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生物人工肝的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肝衰竭病人即使进行综合内科治疗,病死率仍高达70%-80%。肝脏移植是治疗肝衰竭的有效方法,但由于供肝相应短缺,病人等待肝脏移植的时间逐渐延长。美国2004年仅有20%等待肝脏移植的病人接受了肝脏移植。如何应用暂时的支持手段,维持病人的生命,以待肝细胞再生或等到合适的供肝,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人工肝支持系统(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system,ALSS)是基于肝细胞的强大再生能力,通过一系列体外的机械或生物装置,担负起暂时辅助或代替严重病变的肝脏功能,清除各种有害物质,补充生物活性物质,从而使肝细胞得以再生直至自体肝脏恢复或等待机会进行肝移植的治疗方法。非生物人工肝包括血浆置换、血液和(或)血浆灌流、血液透析、血液滤过、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等。非生物人工肝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特别是根据病情选择各种方法单用或联合应用、个体化治疗后有效地提高了肝衰竭的疗效。肝脏功能十分复杂,为更有效地代替肝脏的功能,将生物成分引入人工肝的治疗,即为生物人工肝(BAL)。  相似文献   

2.
原位肝移植加人工肝支持疗法治疗暴发性肝功能衰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加入人工肝支持疗法对暴发性肝功能衰竭的疗效及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系统在暴发性肝功能衰竭肝移植术前准备中的作用。方法 本组7例暴发性肝功能衰竭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肝昏迷,黄疸,腹水,肝功能损害,出血倾向,在等待供肝的过程中分别接受2-20次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疗法,供肝到达后行原位肝移植术,结果 人工肝支持治疗后患者血清胆红素明显下降,腹水明显减少,部分病人肝性脑病有所好转,7例均顺利行肝移植,5例存活3-290个月,其中3例已存活1年半以上,并已恢复正常工作,2例术前有肝肾综合征者,术后3d死亡,其中1例并发急性重症胰腺炎。结论 原位肝移植加入工肝支持疗法是暴发性肝功能衰竭的有效方法,术前人工肝支持可作为暴发性肝功能衰竭等待供肝期间的桥梁,并可改善病情减少肝移植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永生化肝细胞研究的现状及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涛  刘景丰 《腹部外科》2008,21(6):369-371
细胞永生化(immortalization)是指体外培养的细胞经过自发的或外界因素的影响从增殖危机中逃逸,从而具有无限增殖能力的过程。近年来,生物人工肝(biological artificial liver,BAL)已成为治疗暴发性和急性肝功能衰竭及支持肝移植过渡期的重要手段。肝细胞作为主要成分需要量占成人肝脏的10%~15%。理想的细胞材料应具有正常的表型,成熟肝细胞的代谢解毒合成功能,且易于快速高密度培养。  相似文献   

4.
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代谢器官 ,具有生物合成、生物转化及生物降解等复杂的功能 ,急性肝功能衰竭及肝脏先天性代谢性疾病等终末性肝病的预后甚差[1] 。生物人工肝辅助支持系统 (BAL )辅助治疗使患者渡过危险期或使患肝完全再生是终末性肝脏疾患最理想治疗手段[2 ] 。生物反应器 (BRC )是BAL核心成分 ,患者血浆在体外通过附着大量有代谢活性肝细胞的网状结构的BRC进行循环 ,以给肝功能衰竭患者提供代谢支持。目前急性肝衰的确切病因及其主要并发症 肝性脑病发生机制尚不十分清楚 ,BRC所必须具有的功能不十分明了 ,维持BRC内肝细胞正…  相似文献   

5.
肝移植是治疗急慢性肝功能衰竭最有效的方法,但是,由于供肝缺乏,必需寻求终未性肝病替代疗法.其中主要方法之一是体外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简称生物人工肝(bioartificial liver, BAL),发展至今已有40多年.临床试验证明BAL能促进肝功能衰竭病人的恢复,或过渡到肝移植.生物反应器是BAL的核心部件,生物反应器设计的主要目的在于保持肝细胞活力和功能,且不妨碍肝细胞营养及代谢产物的交换,同时还能起到治疗作用.细胞材料是BAL治疗基础,维持细胞活率和功能对BAL功效有决定性作用.本文就生物人工肝装置在实验和临床试验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通过同种异体大鼠肝细胞肾脏内移植,尝试在受体体内建立第二肝脏。对移植肝细胞进行长期组织形态与功能观察,并利用该方法进行急性肝功能衰竭肝功能辅助支持治疗研究。结果表明肝细胞肾脏内移植后可长期存活、增殖而且具有肝组织结构重建及保持肝脏功能的能力。4×107个肝细胞肾脏内移植后可显著提高受体大鼠对肝功能衰竭的承受力,移植组术后3天行90%肝切除诱发急性外科型肝功能衰竭后其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以上结果显示肾脏可以成为肝细胞移植又一适宜部位,肝细胞肾脏内移植有可能成为临床上肝脏代谢及功能障碍疾病的一种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
辅助性肝移植指保留患者的肝脏或部分肝脏,将供体全肝或部分肝脏植入受体,使肝功能衰竭病人得到生命支持或使原肝缺失的代谢、解毒等功能得到代偿。辅助性肝移植基本上是和原位肝脏移植和异位肾移植同时提出。异位肝脏移植由于避免了切除病肝降低了手术难度,病人本身的肝脏仍可能发挥功能,在移植肝脏不能正常发挥功能时将起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8.
生物人工肝现状(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肝已发展到组织性生物人工肝的形式。其中包括肝细胞移植的体内型和由人工合成材料及生物材料(肝细胞)结合而成的体外形,后者具备更充分,完备的肝功能,其效果优于传递的人工肝,已可为肝功能衰竭病人提供肝功能辅助。  相似文献   

