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白术附子汤证既见于《伤寒论》174条 ,又载于《金匮·痉湿病篇》 ,原方白术二两 ,炮附子一枚半 ,炙甘草一两 ,生姜一两五钱 ,大枣六枚。然而对于本条之理解 ,历代医家仁智互见 ,各不相同。笔者不揣浅陋 ,管窥如次 ,探微于下 :首先 ,从本条承接关系来看。笔者认为是两种证候而采取的不同治法。这种文法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屡见不鲜 ,俯拾皆是。意在示人在相同的病证中或不同的病证中 ,同中求异 ,异中求同 ,目的通过对比鉴别 ,掌握病机 ,遣方用药 ,恰中肯綮。本条“伤寒八九日 ,风湿相搏 ,身体痛烦 ,不能自转侧 ,不呕不渴 ,脉浮虚…  相似文献   

2.
3.
4.
《金匮·痉湿暍病》:“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其人大便坚(《伤寒论》179条称“大便鞭”),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对条文中白术附子汤(即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证之病机,历来争议颇多。辨析条文,细解方意,管见以为自术  相似文献   

5.
《伤寒杂病论》对风湿三附子汤的论述详见于《金匮要略·痉湿喝病篇》.历代医家对于桂枝附子汤与白术附子汤的病证解读仁智互见,尤以白术附子汤为著.通过对其方证进行探讨,试析桂枝附子汤与白术附子汤的发病机制与治法,以便对临床诊治提供新思路.认为桂枝附子汤与白术附子汤乃内外合邪致病,治疗均旨在取微汗之义,注重顾护里气.然发汗太过...  相似文献   

6.
《伤寒论》第28条:“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对本条的理解,历代注家争论颇多。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本方汤证有无表邪,治疗用药是“去桂”还是“去芍”,以及为什么“去桂”等。近年来,伤寒学家或国内较有影响的注  相似文献   

7.
附子汤证在仲景书中有三条,一是《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以下简称《伤寒论·少阴病篇》)的第304条和第305条,一是《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以下简称《金匮·第二十篇》)的第3条。这三条原文,从表面上看,前两条为外感病而设,后一条为内伤杂病而立,但仔细探究,可以发现,它们三者之间有着深刻地内在联系,兹剖析如下。一、原文解说《伤寒论·少阴病篇》第304条说:“少阴病,  相似文献   

8.
大黄附子汤证症状为胁下偏痛,发热,脉紧弦,病机为阳虚生寒,寒气上逆,方中附子温经祛寒,细辛散寒止痛,大黄破积聚、下逆满,并可制约附子、细辛之温燥,诸药相配,共奏散寒开结,通经止痛之功。该证病位或在脾胃,或在肝肾,其临床表现或为胁痛、腹痛,或为便难,或为发热,也可能诸症并见,临床应用大黄附子汤不必拘泥于偏痛或满痛,也不应将病位定在“胁下”,只要病机相同即可随证治之。《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全篇条文前后联系,先有腹满病,兼有外感发为厚朴七物汤证,不解则邪盛正虚,进而兼腹满虚、实之证,再不解,邪正相搏,发为寒疝,故该篇所言各证为同一类病证失治误治后病机的各种转化,体现了张仲景整体恒动思维。  相似文献   

9.
《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中的附子汤证,大都以阳虚寒盛或阳虚寒湿作解,笔者以为不够确切,尚欠明朗。少阴病阳虚寒盛的临床特点多是身踡欲寐,下利脉微,四肢逆冷,甚则格阳戴阳,治用四逆汤辈,附子生用,意在破阴回阳,而附子汤证与此绝然不同,且附子炮用,显见其区别于一般的阳虚寒盛。但其也并非阳虚寒湿,有关阳虚兼有寒湿者,桂枝附子汤,白术附子汤,甘草附子汤等自是的对之方,无须再以附子汤充数。不能因症见身疼骨节疼,方用苓术,就认为有寒湿。那么附子汤证到底属于何证呢?笔者认为此证当是少阴经表寒化证。 所谓少阴经表寒化证,是指少阴邪从标化寒,移寒于太阳,而见类似太阳伤寒之表证而言。少阴之寒,移于太阳,由于太阳行于背及  相似文献   

10.
浅谈《金匮要略》白术附子汤方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晨辉 《河北中医》1999,21(3):159-160
历代注家对《金匮要略》白术附子汤证有不同的解释,在分析桂枝附子汤证的基础上,结合案例对其进行了简释,并对方中白术的功效也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马要敏 《河南中医》2020,40(5):711-714
目的:观察白术附子汤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5月在本院治疗的PCOS患者为研究对象,共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在月经第5天开始服用克罗米芬胶囊,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白术附子汤,日1剂,水煎服,分2次温服。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月经周期评分、中医证候积分。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双侧卵巢窦卵泡数目、卵巢平均体积、睾酮(testosterone,T)、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情况。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60.00%,观察组有效率为85.0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月经周期评分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卵巢体积减小、卵泡数目减少,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卵巢体积小于对照组,双侧...  相似文献   

