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联合532激光治疗Coats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9例(20只眼)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检查确诊的Coats病患者采用532激光光凝治疗,治疗后6~36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对比分析治疗前后的FFA及视力情况。结果治疗后视力0.1以上者12只眼,0.01~0.1者6只眼,数指2只眼。其中16例16只眼接受多次视网膜激光治疗,视力恢复明显,均提高2行或0.02以上,末次激光治疗3个月后进行FFA检查,病变血管全部萎缩,渗出停止,部分渗出已经吸收,好转患者占80%。4例4只眼伴有视网膜脱离患者,532激光治疗后,视网膜复位,但视力未提高。结论 FFA检查Coats病的病变区域联合532激光治疗效果显著,早期发现并光凝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氩激光治疗早期Coats病的临床疗效.方法9例患者经眼科临床检查诊断为Coats病,采用氩激光治疗,用蓝绿混合光或纯绿光,功率120~300mw,直径100~500μm,时间0.1~0.3 s,每只眼光凝2~6次,随访3~15个月.结果6只眼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2只眼视力维持原状,1只眼视力下降;6只眼黄白色渗出完全吸收,3只眼部分吸收;7只眼扩张的毛细血管和微动脉瘤完全消失,2只眼部分消失.结论氩激光治疗早期Coats病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氩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6例82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用氩激光行全视网膜光凝治疗及黄斑格珊样光凝,其中非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53眼,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29眼,激光治疗黄斑区为氩绿光,周边则为蓝绿混合光。治疗后3个月作FFA检查,并查视力、眼底情况,随诊3个月至12个月。结果:治疗后视力提高30眼(36.58%),不变41眼(50.0%),下降11眼(13.41%),黄斑水肿消退40眼(76.90%),总有效率为86.58%。结论:氩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早期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氩激光对Eales病的疗效。方法:用氩激光对37只眼行光凝治疗,术前行视力、检眼镜、B超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术后随访至少10个月。结果:32只眼视力提高,占86.5%;3只眼视力无改善,占8.19%;两只眼视力下降,占5.4%。结论:激光治疗可用于Eales病的治疗,并可使多数患者视力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氩激光视网膜光凝(Panrentinalphotocoagulation,PRP)治疗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结果,对确诊为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46例46眼进行氩激光视网膜光凝治疗,光凝后每2周复查眼底,每3个月复查FFA,并随诊观察6个月~2年。[结果]本组46眼经视网膜光凝后39眼有效,总有效率为84.8%,光凝治疗后视力提高7眼,占15.2%;33眼视力不变,占71.7%,视力下降6眼,占13.1%。[结论]氩激光视网膜光凝术治疗治疗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沃丽汀联合氩激光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沃丽汀联合氩激光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的疗效。方法应用氩激光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病变区视网膜进行光凝治疗(包括全视网膜光凝,局部光凝和黄斑区光凝),同时口服沃丽汀,其用法为每天3次,每次3mg,30d为一疗程,依病程可用2~5个疗程。观察病人共130例260眼。结果260眼中有效为235眼(占90.38%);无效为25眼,占9.62%;追踪观察2年后视力保持稳定者230眼,占88.46%;需要再次光凝治疗者30眼,占11.54%;病变进一步发展、视力下降者8眼,占3.08%。结论沃丽汀联合氩激光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一种疗效显著、副作用少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Coats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安阳市眼科医院治疗的15例(15只眼)Coats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14例14只眼,女性1例1只眼,均单眼发病,年龄7~46岁,平均20.0岁,所有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视力、眼底及眼底荧光造影检查(FFA)。依据Shields所述分期标准,将15只眼进行分期。1期1只眼占0.5%;2期12只眼占80.0%;3期2只眼占13.3%,其中1、2期13只眼接受视网膜激光治疗,激光治疗2次者1只眼,2次以上者13只眼,激光治疗间隔时间1.5~3个月。3期2只眼行激光联合巩膜外冷凝治疗。结果治疗后随访6~36个月,平均18个月。1、2期Coats病行视网膜激光治疗13只眼,治疗后视力提高明显,恢复2行以上,末次视网膜激光治疗后3个月行FFA检查:渗漏停止,渗出吸收。激光联合巩膜外冷凝治疗的2只3期Coats病眼最终视网膜脱离复位,病情控制,但视力无提高。结论 Coats病多发于男性,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多单眼发病,最本质特征是微血管异常扩张,伴有黄白色脂质渗出,严重者视网膜脱离,对视力损害严重,早期诊断及时治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氩激光凝固法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不同分期者接受氩激光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科以人2000型氩激光组合激光机对170例263只患眼分别做如下处理:(1)对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 30眼行局部氩激光凝固术(光凝);(2)对增殖前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PDR) 156眼行次全视网膜光凝;(3)对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 ) 77眼行全视网膜光凝,对合并黄斑局限或弥漫性水肿者给予局灶性光凝或格栅样光凝。于光凝后3个月检查,进行视力、眼底、视网膜荧光血管造影,并与治疗前各项结果对比。结果视力提高92眼(35%)、无变化144眼(55%)、下降27眼(10%)。眼底检查、荧光血管造影复查示:NPDR、PPDR眼视网膜微血管瘤、水肿、渗出消退,荧光渗漏消退占89%,其余11%需补充光凝。PDR眼视网膜、视盘新生血管消退占67%,33%为部分消退需补充光凝。黄斑水肿完全或部分消退占91%,光凝后出现视网膜前灶性出血占8%,玻璃体积血为1%。结论氩激光对不同分期DR均有效。NPDR、PPDR效果好于PDR眼,后者光凝后荧光血管造影复查以及补充光凝对提高疗效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9.
