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药物治疗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敬东  刘一民 《医药导报》1993,12(4):164-165
糖尿病并发神经病变达90%,其中周围神经病变占84.29%。主要症状为自发性疼痛,有时引起糖尿病性恶病质,给病人带来很大痛苦。现就近年来的药物治疗介绍如下。 1 慢心律(Mexiletine) Dejgard等采用双盲交叉法评估了慢心律对慢性痛性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的疗效。16例病人随机分为2组(9例与7例),交叉服用慢心律或安慰剂26周。慢心律头3天150mg/d,第2个3天300mg/d,以后减为10mg/(kg.d)。结果显示,慢心律可使症状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160例观察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对胰岛素、复方丹参、美西律治疗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方法在严格控制饮食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血糖情况,分别给予胰岛素16~25U(每日总量)皮下注射至患者血糖恢复正常,同时给予复方丹参20ml静脉滴注,1次/d,美西律片200mg,3次/d口服,4周为1个疗程。结果给药后1个疗程治愈140例,占87%,好转16例,占10%,无效4例,占2%,总有效率为97%。结论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病发症,尤其是老年人患病率更高,目前在治疗上是很不理想的,无特效治疗方法,老年性糖尿病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及糖脂肪代谢紊乱,导致循环障碍及外周神经病变,因此,本文认为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是治疗本病的关键,然后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能改善微循环和组织缺氧,促进周围神经功能恢复。在严格控制饮食、调节胰岛素剂量、控制血糖和改善微循环上对合并周围神经病变引起的疼痛,以往多使用多种B族维生素和非甾体类抗炎药,治疗效果不佳。改用美西律治疗均有较好的镇痛作用,这可能是美西律对钠通道的阻滞作用,抑制神经纤维再生的自发活动有关。本疗法疗效可靠,无明显的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而且价格低廉,易被患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3.
观察了美西律治疗16例(男6例,女10例;年龄54±12a)糖尿病性神经疼痛的临床疗效。口服美西律0.1-0.2g,tid,共4wk。疼痛完全缓解率为69%,总有效率100%。美西律疗效与血糖下降无关。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副作用。本文表明美西律治疗糖尿病性神经疼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胰岛素、复方丹参联合美西律和弥可保与前列腺素E1(PGEl)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58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组和弥可保组,胰岛素组:给予胰岛素16~56 U/d皮下注射,待患者空腹血糖正常,连续三次尿糖阴性时改用小剂量优降糖2.5mg/d,三餐前30min口服,同时每天1次静脉滴注复方丹参20ml,美西律200mg,3次/d口服4,周1个疗程。弥可保组组用弥可保500μg肌注,每日1次,连用4周后改为隔日1次,总疗程12周,前列腺素El 10ml静脉注射,每日1次,连用2周。结果胰岛素组显效26例,占86.7%,好转3例,占10%,无效1例,占3%。总有效率为96.7%。弥可保组显效17例,占60.7%,好转7例,占25%,无效4例,占14.3%。总有效率为80.0%。两组在显效率和总有效率上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复方丹参联合美西律治疗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疗效可靠,毒副反应小,适合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硫辛酸合用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硫辛酸0.6/d静脉滴注,甲钴胺1mg静脉推注1次/d)和对照组60例(灯盏花素40mg/d静脉滴注,维生素B1 100mg/d、维生素B12 500μg/d肌内注射)。结果治疗组肢体疼痛、麻木、发热、发凉、感觉减退的改善率分别为71%、78.7%、58.8%、63.3%、59.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5%、43%、23.8%、29.4%、27.8%(P〈0.01)有统计学意义,神经传导速度,血液流变学的改善也优于对照组。结论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凯时联合克林澳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将诊断明确的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92例随机分为3组,3组均常规治疗。1组30例,加用克林澳治疗,每日用克林澳注射液32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1次/d;Ⅱ组30例,加用凯时注射液10ug加入生理盐水20ml静脉推注,1次/d;Ⅲ组32例,加用凯时联合克林澳治疗,凯时注射液10ug加入生理盐水20m1静脉推注,1次/d,同时每日克林澳注射液32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1次/d,共4周。结果3组对神经症状体征均有显著改善(P〈0.01),而Ⅲ组的疗效明显优于Ⅰ、Ⅱ组(P〈0.05)。结论凯时联合克林澳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较好的疗效,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对《新药与临床》刊登的“美西律治疗糖尿病性神经疼痛16例”一文的临床验证李栋(山东省肥城市人民医院,肥城271600)关键词美西律;糖尿病性神经病;神经痛笔者阅读贵刊1992年第11卷第1期第21-22页刊登的"美西律治疗糖尿病性神经疼痛16例"一文...  相似文献   

8.
