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介入治疗移植肾动脉狭窄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移植肾动脉狭窄(TRAS)的介入治疗。方法21例TRAS患者从肾移植到出现肾动脉狭窄症状平均6.6个月(3~15个月),记录经皮血管成形术(PTA)前后血压变化和肌酐水平。经对侧股动脉或左肱动脉入路,使用普通球囊导管(5F,直径4~6mm,长度20~30mm)和微球囊导管(2.6F,直径3mm,长度36mm)分别对21例TRAS行PTA术,其中5例放置支架。结果21例TRAS患者共行32次PTA(行1次PTA13例,2次5例,3次3例),其中22次经对侧股动脉,10次经左肱动脉穿刺插管。PTA治疗前肾动脉狭窄率为79%~97%,PTA后狭窄率降为10%~30%。PTA前收缩压150~210mmHg(1mmHg=0.133kPa),平均170mmHg,舒张压90~145mmHg,平均120mmHg;PTA后收缩压降为100~190mmHg,平均135mmHg,舒张压降为80~125mmHg,平均85mmHg。首次PTA后再狭窄率38%,再次PTA后狭窄率14%。32次PTA共使用普通球囊导管25个,微球囊导管7个。5个支架4个为自膨式支架,1个为球囊扩张式。术后随访3~60个月(平均23个月)。21例中最终治愈6例,改善8例,好转5例,无效2例。除1例肱动脉入路发生术后穿刺点血肿外无其他并发症。结论TRAS的PTA治疗安全有效,配合肱动脉入路和微球囊导管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合理选用支架能降低再狭窄率。  相似文献   

2.
移植肾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移植肾动脉狭窄(TRAS)的介入治疗。方法35例TRAS患者从肾移植到出现肾动脉狭窄症状平均6.9个月(3~18个月),记录经皮血管成形术(PTA)前后血压变化和血肌酐水平。经对侧股动脉或左肱动脉入路,使用普通球囊导管(5F,直径4~6mm,长度20~30mm)和微球囊导管(2.6F,直径3mm,长度36mm)分别对35例TRAS行PTA术,其中11例放置支架。结果35例TRAS患者共行46次PTA(行1次PTA20例,2次12例,3次3例),其中26次经对侧股动脉,20次经左肱动脉穿刺插管。PTA治疗前肾动脉狭窄率为75%~98%,PTA后狭窄率降为10%~30%。PTA前收缩压150~210mmHg(1mmHg=0.133kPa),平均170mmHg,舒张压90~145mmHg,平均120mmHg;PTA后收缩压降为100~190mmHS,平均135mmHg,舒张压降为80~125mmHg,平均85mmHg。首次PTA后再狭窄率39%,再次PTA后狭窄率15%。46次PTA共使用普通球囊导管26个,微球囊导管20个。11枚支架8枚为自膨式支架,3枚为球囊扩张式。术后随访3~60个月(平均23个月)。35例中最终治愈11例,改善15例,好转7例,无效2例。除1例肱动脉入路发生术后穿刺点血肿外无其他并发症。结论TRAS的PTA治疗安全有效,配合肱动脉入路和微球囊导管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合理选用支架能降低再狭窄率。  相似文献   

