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蒋晻  张之峰 《四川医学》2001,22(5):442-442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为重要的条件致病菌和医院内感染菌之一 ,目前国内各医院中其检出率也已占有一定的比例 ,尤其是在肺部感染病例中 ,有报道显示其占2 5% [1] ,由于它对许多抗菌药呈耐药性 ,特别是对 β 内酰胺类耐药 ,正越来越引起医院感染科医生的重视。本文总结了近年来我院临床分离的该菌药敏结果 ,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标本来源 :临床送检的感染或疑似感染病人无菌方法采取相应部位标本 ,如痰、咽拭子、创面分泌物、胸(腹 )水、血液、尿液等。1 2 方法 :肉汤增菌或直接接种血平板 ,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分离和鉴定 …  相似文献   

2.
39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妙祥 《浙江医学》2002,24(9):555-556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Stenotrophomonasmaltophili a,SMA)广泛分布于自然界 ,所致感染的发病率近年呈明显上升趋势。由于该菌对包括亚胺培南在内的多数抗菌药物耐药 ,因而治疗非常困难。本文报道39株SMA对16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特征。1.1菌株来源39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系1999年10月~2001年10月我院住院病人各种标本分离并经鉴定的菌株 ,标准菌株大肠ATCC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购自中国药品生物检定所。1.2材料药敏纸片由北京天坛药物生物科技开发公司提供 (…  相似文献   

3.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目的 使临床医生了解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耐药性并选择有效抗生素治疗其所致感染。方法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抗生素敏感试验,采用双纸片扩散法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结果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大多数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对青霉素类抗生素,亚胺培南,一代,二代及三代头孢菌素中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几乎100%耐药,在耐三代头孢类抗生素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中有77.4%的菌株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E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对28株来自痰液、血液、脓液及关节液标本培养分离纯菌后,采用美国Micro Scan WalkAway-40自动微生物鉴定和药敏测试仪,NC21测试板测试。结果:28株分离菌对氨曲南、头孢三嗪、庆大霉素、亚胺培南分部耐药。对复方新诺明15株敏感。结论:28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24株来自痰液,21株来自7岁以下小儿和50岁以上患者,7株来自缺氧性脑病成年人,说明该菌主要引起呼吸道和易感人群,重症患者感染,成为严重的医院感染菌。  相似文献   

5.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德钒  谢伟乾 《广西医学》2008,30(4):557-558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广泛分布在自然界中,是条件致病菌.随着各种先进的诊疗技术和各种抗感染化疗药物的使用,该菌已日益成为医院感染常见病原菌[1].  相似文献   

6.
重症监护室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调查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院感染的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中的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各种创伤性检查和治疗手段的增加,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Stenotropnas maltophilia)造成的医院感染也应引起医务人员的重视。现对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感染该菌的25例患者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7.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调查及耐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按常规方法进行分离培养鉴定,采用MIC法检测18种抗菌药的耐药性。结果138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患者平均年龄66岁,手术科室占29.7%,非手术科室占70.3%,下呼吸道痰标本占80.4%,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100%,耐药率低于30%的有氧氟沙星、复方磺胺和氯霉素。结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以下呼吸道痰标本多见,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如亚安培南天然耐药,临床选用复方磺胺治疗为宜。  相似文献   

8.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医院感染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新娣 《重庆医学》2007,36(17):1764-1765
目的 有效预防和控制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医院感染.方法 分析42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医院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主要发生于严重基础病、侵入性操作、广谱抗菌药物大量使用患者的下呼吸道(88.1%).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相当严重,对复方新诺明、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环丙沙星耐药率最低,分别为19.0%、29.3%、33.3%;而对碳青霉烯类和氨基糖甙类抗生素高度耐药(83.3%~100%);对其他抗生素均有较高的耐药率.结论 要高度重视医院内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规范抗生素应用.治疗上可考虑选择复方新诺明、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和环丙沙星.  相似文献   

