断、白血病类型及是否合并用药无关(X2=26.541,P<0.05).133例患者的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主要为皮疹3例、腹泻1例,除1例因皮疹严重而停药外,其余均可耐受.结论 150 mg/d米卡芬净治疗14 d对急性白血病合并IFI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micafungin in the treatment of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 (IFI) in patients with acute leukemia.Methods A total of 133 IFI patients with acute leukemia received micafungin 150 mg once daily for 14 days.The clinical and mycological efficacies were evaluated on (7±2) days and(14±2) days of treatment.Meanwhile,the adverse events were recorded.The normally distributed data was compared using analysis of variance and nonnormal distributed data was analyzed using Wilcoxon rank-sum test.Results Among 133 IFI patients with acute leukemia,116 finished the 14-day micafungin treatment.The total clinical efficacy was 94.8% and the total mycological efficacy was 75.0% at (14±2) days of treatment.The fungus eliminate rates were 82.9%,66.7% and 55.6% against Monilia,Aspergillus and others,respectively.The clinical and mycological efficacies of (14±2)-day treatment were both higher than those of (7±2)-day treatment(X2=6.060,34.416.both P<0.05).The clinical efficacy was not related with age,sex,IFI diagnose,types of leukemia and combinative drugs (X2=26.541,P<0.05).The incidence of drug-related adverse events of micafungin was 3%among 133 patients,which included skin rash in 3 eases, diarrhea in 1 case. Only one case was discontinued because of severe skin rash and micafungin was well tolerant in other patients. Conclusion Treatment of micafungin 150 mg daily for 14 days is effective and safe in IFI patients with acute leukemia.  相似文献   

4.
米卡芬净是继卡泊芬净之后FDA批准的第2种棘白菌素类抗真菌药物.目前米卡芬净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IH)疗效及安全性的报道较少见,为此,我们应用米卡芬净治疗恶性血液病合并IFI进行临床研究,其疗效及安全性报道如下. 一、资料和方法 1.对象:23例均为本院2007年1月至2008年5月住院患者,男性14例,女性9例,中位年龄43(19~75)岁.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10例,多发性骨髓瘤6例,慢性髓系白血病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3例,6例存在轻中度肝肾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伊曲康唑治疗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7年3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血液科127例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应用伊曲康唑治疗的疗效.结果 伊曲康唑临床总有效率47.2%(60/127).在确诊、临床诊断和拟诊组病例的有效率分别为66.7%(16/24)、51.6%(33/64)、28.2%(11/39),拟诊组明显低于确诊和临床诊断组(P<0.01).副反应轻微.伊曲康唑对检出茵株,接受移植、使用免疫抑制剂及负荷量给药的患者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和P<0.01).结论 伊曲康唑治疗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茵感染有良好的疗效,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伊曲康唑静脉注射液/口服液序贯治疗血液系统疾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所有血液系统疾病住院患者,符合IFI的诊断标准,后者类型包括确诊IFI、临床诊断IFI、拟诊IFI.本研究为开放研究,疗程为4~6周,分静脉给药阶段和口服给药阶段.静脉给药共14d,最初2d剂量为400mg/d,分两次给药,给药间隔12h;其后12d,剂量为200ms/d,1次/d.静脉用药结束后,继续给受试者序贯伊曲康唑口服液维持治疗,推荐剂量400mg/d,分两次给药(200 mg,2次/d),共用2~4周.根据受试者的病情决定每1~2周进行疗效与安伞性评价.结果 227例入组患者治疗结束后有效率为75.33%,其巾痊愈率达47.14%;227例患者治疗后205例退热(90.3%),中位退热时间5 d(2~20 d);可评价的186例患者,真菌学清除率为69.89%.发生与药物相关的不良事件11例,无与药物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伊曲康唑静脉注射液/口服液序贯治疗血液系统疾病患者IFI的疗效可靠,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7.
