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肺不张是开胸手术后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多见于肺叶切除术后、食管癌切除术后、膈疝修补术后,其共同点在于开胸手术需要的麻醉方式是全麻插管,而长时间的气管插管是开胸术后肺不张产生的主要原因。我院2000年-2010年共行开胸手术(包括肺叶切除、食管癌切除术、膈疝修补术)956例,术后肺不张发生率5%。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开胸手术由于解剖部位复杂,术后创伤大,时间长,麻醉操作和药物的影响,切口疼痛等原因,不敢咳嗽排痰,很容易并发肺炎、肺不张,甚至呼吸功能衰竭[1]。方法:对我院2011年1。12月,182例开胸病人应用“翻、拍、雾、点、滴、吸、吹7种物理护理方法。结果:通过精心治疗和护理,无1例肺不张,肺部梗死,减少了肺内感染及胸腔感染的机会。结论:术后细致观察,护理及时到位,减少了病人的紧张、恐惧等情绪,预护和降低术后并发症,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对促进患者进一步康复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总结开胸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原因及护理.认为开胸术后心律失常与高龄及术前合并有其他慢性疾病,有长期吸炯史,术后缺氧,术后疼痛、水电解质紊乱等有关。护理重点是术前积极宣教,重视高危人群的监测,加强呼吸功能锻炼。术后积极处理各种不利因素,加强呼吸道护理。  相似文献   

4.
总结开胸术后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机械通气患者的气道监护经验。对18例开胸术后并发ARDS患者进行原因分析。早期诊断,早期给予机械通气治疗,实施相应的呼吸道监护。给予小潮气量,低呼气末正压通气,随时调整通气模式和呼吸参数,加强呼吸道的护理。15例顺利脱机康复出院,3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5.
经鼻或口面罩无创气道正压通气是在患者自主呼吸触发的前提下,每次吸气都接受事先设好的一定水平的正压支持,以补助患者的吸气努力,称为压力支持通气(PSV)。由于通气机(CPAP或BiPAP)性能的不断完善,临床应用经验的增加,现正成为急性呼吸衰竭的第一线的有效治疗方法,避免了气管插管及与插管带来的有关损伤,  相似文献   

