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了解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与心肌缺血总负荷关系,探讨心肌缺血总负荷在评估不同部位、不同程度、不同支数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120例病人均行冠脉造影及24h动态心电图检查,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两组。至少有一支冠状动脉完全阻塞、至少有一支冠状动脉有不同程度狭窄病变。通过动态心电图检查计算24h心肌缺血总负荷值、24h心肌缺血总时间、24h心肌缺血发作总次数。结果①随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加重,心肌缺血总负荷值、心肌缺血总时闻、心肌缺血发作总次数增加显著.②随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加,心肌缺血总负荷、缺血时间、缺血次数有进一步增加,但只有三支病变时心肌缺血总负荷值才明显增加。③冠状动脉内药物层支架术后心肌缺血总负荷值明显下降.结论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总负荷增高提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重,有多支病变,若明显增加,反映冠心病病情加重,病变范围广。冠脉内药物支架术是冠心病的最佳治疗。心肌缺血总负荷对判断冠心病病情预后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与心肌缺血总负荷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与心肌缺血总负荷关系,探讨心肌缺血总负荷在评估不同部位、不同程度、不同支数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120例病人均行冠脉造影及24h动态心电图检查,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两组。至少有一支冠状动脉完全阻塞、至少有一支冠状动脉有不同程度狭窄病变。通过动态心电图检查计算24h心肌缺血总负荷值、24h心肌缺血总时间、24h心肌缺血发作总次数。结果 ①随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加重,心肌缺血总负荷值、心肌缺血总时间、心肌缺血发作总次数增加显著。②随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加,心肌缺血总负荷、缺血时间、缺血次数有进一步增加,但只有三支病变时心肌缺血总负荷值才明显增加。③冠状动脉内药物层支架术后心肌缺血总负荷值明显下降。结论 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总负荷增高提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重,有多支病变,若明显增加,反映冠心病病情加重,病变范围广。冠脉内药物支架术是冠心病的最佳治疗。心肌缺血总负荷对判断冠心病病情预后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方胜 《中国医药导报》2009,6(4):151-151,154
目的:比较不同冠状动脉(冠脉)病变支数及狭窄程度的冠心病(CHD)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的发作是否存在差异,探讨SMI的发生与冠脉不同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应用动态心电图(DCC)记录,分析CHD患者缺血性ST段的发作阵次、发作时的心率、ST段下移程度及持续时间.结果:随着冠脉病变支数的增加及狭窄程度的加重,SMI发生率升高,但SMI的持续时间及ST段下移程度无显著性差异.发作时的心率在单支与双支、三支之间、狭窄轻度与中、重度之间有显著性差异,但双支与三支、狭窄中度与重度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不同病变程度的SMI多发在白天,但各支数、狭窄程度间SMI的发生率,在各时段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冠脉病变支数、狭窄程度与SMI的发生率及发作时的心率有关,对缺血程度、持续时间及昼夜规律无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冠心病(CHD)患者冠状动脉不同病变程度与发生心肌缺血的关系,探讨超短效β阻滞剂艾司洛尔缓解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效果.方法 利用冠状动脉造影确定(CHD患者)冠脉病变支数和狭窄程度;应用动态心电图(DCG)记录,分析不同程度冠脉病变CHD患者心肌缺血的发作阵次、持续时间、ST段下移幅度和发作时心率;对心肌缺血患者常规使用硝酸酯、吗啡等药物后未能完全缓解者,给予盐酸艾司洛尔注射液,以用药前和用药后4h作为评价时间点,评价指标主要包括症状评分、心电图ST段压低、心率和血压.结果 163例中有126例出现缺血性ST段改变,在不同程度冠脉病变支数和狭窄程度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采用艾司洛尔治疗的103例患者中有86例有效,治疗有效率为83.5%,其中,59例显效患者用药(68±21) min后症状完全缓解(P<0.01),心率和血压均显著下降(P<0.001,心电图ST段基本恢复至基线(P<0.01).结论 冠脉病变支数、狭窄程度与心肌缺血的发生率有关;艾司洛尔可迅速、安全、有效缓解冠脉病变所致心肌缺血.  相似文献   

5.
