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研究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 )在胆囊良恶性病变组织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 SP免疫组化法检测 35例原发性胆囊癌 ,10例胆囊腺瘤及腺瘤样病变组织 ,10例慢性胆囊炎中 PCNA表达结果。结果 :PCNA在原发性胆囊癌 ,胆囊腺瘤及腺瘤样病变组织和慢性胆囊炎中的阳性表达指数分别为 43.84%± 18.5 3%、6 .35 %±4.17%、4.5 8%± 3.5 8% ,原发性胆囊癌 PCNA L I明显高于胆囊良性病变组织 (P<0 .0 1)。胆囊癌分化程度越低 ,Nevin分期越高 ,PCNA L I有增高的趋势 (P<0 .0 1)。胆囊癌分化程度与 PCNA L I相关系数为 0 .3719(P=0 .0 2 78)。PCNA L I≤ 43.84%的胆囊癌患者 ,其生存率明显高于 PCNA L I>43.84%者 (P<0 .0 1)。结论 :原发性胆囊癌的发生、发展与细胞异常增殖有关 ,PCNA对胆囊癌的鉴别诊断、判断转移与否及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提高对原发性胆囊癌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 :对 1 985年 1月至 2 0 0 0年 1 2月收治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胆囊癌 37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原发性胆囊癌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 ,本组术前确诊率仅 48.6%。肿瘤位于胆囊底部 1 5例 ,体部 1 1例 ,颈部 7例 ,整个胆囊 4例。腺癌 2 5例 ,未分化腺癌 6例 ,鳞癌 3例 ,混合性癌 3例。术后对 2 6例进行随访 ,1 9例在术后 1年内死亡 ,生存 2年 3例 ,3年 2例 ,5年 1例 ,已生存 9年 1例。结论 :胆囊结石可以诱发癌变 ,B超和 CT两者结合可提高原发性胆囊癌的诊断率 ,胆囊癌的早期诊断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claudin-1蛋白在原发性胆囊癌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可能关系。方法:收集胆囊癌标本47例、胆囊腺瘤18例、慢性胆囊炎15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laudin-1蛋白的表达情况,同时收集胆囊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分析结果。结果:在胆囊癌、胆囊腺瘤及慢性胆囊炎组织中claudin-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9.4%、27.8%和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胆囊腺瘤组与胆囊炎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胆囊癌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的组织学类型间claudin-1表达差异均无明显不同(P0.05)。病理Ⅱ~Ⅲ级标本中claudin-1表达高于Ⅰ级(P0.01),Nevin分期Ⅳ~Ⅴ期中表达高于Ⅰ~Ⅲ期(P0.05),有转移者高于无转移者(P0.05)。结论:claudin-1在胆囊癌的发生、侵袭及转移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环氧合酶-2基因在原发性胆囊癌中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环氧合酶 - 2基因在原发性胆囊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探讨环氧合酶与原发性胆囊癌发生与发展的关系 ,为原发性胆囊癌的防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 39例原发性胆囊癌、11例胆囊腺瘤和 16例慢性胆囊炎组织中环氧合酶 - 2蛋白的表达情况 ,并结合临床病理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环氧合酶 - 2在原发性胆囊癌、胆囊腺瘤和慢性胆囊炎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82 % (32 / 39)、36 %(4 / 11)和 2 5 % (4 / 16 ) ,其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1) ;原发性胆囊癌组织中环氧合酶 - 2的表达在Nevin分期晚期病例比早期高 (P <0 .0 5 ) ,有转移者明显高于无转移者 (P <0 .0 5 )。