李健  朱承华 《疑难病杂志》2007,6(3):168-169
目的探讨氩激光治疗视盘新生血管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使用氩激光对49例65眼视盘新生血管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行超全视网膜光凝。激光治疗后3、6、12个月行荧光眼底血管造影,新生血管未消退者追加光凝。随访3~24个月(平均10.6个月)。结果超全视网膜光凝术后视力提高12眼(18.4%),视力不变36眼(55.4%),视力下降17眼(26.2%)。49眼(75.4%)新生血管消退或部分消退,16眼(24.6%)新生血管无变化或加重。47眼(72.3%)需要补充光凝。平均激光治疗量(2406±704)点。结论视盘新生血管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较常规治疗需要更大的激光量,光凝术后应定期随访观察,必要时补充光凝。  相似文献   

10.
阳桥生 《广西医学》2005,27(9):1388-1389
目的 观察氩激光治疗角膜浅表新生血管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氩激光对67眼(男37眼、女30眼)因角膜炎、眼化学伤、倒睫等原因所致的角膜新生血管进行光凝治疗,新生血管累及1/2角膜者33眼、≤1,3角膜者26眼、仅有1~3支血管长入角膜者8眼:采用激光能量为150~250mW,光宽为50~200μm,光凝次数为8~150次,每支血管节段性光凝8~15点。结果 所有病例经治疗后,角膜炎症得到改善,角膜水肿混浊程度减轻,新生血管数量明显减少,角膜透明度提高,术后3d视力提高一行以上者56眼,占83.58%,视力无变化11眼,占16.42%,随访6个月以上,复发20眼,占29.85%。结论 氩激光光凝治疗角膜浅表新生血管有效、安全、无副作用,是目前值得推广应用的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11.
氩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路宏  吴学今  李敏  赵昕 《广西医学》2003,25(8):1360-1362
目的:观察氩激光光凝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2例(43只眼),采用黄斑区氩激光光凝进行治疗。并从视力、黄斑区水肿消退情况观察疗效。结果:激光治疗43只眼中,保持原有视力30只眼(69.8%);提高2行以上11只眼(25.5%)。下降2行以下有2只眼(4.70%);32眼(74.4%)黄斑渗漏消失,水肿完全吸收;9只眼(20.9%)水肿大部分吸收,2只眼(4.7%)黄斑渗漏仍存在,原有水肿无明显吸收。结论:氩激光光凝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效果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79例80只眼视力,眼底及血荧光血管造影(简称造影)检查,分析其临床特点,并选择适应激光治疗的病例,观察疗效,方法:应用造影确定病变的部位,范围,显著程度,施以氩离子激光治疗,结果:19只眼病变严重,发生严重并发症,失去治疗机会;61只眼激光治疗后,避免了正常视网膜进一步受损,保留了现有视力,有效率达100%,其中21只眼视力提高2行以上,结论:Coats病药物治疗无效;造影可揭示病变  相似文献   

13.
唐柳苹  何剑峰 《华夏医学》2004,17(4):491-492
目的:探讨激光治疗视网膜裂孔的技术及效果。方法:应用氩激光对不同类型的视网膜裂孔92例92只眼进行光凝封孔治疗。结果:术后观察2年以上,所有患者视网膜裂孔均封闭,成功率达100%,视力维持不变,术后未发生视网膜脱离,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激光光凝具有损伤小、定位准确且操作简便、患者痛苦小等优点,是治疗干性视网膜裂孔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4.
