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缺血再灌注损伤对大鼠视网膜功能的影响。 方法 70只健康 Wistar 大鼠,预实验随机抽取 20 只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单纯灌注组,记录视网膜电图(electroret inography,ERG)并测定b波峰值,经统计学处理无差异后,其余50只随机分为10组,用升高眼压1 h 的方法建立右眼视网膜缺血模型,分别于缺血后1 h及再灌注3、6、12 、24 h、3、5、7、14、21 d记录双眼暗视闪光 ERG并测定b波峰值。 结果 正常对照组动物左右眼ERG b波峰值无差异;单纯灌注眼与正常对照眼ERG b波峰值无差异;单纯缺血组实验眼ERG各波消失,再灌注实验眼组ERG b波部分恢复,但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b波峰值呈进行性下降. 结论 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可导致大鼠视网膜功能持续渐进性的影响。(中华眼底病杂志,2003,19:201-268)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牛磺酸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缺血组和保护组,采用前房灌注液体形成14.63kPa高眼压1h的方法,建立缺血再灌注模型。保护组连续3d每天2次腹腔注射100g.L-1的牛磺酸,剂量为100mg.kg-1,于术前30min加注1次。缺血组、对照组给予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缺血组和保护组2组缺血60min后,分别再灌注0h、2h、6h、12h、24h、48h、72h,比色法测定视网膜超氧化物歧化配备酶、丙二醛、一氧化氮,光镜测量包埋切片的平均视网膜内层厚度。结果牛磺酸能显著对抗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后丙二醛和一氧化氮水平的升高,同时能改善平均视网膜内层厚度的变化,但对超氧化物歧化酶的作用不确定。结论牛磺酸可减轻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后的损伤。  相似文献   

3.
赵秀军  徐亮  白凤阁 《眼科》2001,10(3):173-178
目的:探索闪光视网膜电图(F-ERG)对大鼠视网膜功能评价的客观性和可靠性;并探讨急性高眼压诱导的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在视网膜神经细胞保护研究方面的可行性。方法:采用Nicolet Spirit电生理诊断仪,检测34只Sprague-Dawley(SD)大鼠的F-ERG的最大反应和Ops波;用提高眼压的方法造成视网膜缺血60分钟,然后恢复眼压形成血流再灌注造成大鼠动物模型,随后检测灌注后24h,72h以及168h时的F-ERG的最大反应和Ops波。结果:每只正常大鼠均可引出典型的ERG的a波,b波以及Ops波,但个体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模型大鼠的各波比灌注前均显著降低,而且灌注后各时间点也有一定差异。结论:本模型操作简单,可控性好以及F-ERG的最大反应和Ops波能客观反映大鼠视网膜功能,因此可以用来进行视网膜神经细胞保护方面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选择性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抑制剂7-硝基-吲唑(7-nitro-indazole,7-NI)、氨基胍(aminoguanidine,AG)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影响的组织学变化,探讨NOS亚型神经原型和诱导型及其所产生的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在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56只Sprague Dawley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阴性对照组、缺血再灌注非处理组、7-NI缺血前处理组、7-NI再灌注前处理组、AG缺血前处理组、AG再灌注前处理组及7-NI+AG处理组计八组.采用升高眼内压的方法诱导视网膜缺血,100分钟后,缓慢降压至正常眼内压,使视网膜再灌注.用7-NI或/和AG处理动物(腹膜腔内注射),光镜观察视网膜组织学变化,图像分析仪测量视网膜内层(IRL)、内网层(IPL)厚度及神经节细胞(RGCs)的数目.结果:缺血再灌注非处理鼠IRL和IPL厚度比正常对照鼠明显变薄(P<0.0001),RGCs层和内核层神经细胞比正常对照鼠明显减少,残留者排列紊乱,空泡形成及核固缩现象多见.7-NI缺血前处理鼠和AG再灌注前处理鼠IRL和IPL分别比缺血再灌注非处理鼠明显增厚(P<0.001),RGCs层和内核层神经细胞少数丢失,排列稍乱,偶见空泡形成.7-NI+AG处理鼠IRL和IPL分别比7-NI缺血前处理组和AG再灌注前处理鼠都增厚(P<0.001),RGCs层和内核层神经细胞排列基本整齐,偶见核固缩现象.结论:神经原型和诱导型NOS及其产生的NO在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重要作用;选择性NOS抑制剂7-NI和AG能够选择性抑制神经原型和诱导型NOS的活性,从而抑制NO的生成,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是否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及其机理,方法:利用前房灌注生理盐水形成高眼压的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动物模型,视网膜缺血时间为1h分别于缺血前30min、24h或72h对大鼠一只眼5min短暂缺血即预处理,24h或72h后行视网膜电图(ERG)、电镜、光镜、丙二醛(MDA)及热休克蛋白70(HSP70)检测,或者一侧眼行5min假处理,24h后行1h缺血,24h或72h再行上述检测,所有对侧眼不作处理作对照,结果:与假处理相相比,缺血前24、72h进行预处理后的大鼠视网膜光镜、电镜表现损害明显减轻,ERGb波明显恢复(P<0.01),MDA含量降低(P<0.01),缺血前30min预处理的视网膜表现严重的损害,ERGb波几安全消失,结论:缺血预处理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且有一定时限性。  相似文献   

6.