艾司洛尔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冠心病(CHD)患者冠状动脉不同病变程度与发生心肌缺血的关系,探讨超短效β阻滞剂艾司洛尔缓解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效果。方法利用冠状动脉造影确定(CHD患者)冠脉病变支数和狭窄程度;应用动态心电图(DCG)记录,分析不同程度冠脉病变CHD患者心肌缺血的发作阵次、持续时间、ST段下移幅度和发作时心率;对心肌缺血患者常规使用硝酸酯、吗啡等药物后未能完全缓解者,给予盐酸艾司洛尔注射液,以用药前和用药后4h作为评价时间点,评价指标主要包括症状评分、心电图ST段压低、心率和血压。结果 163例中有126例出现缺血性ST段改变,在不同程度冠脉病变支数和狭窄程度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采用艾司洛尔治疗的103例患者中有86例有效,治疗有效率为83.5%,其中,59例显效患者用药(68±21)min后症状完全缓解(P<0.01),心率和血压均显著下降(P<0.01),心电图ST段基本恢复至基线(P<0.01)。结论冠脉病变支数、狭窄程度与心肌缺血的发生率有关;艾司洛尔可迅速、安全、有效缓解冠脉病变所致心肌缺血。  相似文献   

6.
崔霞  薛伟 《四川医学》2011,32(3):426-427
目的通过心电图正常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探讨心电图与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冠脉病变的关系。方法将140例典型的心前区疼痛病史而心电图正常的患者进行诊断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血管病变组,双支血管病变组及三支血管病变组,静息心电图正常的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冠脉造影显示,3支血管病变者47例(33.6%);2支血管病变66例(47.1%),单支血管病变者27例(19.3%)。结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冠脉2~3支血管病变者心电图正常,与血管狭窄部位相互对应有关;单支血管病变与狭窄程度较轻和有良好的侧支循环有关。随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支数的增加,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病变程度增加。对有心前区不适的患者,应根据病史、心前区不适发作特点等作出初步判断,必要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7.
石贺  孙凤 《求医问药》2014,(16):290-291
目的:探讨心肌缺血总负荷(total myocardial ischemia burden,TIB)值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对2013年3月~2014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4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根据这74例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的程度,将他们分为Ⅰ组、Ⅱ组和Ⅲ组。其中Ⅰ组有28例患者,他们的冠状动脉均存在多个(2个以上)狭窄程度在71%~99%的分支。Ⅱ组患者中有48例患者,他们的冠状动脉均存在2个狭窄程度在51%~70%的分支。Ⅲ组患者中有4例患者,他们的冠状动脉均存在1个狭窄程度低于50%的分支。我院使用十二导连动态心电图对这三组患者心脏的ST段改变情况进行监测,然后对监测的结果进行计算,得出其心肌缺血总负荷值,并对这三组患者心肌缺血总负荷值与其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结果:Ⅰ组患者心肌缺血的总负荷值为82.6±16.3min·min/24h,Ⅱ组患者心肌缺血的总负荷值为23.7±9.5min·min/24h,Ⅲ组患者心肌缺血的总负荷值为2.1±1.8min·min/24h。Ⅰ组患者心肌缺血的总负荷值明显高于Ⅱ组和Ⅲ组患者,Ⅱ组患者心肌缺血的总负荷值明显高于Ⅲ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患者的心肌缺血总负荷值越高,其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就越严重。因此,检测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的总负荷值可作为判断其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优选方法。  相似文献   

8.
Holter评价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Holter检测评价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作用.方法:200例行Holter检查的患者同时行冠状动脉造影,对Holter检测到的心肌缺血结果进行分类,并冠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进行评价.结果:Holter检测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敏感性为56.4%,特异性为50%,假阳性率为50%,假阴性率为43.6%.缺血性ST段压低>2 mm组冠脉病变支数及狭窄>90%的血管支数均较ST段压低≤2 mm组明显增多(P<0.01);ST段水平延长组中4例患者均有冠脉重度狭窄,ST段上抬组其中2例冠脉接近闭塞,2例冠脉无异常;ST段压低>2 mm组多支病变的例数较其他组明显增多(P<0.01),冠脉造影阳性而Holter未监测到心肌缺血组狭窄>90%血管支数明显减少(P<0.01).结论:Holter对检出冠心病多支病变及冠脉严重狭窄患者所引起的心肌缺血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并能判断心肌缺血的严重程度及检出伴随心肌缺血的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9.
