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颅内破裂动脉瘤早期行显微手术与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探讨对不同形式的颅内动脉瘤及不同病情患者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214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早期(起病3d内)采用显微手术或血管内介入治疗,根据患者入院时的Hunt-Hess(HHS)病情分级结合治疗后1个月时患者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分析其治疗结果,其中显微手术128例(HHS Ⅳ~Ⅴ级占30例),经血管内栓塞86例(HHS Ⅳ~Ⅴ级占17例).结果 98例HHS Ⅰ~Ⅲ级显微手术者1个月后GOS评分5分(恢复良好)76例,4分(轻度残疾)13例,3分(严重残疾)6例.2分(植物生存)2例,1分(死亡)1例;69例HHS Ⅰ~Ⅲ级血管内介入治疗者1个月后GOS评分5分54例,4分9例,3分4例,2分1例,1分1例,两组HHS Ⅰ~Ⅲ级患者治疗效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例HHS Ⅳ~Ⅴ级显微手术者1个月后GOS评分5分8例,4分6例,3分8例,2分4例,1分4例;17例HHS Ⅳ~Ⅴ级血管内栓塞治疗者1个月后GOS评分5分2例,4分2例,3分2例,2分4例,1分7例,两组HHS Ⅳ~Ⅴ级患者治疗效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HS Ⅰ~Ⅲ级动脉瘤患者显微手术与血管内介入治疗疗效无明显差异,而Ⅳ~Ⅴ级动脉瘤患者倾向于显微手术治疗,部分患者联合应用两种方法效果更好,远期疗效还需要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2.
74例颅内动脉瘤的显微手术和介入治疗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的微侵袭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对74例颅内动脉瘤分别采用显微手术和血管内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并用格拉斯哥结果量表(GOS)评定治疗效果。结果 48例血管内治疗和26例显微手术患者中,术后早期恢复良好者分别为43和18例,轻度残疾2和2例,重度残疾2和3例,死亡1和3例。术后6~12个月有24例得以随访,恢复良好21例,重度残疾3例,无死亡病例。结论 根据动脉瘤的大小、部位以及手术者的经验采取两种不同的微侵袭治疗疗法,对颅内动脉瘤的治疗均能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显微外科手术和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疗效和相关并发症。方法对62例64个颅内动脉瘤外科治疗,其中行显微手术瘤颈夹闭34例,血管内电解可脱性弹簧圈栓塞治疗28例;对两组疗效和并发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微手术组:33例成功夹闭瘤颈(其中2例分离瘤颈时动脉瘤破裂),1例合并脑内血肿在清除血肿后急性脑膨出未能显露动脉瘤;手术相关并发症4例,死亡2例。31例术后两周复查血管造影,动脉瘤完全夹闭83.9%(26/31)。血管内栓塞组:动脉瘤完全闭塞70.0%(21/30);血管内栓塞相关并发症2例,无死亡。结论显微手术和血管内栓塞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有效方法,二者互有优缺点,相互补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早期行显微手术治疗与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效果。方法:250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在3 d内早期经显微手术或血管内栓塞治疗,其中115例显微手术,135例经血管内栓塞。随访3~30个月。术前术后均行TCD监测。结果:显微手术115例,院内死亡5例,半年后优78例,良27例,差3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1例,总死亡率5.22%。135例血管内治疗,院内死亡5例。半年后,栓塞组优95例,良30例,差4例,死亡1例,总死亡率4.44%。结论:要重视颅内动脉瘤破裂的早期临床综合治疗,其中显微手术与血管内栓塞治疗各有所长,还不能相互取代。有些病例需二者结合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颅内前循环巨大动脉瘤的个体化显微手术治疗方案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至2016年5月间收治的经显微手术治疗的22例颅内前循环巨大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其中破裂动脉瘤9例,未破裂动脉瘤13例.手术方式包括:直接夹闭5例,动脉瘤切开、瘤壁塑形12例,动脉瘤切除加脑血管重建2例,动脉瘤孤立术2例,颈内动脉颅外段结扎1例.采用Glasgow预后评分法(COS)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出院时恢复良好、恢复正常生活的患者(GOS 5分)有14例,轻度病残(GOS 4分)5例,重度病残(GOS 3分)2例,死亡(GOS1分)1例.21例生存患者术后随访3~118个月,平均随访(39±30)个月,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或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结果显示动脉瘤均消失.GOS评估恢复良好者17例,轻度残疾2例,重残1例,死亡1例.本组病例致死率为9.1% (2/22),致残率为13.6% (3/22).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显示,术中是否行微血管多普勒(MVD)监测有统计学意义(P=0.036),而年龄(P=1.324)、性别(P=2.346)、动脉瘤大小(P=0.856)、Hunt-Hess分级(P=0.196)、动脉瘤是否破裂(P=0.172)等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颅内前循环巨大动脉瘤患者的治疗需要详细的术前评估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术者的经验与技巧配合良好的术中监测是保证满意的显微手术治疗效果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和探讨4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4月~2011年2月收入院的4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23例采取显微外科治疗,17例采取血管栓塞治疗.结果 23例经显微手术治疗的患者,5分14例(61.9%)、4分4例(17.4%)、3分2例(8.7%)、2分2例(8.7%)、1分1例(4.3%).并发脑梗死2例、颅内血肿1例、颅内感染1例、偏瘫1例、硬膜下积液1例,术中1例因动脉瘤破裂出血死亡.血管内栓塞治疗17例,5分16例(94.1%)、3分1例(5.9%).结论 显微外科治疗和血管内栓塞治疗均为治疗颅内动脉瘤有效措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法,使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管栓塞术治疗颅内多发性动脉瘤的诊疗经验.方法 对26例颅内多发性动脉瘤(60个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行3D-DSA检查并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结果 术中无动脉瘤破裂,术后病人住院天数10~20日.术后疗效依照GOS评分为优良19例,轻残4例,重残2例,死亡1例,因动脉瘤夹闭术后继发同侧大片脑梗塞死亡.术后6个月,23例遵医嘱行DSA复查均未见动脉瘤复发及新生动脉瘤,2例病人未随访.结论 3D-DSA检查可有效检出颅内多发性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多发性动脉瘤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选择15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按照随机双盲法分成2组各78例,对照组按照保守疗法治疗,实验组采用支架+微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方法,评价成功率、术后生存质量及预后改善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后一次栓塞成功率、GOS评分及生存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疗效确切,采取支架+微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方法能显著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及死亡,提高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血管内栓塞治疗的疗效.方法 对30例经CT确诊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血管内治疗.结果 30例病人出院时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价结果,良好25例,轻残3例,中残1例,死亡1例.术后随访无再出血病例.结论 血管内栓塞治疗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颅内动脉瘤患者开颅手术与血管内栓塞治疗的疗效。方法将确诊后的5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开颅手术组(22例)和血管内栓塞治疗组(30例),对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的并发症、出院时格氏GOS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疗效好,并发症少。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