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对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分别选择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以及CT引导穿刺引流术完成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14年1月~2016年9月收治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60例作为实验对象;所有患者采用抽签方法进行分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CT引导穿刺引流术;观察组采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患者血肿清除量、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在患者临床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患者血肿清除量、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非常明显(P<0.05).结论 对于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对其疾病表现等加以观察,合理选择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的方法进行治疗,同选择CT引导穿刺引流术治疗结果进行比较,可以成功将患者手术后意识恢复时间缩短,将患者的血肿清除量显著改善,最终显著提高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的时机及术后注意事项。方法:选出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出血量30~60 ml)99例,并根据发病到手术时间不同将其分为早期组及延期组进行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结果:两组在住院期间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的ADL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明显优于延期组。结论:把握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的时机对于手术的成功率、降低并发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靳清 《华夏医学》2010,23(2):163-165
目的:探讨微创血肿穿刺抽吸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和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微创血肿穿刺抽吸术治疗63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术后疗效。结果:63例患者中存活58例(92.06%),改开颅手术2例(3.17%),死亡3例(4.76%),58例生存者中术后3个月随访,日常生活能力分级:Ⅰ-Ⅱ级45例(77.59%),Ⅲ级10例(17.24%),Ⅳ级3例(5.17%)。结论:经微创血肿穿刺抽吸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安全、有效、病死率低、致残率低、预后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在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93例,依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行传统开颅手术;观察组48例,行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后跟踪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以及术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更短[(112.37±13.47)min vs(180.73±19.25)min]、术中失血量更少[(45.76±7.29)mL vs(300.17±29.33)mL](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血肿清除率显著优于对照组[(92.53±4.46)vs(73.76±9.31)](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术后G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且住院时间显著缩短(P<0.05).术后跟踪随访6个月,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降低且ADL评分显著升高(P<0.05).结论:对高血压所致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行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且临床预后效果更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方法联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75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含丘脑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75例经治疗后存活143例,存活率达81.7%。结论应多方法联合并根据具体病例择优选择恰当的方法对基底节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神经导航定向穿刺术对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选取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62例,随机分成导航穿刺组和传统手术组进行血肿清除治疗。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CS)及斯坎迪纳维亚神经卒中量表 (SSS)对患者术前神经功能评分,采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 (GOS)、SSS量表以及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 (BI) 作为患者术后的随访量表,评估神经功能康复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基线比较上无差别,术后1周S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133),1个月后S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30),而GOS评分 (P=0.212)和BI (P=0.0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个月后SSS (P=0.027)、GOS (P=0.019)以及BI评分 (P=0.006)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复发出血及肺部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神经导航定向穿刺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具有易操作性、安全性、患者术后恢复迅速等特点,而且在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提高生存质量方面存在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微创穿刺术和传统开颅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效果。方法观察我院2005年1月~2011年3月微创穿刺术(53例)和开颅血肿清除术(43例)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术后并发症、死亡率、近期(术后1个月)和远期(术后6个月)预后的随访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术后再出血、肺部感染、癫痫等并发症、死亡率、近期预后优良率、远期预后优良率在微创组和开颅术组中分别为:7.5%和23.2%、77.3%和93.0%、3.7%和23.2%、9.4%和25.6%、37.7%和18.6%、56.6%和3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及开颅组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1.8%和2.4%,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穿刺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较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具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颅内微创血肿清除术对减少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并发远端锥体束急性华勒变性(STWD)、改善患者预后的价值,同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6年6月河北省衡水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24 h内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30~60 ml)患者23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25例完成试验。依据患者或家属的意愿分为A组(颅内微创血肿清除术)118例和B组(保守治疗组)107例,在发病7 d和14 d依靠磁共振DWI和ADC序列,评估脑出血并发远端锥体束急性华勒变性的发生率,同时通过统计学分析寻找并发急性华勒变性的相关危险因素。另外,通过随访和NIHSS评分明确2种治疗方法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A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B组(t=16.240,P=0.032);A组脑出血并发远端锥体束急性华勒变性的发生率低于B组(χ~2=10.174,P=0.001)。随访6个月,A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B组[(7.4±4.1)分vs.(12.7±6.7)分,t=21.530,P=0.014]。A组总有效率高于B组(83.9%vs.62.9%,χ~2=12.142,P<0.01)。出血量、出血部位、治疗方法与CSTWD发生密切相关(r=0.753、0.689、-0.536,P=0.043、0.037、0.041)。应用多变量统计学分析发现,MIDD治疗和内囊出血是急性华勒变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颅内微创血肿清除术相比保守治疗,可显著减少脑出血并发远端锥体束急性华勒变性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内囊出血患者更易并发远端锥体束急性华勒变性。对内囊出血患者,颅内微创血肿清除术减少脑出血并发远端锥体束急性华勒变性的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9.