3.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左锁骨下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诊断锁骨下动脉狭窄的价值.方法 临床怀疑锁骨下动脉狭窄引起的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10例患者行MSCTA检查,对比剂使用碘海醇80~90 ml,流速3~4 ml/s,采用Surestar技术跟踪扫描,阈值140~160 HU.图像后处理:扫描后将图像薄层1 mm重建,将图像数据传至工作站,分别行容积重组(VR)、多平面重组(MPR)及曲面重组(CPR).以左侧椎动脉分出处为界,将左侧锁骨下动脉分为近侧段和远侧段.结果 狭窄位置:近侧6例、远侧4例;局限性狭窄6例,多发性狭窄4例,总狭窄部位14个;狭窄范围0.8~2.0 cm,其中≤1 cm 10例,1.1~2.0 cm 4例;管腔狭窄程度≤50%7例、9部位,50%~70%3例、5部位.与DSA检查对比,其显示狭窄的部位、范围、程度基本一致.结论 MSCTA对诊断锁骨下动脉的狭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作者在六年间应用血管腔内成形术(PTA)治疗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24例(男13例、女11例),年龄44~80岁,均经血管造影证实有锁骨下动脉或椎动脉近心端不同程度地血管狭窄。PTA术前先做两侧锁骨下动脉造影以明确血管闭塞的程度和脑内血液循环情况。7例经腋动脉途径,18例经股动脉途径穿刺插管。选择性锁骨下动脉插管后先在椎动脉起始部和狭窄处之皮肤上作标记,避免在扩张时越过椎动脉起始部。导管进入狭窄处时经导管给3000μ肝素和10mg硝酸甘油,接着球囊充气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超声测量技术评价右锁骨下动脉起始段 50%的狭窄。方法:入组76例(观察组46例,对照组30例),均无明显椎动脉盗血综合征。观察组右锁骨下动脉起始段直径狭窄率50%~60%,对照组50%。超声测量右锁骨下动脉起始段狭窄处的峰值流速(PSV)和直径狭窄率,并比较2组PSV。以双侧上肢血压差值 20 mmHg(1 mm Hg=0.133 kPa)为金标准,ROC曲线综合评价PSV与直径狭窄率的诊断准确度。结果:观察组PSV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径狭窄率和PSV对判断双上肢血压差值 20 mmHg均有一定价值,且两者诊断准确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超声通过测量右锁骨下动脉起始段狭窄处PSV和直径狭窄率可判断右锁骨下动脉起始段 50%的狭窄,推荐PSV作为主要的超声评价法,并以115 m/s作为PSV的判断界点。  相似文献   

6.
经皮经腔球囊导管成形术治疗11例锁骨下动脉狭窄。11例有13处狭窄病变,PTA 成功9例,其中7例的狭窄消失或明显改善,2例减轻。血压由PTA 前的平均11.12/7.02kPa 升高至PTA后的16.88/10.48kPa。临床症状消失或减轻。PTA 成功的9例随访1~12月(平均5.9月)。除1例1年狭窄复发外,其余均无症状。本组无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比较11例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锁骨下动脉、椎动脉和桡动脉的血流动力学、频谱特点,以及狭窄程度与盗血的关系等。方法11例患者均经临床检查、超声诊断以及相关检查确诊。彩色多普勒超声常规显示颈动脉、椎动脉、桡动脉、锁骨下动脉及无名动脉的内径、内膜和血流方向及速度。结果11例患者中,锁骨下动脉狭窄7例,内径1.0~4.4mm,血流速度100~420cm/s;4例锁骨下动脉闭塞,均引起完全性盗血。椎动脉及桡动脉峰值血流速度患侧明显低于健侧,患侧椎动脉出现反向血流,桡动脉血流与锁骨下动脉狭窄程度和反向椎动脉血流有一定关系。结论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可对完全性动脉盗血综合征做出诊断,部分性动脉盗血综合征可辅助于脉冲多普勒和束臂试验明确诊断。完全性和部分性盗血与血管狭窄程度有关。患侧椎动脉反向血流和桡动脉峰值血流速度取决于侧支循环建立的完善与否。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影响经股动脉路径椎动脉开口狭窄支架成形术手术成功率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315例经股动脉路径椎动脉狭窄开口支架成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椎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是否成功支架植入的情况,分别设为手术成功组与手术未成功组,调查腹主动脉走行、主动脉弓分型、椎动脉部位、椎动脉Ⅴ1段与锁骨下动脉远心段长轴夹角、椎动脉Ⅴ1段走行等资料。结果 315例患者中共接受334例次经股动脉椎动脉开口狭窄支架成形术,其中左侧椎动脉开口狭窄支架成形术166例,右侧椎动脉开口狭窄支架成形术168例;手术失败30例,其中左侧6例,右侧24例,手术成功率为91%。2组在腹主动脉走行、主动脉弓分型、椎动脉部位、椎动脉Ⅴ1段与锁骨下动脉远心段长轴夹角、椎动脉Ⅴ1段走行迂曲成角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腹主动脉严重迂曲、Ⅱ型及Ⅲ型主动脉弓、右侧椎动脉、椎动脉Ⅴ1段与锁骨下动脉远心段长轴夹角>90°、椎动脉Ⅴ1段迂曲成角是椎动脉开口狭窄支架成形术手术未成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腹主动脉严重迂曲、Ⅱ型及Ⅲ型主动脉弓、右侧椎动脉、椎动脉Ⅴ1段与锁骨下动脉远心...  相似文献   