9.
急性肝功能衰竭病人的病死率较高,其治疗仍是临床上较为棘手的问题,原位肝移植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手段。但由于供肝缺乏等原因,急性肝功能衰竭病人仅有少数能够接受肝移植,因此,需对急性肝功能衰竭病人进行有效肝功能支持,帮助共渡过危险期,为肝移植争取时间。  相似文献   

10.
急性肝功能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ALF)的治疗十分棘手。自1985年开始采用急诊行原位肝移植治疗以来,术后一年生存率已提高至83%。但是急诊行原位肝移植存在供体短缺等缺点,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近年肝细胞移植的研究取得很大进展。有望成为治疗ALF的另一种有效手段。由于肝脏的再生潜力很大.移植肝细胞所提供的暂时、有效的肝功能支持.为受体肝脏的再生恢复赢得了时间,从而可使ALF病人有时间等待肝移植,甚至有可能避免肝移植。研究ALF肝细胞移植后的肝再生及其机制.探讨其影响因素.对肝细胞移植的临床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有关ALF肝细胞移植后肝再生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人工肝支持系统的临床应用和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士红  宫立众 《护理学杂志》2002,17(10):798-799
人工肝(artificial liver)是为病人提供肝脏功能支持的人工器官装置,对肝功能衰竭(下称肝衰竭)病人起暂时支持治疗作用,因此,又称人工肝支持系统(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system)。人工肝支持系统有望成为肝衰竭理想的支持治疗手段,为病人肝移植前等待供肝或过渡至肝细胞再生而创造条件,成为肝衰竭治疗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2.
重型肝炎肝细胞广泛变性、坏死、肝衰竭,患者病情危重,病死率高,一旦出现肝性脑病,其病死率几乎达80%。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是一种能暂时替代正常肝脏部分或全部功能的装置,在急慢性肝功能衰竭的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给各类肝衰竭的患者带来了生机,我院利用普通血液透析机进行人工肝(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重型肝炎合并肝性脑病患者8例,效果良好,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前对急性或晚期肝病引起的肝功能衰竭,最佳治疗方法是肝移植,主要有原位肝移植、肝细胞移植和生物人工肝3种方法。原位肝移植受肝源缺乏和免疫排斥所限,受益者很少;目前,利用成熟肝细胞移植治疗各种急慢性肝功能衰竭和遗传性代谢性肝病已取得一定成就,但免疫排斥反应、肝细胞的来源数量、移植后肝细胞在体内的增殖和功能等问题尚未解决,临床价值受限。  相似文献   

14.
生物人工肝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物人工肝李铎孙家邦肝病是常见病、多发病,其中10%的患者死于急性肝功能衰竭。这些患者若在其肝细胞再生到足以支持肝功能前有暂时的人工肝支持,将得以存活。随着肝脏移植技术的提高,许多肝病患者在行肝移植前等待供体时也需要人工肝支持。另外若有理想的人工肝支...  相似文献   

15.
以生物人工肝和肝细胞移植为代表的细胞疗法是治疗肝衰竭的一种全新策略,是继肝移植治疗急、慢性肝衰竭患者后的有效替代方法。目前细胞疗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外源性肝细胞在与肝衰竭患者血浆直接接触的交换过程中容易丧失功能,如何提高细胞材料在肝衰竭血浆中的耐受性是今后应用于临床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辅助性肝移植指保留患者的肝脏或部分肝脏,将供体全肝或部分肝脏植入受体,使肝功能衰竭病人得到生命支持或使原肝缺失的代谢、解毒等功能得到代偿[1-5]。辅助性肝移植基本上是和原位肝脏移植和异位肾移植同时提出。异位肝脏移植由于避免了切除病肝降低了手术难度,病人本身的肝脏仍可能发挥功能,在移植肝脏不能正常发挥功能时将起很大作用[5]。1辅助性肝移植的发展及实验研究1.1辅助性肝移植的初期研究Welch[4]于1955年首先进行了辅助性肝脏异位移植的尝试。移植肝脏间置于受体肝下下腔静脉。移植肝脏肝上下腔静脉、门静脉和受体肝下下腔静…  相似文献   

17.
生物人工肝是一种新型体外人工肝支持系统,它以培养肝细胞为材料,旨在充分代替肝脏的生物功能,为急性肝功能衰竭(ALF)患者提供可靠的过渡支持治疗[1].各种类型的生物人工肝研究都离不开体外肝支持的动物实验,合适的动物模型是其性能评价和进一步临床应用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8.
��˥�ߵ�����Ѫ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工肝(artificial liver)意指能够替代肝脏功能、用以治疗肝衰竭的体外人工器官装置.与"人工肾"(肾透析)曾给肾功能衰竭治疗带来的革命性变化不同,人工肝仅能暂时替代部分肝脏功能,帮助病人渡过肝衰竭危险期,等待肝细胞再生或维持病人生存至得到供体进行肝移植.  相似文献   

19.
肝移植是治疗肝癌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的有效手段。我院分别于2001年及2004年对2例肝硬化肝癌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病人进行了肝移植治疗,现总结报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严重肝衰竭的治疗目前仍然是临床工作中的一个难题。某些类型的急性肝功能衰竭,尤其是暴发型肝衰,死亡率至今居高不下。肝移植的常规治疗无效的病人虽然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但其应用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作者采用分离的完整异体肝细胞,即生物人工肝(BAL),以达到解毒和替代肝脏合成功能的目的,效果满意。取三组病例:第一组为暴发型肝衰病人,18例;第二组为移植肝无功能病人,3例;第三组为慢性肝病急性发作病人,10例。将病人的血液由放置于股静脉的双腔导管抽出,然后通过Spectra血浆分离器将其分离成血细胞和血浆,后者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