无症状心肌缺血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杨春仁  王风 《广西医学》1997,19(3):355-357
用动态心电图对冠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进行监测共31例,心绞痛(劳累型16例,自发型2例,心肌梗塞后13例);男29例,女2例,平均年龄60.5岁,均查出心肌缺血,共146阵次,其中无症状心肌缺血116次,占79.4%,无症状与有症状缺血的ST段降低幅度无显著差异(P>0.05)无症状的持续时间较有症状者长(P<0.01);无症状发作前和发作时心率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而有症状者心肌缺血时心率增快(P<0.05);无症状发作以白天占多数(60.3%),但仍有39.7%在夜间发作;以冠脉病变支数和狭窄程度与动态心电图检出心肌缺血阵次相对照分析,发现多支病变和狭窄较重者缺血阵次相对多。动态心电图监测对冠脉病变的判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冠心病危险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收集2004年至2006年经冠脉造影诊断冠心病的病例499例,对各病例的危险因素和冠脉造影的结果进行回顾性研究,从冠脉狭窄度、病变血管的累及支数等情况来分析冠状动脉病变与其危险因素的相互关系.结果空腹血糖与冠脉狭窄度相关.高血压、吸烟、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累及冠脉的血管支数相关,且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血管累及的支数呈正相关.结论(1)高龄的病人冠脉病变程度较重,常有多支病变;(2)有高血压史的病人易出现多支病变;(3)有糖尿病史的病人多表现为冠脉的弥漫病变;(4)吸烟的病人冠脉病变程度较重,常发生多支病变;(5)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增高的病人容易出现多支病变,且低密度脂蛋白的增高与右冠状动脉病变相关;(6)空腹血糖的增高可以加重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ST-T改变对心肌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我院收治的拟诊为冠心病的患者79例.心电图正常者38例为对照组。采用美国12导动态心电图仪对所有对象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测。结果 有动态ST—T改变的观察组患者心肌缺血的阳性率为32.9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26%。在影响心率的因素被排除的情况下.全部病例ST—T的改变出现在心率较快或日间活动时,安静状态或睡眠中(多在3-6点钟)ST—T几乎完全正常。结论 动态心电图ST-T改变对辅助诊断心肌缺血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心脏远程监护技术分析静息性心肌缺血的冠状动脉痉挛和冠状动脉严重狭窄心肌耗氧量增加两种机制各占的比例,统计静息性心肌缺血在不同人群中的发病率。方法查阅患者病历记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冠状动脉成形术结果筛选入选患者,查阅入选患者心脏远程监护记录及动态心电图诊断报告,计算静息性心肌缺血两种机制各占的比例及静息性心肌缺血在不同人群中的发病率,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冠心病患者静息性心肌缺血发生率≥21.3%,冠状动脉有一定程度狭窄,但未达到冠心病诊断标准患者静息性心肌缺血发生率≥58.3%(P<0.05)。冠状动脉痉挛在所有发生静息性心肌缺血的机制中所占比例≥73.3%,非冠状动脉痉挛的原因所占比例≤26.7%(P<0.05)。结论冠状动脉造影可以鉴别诊断导致静息性心肌缺血的冠状动脉痉挛和冠状动脉狭窄心肌耗氧量增加的两种机制;静息性心肌缺血发生机制中冠状动脉痉挛所占的比重大;冠状动脉有一定程度的狭窄但未达到冠心病诊断标准的患者比冠心病患者更易发生静息性心肌缺血;心脏远程监护技术的连续监测对于静息性心肌缺血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无痛性心肌缺血发生机制及规律。方法:采用24h动态心电图记录结合患者生活日志分析诊断。结果:172%无痛性心肌缺血ST段下移发生于轻体力和脑力劳动时,发作高峰位于上午6:00~12:00时(P<0.01),90.7%ST段压低时心率加快(P<0.01),缺血发作的最高心率与24h内最高心率差距很小,与ST段压低相平行(P<0.01)。2无痛性心肌缺血ST段弓背抬高幅度及阵次以夜间为著,发作高峰位于1:00~6:00(P<0.01),心率减慢时ST段弓背抬高(P<0.01),夜间心肌缺血阈变异性增高、心率变异性低频/高频比值降低、ST段下移和ST段抬高持续时间延长(P<0.01),缺血发作的最低心率发生于夜间,与ST段弓背抬高相平行(P<0.01)。结论:缺血阵次、ST段移位幅度、缺血持续时间、心肌缺血阈、心肌缺血阈变异性、心率变异性低频/高频比值可了解心肌缺血时耗氧水平、交感神经系统活性、冠状动脉张力的高低,是冠心病患者和各种治疗疗效的有价值的指标。交感神经兴奋致耗氧量增加为缺血发作的重要机制,主张给β受体阻滞剂。冠状动脉张力增加与副交感神经张力异常引起相对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主张给钙离子拮抗剂和硝酸类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经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115例,且这些患者造影前已行动态心电图检查。采用动态心电图记录结合患者生活日志分析诊断及结果。