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探究细胞减灭术联合化疗治疗卵巢上皮性癌的效果及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卵巢上皮性癌患者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0例。研究组给予细胞减灭术联合化疗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细胞减灭术治疗,两组均根据病理结果决定是否需要再次化疗。术后随访5个月,比较两组生存率、病死率、复发率、近期疗效及治疗前后VEGF水平。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生存率分别为80.0%、65.0%,均高于对照组的45.0%、30.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病死率为5.0%,显著低于对照组30.0%(P0.05);治疗后,两组VEGF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胞减灭术联合化疗治疗卵巢上皮性癌能够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病死率,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联合腹腔镜下中间型肿瘤细胞减灭术治疗卵巢上皮性癌ⅢC期的临床疗效。 方法 以入院病例号为编号,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浙江天台中医院120例卵巢上皮性癌ⅢC期患者(于2010年10月-2013年4月入科治疗)随机分成2组,每组60例。观察组给予新辅助化疗(紫杉醇135~175 mg/m2+顺铂75~100 mg·m2)联合中间性肿瘤细胞减灭术;对照组首先行肿瘤细胞减灭术,再予化疗。2组术后均予紫杉醇+卡铂+顺铂化疗。比较2种方案的近期疗效、肿瘤细胞减灭术实施情况、患者生存率。 结果 观察组术中失血量[(523.6±58.6) ml]、手术时间[(223.6±31.6) min]及腹水量[(665.5±65.6) ml],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近期总有效率为78.3%,优于对照组的56.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新辅助化疗联合腹腔镜下中间型肿瘤细胞减灭术可提高ⅢC期卵巢上皮性癌手术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肿瘤细胞减灭术在晚期卵巢上皮性癌治疗中的地位和时机。方法:106例晚期卵巢上皮性癌行减灭术,术后给予腹腔化疗和全身化疗。A组:59全减灭术后残存癌灶直径〈2cm并全部行系统腹膜后淋巴结清除术。B组:47例减灭术后残存癌灶直径≥2cm,部分病例行腹膜后淋巴结清除术。结果:两组均无手术死亡。总5年生存率为40.6%。A组和B组生存率分别为57.6%和19.1%,A组明显高于B组(P〈0.00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晚期卵巢上皮性癌细胞减灭术后的治疗方法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91年1月 ̄2002年12月我院治疗的85例晚期卵巢上皮性癌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分期、病理类型、组织分级、术后残留癌灶大小、化疗疗程数及生存期等。结果:55例肿瘤切净者其5年生存率为50.91%,30例肿瘤基本切净的5年生存率为10.0%(P<0.05)。术后化疗≥6个疗程的5年生存率52.83%,<6个疗程的5年生存率9.38%(P<0.01)。结论:晚期卵巢上皮性癌的预后与临床分期、病理类型、组织分级、术后残留病灶大小及化疗疗程数相关,彻底的缩瘤术,重视化疗的规范化,合理选择多途径治疗,可提高疗效、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5.
目前卵巢癌缺乏早期筛查手段,治疗方面也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预后差。卵巢上皮性癌的初次治疗原则是手术为主,早期应行全面分期手术,晚期行肿瘤细胞减灭术或中间型肿瘤细胞减灭术,辅以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但临床上卵巢癌的治疗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理想的肿瘤细胞减灭术如何定义、中间型肿瘤细胞减灭术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如何等)。该文就卵巢上皮性癌的治疗现状及存在的热点问题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在晚期上皮性卵巢癌治疗中采用间歇性肿瘤细胞减灭术+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11月—2021年9月诊断为晚期上皮性卵巢癌的患者90例,根据是否使用HIPEC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5例。比较2组患者近期疗效、术后及化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客观有效率(ORR)为8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9%(P=0.043);观察组2年生存率为86.7%,高于对照组的64.4%(P=0.014);观察组无进展生存期(PFS)为(29.03±1.07)个月,明显高于对照组[(16.60±1.12)个月,P<0.001];化疗后不良反应中恶心/呕吐分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损伤分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不良反应中观察组腹胀、低蛋白血症的发生率分别为57.8%、37.8%,对照组分别为2.2%、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间歇性肿瘤细胞减灭术联合HIPEC有望在控制范围内提高晚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近期治疗效果,保证治疗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接受腹腔镜手术)和对照组(接受开腹手术治疗),各30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术后12个月复发率等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12个月复发率均较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的临床效果优于开腹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复发性卵巢癌再次手术临床价值的循证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余冬青  李力 《广西医学》2005,27(1):51-54
