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86例,采取数字随机法分成两组,观察组(n=43)采取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对照组(n=43)采取传统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住院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并发症率11.63%,对照组并发症率58.14%,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显著,较开腹手术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2.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8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手术方法、适应证、禁忌证、术后并发症及临床效果。方法对2006年4月至2009年3月86例要求保留子宫的患者实施了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86例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及手术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出血量与肌瘤的大小成正比,术后住院5~7d,平均6d,术后随访均无复发。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患者创伤小、术后康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是安全有效且保留子宫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LM)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7年1月至2009年10月荆州市妇幼保健院共在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剜除术患者135例,术中肌壁注射垂体后叶素12单位,子宫收缩变硬后,在子宫肌瘤最突出部位用单极电凝钩纵切口或横切口切开子宫肌层,如果肌瘤较大,可采用肌瘤表面梭形切口,切去部分肌瘤包膜,再用有齿抓钳钳夹固定瘤核边旋转边向上提拉,钝性分离肌瘤假包膜,完整剥除肌瘤。肌瘤剥除后创面电凝止血,0-1薇乔线修复子宫。创面小者采用8字缝合,切口大者采用连续及扣锁缝合法。结果本组患者均成功在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术后恢复顺利。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LM)是一种安全,可行,临床效果好的微创术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子宫肌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0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腹子宫肌瘤术治疗,试验组患者则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结果试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在术后症状缓解率、子宫异常率以及子宫肌瘤复发率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在对子宫肌瘤患者进行治疗时,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手术时间短、微创、术后恢复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手术方法、适应证、术后疗效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52例(观察组)和同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45例(对照组)患者术中和术后情况。结果观察组52例中,51例成功实施了腹腔镜手术,且术中出血量、术后体温恢复天数、术后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未发生任何并发症。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治疗病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其术中出血量为(80.58±30.22) mL、手术时间为(71.94±15.09) min、下床活动时间为(17.1±6.2) h、甲级愈合率为100.0%、住院时间为(5.2±1.4) d,均明显优于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组(P < 0.05).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8月间收治的86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开腹宫肌瘤剔除术组(对照组)和腹腔镜下宫肌瘤剔除术组(观察组),每组各43例,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以及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手术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洪波  钮慧远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0):1534-153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6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26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46~150 min,平均108 min;术后住院时间5~7 d,无一例发生并发症.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是一种创伤小又保留器官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5例子宫肌瘤患者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结果45例手术全部成功,其中浆膜下肌瘤24例、壁间肌瘤21例,肌瘤直经4~9 cm。手术平均时间82.12±28.22分钟。术中出血91.17±83.40m l。术后体温最高37.8℃,2天后恢复正常,术后住院4.87±1.20天。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住瘤剔除手术是一各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其优点是损伤小、出血少、恢复快,是目前较为理想的微创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常瑞雪  张思平  王玲  陆闻生 《安徽医药》2019,23(6):1121-1123
目的 探讨匍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发病的诱发因素、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2010年5月至2016年12月收住的30例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病儿的临床特点。结果 30例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病儿≤3岁的占总病例的73.3%;病儿多有弥漫性潮红斑、松弛性大疱或大片表皮剥脱,口周有放射状皲裂,触痛明显。16例病儿发病前有明确诱因;30例均应用抗生素治疗,19例联合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6例联合应用人免疫球蛋白,所有病儿均在11 d内治愈出院,住院时间(6.4±2.1) d。结论 匍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是一种重症感染性疾病,在正确选用抗生素的基础上,应用糖皮质激素及丙种球蛋白,并加强护理,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本院收治的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将2007年2月~2010年11月来本院住院的40例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苯唑西林钠静脉滴注,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地塞米松静脉滴注,连用5d,逐渐减量至停药,比较两组患者的触痛消失时间、皮肤松解时间及出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触痛消失时间为(3.73±2.08)d,皮肤松解时间为(4.87±2.12)d,出院时间为(9.45±7.13)d均少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唑西林钠联合地塞米松治疗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具有较好的疗效,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何瑞琼  侯霞  湛琅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7):1181-1182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骨恶性肿瘤患者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将64例骨恶性肿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整体护理,比较两组按期手术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天数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组患者对医疗护理的满意度及手术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是科学、高效的医疗护理新模式,能提高骨恶性肿瘤患者的手术效果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韩文秀  张理想  徐阿曼 《安徽医药》2017,21(6):1163-1165
总结安徽医科大学举办大学生临床技能大赛的实践经验,发现在校医学生仅有极少数人参加临床技能竞赛,即使参加临床技能竞赛,仍不能独立完成临床技能操作和处理医疗事务,究其原因为教学资源的匮乏、重技能,轻合作,故需加强教学基地临床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临床见习与临床实习相结合、打造专业的师资队伍,为学生配备固定的技能培训老师,以更好、更全面的培养合格的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15.
