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后房型人工晶体的特殊性在于,即使在散瞳情况下裂隙灯、房角镜等常规检查手段仍很难确定人工晶体的位置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我院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观察后房型人工晶体术后人工晶体的位置及襻的位置14例(17眼)。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超声生物显微镜在晶体病和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声生物显微镜是 1 990年由 Palvin等〔1、2〕首先研制成功并应用于临床的一种新的超声诊断技术 ,第一次成功的获得眼前段任何子午切面的高分辨率、高清晰度的图象。它以其独特的功能结合人工晶体材料的高放射性对晶体前半部分、前房型及后房型人工晶体光学面及其襻的位置进行成像和定位 ,并确定它和周围结构的关系 ,而不受角膜混浊、瞳孔大小的影响 ,为晶体病的诊断和人工晶体植入术后人工晶体及其襻的位置、某些并发症的原因及转归 (如前房出血等 )、眼前段改变等研究提供客观依据。一、超声生物显微镜 (UBM)的历史超声诊断是雷达技术…  相似文献   

3.
Chen W  Wang N  Li H  Chen X 《中华眼科杂志》1998,34(5):330-1, 23
目的用超声生物显微镜观察老年性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房角的变化及相关因素。方法用超声生物显微镜观察老年性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31例(41只眼)的房角改变。结果虹膜周边前粘连6只眼,瞳孔变形12只眼,均与人工晶体襻的位置有关;并非所有非囊袋内固定的人工晶体襻均位于睫状体沟;术后残留的晶体皮质,术后3个月仍存留,较多晶体皮质的残留可引起周边虹膜膨隆、房角变窄。结论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房角的改变与人工晶体襻的位置及残留的晶体皮质有关;建议尽可能采用囊袋内植入人工晶体,避免过多的晶体皮质残留。  相似文献   

4.
潘杰  刘永祥 《眼科》2000,9(3):144-146
目的:观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房角的改变。方法:对36例(40只眼)白内障囊外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进行房角、眼压、视力及眼底等检查。结果:虹膜周边前粘连发生率为82.5%,人工晶体固定形式中囊袋内与睫状沟固定二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人工晶体水平位与垂直位之间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本组观察虹膜周边前粘连发生率虽高,但对眼压、视力等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房角镜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绍珍  廖瑞端 《中华眼科杂志》1995,31(1):19-21,T001
用Goldmann房角镜观察老年性 白内障囊外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半 年30只眼,结果显示,虹膜周边前粘连17只眼(56%)。15只眼中的20个襻与粘连的部位相应。睫状沟垂直轴位固定的人工晶体眼易发生虹膜周边前粘连,简要讨论了虹膜周边前粘发生的原因及后果,建议房角镜检查应列为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随访常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术眼前房角结构的改变。方法 对 4 6例 (5 0只眼 )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分别于术前和术后 1个月使用超声生物显微镜量化测量前房深度和前房角宽度。结果 全部患者术后 1个月前房深度明显增大 (P <0 0 1) ;5 0 0 μm处小梁虹膜夹角 (TIA5 0 0 )、2 5 0 μm和 5 0 0 μm处前房角开放距离 (AOD2 5 0、AOD5 0 0 )与术前比较均显著增大 (均P <0 0 1) ,TIA5 0 0平均比值 (术后TIA5 0 0 /术前TIA5 0 0 )为 1 6 5 (1 12~ 4 91) ,AOD2 5 0平均比值 (术后AOD2 5 0 /术前AOD2 5 0 )为1 81(1 0 6~ 2 6 7) ,AOD5 0 0平均比值 (术后AOD5 0 0 /术前AOD5 0 0 )为 1 6 5 (1 0 1~ 2 76 ) ,均与术前值呈显著负相关 (均P <0 0 1)。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显著增大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前房角宽度 ;术前前房角越窄 ,术后前房角的变化程度越大。  相似文献   

7.
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并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前房角改变,手边资料尚未见报导。本文作者对1988年7月起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24例(25眼)作随访观察过程中观察到18例(19眼)的前房角镜检查下其术后前房角的改变。觋整理报导。  相似文献   