9.
锁骨下动脉的椎动脉起始部近侧或远侧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是一种目前被广泛认可的治疗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的安全有效方法。因为管腔大小的稍微增加,就可引起血供的显著改善及缺血症状的好转。作者总结24例锁骨下动脉近端PTA治疗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的经验。男13例,女11例。年龄44~80岁。17例为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7例为单纯的上肢局部缺血。PTA前先行双侧颈动脉和选择性锁骨下动脉造影,以确定病变的范围及了解颅内循环的情况。导管插入后,在狭窄的位置和椎动脉起始部的皮肤上用不透X线的标记做出记号,以便扩张,同时也避免扩张越过椎动脉的起始部。PTA球囊的大小,应在仔细测量狭窄邻近的正常血管直径后才能确定,但不可超过血  相似文献   

10.
彩色多普勒诊断锁骨下动脉窃血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锁骨下动脉窃血征的彩色多普勒特征,评价不同程度的椎动脉返流与锁骨下动脉起始部或无名动脉狭窄的关系.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锁骨下动脉窃血征患者的超声影像资料,并与血管造影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左侧病变24例,右侧8例,其中隐性窃血3例,早期短暂性窃血6例,晚期短暂性窃血8例,完全窃血15例.超声对窃血征患者病变部位狭窄情况直接显示率较低,为25%(8/32).患侧椎动脉返流程度与病变部位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r=0.8).结论:锁骨下动脉窃血征的重要特征是病变侧椎动脉返流,根据椎动脉返流程度可以推测锁骨动脉起始部或无名动脉狭窄程度.  相似文献   

11.
作者报告了4例椎动脉(终末端)动脉瘤的血管内栓塞治疗。术前用安定、止痛剂。术中开辟两条血管进路:①股动脉进路,目的在于做脑血管造影以便观察动脉瘤栓塞的效果和脑血流改变后脑血管的代偿情况;②腋动脉进路,插入显微球囊导管行栓塞治疗。置管方法比较复杂,先插入一个血管鞘,将一同轴导管(2F导管和-0.3~0.5mm聚四氟乙烯显微球囊导管)的球囊用碘水造影剂充胀,借助-(1)5F导管将同轴导管经血管鞘引入椎动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根据椎动脉彩色多普勒及频谱多普勒表现,结合锁骨下动脉或无名动脉有无狭窄及患侧上肢动脉血流变化,探讨彩超诊断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的临床意义。方法 29例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患者分别进行锁骨下动脉、颈动脉、椎动脉、上肢动脉血流方向、速度、频谱特征等比较,根据椎动脉血流频谱表现将其分为三型:隐匿型(收缩期出现切迹)、部分型(收缩期血流反向,舒张期血流正向)、完全型(全心动周期血流均反向)。结果病变左侧多见,病因以动脉硬化为主,约86.2%(25/29),大动脉炎3例占10.3%,动脉发育畸形1例占3.4%;完全型窃血9例,部分型15例、隐匿型5例。患侧上肢动脉血流流速正常或减低、频谱呈单峰或低慢波。结论彩超能对绝大多数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能明确诊断,窃血程度与锁骨下动脉或无名动脉狭窄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3.
作者观察了100例椎动脉狭窄,狭窄主要限于椎动脉起始部,选择5例施行了PTA,年令58~72岁,其中4例成功。 5例椎动脉狭窄均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的症状,都做了4支脑血管的动脉造影,包括两条椎动脉选择性血管造影,2例仅有椎动脉狭窄,颈动脉基本是正常的;另外3例颈动脉有粥样斑。用7 F导管,经股动脉选择进入椎动脉,然后用适当的胶囊导管置换,胶囊外径4毫米,插入到事先标记的椎动脉起始部,膨胀胶囊5秒钟后将导管立即退回到锁骨下动脉,并在此处注入造影剂行血管造影。术前、术中和术后不用抗凝剂,但术前  相似文献   

14.
作者收集了18例根据超声心动图诊断为左心发育不良征群的新生儿,年龄1~15天(平均5.5),切开大隐静脉,插入5FSwan-Ganz血流导向球囊导管,由肺动脉经动脉导管顺行进入降主动脉。导管连接压力注射器,球囊内注入CO_2,直到扩张的球囊嵌塞住动脉导管远侧开口水平的主动脉壁为止,然后注入Cardio-Conray 1ml/kg,流速5ml/s,作正、侧位双相血管造影。注射造影剂后立即抽吸球囊,导管从降主动脉拉出。作者见到,18例超声心动图均显示升主动脉发育不良(直径<5mm):其中主动脉和二尖瓣闭锁10例;7例主动脉闭锁、二尖瓣发育不良、左室发育小伴完整室间隔;1例主动脉闭锁伴轻度二尖瓣发育不良和大  相似文献   

