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Zhao M  Li X  Lü Y  Li C 《中华眼科杂志》1998,34(4):0-3, 16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联合自体浓缩血小板封闭特发性黄斑裂孔的临床疗效。方法玻璃体切除联合自体浓缩血小板封闭特发性黄斑裂孔手术14例(15只眼),随访3~16个月,对裂孔封闭情况及视力、视野中心阈值、Amsler方格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及手术并发症进行观察。结果86.7%的手术眼裂孔完全闭合,视力增加2行以上者占86.7%;Amsler方格表异常者术后视力全部改善;视野中心阈值手术前后差异无显著性(P=0.34);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显示部分患眼术后黄斑孔处中央低荧光,其外围以窗样透见荧光环;术中主要并发症为视网膜裂孔,术后主要并发症为白内障加重。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自体浓缩血小板封闭特发性黄斑裂孔可使大部分患眼裂孔闭合,视力改善,但尚需多中心、大样本研究及长期随诊后进一步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全层黄斑裂孔与板层黄斑裂孔以及囊样黄斑变性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方法:用Amsler方格表、Watzke征检查和激光瞄准光检查对30例全层黄斑裂孔、12例板层黄斑裂孔和8例囊样黄斑变性患者进行检查,其结果用四格表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msler方格表检查、Watzke征检查及50μm激光瞄准光试验在全层黄斑裂孔组中阳性率均为100%;板层黄斑裂孔和囊样黄斑变性组中分别为85%、65%及0。结论:对全层黄斑裂孔的诊断,Amsler表检查具有敏感性,但不具特异性;Watzke征敏感而且较特异;激光瞄准光检查非常敏感而且特异。这些检查有助于对全层黄斑裂孔的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自体浓缩血小板在黄斑裂孔手术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寻增视的黄斑裂孔封闭方法,对黄斑裂孔43眼(包括特发性黄斑裂孔20眼,外伤性黄斑裂孔6眼,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17眼),玻璃体切除术后采用自体浓缩血小板封孔20~30%SF6注入。结果:术后视力>0.1者:特发性黄斑裂孔为100%,外伤性黄斑裂孔为83.3%,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为41.2%。术后最好视力:特发性黄斑裂孔为1.0,外伤性黄斑裂孔为0.2,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为0.2。结论:自体浓缩血小板用于黄斑裂孔的封闭是可行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单侧老年黄斑变性对侧眼的早期视功能变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松  聂爱光 《眼科研究》1994,12(4):244-248
采用FM100—色调试验仪、Humprey视野分析仪黄斑阈值程序、Goldmann-Weeker暗适应仪及Amsler表对46例单侧老年黄斑变性(AMD)对侧眼和46只正常眼进行检查。结果发现单侧AMD对侧眼的色调分辨力、黄斑中心和6°光敏度及短期波动比对照组影响显著,暗适应锥体细胞敏感性降低显著,8例单侧AMD对侧眼Amsler方格表有17.39%异常。认为单侧AMD对侧眼视力正常时视功能已有变异。  相似文献   