12.
白术附子汤治疗湿痹的病机特点为表里同病,内有脾虚湿盛,外有风湿侵袭,内外合邪而致病。其功效为健运中焦,温补脾阳,并行表里,利水除湿。从病位来看,病在脾胃,则以健运脾胃,条畅气机为旨;病在手太阳小肠经,以解表为要,表去里自和;兼转属阳明经,表里两经同病,需求其本,助太阴阳气来复逐湿邪,恢复机体水液代谢正常运转。然湿邪性质黏滞,非阳不化,故仲景在治疗时以中焦脾胃入手,助正气以逐邪外出,同时附子辛散走表,配合白术散在表之风湿,体现"治湿邪当以温药"之要旨。  相似文献   

13.
《金匮要略讲义·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之“附子粳米汤”证条下按曰:“理中汤、附子粳米汤均治中焦虚寒证。但理中汤证,主要在于下利,而附子粳米汤证,则主要在于呕吐,此为二者不同之处。”笔者认为,此二方证之别,不仅在  相似文献   

14.
杨勤龙 《光明中医》2014,(10):2169-2170
麻黄附子细辛汤以治疗少阴病为主,主治阳虚外感风寒证,但笔者寻其同方治异的理念,引申应用于高血压病、变态反应性疾病、七窍奇痒等证,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刘璐瑶  刘敏 《环球中医药》2023,(9):1852-1854
六经皆有表证,已为多数伤寒学者所认同。普通高等院校规划教材《伤寒论选读》将附子汤证列为少阴病里证。本文基于第304、305条原文[1],从风寒邪气的传变、症状、组方三个角度重新解析附子汤证。认为附子汤证是风寒之邪由表入里、由阳入阴,阻滞少阴经脉,表现为背恶寒、身体痛、骨节痛、手足寒等,但因病证属三阳之里,三阴之表,故脉沉。三阴之里证皆见下利,而附子汤证无下利而仅见寒邪阻滞经脉诸症。故而附子汤证属少阴表证,与太阳伤寒表证貌似症同而实异,与少阴里证的脉微细、但欲寐、下利亦有质的区别,不可等同混淆。  相似文献   

16.
<正> 例一,孙××,男,39岁,济南市四十中教师。 1977年12月12日诊:感冒十余日,经中西药治疗,仍感畏寒无汗,纳少不渴,微咳嗜卧,大便调,小便清,体温38℃,舌质淡,苔薄白,脉微细,诊为少阴表证。处方:麻黄9克,熟附子6克,细辛8克,一剂冷止,三剂痊愈。例二,李××,女,52岁,理家,住济南纬十二路299号。  相似文献   

17.
卢志刚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8):2029-2029
附子汤出自《伤寒论》,由附子、茯苓、人参、白芍、白术组成,为温经通阳除痹、除湿镇痛的著名方剂。其方配伍严谨,用药精良,笔者运用该方治疗心血管疾病,多获良效。  相似文献   

18.
丘晓波 《光明中医》2009,24(4):759-761
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伤寒论>,原书用其治疗太阳少阴并病.笔者总结前人认识和结合自身临床实践,认为该方具有"温阳通经,散寒祛湿,通窍止痛"之功,并根据"神倦,舌质淡或紫,脉弱"的辨证要点,运用于临床,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并举验案4则以资证明.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分析白术附子汤用于慢性心功能不全阳虚水泛证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76例慢性心功能不全阳虚水泛证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所接受治疗方法不同分2组,对照组36例仅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40例则采用常规西药结合白术附子汤治疗,对比不同治疗方法应用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以及各项心功能参数,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两者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西药结合白术附子汤用于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阳虚水泛证效果确切,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20.
麻黄附子细辛汤与麻黄附子甘草汤的临证举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万迎来 《陕西中医》2001,22(3):180-181
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出自《伤寒论》301条、302条,“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以二三日无里证,故微发汗也。”为温经解表剂,均用于少阴(心肾)阳衰兼风寒表证,少阴太阳并治者。两者区别是前者用于表邪较重之症,后者用于病情较轻之症。 本方为张仲景治疗邪在太阳、病在少阴,标实本虚之证而设。临床上对于本方的应用,只要抓住辨证要领,灵活加减,可扩大治疗范围,适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 1 内伤失音症 杨某,女,45岁,教师。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