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三种刺法在中风后遗症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不但要根据症状进行辨证立法选穴,而且要运用不同的针刺方法进行施治,方能取得显著的疗效。下面介绍三种刺法在中风后遗症的应用。“苍龟探穴”法治疗舌强言謇中风后,荣卫失调,气血瘀滞,壅阻经脉,蒙蔽清窍,遂至舌强言謇及吞咽困难。取廉泉穴施以“苍龟探穴”之法,可以使任脉与多条经脉相互交通,从而使气血运行通畅,去清窍之蒙蔽。操作方法 取廉泉穴,以75mm长针向舌底直刺,行捻转手法,待得气后,将针退至皮下,再向舌根两旁分别刺入,捻转得气后,将针退至皮下,再向舌根下方直刺,捻转得气,如此“一退三进”。因本手法针感强…  相似文献   

2.
排刺治疗中风后遗症20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近年来在临床上从事中风后遗症的康复治疗。经过几年来的探索研究,在临床实践中,结出一套针刺方法,即“排刺”以辅助肢体康复。经过几年的临床探索,仅选200例患者为例,作以下说明。  相似文献   

3.
"刺络拔罐"治疗中风及其后遗症验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在长期的从医生涯中,常运用"刺络拔罐法"治疗急性中风及其后遗症,并获得若干体会.  相似文献   

4.
阴病治阳理论在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风后遗症,是以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不利等临床表现为主症的一种疾病。在对患肢功能恢复的治疗上,特别是患肢痉挛型瘫痪的治疗,是医患双方关注的难点。笔者在实施针灸临床时,运用阴阳学说在针灸临床的具体体现和有关理论,指导取穴配穴,收到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对采用循阳明经透刺治疗中风后遗症40例进行疗效分析,临床观察分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明显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6.
长针透刺治疗缺血性中风后遗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本人采用长针透刺共治疗缺血性中风后遗症病人47例,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予报道。  相似文献   

7.
头针加刺络放血治疗中风后遗症8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头针加刺络放血治疗中风后遗症84例临床观察221005徐州市第三人民医院针灸科潘小红221009徐州市中医院刘峰脑血管意外属中医中风范畴,我们选择经西医治疗后进入恢复期和后遗症期的病人84例,采取头针加刺络放血疗法,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8.
透刺法配合推拿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风后遗症是指"中风"(脑血管意外)引起的一系列后遗症状,多属中风证中经络型,以肢体瘫痪,伴有口眼歪斜、舌强语謇为临床表现.笔者采用透刺法配合推拿疗法治疗3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古代文献指出动物类药具有通络止痛、搜风熄风、活血祛瘀、养血补血、补肾益精、化痰软坚散结作用,强调动物类药在中医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虫类药可应用于肝阳上亢、痰瘀阻络、气血亏虚、阴虚动风这几种类型的中风后遗症,动物类药在不同证型中风后遗症患者中的选择及配伍应用,肯定了应用动物类药在治疗中风后遗症中的疗效,动物类中药可以长期服用,不必多虑.  相似文献   

10.
温胆汤加味在中风后遗症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风后遗症包括现代医学的脑出血、脑梗塞、脑栓塞、脑血栓形成等病的后遗症.临床多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謇等为见症.本病机系于风、痰、火、瘀,以痰者为最.多年来,临床运用温胆汤加减取得明显效果,现就其体会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体针头针治疗中风后遗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临床资料诊断依据参照中华医学会第二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诊断标准[1]。均经头颅CT扫描提示有缺血或出血病灶,有中风急性期典型症状和体征,经神经内科及时抢救、对症支持治疗处理后,于25~36天内转入我科病房,行康复治疗。所有病例都有偏瘫症状及不同程...  相似文献   