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   总被引:7,自引:7,他引:7  
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是目前研究较多的一个课题,其损伤机制复杂,目前通过各种实验研究探索其损伤机制以及减轻或防止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药物和方法很多.现就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进行总结归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选择性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抑制剂7-硝基-吲唑(7-nitro-indazole,7-NI)、氨基胍(aminoguanidine,AG)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影响的组织学变化,探讨NOS亚型神经原型和诱导型及其所产生的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在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56只Sprague Dawley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阴性对照组、缺血再灌注非处理组、7-NI缺血前处理组、7-NI再灌注前处理组、AG缺血前处理组、AG再灌注前处理组及7-NI+AG处理组计八组.采用升高眼内压的方法诱导视网膜缺血,100分钟后,缓慢降压至正常眼内压,使视网膜再灌注.用7-NI或/和AG处理动物(腹膜腔内注射),光镜观察视网膜组织学变化,图像分析仪测量视网膜内层(IRL)、内网层(IPL)厚度及神经节细胞(RGCs)的数目.结果缺血再灌注非处理鼠IRL和IPL厚度比正常对照鼠明显变薄(P<0.0001),RGCs层和内核层神经细胞比正常对照鼠明显减少,残留者排列紊乱,空泡形成及核固缩现象多见.7-NI缺血前处理鼠和AG再灌注前处理鼠IRL和IPL分别比缺血再灌注非处理鼠明显增厚(P<0.001),RGCs层和内核层神经细胞少数丢失,排列稍乱,偶见空泡形成.7-NI+AG处理鼠IRL和IPL分别比7-NI缺血前处理组和AG再灌注前处理鼠都增厚(P<0.001),RGCs层和内核层神经细胞排列基本整齐,偶见核固缩现象.结论神经原型和诱导型NOS及其产生的NO在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重要作用;选择性NOS抑制剂7-NI和AG能够选择性抑制神经原型和诱导型NOS的活性,从而抑制NO的生成,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曹永亮  赵岩松  张杰  王平  王杰 《眼科研究》2009,27(12):1131-1132
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retina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RIRI)是眼科临床常见的病理过程,可导致视网膜结构和功能的严重损伤,其损伤机制复杂,治疗效果不理想,影响患者视功能的恢复。研究发现NO在RIRI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是NO合成的限速酶,应用NOS抑制剂氨基胍(aminoguanidine,AG)对大鼠青光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而AG对RIRI有无保护作用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9.
iNOS mRNA在缺血再灌注损伤鼠视网膜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iNOSmNRA在缺血再灌注过程鼠视网膜中的表达 ,探讨NO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动物模型采用升高眼压造成视网膜缺血 ,再恢复正常眼压形成血流再灌注。用Biotin标记iNOScRNA探针进行分子原位杂交。结果 正常组、对照组视网膜没有iNOSmRNA表达 ;再灌注 3、12、2 4h均有iNOSmRNA表达 ,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并且再灌注 12hiNOSmRNA表达量最高 ,明显高于其他实验组 (P <0 0 1) ;再灌注48、96h没有发现iNOSmRNA表达。结论 在缺血再灌注过程视网膜有较高的iNOSmRNA表达 ,iNOS催化产生的NO可能参与了视网膜的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0.