恶性血液病患者因接受大剂量化疗,应用免疫抑制剂及广谱强效抗生素,造成中性粒细胞严重减少,免疫功能明显下降,极易发生侵袭性真菌感染(IFI)。抗真菌治疗疗程长,而多数并发真菌感染者的基础疾病重,对药物耐受性差,老年患者更为突出。我院采用卡泊芬净治疗恶性血液病并发IFI患者41例,观察其疗效和安全性,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卡泊芬净经验性治疗血液疾病中性粒细胞减少合并疑似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入选32例发热合并中性粒细胞缺乏、基础疾病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患者。给予卡泊芬净经验性治疗,第1天70 mg,加入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持续1 h,随后每天50 mg,加入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持续1 h。治疗持续时间为体温好转、粒细胞缺乏恢复后继续使用3 d;若患者粒细胞缺乏期间体温未好转,最长使用2周。结果:23例(72%)患者在中性粒细胞减少期间体温好转。主要不良事件是转氨酶升高(4/32)和低钾血症(4/32),经治疗均好转。3例患者死亡。所有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突破性真菌感染事件。结论:卡泊芬净是血液疾病合并真菌感染经验性治疗安全和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米卡芬净治疗血液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同期收治的38例恶性血液病并发IFI患者应用米卡芬净治疗,观察疗效及安全性。结果38例总有效率为57.9%(22/38),确诊、临床诊断与拟诊者有效率分别为75.0%、63.2%、36.4%;38例均未出现临床和实验室不良反应。结论米卡芬净抗菌潜广,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好,可作为恶性血液病患者预防、经验性和抢先抗真菌治疗的药物。  相似文献   

10.
黄鹏  黄寨 《山东医药》2010,50(15):92-93
目的探讨卡泊芬净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20例外科ICU IFI患者使用卡泊芬净50mg/d,观察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IFI痊愈8例,显效6例,进步4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70%,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卡泊芬净治疗IFI患者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1,3)-β-D-葡聚糖〔(1,3)-β-D-glucan,BG〕检测作为侵袭性真菌感染(IFI)快速检测方法,在恶性血液病患者IFI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体温≥38℃持续96小时以上,经合理的广谱抗生素治疗无效,或起初治疗有效但随后体温再次升高,1w内未应用抗真菌药物治疗的恶性血液肿瘤患者39例为研究对象。每周进行2次血清BG检测,连续监测3w。用统计学方法计算BG试验在早期诊断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V+)、阴性预测值(PV-)。同时连续检测血清真菌抗原浓度变化,观察其与疾病进展和预后间的关系。结果 39例入组患者中,31例为临床诊断IFI,BG试验的阳性率为93.5%(29/31)(切点值80pg/ml),敏感性为93.5%,特异性75%,PV+93.5%,PV-75.0%,Kappa=0.685。首次血清BG阳性结果出现于临床诊断前17d~临床诊断后2d,平均出现于临床诊断前(2.7±3.3)d。抗真菌治疗过程中,血清BG水平在感染恶化患者持续升高,在治疗好转患者中明显下降。结论作为IFI诊断方法,BG试验结果与临床IFI诊断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与传统培养方法相比,具有早期、快速、敏感性和特异性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卡泊芬净在恶性血液病患者肺部真菌感染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7年10月~2014年1月间49例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其静脉应用卡泊芬净治疗的临床疗效,并于治疗期间监测肺部影像学、肝肾功能等.结果 49例患者中,临床诊断10例,拟诊39例;卡泊芬净治疗7 d ~ 210 d,总有效率为53.6%;临床诊断10例患者中,临床治愈0例,临床显效4例,进步2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40%;拟诊39例患者中,临床治愈8例,临床显效14例,进步8例,无效9例,有效率为56.4%;初始治疗组37例,有效率54.5%,挽救性治疗组12例,有效率50.0%;仅1例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一过性谷丙转氨酶增高,至67 IU/L,其他患者用药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卡泊芬净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合并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患者具有一定疗效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3.