结论 :环氧合酶 - 2在原发性胆囊癌组织中为诱导性表达 ,其表达上调与原发性胆囊癌的形成关系密切 ,并与肿瘤Nevin分期及是否有转移相关 ,提示环氧合酶 - 2在原发性胆囊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CAM)和乙酰肝素酶(Hpa)在原发性胆囊癌的表达,并探讨它们在原发性胆囊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TM plus染色法检测50例原发性胆囊癌组织、20例胆囊腺瘤组织和20例慢性胆囊炎组织标本中Ep-CAM和Hpa的表达情况。结果:Ep-CAM胆囊癌组阳性率高于胆囊炎组(P〈0.05);Hpa胆囊癌组与胆囊腺瘤及慢性胆囊炎组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p-CAM、Hpa阳性率与Nevin分期均有一定关系(P〈0.05和P〈0.01)。Ep-CAM过表达与非过表达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3个月、24个月。结论:Ep-CAM和Hpa表达可能在胆囊癌的发生及疾病进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可能作为判断胆囊癌转移的有用指标。Ep-CAM可能是胆囊癌重要的预后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胆囊良恶性肿瘤中P16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46例胆囊癌,20例胆囊腺瘤的表达水平,并用24例正常胆囊黏膜作对照。结果P16蛋白在胆囊癌中的阳性表达率53.0%,明显低于胆囊腺瘤(90.0%)及正常黏膜(92.1%),P〈0.05。在胆囊癌的低分化组低于高、中分化组,在S4-S5期低于S1-S2期,其组间比较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P16蛋白在胆囊良恶性病变中表达与胆囊癌的病理分型、分化程度及Nevin分期均有密切相关,提示该项指标可作为胆囊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与胆囊癌的预后判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胆囊癌中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基因蛋白表达状况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可能关系。方法 采用兔抗人FHIT蛋白抗体和枸橼酸微波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3 例原发性胆囊癌、18 例胆囊腺瘤性息肉和25 例慢性胆囊炎中FHIT表达状况,并结合临床病理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FHIT基因蛋白在原发性胆囊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28.3%(15/53),而在胆囊腺瘤性息肉和慢性胆囊炎中的表达分别为55.6%(10/18)和88.0%(22/2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囊癌组织中FHIT基因蛋白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在低分化癌中表达低,与高中分化癌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研究表明其表达与预后有关(P<0.01)。结论 FHIT基因可能参与了胆囊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可作为判断原发性胆囊癌分化程度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56例原发性胆囊癌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该文对56例手术后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胆囊癌进行了总结,结胆囊癌与年龄及性别的关系;胆囊癌的发病情况、病理、预后;胆囊癌与胆囊结石及胆囊腺瘤的关系进行了讨论。认为胆囊癌预后差,近年发病有上趋势,与胆囊结石和胆囊腺瘤关系密切。指出要减少胆囊癌的发病应对有高危因素的人群进行预防性胆囊切除术。年龄〉50岁胆囊结石患者,尤其是女性;胆囊结石≥2cm;胆囊充满性结石;胆囊残株结石;胆囊造瘘术后;影像学报告“胆囊息肉样”病变者应为高危因素的人群。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胆囊癌恶性程度高,发展快,预后差。近来由于新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早期胆囊癌的诊治率已明显提高。本文就有关新近资料加以综述。一、胆囊癌的发病率胆囊癌发病率占胆道恶性肿瘤之首位。Pichler提出胆囊癌占胃肠道恶性肿瘤第五位。Keill总结404例胆囊癌切除术者,原发性胆囊癌33例,占2.35%。