三七总皂甙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梅  陶黎明  代应辉  项平 《眼科研究》2007,25(11):835-838
目的 建立大鼠高眼压视网膜缺血再灌注(IR)模型,观察三七总皂甙(PNS)对大鼠视网膜IR损伤的防护作用和对核转录因子-kB(NF-kB)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IR组、IR PNS组.建立112.5 mmHg、60 min高眼压视网膜缺血模型,在再灌注后不同时间段处死大鼠取出眼球,光镜观察视网膜损伤后的组织病理学改变,行原位细胞凋亡检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NF-kB的表达情况.结果 IR组出现视网膜水肿、空泡变性、核固缩等组织病理学改变.IR PNS组视网膜组织形态学损害明显减轻.原位细胞凋亡检测IR组的凋亡细胞阳性表达明显高于IR PNS组(P<0.05).IR组NF-kB的表达明显高于IR PNS组(P<0.05),IR PNS组的NF-kB表达滞后.结论 PNS可通过抑制NF-kB的活化和减少凋亡而减轻视网膜IR损伤.  相似文献   

11.
次声作用后大鼠视网膜组织中GFAP与VEGF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8Hz(110dB)次声作用对大鼠视网膜组织中GFAP和VEGF的蛋白表达变化情况。方法:把大鼠置于8Hz(110dB)的次声压力舱中,每天暴露2h,于0,1,7,14,21天后,以免疫组化法检测视网膜组织中的GFAP,VEGF的蛋白表达,结果:次声作用7天后大鼠视网膜组织中的GFAP和VEGF的表达显著增强(P<0.05),14,21天后此2种蛋白的表达非常显著增强(P<0.01),结论:8Hz(110dB)次声作用条件下可造成视网膜组织的一定影响,引起视网膜组织中胶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的增生,程度与作用时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不同时期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PC-1)的表达,探讨其在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对大鼠建立结扎颈总动脉的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以免疫组织化学法(SABC法)检测视网膜组织中的MCP-1的表达状态。结果 在缺血再灌注损伤1小时,未见MCP-1的表达,在缺血再灌注6小时,MCP-1开始表达,至第24小时表达最强,第48小时开始减弱,但第72小时仍有表达。结论 MCO-1在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高眼压及其持续时间对大鼠视网膜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前房灌注平衡盐液建立大鼠急性高眼压模型:高眼压持续时间均为4h,依据眼内压的不同将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40mm Hg(1mm Hg=0.133kPa)组、60mm Hg组、80mm Hg组、100mm Hg组,每组12只。将眼内压为80mm Hg的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2h组、4h组、8h组,每组12只。正常对照组不给予前房灌注,其他各组分别给予不同的高眼压或高眼压持续不同时间。各组灌注结束后快速摘除眼球,分别采用Western印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视网膜caspase-3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40mm Hg组大鼠视网膜caspase-3的表达无增加(P>0.05);60mm Hg组、80mm Hg组和100mm Hg组大鼠视网膜caspase-3的表达均强于正常对照组(q值分别为4.87、5.28和6.71;P<0.01),但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2h组大鼠视网膜caspase-3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h组和8h组大鼠视网膜caspase-3的表达均增加(q值分别为2.81和3.67;P<0.01)。表达caspase-3的视网膜细胞主要位于神经节细胞层、外丛状层和内丛状层。结论采用前房灌注平衡盐液制作急性高眼压模型研究高眼压大鼠视网膜caspase-3的表达时,眼内压为80mm Hg、高眼压持续4h即可。  相似文献   

14.