Liu CY  Fu R  Wu YH  Ruan EB  Qu W  Wang GJ  Liang Y  Wang XM  Liu H  Song J  Guan J  Wang HQ  Xing LM  Li LJ  Wang J  Shao ZH 《中华内科杂志》2010,49(6):504-507
目的 分析伊曲康唑在治疗血液病患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IFI)中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2008年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住院并接受伊曲康唑治疗的IFI患者156例,了解其疗效、影响因素及副作用等.结果 156例IFI患者中92例原发病为恶性血液病,64例为非恶性血液病;IFI拟诊77例,临床诊断79例.伊曲康唑治疗有效94例(63.5%),无效更换为其他药物54例(36.5%).恶性血液病、接受过化疗、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5×109/L、真菌培养阳性、合并细菌感染患者伊曲康唑有效率低.年龄、体温、既往应用抗生素、G试验结果、感染部位、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水平与伊曲康唑治疗疗效无关.5例患者出现药物副作用而停药,包括胃肠道不适3例和心动过速2例.结论 伊曲康唑能够高效、安全地治疗血液病患者合并IFI.原发恶性病、粒细胞缺乏、合并细菌感染、迟用药物会影响伊曲康唑抗真菌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侵袭性真菌感染(IFI)是机体的一种感染状态,临床表现包括三个类型:隐性感染,亚临床感染,显性感染即侵袭性真菌病(IFD).IFD是IFI的主要临床表现形式.近20余年来,随着疾病谱及治疗模式的变化,IFI的患病率和病死率均呈显著上升趋势[1].而恶性血液病患者常因伴有中性粒细胞缺乏(粒缺)、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等高危因素,更成为罹患IFI最主要的人群.现就恶性血液病患者IFI的现状和诊治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IFI)是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主要的感染并发症及致死原因之一.国内外流行病学研究均显示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而且IFI的临床确诊困难,延迟治疗又会导致死亡率升高.临床研究显示念珠菌和曲霉菌感染死亡率近40% ~ 50%,严重影响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的长期生存[1-4].中国侵袭性真菌感染工作组参照欧美标准制定了我国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下称指南),并先后进行了二次修订,提高了国内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水平[5].在既往指南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国内血液病/恶性肿瘤真菌感染流行病学和临床治疗的最新进展和国外指南,经过反复讨论,工作组制定了中国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笔者就新版指南的主要特点,特别是重要的概念更新,做进一步的分析和解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两性霉素B治疗恶性血液病并发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58例经临床资料和(或)生物学证实恶性血液病并发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患者,均使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起始剂量为0.1 mg· kg-1·d1,维持剂量为0.5~1.o mg· kg1·d1;静脉滴注时间>4 h;用药时间12~60 d,中位数...  相似文献   

17.
卡泊芬净治疗危重病难治性侵袭性真菌感染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卡泊芬净治疗氟康唑治疗无效的危重病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开放性临床研究,对2005年5月至2007年6月浙江省人民医院ICU住院患者氟康唑治疗无效的44例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给予卡泊芬净首日负荷剂量70 mg,之后以50 mg/d维持治疗,疗程为10~40 d.结果 42例可评价患者中,痊愈18例(42.86%),显效14例(33.33%),总有效率76.19%,真菌清除率为62.22%.不良反应少,所有患者均耐受治疗.结论 卡泊芬净治疗危重病患者难治性侵袭性真菌感染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侵袭性真菌感染经验治疗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对临床医生而言,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最大困难就是明确诊断.而IFI延误治疗常导致患者死亡,因此.经验治疗显得尤其重要.选择经验治疗药物,需要综合考虑药物价值/效能比及患者的具体情况,推荐药物包括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伏立康唑和卡泊芬净及米卡芬净.但经验治疗尚存在很多问题.如何做到有科学依据的治疗是值得研究者们认真思考和深入探索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临床特点及易感因素.方法 回顾357例在我院住院诊治的MM患者,记录是否合并 IFI、一般临床资料、并发病、抗真菌治疗以及疗效和毒副作用.结果 44例(12.3%)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曾发生IFI,其中3例(6.8%)为确诊病例,8例(18.1%)为临床诊断,33例(75.0%)为拟诊.44例患者中,10例(22.7%)处于诱导化疗时出现真菌感染;4例(9.1%)为平台期;27例(61.4%)处于疾病进展状态;3例(6.8%)在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过程中发生真菌感染.感染部位以肺部最常见,占50.O%.两性霉素B、伏立康唑、伊曲康唑、卡泊芬净、氟康唑的有效率分别为83.3%、75.O%、78.9%、75.O%和57.1%.各种抗真菌药物之间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3).根据多因素分析,合并糖尿病(P=0.035,OR 2.527,95%CI 1.005~6.052),接受透析治疗(P=0.022,OR 2.768,95%CI 1.161~6.600)、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超过1周(P:0.019,OR 3.215,95%CI 1.200~7.407),之前是否使用广谱抗生素治疗(P=0.009,OR 3.350,95%CI 1.353~8.295),是否使用氟达拉滨(P=0.001,OR 4.669,95%CI1.813-12.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M患者是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高危人群,肺部是其最常见的感染部位,4种抗真菌药的疗效相当,合并糖尿病、化疗同时接受透析治疗、长时间粒细胞缺乏、广谱抗生素的应用、以及含有氟达拉滨的治疗是MM合并IFI的易感因素.  相似文献   

20.
恶性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发生率日益增高,成为危及患者生命的重要危险因素.目前,伊曲康唑在IFI的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已成为部分类型IFI感染的一线选择[1].但是,对伴有肾功能不全的:IFI患者,伊曲康唑能否应用?是否安全?目前国内外很少报道.我们对15例恶性血液病伴有肾功能不全患者IFI应用伊曲康唑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了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