15.
经皮经腔血管成形术(PTA)部位动脉瘤形成是一种少见的并发症,作者报道了2例患者PTA后3处动脉瘤形成。例1,男性,73岁,绞痛5年及左腿跛行逐渐加重1年。血管造影显示右髂总动脉(RCIA)两处显著狭窄及左股浅动脉(LSFA)有5cm闭塞。使用长4cm,直径9mm RCIA或6mmLSFA球囊和7F导管,球囊压力约2100kPa,充气时间30s。临床及血管造影显示效果满意,但左腿症状逐渐重新出现,10个月后造影显示在原三处病变部位中两处发生动脉瘤(即RCIA近端及LSFA)。例2,女性,82岁,跛行加重6年及右腿  相似文献   

16.
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的内支架成形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研究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2 0 0 1年 6月至 2 0 0 2年 4月间 ,16例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接受了成形术。结果  7例为一侧椎动脉狭窄、对侧椎动脉狭窄或闭塞 ,7例为优势侧椎动脉狭窄或对侧椎动脉仅供血小脑后下动脉区域 ,1例为基底动脉狭窄 (孤立性后组循环 ) ,1例为狭窄的椎动脉直接与小脑后下动脉延续。狭窄段位于椎动脉开口部 10例 ,位于颅内段 6例 ,1例患者为椎动脉近端 2处狭窄。MoriA型病变 12例 ,B型病变 3例 ,C型病变 1例。全组技术成功率 10 0 % ,平均狭窄率从 73.2 % (5 0 %~ 95 % )下降到 5 .1% (0~ 30 % ) ,P <0 .0 1。在围手术期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 1~ 12个月 (平均 4 .4个月 ) ,按Malek评分 ,疗效极好 15例 ,疗效较好 1例。结论 对症状性基底动脉狭窄进行内支架成形术是安全和有效的方法 ,但长期疗效需要进一步积累病例和随访研究。  相似文献   

17.
作者应用经血管栓塞技术治疗20例椎动静脉瘘病例。局麻下由股动脉插管入受累椎动脉,导管头端接近瘘时行血管造影,了解瘘的位置、动脉狭窄及损伤情况和引流静脉结构。椎动脉连续者,置7.3/5F导管于椎动脉内。一次注射500μ肝素,再以2500μ/小时维持,但有假性动脉瘤或血肿者禁用。从7.3F导管内取出5F导管,插入4/2F同轴聚乙烯导管,此管内有带有可分离硅酮球囊的2F导管。透视下推进球囊至瘘,充胀球囊,若位置满意则牵拉球囊或采用同轴技术将其分离,尽量保持椎动脉血流。椎动脉横断者,尽量通过同侧椎动脉置导管于  相似文献   

18.
作者报道了3例施行PTA的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及1例在观察经过中狭窄发生阻塞不能做PTA者。施行PTA者3例,术前左右上肢血压差为34~44mmHg,2洲作了IVDSA,1例作了US检查。确认椎动脉有逆流后方施行PTA。依Seldinger法从股动脉插管,将导管送入左锁骨下动脉,让导丝先通过狭窄部,再用胶囊导管置换之,用2  相似文献   

19.
肾动脉狭窄(RAS)占儿童全身性高血压病例的3%~10%。作者总结了1984~1994年16例20次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男12例,女4例,年龄1~15岁。12例病因为纤维肌肉发育不良、1例神经纤维瘤病、2例Williams综合征、1例高安动脉炎。16例中11例为主干孤立性狭窄,内7例狭窄近开口部,4例距开口部1cm以上,大多数狭窄段较短(1~2mm);2例狭窄部位在节段动脉,有窄后扩张;3例为多发狭窄。在全麻下依肾动脉与主动脉走行的关系,9例经右股动脉、7例经左肱动脉插管,先行造影  相似文献   

20.
作者报道了76例102根头臂干动脉狭窄的经皮血管内扩张术:颈内动脉(25)、锁骨下动脉(53)、椎动脉口部(2)。另有10次还同时扩张了其他血管。3例锁骨下动脉因显著的钙质沉着而未能成功,无并发症发生。作者的方法是:规格化的术前准备,使用镇静剂、脱敏剂、抗凝剂;局麻下行股动脉或腋动脉插管,先用诊断性导管行血管造影术,然后用球囊扩张导管行扩张术;术中术后的均行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