临床医学毕业实习是关乎医学后备人才培养的百年大计。近年来,随着医患矛盾发生率的居高不下、医疗事故责任法等相关政策的出台实施以及重临床轻教学、重辅助检查轻物理诊断思想的蔓延等,本科毕业生临床动手能力出现下滑态势。新形势下,医学生临床能力究竟该如何培养成为一个无法回避且事关今后医疗系统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课题。为此,本人结合在本院科教科管理岗位上工作多年的经验,对当前医学生临床毕业实习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希冀为解决当前医学本科生临床能力培养的困局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瑜伽疗法对改善抑郁症患者临床症状、生活质量的效果观察.方法 选择2014年2月至2015年3月在本院住院的92例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每组46名,两组均接受抗精神药物的维持治疗及常规护理,训练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8周的瑜伽训练,以张惠兰简单强健功为教材,每周5次,每次45 min,并进行音乐和舞蹈训练.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8周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和评定,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及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指标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参加综合康复训练第8周末,训练组与对照组HAMD评分[(7.21±3.84)比(11.19±4.2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临床痊愈率(52.27%比34.1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评定量表[(76.65±10.44)分比(49.65±17.56)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瑜伽疗法有助于抑郁症临床症状的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田勇 《首都医药》2011,(4):25-27
目的探讨克罗恩病(CD)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市怀柔区第一医院5年来确诊的CD住院病人30例。结果 30例CD中,男多于女(1.31:1),各年龄段均有发病。腹痛(70%)、腹泻(63.3%)为本组患者最常见的胃肠道症状。CD病变范围分型为小肠型8例(27%)、结肠型10例(33%)、回结肠型11例(37%)、其他(口腔、食道)1例(3%)。CD并发症较多,主要为肠梗阻、瘘管及穿孔。7例(23%)CD病人是经手术确诊为CD,其中3例(10%)初诊为"阑尾炎"。结论本院近5年来CD发病数明显增多,CD好发于回盲部,临床表现多样,且缺乏特异性,易延误诊断。  相似文献   

18.
青霉素皮试的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计算青霉素皮试可疑阳性反应的发生率,探索开发和利用药品计算机网络化管理资源研究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法 调用本院用药数据库,锁定使用青霉素皮试液的患者,统计人数。筛选出青霉素皮试后不用青霉素类药物者为可疑阳性反应的患者,计算其可疑阳性率。结果 青霉素皮试可疑阳性反应的发生率高达38.0%,其发生率与患者年龄、使用季节和科室有关。青霉素类药物引起过敏性休克2例,占青霉素皮试者的0.068%。结论 利用药品计算机网络化管理资源辅助研究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方法有一定价值,值得进一步探索。青霉素皮试阳性率很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一次性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下肢皮肤缺损的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和帮助.方法 以本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16例下肢皮肤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8例,实验组采用一次性负压封闭引流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采用不同临床治疗方法的创面清洁所需时间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采用不同临床治疗方法后,实验组患者创面清洁所需时间的整体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一次性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下肢皮肤缺损临床效果显著,是临床治疗下肢皮肤缺损的可靠选择.  相似文献   

20.
杨玲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186-187
目的:探讨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taphylococca scalded skin syndrome,SSSS)的诱发因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对本院2005年6月~2011年6月住院的82例SSSS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中有59例有感染的诱因,82例患儿均有皮肤泛发性红斑、松弛性大疱、烫伤样皮损、皮肤触痛、口周放射状皲裂。外周血白细胞升高71例,皮损处分泌物细菌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37例。所有患儿经及时合理使用抗生素、皮肤创面处理及支持治疗,全部痊愈出院。结论:SSSS发病诱因多为感染,典型皮损有诊断意义,早期、足量、及时、合理使用抗生素配合正确的创面处理及支持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