微创穿刺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术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对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 ,在内科治疗基础上应用微创穿刺术清除颅内血肿 ,于术后 1、7、14、2 1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并与对照组相比较。结果 :微创治疗组患者的痊愈率、显效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下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安全、简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在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63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35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28例给予常规治疗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于术后1、7、14、21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与对照组相比较.结果 微创治疗组患者的痊愈率、显效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下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在临床外科治疗中,开瓣手术与双管钻孔引流术手术方式的最佳选择,以达到最大限度的改善预后.方法 以术后6个月死亡率和致残率作为评定指标,对59例开瓣血肿清除术和78例双管钻孔引流术病例按GCS评分高低和血肿量大小进行分类对比研究.结果 血肿量80~115mL组中开瓣血肿清除术组死亡率(46.15%)较双管钻孔引流术组死亡率(77.78%)显著降低(P<0.005);GCS评分8~12分组中,双管钻孔引流术组伤残与自理人数比例(8∶23)较开瓣血肿清除术组伤残与自理人数比例(9∶4)明显降低(P<0.05).结论 血肿量80~115mL的患者采用开瓣血肿清除术能明显降低死亡率;GCS评分8~12分的患者应用双管钻孔引流术可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微创穿刺碎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所致的中小量基底核脑出血的效果,为临床早期中小量基底核脑出血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68例高血压所致的中小量基底核脑出血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内科保守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早期微创穿刺碎引流术。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3、14 d血肿、脑水肿体积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日常生活能力。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3、14 d的血肿体积和水肿体积均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同时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也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治疗后3个月,研究组日常生活能力独立生活+轻度依赖的总有效率73.53%,高于对照组的44.12%(P<0.05)。结论:早期微创穿刺碎引流术治疗中小量基底核脑出血疗效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基底节区脑出血微创治疗中,经额与经颞入路微创穿刺抽吸血肿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入住我院的95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经额入路组)50例,对照组(经颞入路组)45例,分别对治疗中原发部位再出血、住院时间及近期疗效NIHSS(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观察组(经额入路组)原发部位再出血少于对照组(经颞入路组),NIHSS改善情况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结论〕在基底节脑出血治疗中,经额入路微创治疗方式再出血风险小,住院时间短,神经功能恢复更佳,该方式治疗效果优于经颞入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内科治疗的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的疗效及预后相关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4月—2014年12月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7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内科保守治疗,对疗效及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74例患者中,死亡50例,持续植物生存状态4例,对124例存活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2~117个月,随访ADL分级Ⅰ级43例,Ⅱ级53例,Ⅲ级21例,Ⅳ级3例,Ⅴ级4例,预后较好者(ADL分级Ⅰ~Ⅱ级)96例,预后不良者(ADL分级Ⅲ~Ⅴ级)28例。χ2检验显示入院GCS评分和出血量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论影响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预后因素较多,GCS评分较高、出血量少的患者可采用内科治疗,多数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小骨窗开颅微侵袭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采用小骨窗开颅微侵袭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过程。结果:40例采取小骨窗开颅微侵袭手术治疗的基底节区高血压脑患者随访半年,死亡6例,按ADL分级法进行测评:I级7例,II级13例,III级9例,IV级3例,V级2例。结论:小骨窗开颅微侵袭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高血压性基底核区出血并发肺部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和相关危险因素,为高血压性基底核区出血并发肺部感染的防治提供相关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309 例高血压性基底核区出血患者的临床数据,统计分析肺部感染发生率和病原菌构成比。将纳入的患者依据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n=93)和非感染组(n=216)。