6.
经鼻或口面罩无创气道正压通气是在患者自主呼吸触发的前提下,每次吸气都接受事先设好的一定水平的正压支持,以补助患者的吸气努力,称为压力支持通气(PSV).由于通气机(CPAP或BiPAP)性能的不断完善,临床应用经验的增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术前呼吸功能训练对开胸手术病人康复的影响。方法:选自我科开胸手术病人40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实验组在临床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术前呼吸功能训练指导。观察记录两组病人术后恢复情况,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实验组胸管留置时间短,出院早,肺部并发症明显减少。结论:术前呼吸功能训练可改善病人的肺功能,提高病人对手术的耐受性,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8.
开胸术后预防肺部感染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呼吸系统的医院感染在我国占医院感染的第一位,在欧美发达国家居第二位,主要为获得性肺炎。开胸术后由于:①开胸手术肺部在外环境中暴露;②术后切口痛,限制病人胸式呼吸;③手术采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对气管粘膜的刺激和损伤导致开胸术后病人肺部感染机率增高。如不加强预防和及时有效的护理,一旦肺部感染,造成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增加病人的痛苦和经济负担,甚至发生生命危险。因此,加强开胸手术病人的呼吸道管理有着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贾慧巧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23):164-165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病人的气管插管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方法:妥善固定,防止气管插管移位或脱出;正确有效地吸痰是护理的主要任务;常规进行气道加温湿化和氧气雾化吸入;预防感染和交叉感染;防止意外和其它并发症;拔管前后护理。结果:通过加强对气管插管病人的护理,保持气道通畅,减少了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结论:加强气管插管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术后危重病人治疗和康复的首要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0.
印学凤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5):149-150
目的:探讨开胸手术后硬膜外镇痛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方法:选择择期开胸手术病例12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为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和对照组为术后静脉芬太尼患者自控镇痛(PCIA),每组60例,术后随访并加强护理干预,观察并记录术后4、8、12、24、48h疼痛、舒适评分及生命体征和胸管拔除时间。结果:观察组术后除48h镇痛效果无明显差异,其他各时间点对照组VAS评分明显高于PCEA组(P<0.05),BCS评分对照组明显低于PCEA组(P<0.05),术后胸管拔除时间、咳痰效果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开胸术后硬膜外镇痛效果优于静脉自控镇痛,通过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开胸手术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对开胸术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预防及治疗。方法:回顾我院2004年3月~2009年7月22例开胸术后ARDS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开胸术后ARDS在术后72h内发病占82.62%,所有患者均行呼吸机辅助呼吸,行气管切开18例,并发肺部感染16例,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12例。经治疗痊愈14例,死亡8例。死亡原因MODS6例,呼吸衰竭合并肺部感染2例。结论:开胸术后患者出现ARDS的原因较复杂,加强对开胸术后ARDS的预防,采用早期的积极治疗以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机械通气患者气管插管的护理体会。方法:做好气管导管的护理,加强气道湿化,及时清除气道分泌物,预防感染,加强基础护理。结果:通过加强人工气道的管理和护理,从而减少了临床并发症的发生。讨论:只有采取科学有效的呼吸道护理,才能够确保呼吸机功能的实施,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机械通气患者气管插管的护理体会.方法:做好气管导管的护理,加强气道湿化,及时清除气道分泌物,预防感染,加强基础护理.结果:通过加强人工气道的管理和护理,从而减少了临床并发症的发生.讨论:只有采取科学有效的呼吸道护理,才能够确保呼吸机功能的实施,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开胸术后引流管的护理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胸术后引流管护理是胸部外科常见的一项护理工作,体现在治疗中的临床价值。其中开胸术后引流护理根据切除部位放置引流管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下是笔者就护理方法、观察要点、引流护理的进展趋势及临床体会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15.
随着急救医学的迅速发展,机械通气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机械通气是抢救严重呼吸衰竭的重要措施,它的应用为抢救病人争取了时间和条件,机械通气中的护理是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的关键。根据多年的临床护理经验,护理人员应重点掌握以下几方面的护理,具体如下。  相似文献   

16.
通过129例开胸术后患者肺部感染预防护理的实践,总结对患者采取针对性,系统的术前、术后护理,可以有效地预防肺部感染,缩短住院时间,促进了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7.
下呼吸道感染是开胸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导致术后呼吸衰竭甚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我院自1985~1994年施实开胸手术289例,其中并发下呼吸道感染44例,经及时治疗细心护理,均痊愈出院。现将引起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和护理措施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44例术后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中,男29例,女15例,年龄最大71岁,最小12岁,平均56岁。有吸烟史及慢性肺部病史者40例,占90.9%。术后发生感染时间为3~10天,平均5.5天。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呼吸急促、呼吸道分泌物增多,肺部出现干、湿性罗音,呼吸音明显减低。胸部X线检查共50人…  相似文献   

18.
<正>开胸手术后低氧血症是常见并发症,现在由于麻醉与监测技术的进步,许多高龄患者及肺功能差者接受开胸手术治疗后,其术后低氧血症发生率更高[1]。现将我院胸外科2008年1月—2010年12月96例高龄患者开胸术后低氧血症的观察与护理情况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96例,男58例,女38例;年龄55~82  相似文献   

19.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 ANFH)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病,且其致残率较高[1],病程相对较长、目前尚无某种理想的治疗方法脚.临床常见好发于30~50岁的中青年人,这一年龄段正是人一生中事业发展、承担家庭责任最为重要的阶段,疾病已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工作能力与生活质量,同时也给社会带来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两种气道加温湿化方法对术后机械通气患者早期应用的效果.方法:将78例SICU术后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按常规的呼吸机湿化罐方法进行气道管理,观察组仅使用人工鼻进行气道湿化,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术后早期两组患者气道湿化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术后机械通气患者早期单用人工鼻可以达到满意的气道湿化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