8.
9.
10.
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超声生物显微镜观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眼前节结构的改变。确切定位人工晶状体襻的位置。观察人工晶状体襻对于周围组织的影响。方法:白内障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50名患者(50眼)于术前,术后1周及三个月进行超声生物显微镜观察。结果:术后前房深度,房角宽度押送术前显著增加。人工晶状体中囊袋内植入者36枚(72%)。睫状沟植入者6枚(12%),不对称植入者8枚(16%)。人工晶状体光学部倾斜1眼(2%)。人工晶状体襻推挤虹膜根部2眼(4%)。人工晶状体襻睫状沟侵蚀3眼(6%)。术后1周2眼(4%)眼压升高。皮质少量残留5眼(10%)。结论:囊袋内为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的理想位置。可保证人工晶状体的良好位置。避免人工晶状体襻对于色素膜组织的干扰及对血-房水屏蔽的损伤,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外伤性白内障与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导了伴有各种并发症的外伤性白内障33例(34眼),根据不同病情,施行了各种联合手术如:晶体切割,玻璃体切割,保留晶体前囊膜植入人工晶体,玻璃体切割并取除球内异物,待晶体混浊后再行白内障囊外摘除植入人工晶体;以及摘除球内异物同时施行白内障囊外和人工晶体植入术等。并对手术切口选择,截囊方式,晶体核的娩出,如何抽吸皮质以及手术时间的选择等也作了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12.
二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对16只(16例)后囊膜完整的无晶体眼进行后房型人工晶体二期植入术的结果.术前的平均未矫正视力为0.06,术后半年,平均未矫正视力为0.53未矫正视力≥0.5的达62.50%,矫正视力≥0.5的占93.37%,≥1.0的占81.25%.术前角膜中央内皮细胞密度平均2646个/mm~2,术后半年为1824个/mm~2,除一例外,其余可恢复立体视.无一例发生持续性角膜水肿和葡萄膜炎等严重并发症.结果表明,只要掌握适应症和手术技术,在后囊膜完整的无晶体眼作二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是安全有效的方法.本文对手术的适应症、手术方式和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为治疗患有远视的白内障病人,国外有学者采用超声乳化法摘除白内障,同时向囊袋内植入两片房型人工晶体(称piggyback)以达到正视,由此获得了一定经验。本文就此新技术的概况、适应证、人工晶体的选择和植入方法,术后并发症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15.
117例外伤性白内障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辽宁盘锦市第二医院眼科吕绍成,苏洪霖外伤性白内障是常见的致盲眼病之一,由于常合并其它眼外伤.因此处理方法不尽相同,随着人工晶体植入技术的提高,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已成为治疗外伤性白内障的常规方法I’J.我院从1...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外伤性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的疗效。 方法57例外伤性白内障一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术后随访3~35mo。 结果64%患者术后视力≥0.5,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术中处理前囊膜、分离虹膜后粘连及预防后囊膜的破裂,对外伤性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的疗效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继发性青光眼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Wu L  Yin J  Yao K  Wu R 《中华眼科杂志》1999,35(3):183-185
目的 了解前房型人工晶体(anteriorchamberintraocularlens,AC-IOL)植入术后对眼压,房角的影响及继发性青光眼的发生情况。方法 回顾调查62只眼AC-IOL植入术后,随访期为3个月至7年,平均31个月,眼部检查着重度的检查,白内障类型以外伤性及老年性为主,手术方式包括眼前段切除术或白内障囊外摘除(extracapsularcataractextraction,ECC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角巩膜缘无缝线隧道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前房角的变化。方法:用Goldmann房角膜观察了107眼通过5mm巩膜缘无缝线隧道切口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1个月前房角的变化。结果:107眼(100%)可见内切口位于Schwalbe线前的透明角膜上,48眼(44.86%)内切口平整,59眼(55.14%),内切口后唇轻度卷曲,42眼(39.25%)角膜后弹力层不同程度脱离,9眼(8.41%)发生周边虹膜周边前粘连,但未见有粘连至巩膜突上,3眼(2.8%)虹膜周边粘连致术后瞳孔呈梨形。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角巩膜缘无缝线隧道切口是 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但也存在着角膜后弹力层不同程度脱离、虹膜周边前粘连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对房角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新型弹性开袢式前房型人工晶状体(AC-IOL)植入术后对房角的影响。方法采用Goldmann房角镜仔细观察50只眼植入AC-IOL术前、术后360°房角的变化。结果房角粘连30只眼,其中房角粘连范围超过1/2周的3只眼,术后继发青光眼。垂直轴向固定的人工晶状体眼易发生房角粘连。结论尽可能使人工晶状体袢水平位固定于房角的巩膜突,减少房角粘连,建议行AC-IOL植入术的病例术前、术后均应作房角镜检查。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工晶体手术的广泛开展,其术后并发症也有所增加,视网膜脱离是该手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我院于1994年至1997年共收治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视网膜脱离病人36例36眼。现分析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情况:36眼白内障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视网膜脱离病例占同期住院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