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伤寒论》太阳病篇若干问题评述(续2)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续上篇继续对太阳病的有关问题进行讨论。认为仲景设类证辨似,目的在于强化辨证,并认为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证等也当属于类似证,而非变证;热入血室证原属太阳病之变证,是辨热入血分的体现;蓄水证、蓄血证都是太阳病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兼证或变证,属于里证范畴,所谓“太阳里证”的提法是不妥的,临床重在辨表里而不泌拘于经府;纵、横是仲景运用五行相克论术脏腑之间的病理联系,实寓有脏腑辨证的精神;太阳病篇有一些“具有全局性指导意义的条文”,这些条文虽列于太阳病篇,但不专属太阳病,而应着眼于其普遍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续上期对《伤寒论》太阳病篇的有关问题提出讨论。认为太阳病的兼证必须以太阳病为主,所兼之证当为次;桂枝加附子汤证,桂枝新加汤证,桂枝去芍药汤证,桂枝去芍药加子汤证,小青龙汤证等皆不属太阳病之兼证,其中除小青龙汤证当避饮证兼表外,余皆当属变证之列,至于变证,不应拘于误治,要在辨其寒热虚实,桂枝去桂加苓白术汤证不应列入变证之中,当避太阳病的类似证,其病机是水停阳郁,而非虚兼有水气。  相似文献   

3.
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是一部治病活人、千古不朽的医学宝典,在中医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正如湖北中医学院李培生教授所说:“尝谓中医学中,苟无《伤寒论》则‘学’之一词,将大有逊色;业中医者,苟不学《伤寒论》,则不足以为中医。”该书以太阳病篇冠于全书之首,对太阳病的发病、传变、诊断、鉴别、治疗以及调护等有关疾病的每一个环节都有详细的论述,且以占全书近一半的条文(183条)“将诸病线索逐条提清”,脉络清晰,丝丝人扣,确有统领全局、总括六经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太阳病法当汗解,误下则会产生诸多变证。本文从病机的角度入手,分析各种变证,探求其发病机理,寻找共性,总结规律,并指出相应的治法方药,用以指导临床辨证论治错综复杂的伤寒病证。  相似文献   

5.
本文就《伤寒论》中太阳病的实质及其生理病理与证治方面作一论述,提出太阳的实质是卫阳,太阳病的实质即卫阳病,调理卫阳是治疗太阳病的基本大法。  相似文献   

6.
《伤寒论》少阳病篇评述(1)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就少阳病篇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个人的一些看法:对于少阳病篇的内容,应该综合全书的内容来考虑,不要仅囿于宋本的内容,对于散见于太阳、阳明及三阴篇的内容,既要从传变的角度来分析,更要从辨证的角度来分析;对于提纲证,认为“口苦,咽干,目眩”仅是从胆火上炎的角度揭示其病理表现,并不能概括少阳病所有的证型;小柴胡汤在临床上应用范围很广,即揭示了一方多证的特点,更示人“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的抓主证的辨证方法,同时须知小柴胡汤证并不等同于少阳病。  相似文献   

7.
《伤寒论》太阴病篇评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伤寒论》太阴病篇有关问题进行了评述,指出太阴病篇所论之太阴病仅是脾的病变,不包括肺的病变;太阴病篇所论之太阴病的证治很不完整,太阴病的证治散见于其他各篇,学习时当结合其他病篇,方能全面;治疗太阴病的代表方剂当为理中汤(丸);桂枝加芍药汤证、桂枝加大黄汤证的病机是脾络瘀滞,并无表证;太阴病的转归除转愈者外,更有虚实之辨。  相似文献   

8.
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是一部治病活人、千古不朽的医学宝典,在中医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正如湖北中医学院李培生教授所说:“尝谓中医学中,苟无《伤寒论》则‘学’之一词,将大有逊色;业中医者,苟不学《伤寒论》,则不足以为中医。”该书以太阳病篇冠于全书之首,对太阳病的发病、传变、诊断、鉴别、治疗以及调护等有关疾病的每一个环节都有详细的论述,且以占全书近一半的条文(183条)“将诸病线索逐条提清”,脉络清晰,丝丝人扣,确有统领全局、总括六经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结合思维方法学对《伤寒论》太阳篇进行分析,认为太阳证是一个太阳证的抽象与具体概念及其对应治法组成的综合体系.“太阳篇”首先据太阳证的基本病机选择提纲证,形成其抽象概念,然后以此为逻辑起点,依据太阳证自身及其与伤寒病其他五证、类似病证、患者机体、宿疾、误治的内在联系,以太阳证的演变过程为逻辑顺序,从不同角度阐述太阳证的本质及其表现形式、治法方法、转归预后等,展现出一个具体的太阳证概念.太阳证概念体系中蕴含着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辩证思维方法,把握这一特点并加以运用,有助于掌握仲景伤寒、杂病辩治体系.  相似文献   