结果符合心肌缺血性ST段压低发作要求(ST段压低≥0.1mV,持续时间≥1min,2次间隔≥1min)的有82例,占总例数的71.3%,其中共发生缺血性ST-T改变353阵次,其中SMI发生率(79.9%,282/353)高于症状性心肌缺血发生率(20.1%,71/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6:00~12:00SMI发生率(52.8%,149/282)最高,0:00~06:00SMI发生率(8.9%,25/282)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MI发作时,231阵次伴平均心率≥85次/min,占81.9%,51阵次伴平均心率〈85次/min,占18.1%,SMI发生时心率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是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有效的检查方法,对冠心病患者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缺血程度应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的评价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8年7月就诊于西电集团医院及榆林市第一医院影像科的8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均行MSCTA检查,以CAG检查为对照,计算MSCTA检查冠脉狭窄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并比较CAG、MSCTA检出冠脉狭窄程度情况;再行核素M PI检查,计算M S CTA检出狭窄冠脉的心肌灌注积分差、负荷总积分。结果以CAG检查为对照,在80疑似患者中,MSCTA检查显示:68例患者存在冠脉狭窄共166支,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68%、97.58%、95.28%、96.99%、96.19%。MSCTA、CAG检出冠脉不同狭窄的程度比较无统计差异(P>0.05)。在MSCTA检查中,轻度狭窄组的灌注积分差(0.80±0.60)分、心肌负荷总积分(2.00±1.58)分,均比中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MSCTA不仅能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判断导致冠状动脉狭窄的斑块性质,还能初步判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程度,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6.
冠心病心肌缺血发作时心率变异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冠心病心肌缺血发作时心率变异性的变化特征。方法 按WHO诊断标准确诊冠心病心绞痛 32例 ,其中稳定型心绞痛 17例、不稳定性心绞痛 13例 ,梗死后心绞痛 2例为研究组 ,另选健康人 30例为对照组。将 2组患者 2 4h动态心电图记录所获得心率变异性资料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心肌缺血发作时心率变异性显著低于无缺血发作时心率变异性。结论 冠心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迷走神经损害 ,心肌缺血发作与交感神经张力增加 ,迷走神经张力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7.
对108例心绞痛患者经动态心电图监测636次缺血性ST段下移资料分析,结果表明:(1)在心绞痛患者缺血性ST段下移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占75%,发生次数是有症状性的3倍;(2)心肌缺血的发生77.2%与活动有关;(3)心肌缺血有明显的昼夜分布规律,以上午6-10时为发作高峰,占全天发作总次数的32.2%,提示在冠心病的治疗中应重视包括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在内的总缺血负荷,并应结合缺血发生的昼夜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8.
潘运萍 《中原医刊》2007,34(3):28-29
目的 对350例冠心病患者24h动态心电图监测的结果进行分析探讨,从而评价12导联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使用ECG/ABHOLTER12TOP版检测仪,通过24h心电监测,观察冠心病患者24h动态心电图检出的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率变异性(HRV)的有关资料。结果 检出心肌缺血248例,其中无症状心肌缺血(SMI)189例.141例不伴有心绞痛发作。检出心律失常661例次,冠心病患者常见的心律失常依次为室上性早搏、室性早搏、房性心动过速。350例患者中检出102例HRV降低(29%),其中无症状心肌缺血69例(67%)。结论 无症状心肌缺血可作为不稳定型心绞痛发作的一项重要预后指标,冠心病人特别是SMI与HRV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冠心病性无痛性心肌缺血(SMI)发作规律。方法:对确诊的冠心病人486例,进行24hHolter监测,观察SMI发作,分析发作次数、时间与预后的关系。结果:监测中记录到SMI335人698次,累计时间为3526min,其中619次(88.7%)与活动有关。6:00~12:00am为SMI发作高峰,此期间发作次数为389次,累计时间为2100min。具有SMI的冠心病患者的死亡率明显高于有症状冠心病患者。结论:SMI存在并且有一定的发作规律,对于指导临床治疗、降低心脏猝死及缺血性心肌病的发生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