To evaluate the retinal toxicity of mitomycin C injection in the rat eye, we conducted an electroretinographic study and a histopathologic study. Three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mitomycin C (0.2, 0.3 and 0.4 mg/ml) were injected into either the vitreous cavity or the anterior chamber of the experimental eyes. A full-field electroretinogram was recorded before injection and 2, 4 and 7 days after injection. The retinas of all eyes were examined by light and electron microscopy. We found no evidence of electroretinographic and histologic changes 2 and 7 days after injection of 0.4 mg/ml of mitomycin C into the anterior chamber. However, profound electroretinographic changes did follow injection of the drug into the vitreous. These were absent with the 0.2-mg/ml solution at 7 days, mild with the 0.3-mg/ml solution at 7 days and profound with the 0.4-mg/ml solution as early as 2 days. Intravitreal injection of 0.4 mg/ml, however, showed selective degeneration of Müller cell process at day 2,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 changes at day 4 and irregular arrangement of the outer nuclear layer and photoreceptors at day 7. Intravitreal injection of mitomycin C in a concentration comparable to the one used clinically could cause retinal disorders, both functionally and histologically.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脑组织中c-fos的变化及神经营养因子对c-fos表达的影响,探讨c-fos在脑组织不同部位的改变及可能作用机制,进而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方法 建立眼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分为对照组、实验组(Ⅰ、Ⅱ、Ⅲ组)。实验Ⅰ组为缺血组(Ⅰ组),实验Ⅱ组为缺血2h+再灌注组(I/R组),实验Ⅲ组在缺血再灌注前于右侧侧脑室注射神经营养因子(神经营养因子+I/R组)。采用HE常规染色切片光镜下观察大鼠高眼压脑外侧膝状体、嘴侧丘、视皮质结构神经细胞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别测定各组大鼠中脑组织以上三个部位c-fos的变化。结果 (1)脑组织不同部位(外侧膝状体、嘴侧丘、视皮质)中c-fos在对照组、缺血组、缺血再灌注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2)在再灌注1d组脑组织不同部位的c-fos与缺血再灌注组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其中在外侧膝状体中有明显改变。(3)在再灌注1d组与再灌注2d组间两者存在统计学差异。(4)在再灌注后5d组与2d组间c-fos无统计学差异(P>0.05)。(5)在注射神经营养因子的实验Ⅲ组,脑组织中不同部位的c-fos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1)c-fos在脑外侧膝状体、嘴侧丘、视皮质参与损伤的作用。(2)在外侧膝状体中c-fos的变化在中枢调节作用中起着中介作用,c-fos可能参与引起脑组织改变。(3)神经营养因子能明显减轻损伤反应。  相似文献   

16.
背景临床研究表明,多种眼科疾病如青光眼、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等均可导致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RIRI),严重影响视功能,因而对治疗RIRI药物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目的观察并探讨氨基胍对兔RIRI后形态学的变化,并研究其对一氧化氮(NO)及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视网膜中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清洁级日本大耳白兔66只,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RIRI模型组和氨基胍治疗组。用前房灌注生理盐水法升高眼压60min后恢复灌注建立兔RIRI模型,氨基胍治疗组每日在模型兔腹腔内注射氨基胍注射液80mg/kg,而RIRI模型组以同样的方法注射等量生理盐水。RIRI模型组和氨基胍治疗组分别于缺血即时、再灌注后6、24、72h各取2只兔活体行眼底彩色照相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各组兔分别于再灌注后1、6、24、72h用空气栓塞法处死并摘除眼球以制备视网膜切片,用TUNEL法检测视网膜组织神经细胞的凋亡变化,通过硝酸还原酶法检测NO浓度,比色法检测iNOS活力。结果各时间点眼底彩色照相及FFA检查结果表明,与RIRI模型组比较,氨基胍治疗组视网膜水肿程度减轻,血管闭塞程度及比例降低,荧光素渗漏量及面积减轻并减少。