5.
玻璃体切除和自体血小板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玻璃体切除、浓缩自体血小板和气体眼内填充治疗全层特发性黄斑裂孔的效果。方法对6例全层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的6只眼采用玻璃体切除,剥除玻璃体后皮质,气液交换,自体血小板溶液滴于后极部,20%~30%SF6注入玻璃体腔的方法进行治疗。术后患者仰卧1小时,然后俯卧2周。结果手术后9天~12个月6只眼黄斑裂孔闭合,视网膜平复。视力改善2行以上5只眼,占83.3%,视力达到0.3以上者4只眼,占66.7%,1只眼发生周边视网膜新裂孔伴视网膜脱离。结论玻璃体切除、浓缩自体血小板和气体眼内填充可使全层特发性黄斑裂孔闭合,视力提高。(中华眼底病杂志,1998,14:14-15)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玻璃体切割,气体内填充联合自体浓缩血小板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对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23例(23只眼)患者行经平坦部玻璃体切割,C3F8气体内填充及0.1毫升自体浓缩血小板封孔治疗,术后患者仰卧2小时,然后俯卧位2周。结果:全部23只眼中,首次术后网膜复位。裂孔封闭良好者为20只眼(87%)。术后视力在0.02-0.3之间,余3只眼再次手术行自体血清,C3F8填充术后2只眼裂孔封闭,术后视力达0.04,1例再复发放弃治疗。结论:玻璃体切割,气体内填充联合自体浓缩血小板封闭黄斑裂孔具有裂孔解剖复位良好,视力提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激光治疗与手术治疗黄斑裂孔的不同视力结果。方法:30例30眼黄斑裂孔患者行氩激光治疗,随诊3-108个月(平均25.9个月);43例43眼行玻璃体切割术联合自体浓缩血小板手术治疗,随诊3-23个月(平均5.95个月)。结果:激光治疗组术后视力≥0.1者8眼,占26.7%,术后最好视力0.2,视力提高5眼,占16.7%;手术治疗组术后视力≥0.1者27眼,占62.8%,术后最好视力1.0,视力提高26眼,占60.5%。结论:玻璃体切割术联合自体浓缩血小板手术治疗黄斑裂孔的视力明显好于激光治疗黄斑裂孔。  相似文献   

8.
白体浓缩白血小板在黄斑裂孔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寻增视的黄斑裂孔封闭方法,对黄斑裂孔43眼,玻璃体切除术后采用自体浓缩血小板封孔20-30%SF6注入。结果术后视力〉0.1者:者发性黄斑裂孔为100%,外伤性黄斑裂孔为83.3%,黄斑裂孔视网膜脱郭为41.2%。  相似文献   

9.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老年性特发性黄斑裂孔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单纯玻璃体切割、玻璃体切割联合血小板封孔、玻璃体切割联合黄斑区内界膜剥除、玻璃体切割联合血小板封孔及黄斑区内界膜剥除4种手术方法治疗老年性特发性黄斑裂孔的疗效。 方法 回顾分析Ⅱ~Ⅳ期老年性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86只患眼的手术疗效。以上述4种手术方式分组的患眼数分别为7、40、14、25只眼,手术后随诊3~55个月,以手术后裂孔闭合、视力改变及手术并发症等作为疗效观察的指标。裂孔闭合判定标准为在检眼镜和(或)光相干断层成像术(optic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查时不能分辨黄斑裂孔缘。远、近视力提高2行以上者计为视力改善。 结果 玻璃体切割联合血小板封孔组视力改善者占80.0%,优于其它3种治疗方法(P<0.05);单纯玻璃体切割组裂孔闭合率最低,占42.9%,与玻璃体切割联合血小板封孔组的裂孔闭合率(87.5%)、玻璃体切割联合血小板封孔及黄斑区内界膜剥除组的裂孔闭合率(92.0%)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视物变形改善、手术并发症等情况4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结论 玻璃体切割联合血小板封孔有助于老年性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手术后黄斑裂孔闭合及视力恢复;手术中使用黄斑区内界膜剥除技术可提高黄斑裂孔的解剖复位率,但视力预后不如玻璃体切割联合血小板封孔组。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02, 18: 196-198)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玻璃体手术是否能成功的使外伤黄斑孔关闭及提高视力。方法 对1999年7月至2002年8月我院治疗36眼外伤黄斑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进行玻璃体切除、气液交换、自体浓缩血小板封孔及气体填充,28眼联合视网膜内界膜剥除,术后俯卧位。2眼待气体吸收后因视网膜增殖及下方新裂孔的形成而出现视网膜的脱离即行硅油填充,术后3个月行硅油取出。6眼术中发现视网膜裂孔的联合视网膜光凝或冷凝封闭裂孔。手术距伤后时间为10天~2年。结果 术后黄斑孔全部闭合(100%),视力提高2行以上者15眼(41.67%)。结论 玻璃体手术治疗外伤黄斑孔具有较高的孔闭合率,良好的视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吲哚青绿染色内界膜剥离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疗效.方法 采用玻璃体切割联合吲哚青绿染色内界膜剥离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15例15只眼,对患者手术前、术后视力、黄斑裂孔地愈合情况进行检查随访.结果 本组15例15只眼均成功的剥离内界膜,随访6个月.黄斑裂孔完全愈合13只眼,2例裂孔直径缩小,裂孔封闭的成功率86.66%,视力提高率89.33%,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离术能有效的封闭特发性黄斑裂孔,提高视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术联合内界膜剥除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疗效。方法:对93例93眼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行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气液交换,眼内填充C3F8。术后观察术眼视力及OCT了解黄斑裂孔变化。结果: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93例中裂孔完全愈合89例(96%),4例裂孔未闭,患者拒绝再次手术。绝大多数患者术后视力提高。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有效方法,能使绝大多数患者的裂孔得到解剖愈合,视力提高。  相似文献   