刘训良报告22年胆囊切除1 223例,胆囊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Midine(MK)在原发性胆囊癌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原发性胆囊癌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1995年1月~2003年6月胆囊癌53例、腹腔转移灶12例、淋巴结转移灶12例和正常胆囊20例、胆囊腺瘤14例,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MK在其中的表达情况;结合53例胆囊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分析MK表达指数与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局部淋巴结转移、肝脏浸润及腹腔广泛转移的关系。结果正常胆囊、胆囊腺瘤与原发性胆囊癌的MK表达标记指数(LI)中位数分别为0%、17%(5%,29%)、72%(41%,98%),三者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胆囊淋巴结转移灶及腹腔转移灶Midkine表达U的中位数分别为90%(76%,100%)、88%(65%,100%),二者Midkine表达Ll与原发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临床病理资料统计分析发现,胆囊癌的分化程度越低,Midkine表达Ll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dkine在晚期胆囊癌中表达LI水平高于早中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dkine在伴有肝脏浸润灶中表达LI水平高于不伴肝脏浸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dkine在伴有广泛腹腔转移中表达u水平高于不伴腹腔广泛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dkine可作为胆囊癌新的标记物;Midkine表达与胆囊癌发生、发展有关,对胆囊癌的临床分期、浸润转移的估计和病人预后的判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王健虎  米泰宇 《甘肃医药》2012,(10):732-734
目的:提高原发性胆囊癌早期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术后病理明确诊断为原发性胆囊癌的4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漏诊和误诊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术前误诊率为37.2%,正确诊断率为62.8%。4例误诊为胆囊炎、2例误诊为胆囊结石,4例误诊为胆囊腺瘤,6例误诊为胆囊息肉。年龄越大误诊率越高。结论:原发性胆囊癌具有较高的术前误诊率,应加强对胆囊癌与其他胆道疾病的鉴别诊断,充分认识B超的影像学特点,以提高术前胆囊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2.
胆囊隆起样病变是胆囊胆固醇息肉、腺瘤样增生、炎性息肉、肌腺瘤、腺瘤、早期胆囊癌的统称。文献报道我国健康成人中发病率为 3.5 1%[1] 。多在B超检查时发现 ,B超可显示病变的大小、数目、部位 ,是目前诊断的主要手段。但B超难以确定病变的性质。由于临床缺乏定性的手段 ,故是否切除有隆起样病变的胆囊 ,临床争议颇多。本院自 1993年 5月至 2 0 0 1年 12月共收治胆囊隆起样病变 12 0例 ,全部经病理检查 ,其中开腹手术 36例 ,LC术 84例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2 0例 ,均为胆囊隆起样病变患者 ,其中男性 2 9例 ,女性 91例 ,年…  相似文献   

13.
端粒酶、p16、RB基因是调控肿瘤细胞永生化和癌变的重要基因 ,与肿瘤细胞增殖失控、转移和浸润关系密切[1] 。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作为肿瘤群体增殖动力学参数对研究肿瘤生物学行为有很高价值[2 ] 。我们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 TRAP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 46例原发性胆囊癌患者的端粒酶、p16、Rb、PCNA进行了检测 ,探讨它们在原发性胆囊癌的发生、转移和浸润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一、对象和方法1 对象 :46例原发性胆囊癌 ,2 2例胆囊癌旁粘膜 ,19例胆囊良性病变 (14例胆囊腺瘤、5例慢性胆囊炎合并胆囊腺肌样增生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胆囊细胞株、胆囊癌标本及胆囊腺瘤样息肉组织中SUMO-1基因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RT-PCR、Western blot方法在mRNA及蛋白水平检测胆囊细胞株、胆囊癌标本及胆囊腺瘤样息肉组织中SUMO-1基因的表达。结果在mRNA及蛋白水平,SUMO-1基因在胆囊癌细胞株GBC-SD、SGC-996、NOZ及胆囊癌标本中均明显高表达,而胆囊腺瘤样息肉组织中SUMO-1基因表达明显低,胆囊癌组织和胆囊腺瘤样息肉组织中SUMO-1表达有明显的差异(P<0.001)。结论 SUMO-1基因在胆囊癌中高表达,SUMO-1可能为胆囊癌诊断和治疗中的一个潜在的靶点。  相似文献   

15.