恩再适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神经根性疼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评价恩再适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神经根性疼痛的疗效。方法选择31例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神经根性疼痛的患者,给予恩再适2支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连续10d,在治疗前与治疗第1、3、10天用视觉模拟评分(VAS)10分法检测神经根性疼痛的缓解程度。结果用药后第1天,疼痛改善不明显;第3天开始,恩再适明显缓解神经根痛;显效率66.67%,总有效率90%。1例患者出现皮疹,停药后皮疹逐渐消失。结论恩再适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神经根性疼痛有效率高,而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埃索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RE)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96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48例给予口服埃索美拉唑40mg/d,4周后改为20mg/d,连服4周。对照组48例口服奥美拉唑40mg/d,4周后改为20mg/d,连服4周。分别于4周、8周后记录患者临床症状评分变化值和内镜下表现。结果治疗8周后埃索美拉唑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内镜下(RE)愈合率明显优于奥美拉唑。结论埃索美拉唑是治疗RE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0.
老药新用治疗糖尿病性神经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清  范楷 《哈尔滨医药》2003,23(4):59-60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常见并发症 ,治疗比较困难 ,以往常多种B族维生素、地巴唑等治疗 ,收效甚微。近年来 ,临床上用部分老药治疗后取得较好疗效 ,现综述如下 :1 利多卡因褚建平用该药 2 0 0mg加生理盐水 5 0 0ml静滴 ,5~ 7天 1次 ,5次 1疗程 ,治疗 6例。另 4例用同上剂量 ,每日 1次静滴 3次 1疗程 ,停药 5~ 7天 ,症状缓解不明显再行 1疗程。结果第 1组均在 1疗程内疼痛明显减轻甚至消失 ,第 2组经1~ 2个疗程疼痛基本消失〔1〕。甘佩珍将该药 1mg/kg用生理盐水稀释后 ,在心电监护下静滴 ,5~ 7日 1次 ,5次 1疗程 ,治疗 13例 ,…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甲钴胺与胰激肽原酶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给予甲钻胺0.5mg静脉注射,同时予以胰激肽原酶40单位加1.5ml灭菌注射用水溶解肌内注射,1次/d,共2周;对照组40例,单用甲钴胺0.5mg静脉注射,1次/d,共2周。治疗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神经传导速度。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及神经传导速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钻胺与胰激肽原酶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小剂量阿糖胞苷(LD-Ara-c)联合三氧化二砷(As2O3)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方法17例患者应用三氧化二砷每个疗程的第1~5及8-12天,静脉给药,剂量为0.25mg/kg,半个小时内并加用维生素C1g加强As:0,的作用,同时第1~14天皮下注射小剂量阿糖胞苷,2次/d,剂量为10mg/m2,第21天复查骨髓;完全缓解(CR)患者,骨髓造血恢复者予以每月维持治疗,方案为:第1~5天皮下注射阿糖胞苷10mg/m。2次/d,第1和第4天静注三氧化二砷剂量同;未达缓解者继续原方案诱导治疗。结果完全缓解5例(29.4%),部分缓解4例(23.5%),总有效率(52.9%);8例在治疗中出现疾病进展放弃治疗,治疗中死亡2例,化疗相关死亡率(11.8%)。结论小剂量阿糖胞苷(LD-Ara-c)联合三氧化二砷(As2O3)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有明显的疗效且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13.
邹慧 《中国医药》2012,7(12):1525-1526
目的观察西洛他唑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6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完全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0例),所有患者均饮食控制,合理运动并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稳定,观察组给予西洛他唑100mg、2次/d和依帕司他50mg、3次/d口服,对照组用维生素B.片100mg、3次/d和腺苷钴铵片500txg、3次/d121服。共治疗8周,观察患者主观症状、体征,腓总神经及正中神经传导速度。结果症状、体征比较:观察组36例中显效22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达为94.4%;对照组30例中显效6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46.7%,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后正巾神经、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47.2±4.1)m/s比(41.9±3.1)m/s、(43.9±2.6)m/s,(46.7±3.9)m/s比(40.1±2.7)m/s、(42.8±2.9)m/s,(45.6±3.2)m/s比(39.9±3.1)啪/s、(41.9±3.6)m/s,(45.7±3.1)m/s比(38.5±3.5)rn/s、(41.2±2.7)m/s]。观察组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西洛他唑联合依帕司他可以有效改善糖尿病周罔神经病变患者的症状、体征及神经传导速度,恢复其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紫杉醇联合草酸铂高剂量一次冲击方案与低剂量连用3周方案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复发病例的近期疗效以及毒副作用。方法 68例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复发的患者(分期为Ⅳ期),随机分为两组。高剂量一次冲击治疗组(简称高剂量组)36例,紫杉醇135~175mg/m^2静滴,第1天;草酸铂130mg/m^2静滴,第1天。间隔4周。