13.
黄斑裂孔术后视野缺损的发生机制尚不清楚 ,最合理的解释认为 ,这是后部玻璃体的剥除对视神经乳头神经纤维层或它的血液供应造成直接损伤的结果。因此 ,作者将后部玻璃体的剥除局限在黄斑区进行黄斑裂孔手术 ,对术后视野缺损的发生率进行前瞻性非随机化研究方法 :本研究共 1 0 0例 (1 0 2只眼 ) ,女性 76例 ,男性 2 4例 ,年龄 2 1~ 85岁 ,平均 6 5岁。按照Gass标准进行黄斑裂孔分期 ,Ⅱ期裂孔 2 5只眼 (2 4.5 % ) ,Ⅲ期裂孔 77只眼 (75 .5 % )。所有患眼被分为两组进行平坦部三切口玻璃体切除 +自体浓缩血小板封闭裂孔 +惰性气体填充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剥除视网膜内界膜的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黄斑孔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21例(21只眼),经常规睫状体平坦部三切口闭合式玻璃体切除、气一液交换、应用1/20(气体状态下)或1/9(液体状态下)的吲哚青绿染色、剥除视网膜内界膜、自体浓缩血小板或血清封孔、玻璃体腔填充惰性气体(20%SF6、16%(22F6、16%C3F8)或硅油;术后常规俯卧位及头低位,局部应用抗炎滴眼剂及散瞳剂治疗。结果20例(95.24%)患者黄斑裂孔愈合,视网膜复位。仅一例因颞上方视网膜周边裂孔而导致视网膜脱离复发。随访时间>2个月,20例(95.24%)仍保持视网膜复位,黄斑裂孔解剖封孔;视力>10.1者13例;主要并发症为晶状体混浊和一过性高眼压。结论玻璃体切除手术术中应用吲哚青绿染色、剥除视网膜内界膜并尽量切除周边部玻璃体、应用自体浓缩血小板或血清封孔,可有效地提高黄斑孔视网膜脱离的解剖复位率。  相似文献   