9.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分布及耐药性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本院2008-2010年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分布及耐药性变迁,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常规方法对医院各类标本进行分离培养,用Sensititre半自动细菌分析仪对细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主要来自痰标本,分布以重症监护病房(Icu)为主;对头孢他啶耐药率最高(56.0%),对复方新诺明、左氧氟沙星、氯霉素、替卡西林,棒酸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17.6%、24.O%、28.8%、29.6%;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替卡西林,棒酸、头孢他啶的耐药率呈显著上升趋势,3年间增加了24%以上。结论复方新诺明、左氧氟沙星、氯霉素、替卡西林/棒酸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有较好的体外抗菌活性,为及时有效控制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地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对我院2006年1—7月就诊病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MA)感染情况及耐药性的分析,为临床治疗SMA感染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和ATB细菌鉴定条、药敏条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并结合病人状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年1—7月自临床标本中共培养出36株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茴,均来源于呼吸道。36例病人中35例为50岁以上者,23例同时有其它病原茴的混合感染;病人来自干部科、肿瘤科、监护室的有25例,仅有1例为门诊病人;药敏结果显示,SMA呈明显的多重耐药性,除对复方新诺明、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较敏感,敏感率为52%-75%;对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多牯菌素、替卡西林,克拉维酸、氯霉素、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率〈25%;对庆大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亚胺培南、氨曲南.哌拉西林、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四环素、替卡西林耐药严重。结论 感染该菌的绝大多数病人为病情较危重且同时合并其它病原菌感染、使用多种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以及介入性治疗的抵抗力低下的中老年病人。SMA的多重耐药性严重,临床应结合病人状况及实验室药敏报告结果准确合理用药,严格控制和合理使用抗生素,以防止细菌耐药的加重。  相似文献   

11.
恶性肿瘤患者痰标本分离48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药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恶性肿瘤患者痰液标本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maltophilia)对抗生素的耐药特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对本院肿瘤科2006年9月-2008年9月痰标本分离的48株S.maltophilia进行药敏分析.结果:S.maltophilia对加替沙星、米诺环素、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复方磺胺甲恶唑等抗生素的敏感率分别为91.67%、91.67%、81.25%、79.17%、50%、45.83%,其它12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均大于68%.结论:恶性肿瘤患者痰标本分离出的S.maltopbilia对多种抗生素耐药,尤其是β-内酰胺类和氨基苷类.  相似文献   

12.
从病人痰中分离出两株嗜麦芽寡食单胞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年从两例呼吸道感染病人的痰中分离出两株革兰氏用性小杆菌,经系统鉴定定为嗜麦芽寡女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maltophilia)。因本菌误诊漏检较多,本文就此菌的鉴定经验及鉴定要点进行了观察讨论。在氧化发酵试验中呈迟缓氧化产酸或呈碱性反应,有动力的专性需氧菌,在西蒙氏柠檬酸盐琼脂中不生长,在微量(0.01%)胨半固体中分解麦芽糖产酸快于葡萄糖,而在油封的麦芽糖管中不产酸。分解乳糖和蔗糖而不便甘露醇产酸,有的菌株半乳糖、木糖也不分解,水解吐温80、DNA和七叶苷。  相似文献   

13.
于静  张艳丽  王春波 《齐鲁医学杂志》2011,26(6):506-507,509
目的了解抗菌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应用分类统计和分析评价法,对我校附属医院2009—2010年抗菌药引起的109例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9例病人中,女性多于男性,46~60岁年龄段构成比最高,占46.79%;共涉及30种抗菌药,以β-内酰胺类抗菌药(包括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引发的不良反应最多(52例,占47.71%);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为主,占93.58%;临床表现以皮肤和消化系统损害为主,分别占32.11%和24.77%。结论抗菌药不良反应日渐增多,应充分重视不良反应的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4.
医院内真菌感染81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邓乃梅  马晓鸥 《齐鲁医学杂志》2005,20(6):518-519,521
①目的探讨医院内真菌感染发生的高危因素、常见菌种和临床特点。②方法对我院2003年6月~2004年6月发生真菌感染的81例住院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③结果医院内真菌感染81例病人中泌尿道感染28例(34.57%),下呼吸道感染25例(30.86%),肠道感染10例(12.34%),上呼吸道感染9例(11.11%),其他9例(11.11%)。白色念珠菌感染62例(76.54%),光滑念珠菌感染12例(14.81%),其他真菌感染7例(8.64%)。医院内真菌感染发生的高危因素主要为高龄病人,存在的基础疾病,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的不合理应用,长期使用侵入性操作如留置尿管和气管插管,化疗和免疫抑制剂的使用。④结论近年医院内真菌感染患病率明显增加,以泌尿道和呼吸道感染为主,感染菌株以白色念珠菌最常见。因此,要高度重视医院内真菌感染的发生,规范抗生素应用,重视病原学监测。  相似文献   