10.
[原文]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1) [注释] [1]太阳之为病:太阳:“太阳病”之省略。之:结构助词,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使“太阳为病”这一完整句子变成一语意未尽的主谓性词组,充当全句的时间状语,“这是上古汉语表示时间修饰经常用的一种句法。”(王力语)如:“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左传僖公三十年);  相似文献   

11.
痹证是一种中医病证名,这类病证的主要表现是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部位产生疼痛、酸楚、麻木之感,并可伴随有关节的屈伸受限以及变形肿大等症状。在现代医学的体系中,诸如类风湿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等有关节疼痛表现的疾病,均可归属于痹证之范畴。尽管《伤寒论》中未直接论述痹证的治疗方法,但已有与痹证相关的论述,且其所载的经典方剂,如桂枝汤、白虎汤、当归四逆汤等,在痹证的临床治疗中却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随着对《伤寒论》研究的不断深入,现代研究也逐渐揭示了这些方剂治疗痹证的内在机制。本文对《伤寒论》中与痹证相关的论述及方药进行探讨,以期能够为临床运用中医药治疗痹证提供有益的启示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伤寒论》桂枝配伍举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桂枝味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围绕《伤寒论》中有关条文从桂枝配芍药,桂枝配麻黄,桂枝配甘草,桂枝配茯苓4个方面对桂枝的配伍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3.
《伤寒论》少阴病篇评述(2)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附子汤证的两条经文各有重点 ,同样是一方多证 ;黄连阿胶汤证的病机是阴虚热盛 ;少阴病篇中吴茱萸汤证、四逆散证是与少阴病四逆汤证进行类证鉴别 ,而非少阴病   相似文献   

14.
《伤寒论》的六经辨证是辨病、辨证、辨症论治相结合的有机体系,辨病论治体现治疗的全局性,辨证论治体现治疗的阶段性,辨症论治体现治疗的即时性.太阳病的本质为邪袭太阳,经气不利,营卫失和,正气奋起抗邪,正邪交争于表;阳明病病位在中焦的胃肠,性质属实,其有寒、热两大类;少阳病属于热证、实证的范畴,反映了邪犯少阳,枢机不利,胆火上炎,灼伤津液的本质,相对于太阳病而言,其病位在里,热邪初化,但未至阳明病燥热程度;太阴病的性质,尽管其多属脾阳不足证,但亦有脾阴不足证;少阴病的提纲,是寒化、热化的共同提纲,其脉象应为"脉微、细",从中断句,脉微而见但欲寐,则是寒化证的初期表现,脉细而见但欲寐,则是热化证;厥阴病为两阴交尽,具有阴尽阳生、极而复返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学习《伤寒论》中少阳证,找出“耳眩晕”与少阳证病因病机联系,复习耳与脏腑经络的关系,结令中医,,临床药物治疗耳眩晕验案,从理论角度深入分析从少阳证治疗耳眩晕的机理,为耳眩晕中医治疗提供不同思路,尝试根据经典理论指导中医临床辨证论治,探索以中医方法研究中医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伤寒论》或然证病因病机分析,从"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角度谈论其论治,可以看出《伤寒论》或然证的辨治反映了中医据病辨证论治的重要思想,说明了疾病复杂多变的本质。  相似文献   

17.
对少阴病篇中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认为 :“少阴之为病 ,脉微细 ,但欲寐”是少阴寒化证的脉证提纲 ;四逆汤是治疗少阴阳虚阴盛证的主方 ,并对“急温之”等进行了说明 ;指出真武汤证 82条中“仍恶寒”是表未解 ,真武汤证两条体现了《伤寒论》方证辨证一方多证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文章就《伤寒论》中的喘的涵义、临床意义及分类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从而揭示了张仲景对各种原因所致喘的不同治疗方法。反映了张仲景辨证论治思想与临床遣药的灵活性,为研究仲景学说提供一些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