15.
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玻璃体手术治疗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引起的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03/2007-02的1组病例31例(32眼)。纳入标准为屈光不正≥-6.00D,黄斑下视网膜脉络膜萎缩的白色黄斑裂孔引起的原发性视网膜脱离,经过玻璃体手术联合硅油填充术治疗的病例,随访时间≥6mo。结果:随访时间6~12(平均8.4)mo。所有病例均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自体浓缩血小板封黄斑裂孔。8眼进行了内界膜剥除。术后最终视网膜复位29眼(91%),未复位3眼;术后视力提高22眼(69%),不变7眼(22%),下降3眼(9%)。结论:玻璃体切除术,自体浓缩血小板封孔是治疗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魏文斌  何守志 《眼科》2004,13(1):21-23,I002
目的:探讨玻璃体手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疗效以及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对黄斑裂孔手术疗效评价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玻璃体手术治疗的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44例44只眼的临床资料。结果:经平均7.4个月的随访,黄斑裂孔闭合消失者14例,裂孔缩小晕轮消失者16例,裂孔大小未变而晕轮消失者9例,此39例(88.6%)孔缘神经上皮层间小囊腔消失、晕轮消失,属于解剖学愈合;27例手术中用自体血清封闭裂孔,17例未用,裂孔解剖学愈合的前者为21例(77.8%),后者为15例(88.2%);术后视物变形症状明显改善者38例,视力提高2行以上18例(40.9%);术后短暂高眼压7只眼,晶状体混浊加重16只眼,医源性视网膜裂孔2只眼,视网膜脱离1只眼,黄斑前膜3只眼。经玻璃体手术治疗成功者OCT图像表现为裂孔周围神经上皮脱离的晕轮消失,裂孔边缘视网膜厚度恢复正常,神经上皮内小囊泡消失,裂孔明显变小甚至消失。结论:玻璃体手术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安全有效方法,OCT是客观评价特发性黄斑裂孔手术疗效的有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黄斑孔视网膜脱离37例手术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黄斑孔网膜脱离手术治疗的最佳方法。方法 比较玻璃体腔内注气与玻璃体切割、自体浓缩血小板封孔联合眼内填充术术后复位率及视力。结果 玻璃体腔内注气组术视网膜复位率为88.2%,玻璃体切割 联合眼内填充组为100%。术后视力玻璃切割联合眼内填充组明显优于玻璃体腔内注气组。术中血以封孔组明显优于非血小板封孔组。结论玻璃体切割、自体浓缩血小板封孔联合眼内填充术是一种增视的黄斑孔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离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梅立新  郎平  刘银萍  吴昌凡 《眼科新进展》2008,28(11):841-842,844
目的评价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离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离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17例17眼,对患者术前术后视功能、术后黄斑裂孔闭合及手术主要并发症等进行检查和随访。结果本组17眼均成功剥离内界膜。随访5~24个月,其中13眼黄斑裂孔完全闭合,4眼裂孔直径缩小,裂孔封闭成功率为76.47%;17眼中14眼视力提高,视力提高率为82.35%;视物变形等症状也有明显改善。并发症主要有术中毛细血管性出血、术后一过性高眼压及晶状体后囊下混浊。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离术可有效封闭特发性黄斑裂孔,提高视功能。  相似文献   

19.
1991年Kelly和Wendel报道了用玻璃体切除联合气液交换术封闭黄斑裂孔。手术的重要步骤是分离玻璃体后皮质以非膨胀混合气体充填玻璃体腔。近年来,在黄斑裂孔手术中用吲哚青绿(ICG)着染内界膜(ILM)极大地方便了识别和去除ILM,从而提高了黄斑裂孔的愈合率(88%~100%),并可能获得好的视力。  相似文献   

20.
黄斑裂孔玻璃体手术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复习一组采用玻璃体手术无辅助治疗黄斑裂孔病例的解剖和视力结果。方法 对16例(特发性黄斑裂孔14眼和外伤性黄斑裂孔2眼)玻璃体切割、液-气交换和全氟丙烷(C3F8)气体填充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平均随访7mo,有15眼(93%)获得黄斑裂孔解剖愈合,仅1眼还需要做2次手术,术后视力3眼(19%)0.4,4眼(25%)0.2~0.3,9眼(56%)0.1或以下。结论 玻璃体切割术眼内注气和术后面向下体位是一可耐受而有效的治疗特发必开一些外伤性黄斑裂孔的方法,特发性黄斑裂孔和外伤性黄斑裂孔行玻璃体手术无辅助性治疗可得到解剖成功。大多数术眼黄斑裂孔的解剖闭合可伴有视力的明显增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