15.
嗜麦芽假单胞菌医院内感染特点及耐药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嗜麦芽假单胞菌医院感染的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常规培养分离方法,应用法国梅里埃公司生产的ATB细菌鉴定及药敏仪, 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鉴定标准对48例嗜麦芽假单胞菌进行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 48例嗜麦芽假单胞菌感染者中呼吸道感染最多,占38例;病区分布以重症监护室最多,占29.2%,其次为呼吸内科、神经外科.48例嗜麦芽假单胞菌感染病人多具有多种基础疾病及多菌种感染,其中有两种以上疾病者41例,多菌种感染者38例.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嗜麦芽假单胞菌对复方新诺明和舒普深敏感率分别为95.8%和89.6%,其次为环丙沙星(58.3%)、头孢他啶(52.1%)和替卡西林(41.7%).结论 年老体弱、有多种基础病及下呼吸道感染病人是嗜麦芽假单胞菌的易感人群,该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73 例医院感染患者感染部位、分布、病原学、药敏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感染以中晚期患者为多,占83 .6 % ,内源性感染为43 .8 % ;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59 % ;引起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条件致病菌,其中革兰氏阴性菌占66 % ,真菌占8 .5 % 。混合菌感染明显增加,且耐药菌株多。结论 基础病情重、免疫功能低下、放疗或化疗、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侵袭性操作等是恶性肿瘤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急性白血病并院内感染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病人(AL)院内感染的临床特点、感染种类及治疗方法。②方法回顾性分析188例AL并院内感染病人的临床资料,对其感染率、感染部位、病原微生物种类及易感因素等进行分析。③结果院内感染占同期住院病人的63.5%,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感染率高于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口腔、肛旁最多见;病原微生物以细菌最常见,真菌、病毒次之;在易感因素中,粒细胞减少症及其持续时间、病人年龄、AL类型、住院时间长短及空气层流与感染有关。④结论AL病人易发生院内感染,且感染与多种因素有关,有效地预防感染是降低AL病人病死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细菌 L型医院感染率、病原学特点及临床特征。方法  对住院病人采用前瞻性监测 ;进行细菌 L型培养 ,并采用 K- 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71 2 4例住院病人中 ,细菌 L型感染 1 2 6例 ( 1 .77% ) ,烧伤科感染率最高 ,占 9.0 0 % ,其次是肾科 ( 7.1 9% )、血液科 ( 5.1 3% )及小儿科 ( 3.53% )。下呼吸道感染最常见 ( 39.6% ) ,呼吸道症状不典型 ,但受累肺野≥ 2个者占 86.5%。尿路感染者菌落计数 >1× 1 0 5CFU/ ml者占 3.8%。共分离出 1 48株细菌 L型 ,常见的菌种是金葡菌( 2 5.7% ) ,其次为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 (各占 1 6.7% ) ;各种细菌 L型对青霉素、头孢菌素类耐药率高。1 2 6例中治愈 1 0 9例 ,死亡 6例。结论  细菌 L型医院感染临床上常见 ,表现不典型 ,耐药性严重。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51例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病例,发现其发病率以6~9月份最高,占72.5%;男女之比为2:1;3岁以下者患病率最高,占98%.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急性发热、腹泻、呕吐、脱水、酸中毒。文中还就其预防、防止交叉感染及治疗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用创伤膏治疗110例周身不同程度感染伤口,均获痊愈,并恢复了肢体功能。其中29例表浅感染伤口,创面平均面积16.5cm~2,用创伤膏换药治愈时间平均为19.5天,27例深部感染,创面平均面积28.9cm~2,治愈时间平均为30天;15例指(趾)化脓感染者,治愈时间平均为14.4天;31例指(趾)端坏死者,治愈时间平均为24天;8例慢性骨髓炎,创面平均为7.9cm~2,治愈时间平均为43天。本药膏具有祛风胜湿、活血止痛、消肿排脓袪腐、解毒生肌收口之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