选取以下变量作为肺部感染的可疑危险因素:年龄、性别、吸烟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史、糖尿病史、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血肿量、血肿清除术、留置胃管和呕吐。采用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高血压性基底核区出血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309 例高血压性基底核区出血患者中有93例患者并发肺部感染,感染率为30.1%。痰标本检出病原菌101株,其中革兰阴性菌是最常见的病原菌,占67.33%,主要包括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绿脓杆菌;革兰阳性菌占23.76%,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占8.91%,包括白色念珠菌和光滑假丝酵母菌。在选取的可疑危险因素中,年龄≥60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史、糖尿病史、吸烟史、呕吐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是高血压性基底核区出血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高血压性基底核区出血患者易并发肺部感染,相关危险因素较多,应针对存在的危险因素加强防治,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简易定向钻孔微创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伟  易殿强  蔡君臣 《安徽医学》2012,33(3):300-302
目的探讨利用简易定向钻孔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对2009年11月至2011年4月采用简易定向钻孔微创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42例,并与同期采用传统开颅手术治疗的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40例患者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简易定向钻孔微创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1.4%,9/42)明显少于传统开颅(45.0%,18/40),且术后患者预后良好(GOS恢复良好+轻残)率(71.4%,30/42)微创治疗组明显高于传统开颅组(40.0%,16/40)。结论简易定向穿刺精确度明显提高,术后能早日拔管,缩短治疗流程,有效控制继发损伤,较传统开颅手术本法手术创伤小,平均住院时间缩短,术后并发症少,功能恢复满意,经济、疗效满意,利于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3):156-159+164
目的观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经微创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后实施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2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每组100例,所有患者均采取经微创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其中观察组采取心理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希望水平评分、焦虑抑郁评分和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希望水平评分(41.23±5.0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抑郁评分(15.28±2.01)分、焦虑评分(16.23±2.1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1.00%(满意90例,一般1例,不满意9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经微创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后应用心理护理,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希望水平和满意度,明显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9.
梁长鸣  王勇  张海涛 《当代医学》2021,27(22):16-18
目的 探究颅内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炎性因子水平及血清P物质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9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传统组和微创组,每组48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出血量及血肿周围水肿量、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炎性因子、血清铁蛋白(SF)及血清P物质(SP)水平.结果 治疗后,微创组出血量及血肿周围水肿量、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炎性因子水平、SF水平均低于传统组,SP水平高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颅内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能显著降低HICH患者术后炎性因子水平,提高患者血清P物质水平,减轻患者神经受损,有利于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0.
薛维  张书琼  张杰  古美颖 《海南医学》2011,22(22):45-47
目的为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微创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0例,随机分为软通道组和硬通道组。两组中按血肿大小又分别分为小量组(25~40ml)和大量组(41~60ml)。两组均于早期行血肿清除,硬通道组在WTF-1型定向仪导引下行穿刺清除血肿。四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2周分别行Glasgow Coma Scale(GCS)量表评分;治疗前和治疗后14d分别行Scandinavian(SSS)卒中评分量表评分;治疗后3个月行改良Rankin Scale(MRS)量表评分。结果两组手术后GCS评分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硬通道小量组与软通道小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硬通道小量组优于软通道小量组。结论通过评价,在小血肿组,应用WTF-1型定向仪硬通道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