目的对近5年来国内外发表有关复发性卵巢上皮性癌再次手术对其术后生存期影响的临床研究进行系统评价。方法采用循证评价的方法,对1999年至2003年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再次手术对复发性卵巢上皮癌患者术后生存期影响的所有文献进行复习,对符合循证系统评价的文献结果进行分析,从而评价复发性卵巢上皮性癌再次手术的临床价值。结果符合循证系统评价的文献共12篇,总样本量为563例,其中完成理想肿瘤细胞减灭术305例(54.2%)。8篇文献证实,术后残瘤灶大小与其术后生存期呈正比。结论循证评价证据表明:复发性卵巢上皮性癌再次手术是可行的,对于铂类敏感、局限性复发的患者有意义。但对于复发性卵巢上皮性癌远期的预后仍不能定论。为了改善复发性卵巢上皮性癌的预后和提高生存率,最佳的挽救治疗方法仍需要进一步研究,包括选择最佳的时机和方式完成再次肿瘤细胞减灭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孕激素联合以铂类为主的常规化疗对卵巢上皮性癌1~4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已行瘤体减灭术的卵巢上皮性癌患者1~4期为研究对象,分为单纯化疗组、己酸孕酮组和普维拉组。随访、统计各组各期患者的生存率及复发率、血清激素水平、骨密度变化以及化疗副反应。结果 孕激素联合以铂类为主的化疗对早期卵巢上皮性癌的预后无明显影响,但对晚期(3期)卵巢上皮性癌的术后近期以及远期(2~5年)生存率及复发率均有改善趋势。单纯化疗组、己酸孕酮组、普维拉组3期患者术后3年生存率分别为34.8%、66.2%、73.9%,复发率分别为72.2%、47.3%、40.6%;单纯化疗组、己酸孕酮组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17.4%、48.4%,复发率分别为81.5%、62.4%。孕激素的使用不影响患者血清激素水平,也不增加化疗的毒、副作用。联合孕激素治疗的患者术后骨密度下降较一般绝经后妇女慢。结论 孕激素联合以铂类为主的常规化疗可改善晚期卵巢上皮性癌的预后,并且不增加化疗的毒副作用,可改善患者的骨量丢失。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术前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联合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卵巢上皮性肿瘤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0年3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92例行卵巢上皮性肿瘤减灭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术前7 d的PLR和NLR。术后随访2年,根据患者是否复发记为复发组与未复发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卵巢上皮性肿瘤减灭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术前PLR、NLR及二者联合对卵巢上皮性肿瘤减灭术后复发的预测效能,根据上述各独立危险因素的回归系数构建卵巢上皮性肿瘤术后复发风险评估模型。结果 截至随访结束,192例患者复发74例,其余118例均未复发。复发组Ⅲ期、淋巴结转移、低分化患者占比、糖类抗原125(CA125)、PLR、NLR高于未复发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分期Ⅲ期■为上皮性卵巢肿瘤减灭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术前PLR、NLR及两者联合预测上皮性卵巢肿瘤减灭术后复发的敏感性为74.32%、67.57%和68.92...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胃癌病人术后益生菌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方案对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64例接受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n=31)和对照组(n=33)。对照组为单纯早期肠内营养治疗(EEN组),观察组为益生菌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PEEN组)。比较2组病人术前、肠内营养液输注后1 d、肠内营养液输注后5 d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及炎症指标。结果观察组病人肠内营养胃肠道并发症(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病人首次通气时间、恢复经口饮食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 0.01);2组病人术前外周血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介素-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和5 d外周血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介素-6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 < 0.05~P < 0.01)。结论益生菌联合早期肠内营养能有效促进胃癌病人术后胃肠功能恢复,降低肠内营养胃肠道不耐受发生率,降低术后应激反应程度,符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EN)联合清胰汤肠内滴注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疗效。方法 41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分为观察组22例和对照组1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全胃肠外营养,观察组患者给予早期EN联合清胰汤肠内滴注,观察比较2组患者白细胞和血淀粉酶恢复正常的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病死率及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前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24 h APACHEⅡ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48、72 h APACHEⅡ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2组治疗24 h 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和72 h观察组APACHEⅡ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白细胞和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EN联合清胰汤肠内滴注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疗效确切,并发症少,病死率低,住院时间短。  相似文献   

13.