低剂量连用3周方案组(简称低剂量组)32例,紫杉醇60~80mg/m^2分别于第1天、第8天、第15天静滴,总量135~175mg/m^2;草酸铂130mg/m^2静滴,第1天。间隔4周。两组给予相同止吐药,水化治疗。结果 高剂量组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11例,稳定11例,进展12例,有效缓解率36.1%。低剂量组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11例,稳定8例,进展10例,有效缓解率43.8%。低剂量组近期疗效稍高于高剂量组,经过统计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肌肉疼痛(Ⅰ+Ⅱ度)以及白细胞计数下降、血小板减少、血色素减少,恶心呕吐等(Ⅲ+Ⅳ度)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低剂量组少于高剂量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紫杉醇联合草酸铂低剂量连用3周给药方案较高剂量一次冲击方案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相当,毒副反应较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紫杉醇联合草酸铂作为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前化疗方案的近期疗效以及毒副作用。方法 60例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紫杉醇60~80mg/m^2分别于第1天、第8天、第15天静滴,总量135mg/m^2;草酸铂130mg/m^2静滴,第1天。间隔4周。对照组紫杉醇60~80mg/m^2分别于第1天、第8天、第15天静滴,总量135mg/m^2;顺铂75mg/m^2静滴,第1天。间隔4周。均化疗2周期,化疗后4周评价化疗疗效并进行手术。结果 治疗组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12例,稳定16例,进展1例,有效缓解率43.3%。对照组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10例,稳定18例,进展1例,有效缓解率36.7%。治疗组近期疗效稍高于对照组,经过统计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的骨髓抑制毒性相似(P〉0.05),治疗组的神经毒性较对照组明显(P〈0.05),对照组的胃肠道反应和肝肾毒性较治疗组明显(P〈0.05)。结论 紫杉醇联合草酸铂作为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前化疗方案与紫杉醇联合顺铂方案比较近期疗效相当,胃肠道反应和肝肾毒性较轻。  相似文献   

16.
朱娟  吕晓毅 《中国医药》2006,1(4):204-205
目的 观察沙利度胺联合三氧化二砷治疗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方法 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21例,均给予沙利度胺(开始剂量100~200mg/d,以后每2周增加100~200mg,直到600~800mg/d)治疗,每个疗程持续2个月;三氧化二砷10mg/d,地塞米松20mg/d,均分别于第1~5天和第8~12天静脉滴注。休息两周后重复2~3次治疗。结果 12例(57.1%)获部分缓解,8例(38.1%)获进步,1例(4.8%)无效,总有效率为95.2%。结论 沙利度胺联合三氧化二砷治疗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和评价阿魏酸钠与天麻素联用在治疗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方面的作用。方法:将180例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阿魏酸钠与天麻素联合治疗,对照组予甲钴胺治疗,观察疼痛缓解情况及神经传导速度。结果:治疗组疼痛缓解率高于对照组(P〈0.05),神经传导速度与对照组相当。结论:阿魏酸钠与天麻素联用在治疗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方面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红花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完全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红花注射液20ml溶于生理盐水500ml中静脉滴注,1次/d,甲钴胺注射液500μg肌内注射,1次/d;对照组采用甲钴胺注射液500峭肌内注射,1次/d。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神经传导速度等的变化。结果经治疗后2组的自觉症状、体征以及神经传导速度均有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4%,明显优于对照组(62.5%),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花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注射液可明显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病情。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芬太尼透皮贴剂联合加巴喷丁治疗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镇痛疗效及毒性反应。方法 21例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癌症患者接受治疗。芬太尼初治剂量25μg/h,前曾用过强阿片类药物者根据用药情况进行剂量转换给药;用药后观察24h,疼痛缓解欠佳时进行剂量滴定,按25μg/h增加剂量,直至疼痛缓解。加巴喷丁初始剂量为100mg/次,3次/d,每间隔1~2d,增加剂量300mg/d,直至疼痛缓解或见难以耐受的副作用。1周后采用NPS评分标准评价镇痛疗效及毒性反应。结果有效率90.5%(19/21),其中,完全缓解率28.6%(6/21),明显缓解率为47.6%(10/21),轻度缓解率14.3%(3/21)。主要不良反应是头晕、恶心、便秘、嗜睡、皮肤痛痒等,但发生率较低。无呼吸抑制、成瘾现象发生。结论芬太尼透皮贴剂联合加巴喷丁治疗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疗效确切,毒性反应轻,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胰激肽原酶治疗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方法所有患者均采取控制饮食、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将血糖控制到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伴有高血压者控制血压使达正常范围,在此基础上给予注射用胰激肽原酶,每次40u,肌内注射,1次/d,疗程10—14d。结果视力显著改善者80例(83.3%),有效7例(7.3%),无效9例(9.4%)。结论注射用胰激肽原酶可在短期内显著改善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