增殖前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氩激光联合导升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氩激光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增殖前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将45例,74眼确诊为增殖前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氩激光联合羟苯磺酸钙组和单纯氩激光组。分别给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伴黄斑水肿者先行黄斑区格栅样光凝,再行全视网膜光凝。治疗后联合导升明(羟苯磺酸钙)组给予口服导升明(羟苯磺酸钙)3个月,单纯氩激光组术后除服用降糖类药物控制血糖外不服用其他药物。术后3个月比较两组视力及眼底变化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视力,氲激光联合羟苯磺酸钙组术后视力提高27眼(71%)无变化7眼(18.4%)下降4眼(10.5%)。单纯氩激光组术后视力提高15眼(41.7%)无变化11眼(30.6%)下降10眼(27.8%)。2)眼底检查,氩激光联合羟苯磺酸钙组术后有效35眼(92.1%)无效3眼(7.9%)。单纯氩激光组术后有效26眼(72.2%)无效10眼(27.8%)。两组视力及眼底情况均有明显改善。其中氩激光联合羟苯磺酸钙组优于单纯氩激光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氩激光光凝是治疗增殖前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安全有效的方法。导升明(羟苯磺酸钙)可能是一种相对安全和有效的治疗增殖前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激光术后的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氲绿激光治疗糖尿病性黄斑病变的对改善视力及黄斑水肿的疗效。方法将对糖尿病性黄斑病变患者按病程分成两组:增殖前期;增殖期。并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确定视网膜血管渗漏点(区)。对局部渗漏点氩激光点状光凝,弥漫性渗漏区采用格栅样光凝。随访12个月,观察比较两组光凝前后视力及黄斑水肿、渗漏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氩绿激光治疗糖尿病性黄斑病变86例136眼,87.50%的眼别提高或保存现有视力,其中对增殖前期的疗效为优;87.95%的黄斑水肿完全或部分消退.增殖前期的黄斑水肿消退尤为明显。两组的视力改善和黄斑水肿消退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氩绿激光光凝是治疗糖尿病性黄斑病变的有效手段,有助于提高或保存现有视力.疗效与病变程度有关.早期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氩激光视网膜光凝术治疗视网膜静脉周边炎 (Eales’病 )的疗效 ,从而探讨其治疗时机。方法 :根据患者是否有玻璃体积血及视网膜新生血管的范围将 31例 (34只眼 )进行光凝术的病例分为轻型组和重型组 ,对比其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视力及玻璃体出血情况。结果 :平均治疗有效率为 6 4.71% ,轻型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重型组。轻型组治疗后视力提高或稳定者占 10 0 % ,重型组则为 6 8.75 %。重型组治疗前玻璃体出血发生率为 10 0 % ,治疗后降为 18.70 %。结论 :氩激光视网膜光凝是治疗Eales’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且早期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7.
氩激光治疗视网膜静脉周边炎的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氩激光视网膜光凝术治疗视网膜静脉周边炎(Eales‘病)的疗铲。从而探讨其治疗时机。方法:根据患者是否有玻璃体积血及视网膜新生血管的范围将31例(34只眼)进行光凝术的病例分为轻型组和重型组,对比其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视力及玻璃体出血情况。结果:平均治疗有效率为64.71%,轻型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重型组。轻型组治疗后视力提高或稳定翥 占100%,重型组则为68.75%。重型组治疗前玻璃体出血发生率为100%,治疗后降为18.70%。结论:氩激光视网膜光凝是治疗Eales‘病的一种有效方法,且早期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经巩膜视网膜下液引流及冷凝术联合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3期Coats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l例(11眼) 3期Coats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2-16岁;其中男性10例,女性1例;3A期Coats有7眼(部分视网膜脱离),3B期Coats有4眼(完全视网膜脱离)。所有患眼接受经巩膜视网膜下液引流及视网膜异常血管冷凝术,联合玻璃体注射抗VEGF药物。主要疗效指标为最佳矫正视力,眼压,视网膜复位情况。结果 术后患者随访6-20个月,平均随访11 ± 3月。随访结束时11例患者中,视力提高8例,视力无变化1例,视力下降1例,视力检查不配合1例;3A期患者术后视力(1.10±0.50)较术前视力(1.81±0.95)提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96, N=7)。新发生斜视1例(患者年龄小视力差);9例视网膜达到完全复位,2例仍有局限视网膜脱离,随访中未发生其他并发症。结论 经巩膜视网膜下液引流及冷凝术联合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是一种有效治疗3期Coats病的方法,患者视网膜复位率高,能有效挽救视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