夏先萍 《中外医疗》2013,(36):14-15
目的 探讨分析胃代食管术后予以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行胃代食管术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观察组予以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予以完全肠外营养支持.结果 观察组的体重降低幅度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浆蛋白变化低于对照组;肛门排气恢复时间、排便恢复时间较显著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胃代食管术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更好地促进胃肠功能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肠梗阻导管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对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效果。 方法 收集胃肠外科2012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54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32例;平均年龄(66.8±12.4)岁,随机分为对照组(27例)和观察组(27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包括胃管减压、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肠外营养、生长抑素抑制消化液分泌;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经胃镜辅助置入经鼻型肠梗阻导管行小肠减压,观察该导管前置水囊开始下移后即给予早期肠内营养,观察患者的营养学指标、免疫力指标、临床治疗指标及治疗效果。 结果 治疗1周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前白蛋白、转铁蛋白、体质量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水平CD3+、CD4+、CD8+、CD4+/CD8+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痛缓解时间、首次排便时间、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数17人,好转8人,无效2人,有效率92.6%,对照组治愈8人,好转10人,无效9人,有效率66.7%%,观察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肠梗阻导管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可以改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患者的免疫力,促进患者肠功能的早期康复,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王平 《医学综述》2013,(21):4014-4016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N)与肠外营养(TPN)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大庆油田总医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8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按入院时间顺序随机分成EN组和TPN组,EN组40例患者给予常规治疗,TPN组40例患者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同时,在患者胃肠道功能刚恢复后早期放置鼻空肠营养管并过渡到EN,通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的营养状况、临床效果、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EN组在营养状况方面显著优于TPN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TPN组;且血淀粉酶及尿淀粉酶的恢复时间、腹痛减轻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中转手术率和病死率均低于TPN组(P〈0.05)。结论EN支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可有效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及医疗费,显著优于TPN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联合生长抑素对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5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生长抑素治疗,对照组术后给予肠外营养+生长抑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10天时的营养指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免疫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胃肠蠕动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术后观察组血糖、Hb、ALB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观察组IgA、IgG、IgM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联合生长抑素能够有效促进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肠道功能的恢复,缓解营养不良状态,改善免疫功能,促进机体恢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早期肠内营养与全胃肠外营养治疗重症胰腺炎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选取重症胰腺炎病人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病人给予全胃肠外营养治疗,观察组病人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比较2组病人的血淀粉酶恢复时间、尿淀粉酶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和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尿素氮水平及血淋巴细胞百分比、相关炎性因子水平、内毒素水平、细胞免疫功能、APACHEⅡ评分。结果观察组血、尿淀粉酶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 < 0.01)。治疗后观察组病人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尿素氮水平及血淋巴细胞百分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治疗后2组病人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8和内毒素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 < 0.05~P < 0.01);且治疗后观察组病人的肿瘤坏死因子-α、IL-1β、IL-6、IL-8和内毒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 0.05~P < 0.01)。治疗后2组病人的CD3+、CD4+和CD4+/CD8+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 < 0.01),而CD8+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 < 0.05);治疗后观察组病人的CD3+、CD4+和CD4+/CD8+均高于对照组(P < 0.05~P < 0.01),而CD8+水平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治疗后24、48、72 h,观察组APACHEⅡ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 < 0.01),治疗后48、72 h均低于治疗后24 h(P < 0.05和P < 0.01),且观察组各时点APACHEⅡ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 0.05~P < 0.01)。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可明显降低重症胰腺炎病人的炎性因子水平,提高免疫功能,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肠源性感染的影响,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月~2013年2月12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两组,1组为肠内营养,1组为肠外营养。比较各组在肠源性感染指标上的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治愈55例,死亡5例,死亡率为8.33%;观察组治愈56例,死亡4例,死亡率为6.67%。均未发生消化道穿孔、胰周脓肿等并发症。对照组出现腹胀4例,腹泻6例,经过调节输入速度和体位后缓解,观察组未见明显异常;在肠源性感染指标上,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在WBC、CRP、内毒素上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而在肠内营养中,入院后第2天肠内营养和入院后第4天、第6天肠内营养在WBC、CRP、内毒素上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可降低重症急性胰腺炎肠源性感染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胃肠道肿瘤患者的术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照组术后早期通过使用静脉置管输入营养液进行肠外营养支持,待患者状况改善后改为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全程使用鼻置管输入营养液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和治疗后体重等各项生理指标水平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经过营养支持,观察组体重、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均较对照组有明显的提升。观察组肠道蠕动和肛门排气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术后早期对患者行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患者免疫力,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食管癌手术后的患者早期实施肠内营养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3月食管癌手术患者36例设为观察组,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2月食管癌手术患者41例为对照组,观察组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及相应护理,对照组给予传统肠外营养并进行相应护理,比较两组术后康复指标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排气、排便、术后拆线等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O.05);并发症的发生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安全可靠,提供优质高效的护理是肠内营养计划顺利完成的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