12.
针刺治疗中风失语症疗效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勇  吴椋冰  刘东华 《中国针灸》2010,30(7):612-616
目的:评价针刺治疗中风失语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循证医学(Cochrance)系统评价的方法,逐一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提取有效数据,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篇文章,756例中风失语症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针刺组与语言训练组比较,痊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74,95%CI(1.10,2.74),P=0.02];针刺结合语言训练组与语言训练组比较,其痊愈率[RR=3.01,95%CI(1.81,5.01),P0.0001]、语言功能评分[WMD=10.54,95%CI(7.86,13.21),P0.00001]、口语表达水平[WMD=8.86,95%CI(7.38,10.35),P0.0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或结合语言训练)治疗中风失语症有效。但纳入文献质量不高,尚期待高质量的试验提供高质量证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针灸在中风偏瘫后足下垂患者中的应用及对表面肌电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收治的中风足下垂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康复疗法,观察组给予针灸联合西医康复疗法,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评分、积分肌电值和三维步态空间参数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9. 5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 92%,组间比较,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Fugl-Meyer和Bathel积分)、积分肌电值(胫骨前肌、腓骨长肌、腓骨短肌、腓肠肌内侧、腓肠肌外侧)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临床症状积分和积分肌电值均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三维步态空间参数步幅、步速、步频均上升,步宽减少,且观察组三维步态空间参数改善较对照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针灸可以有效提高中风偏瘫后足下垂患者的运动功能积分、日常生活功能积分和积分肌电值,显著协调和平衡患者步态,提高中风足下垂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胎盘组织液风池穴注射治疗中风后遗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出血、脑血栓形成等脑血管意外疾病属中医“中风”的范畴 ,其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和复发率高。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进步 ,中风患者的死亡率明显降低 ,而致残率相对上升。自 1993~ 1999年 ,我们应用胎盘组织液风池穴注射治疗中风后遗症 90例 ,疗效较好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病例来源于门诊和病房 ,均有过去头颅CT检查资料 ,定性定位诊断明确。全部观察病例的选择纳入 ,均按照1986年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内科学会修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 ,且病程在半年以上者。排除病例按照卫生部《中药新药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15.
头针为主治疗缺血性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比较头针及体针在治疗缺血性中风后遗症中的优劣性,方法 分头针治疗组及体针治疗组,按治疗疗程分别治疗。结果 头针治疗组疗效有显著性,两组均使SOD值升高,NO值降低,结论在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后遗症后应首选头针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6.
针刺对中风假性球麻痹患者血液粘稠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针刺治疗中假性球麻痹的可能机理。方法与结果 将 75例中风假性球麻痹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西药组、针刺加西药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检测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将结果进行组间及治疗前后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 )、血沉、全血高切还原粘度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 01)。治疗后针刺组与针刺加西药组的血浆粘度和血沉方程K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具有显著性差异(P<0. 05)。西药组与针刺加西药组间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沉、全血高切还原粘度、全血低切还原粘度、血沉方程K值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 05)。结论 针刺能明显降低患者血液的浓稠性和粘滞性,可能是治疗中风假性球麻痹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7.
针刺督脉经为主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 观察针刺督脉经为主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及对血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60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 3 0例 ,治疗 3 0 d。结果与结论 临床疗效实验组优于对照组 ( P<0 .0 5 ) ;在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方面前者优于后者 ( P<0 .0 5 )  相似文献   

18.
针刺双眼上焦区、下焦区穴和头针健侧运动区,治疗34例中风后遗症患者,总有效率97%.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身痛逐瘀汤联合针刺治疗中风偏瘫后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偏瘫后肩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肩关节功能锻炼,包括等长练习,在肩活动范围内运动,从不同的角度完成等长练习(健侧上肢作阻抗),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针刺、中药内服身痛逐瘀汤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简化Fugl-Meyer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较同期对照组降低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液黏稠度(低切、中切、高切)指标较治疗前、同期对照组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联合中药内服治疗中风偏瘫后肩痛效果理想,其可通过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0.
针灸治疗中风优势浅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中风又称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具有“三高一低”,即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治愈率低的特点。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约200万人,每年死于脑血管病约150万人,存活的患者(包括已痊愈者)约为600万~700万,存活者中约四分之三有不同程度的劳动能力或生活自理能力丧失,其中重度致残者约占40%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