TUNEL染色凋亡细胞计数检测表明,正常组兔视网膜未见TUNEL阳性细胞,而缺血-再灌注1、6、24、72h后RIRI模型组兔视网膜凋亡细胞计数均明显高于氨基胍治疗组(F分组=2762.37,P=0.00;F时间=894.24,P=0.00)。RIRI模型组和氨基胍治疗组各组内相邻时间点之间TUNEL阳性细胞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IRI模型组:q=24.47、36.59、-20.37,P〈0.05;氨基胍治疗组:q=20.94、16.79、-6.92,P〈0.05),再灌注后24h各组TUNEL阳性细胞数量达到高峰。各时间点RIRI模型组兔视网膜NO浓度明显高于氨基胍治疗组(q=3.84、4.01、8.91、3.75,P〈0.05),各组内相邻时间点之间NO浓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IRI模型组:q=4.77、13.40、-10.29,P〈0.05;氨基胍治疗组:q=4.55、9.05、-5.08,P〈0.05),各组24h视网膜中NO浓度达峰值。各时间点RIRI组视网膜iNOS活力均明显高于氨基胍治疗组(q=-3.74、-4.94、-6.53、-3.98,P〈0.05);各组内相邻时间点间iNOS活力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IRI模型组:q=8.43、6.71、-6.39,P〈0.05;氨基胍治疗组:q=4.16、5.08、-3.93,P〈0.05),各组24h iNOS活力达峰值。结论氨基胍对维持RIRI后的视网膜形态和功能起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为抑制iNOS的活性,减少NO的生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大麻素CB1和CB2受体在幼年、成年和老龄大鼠视网膜组织的表达和分布.方法 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印迹法和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上丘逆行追踪标记技术.结果 CB1和CB2受体在成年大鼠视网膜上均有较为丰富的表达,其中CB1受体的主要表达部位是外核层(ONL)、内核层(INL)和视神经节细胞层(GCL),以及外网状层(OPL)和内网状层(IPL);CB2的主要表达部位是GCL、INL、ONL的细胞膜和OPL,以及Müller胶质细胞的终足和突起上.免疫荧光双标结果显示,CB1和CB2受体在几乎所有的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均有表达.CB1和CB2受体在幼年和老龄大鼠视网膜的表达分布与成年大鼠相似.结论 大麻素CB1和CB2受体在大鼠视网膜广泛分布和表达,从幼年到老龄,其表达和分布相似,提示在出生后早期这些受体的发育已经基本完成.大麻素受体系统在视网膜信息处理的调控和视网膜神经保护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闪光视网膜电图在视网膜挫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88例93眼钝挫伤视网膜电图变化进行分析,得出结论:视网膜损伤越重,F-ERG异常率越高,Ams、Bms延长百分数越大,Auv、Buv下降百分数越显著;治疗前、后视力越差,Ams、Bms延长百分数越大,AuvBuv下降百分数越显著;并且通过治疗前,后视力与Ams、Auv、Bms、Buv进行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发现Bms与治疗前,后视力关系最为密切,因而认为F-FRG是判断视网膜损伤程度的一项客观指标,为视力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电刺激大鼠小脑顶核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电刺激大鼠小脑顶核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电刺激组和假手术组。观察视网膜形态学改变 ;用NADPH黄递酶组织化学染色法 (NADPH NDP)观察视网膜内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的表达 ;采用TUNEL法检测视网膜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1)缺血再灌注组的内视网膜层 (包括内核层、内丛状层、节细胞 )、神经纤维层和内界膜厚度增加 ,尤其是内丛状层厚度明显高于假手术组 (t=3 6 80 ,P <0 0 1) ;电刺激组的内视网膜厚度与假手术组相比 ,差异无显著意义 (t=1 0 6 4 ,P >0 0 5 ) ;(2 )光镜观察可见缺血再灌注组有明显的细胞核染色质致密浓缩、核碎裂等改变 ,电刺激组仅见少量核浓缩及碎裂 ;(3)电刺激组的iNOS阳性的神经节细胞数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 ,其差异有显著意义 (t=3 32 6 ,P <0 0 1) ;(4)电刺激组大鼠发生凋亡的视网膜细胞数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 ,其差异有显著意义 (t=4 0 38,P <0 0 1)。结论 电刺激大鼠小脑顶核对缺血再灌注所导致的视网膜组织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雌激素受体(ERα)在小鼠眼视网膜中的表达及其基因表达的性别和年龄差异。方法随机取正常小鼠雌雄各五只处死后立即取出眼球,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来观察和定位小鼠眼球视网膜中的雌激素受体,RT-PCR技术检测ERαmRNA。结果小鼠眼视网膜中ERα免疫组化染色呈阳性,视网膜组织的RT-PCR检测进一步确证ERα的存在。结论小鼠眼视网膜中有雌激素受体的表达,它们的存在可能在小鼠视网膜上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在某些眼病的发生发展方面可能有重要的病理生理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