彩色能量多普勒超声在胆囊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囊癌(GBC)的超声二维声像图特点及血流动力学特征,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有效依据,并以此评价彩色能量多普勤超声在胆囊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能量图(CDE)观察45例原发性胆囊癌(GBC),46例胆囊良性病变(19例慢性胆囊炎,21例胆囊息肉,6例胆囊腺瘤)。胆囊动脉、肿瘤供养动脉的血流动力学特征,采用指标为: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舒张期末血流速度(MD)、阻力指数(RI)和S/D。结果:胆囊癌组的PS、MD与胆囊良性病变组没有显著性差异,胆囊癌组的RI、S/D值高于对照组。结论:二维超声结合CDE在胆囊癌早期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吴斌全  刘会春 《蚌埠医学院学报》2006,31(6):579-581,F0003
目的:探讨胆囊癌中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ragile histidine triad,FHIT)基因的表达状况及其与胆囊癌临床病理指标和预后的可能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51例原发性胆囊癌、15例胆囊腺瘤和12例慢性胆囊炎组织中FHIT表达进行检测.结果:FHIT在胆囊癌、胆囊腺瘤及慢性胆囊炎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7.1%、66.7%和91.7%,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FHIT表达水平与胆囊癌患者年龄、性别、组织学类型、Nevin临床分期以及是否伴有结石等因素均无明显关系(P>0.05),但FHIT表达缺失与胆囊癌的高分级、淋巴结或远处转移以及术后生存时间减少有明显关系(P<0.05).结论:FHIT基因是胆囊癌的一个候选抑癌基因.FHIT表达缺失在胆囊癌的发生和演化中起重要作用,其有可能作为临床评估胆囊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一项新指标.  相似文献   

17.
nm23-H_1/NDPK与原发性胆囊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抗nm2 3-H1/NDPK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 ,检测原发性胆囊癌4 3例 ,胆囊腺瘤 10例 ,慢性胆囊炎 4 5例 ,其中nm2 3 H1/NDPK表达阳性率依序为 4 8 8%、90 0 %、77 8% ,原发性胆囊癌表达阳性率低于胆囊良性病变 (P <0 0 5)。nm2 3 H1/NDPK在原发性胆囊癌的表达 :按Nevin分期 ,早期高于晚期 (P <0 0 5) ,高分化癌高于低分化癌 (P <0 0 5) ,未发生转移者显著高于转移者 (P <0 0 2 5) ,其表达水平与转移呈负相关。nm2 3 H1基因可能在原发性胆囊癌转移过程中起负性调控作用 ;nm2 3 H1基因在原发性胆囊癌分期、分化程度及转移过程中起不同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胆囊癌1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发性胆囊癌13例临床分析蒋寿南华委尘(无锡市北塘医院,无锡214043)关键词胆囊癌;胆囊结石;萎缩性胆囊我院自1988—1992年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共462例,经病理证实为胆囊癌13例。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年龄和性别:本组男3例,女10例。年龄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fibroblast activation protein, FAP)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71例胆囊癌、5例慢性胆囊炎、5例胆囊腺瘤组织中的FAP表达,并应用单因素变量、生存分析观察与胆囊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慢性胆囊炎、胆囊腺瘤组织中FAP无表达;71例胆囊癌组织中52例FAP阳性(73.2%),且FAP阳性表达与胆囊癌肝浸润、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深度相关。结论FAP在胆囊癌组织中高表达,有望成为胆囊癌临床、预后判断的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我院外科30年来收治的8例原发性胆囊癌进行了临床分析,并复习国内外有关文献。作者认为原发性胆囊癌与胆石症有密切关系,本组合并胆囊结石率高达85.7%。绝大多数原发性胆囊癌术前很难作出诊断,常被误珍为胆囊炎、胆石症施行手术,术后生存时间仅8个月。目前所有化学药物对本病的治疗几乎无效,故手术则为其治疗的主要方法。为了提高原发性胆囊癌的早期诊断及有效地预防和治疗,我们主张对患有胆囊良性疾病的患者,尽早作预防性胆囊切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