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C6胶质瘤细胞与侵袭性相关的骨架构筑特点。方法 利用免疫荧光技术对C6胶质瘤细胞及星形胶质细胞的骨架成分进行成像及比较分析,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种细胞F-actin的荧光强度。结果 C6胶质瘤细胞的三种骨架成分呈网架结构,以核为中心向外周放射,边界不齐、毛糙,此外,微丝发达密集,中间丝呈高度网络结构。星形胶质细胞三种骨架成分呈网架结构,但细胞边界整齐,微丝稀疏,中间丝发达密集,呈栏栅状排列。C6胶质瘤细胞内F-actin的荧光强度明显强于星形胶质细胞内F-actin的荧光强度,p<0.01。结论 C6胶质瘤细胞骨架呈网架结构,边界不齐、毛糙,微丝发达密集,中间丝呈高度网络结构,可能均与侵袭性相关的特征结构表现, C6胶质瘤细胞含有丰富的F-actin与侵袭性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检测层粘连蛋白受体与配体在C6胶质瘤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探讨两者在胶质瘤细胞侵袭性生长和诱导神经干细胞迁移中的意义。方法 从新生3~5d的SD大鼠大脑皮层中分离和培养星形胶质细胞为对照,同时培养C6胶质瘤细胞。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分析层粘连蛋白受体和配体mRNA在星形胶质细胞和C6胶质瘤细胞中表达的差异。结果 星形胶质细胞和C6胶质瘤细胞中均表达层粘连蛋白受体和配体mRNA,而C6胶质瘤细胞呈明显高表达(P〈0.05,P〈0.01)。结论 C6胶质瘤细胞中表达上调的层粘连蛋白受体和配体可能是胶质瘤细胞侵袭性生长和诱导神经干细胞迁移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正> 有关人脑胶质瘤中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波形蛋白(vimentin,VIM)免疫组化的研究近年来十分活跃。GFAP与VIM在星形细胞瘤中共存的情况及意义;二者在各型星形细胞瘤中的分布与肿瘤的分型、分级、肿瘤组织分化程度的研究都取得了可喜的进展。本文综述这方面的研究进展。1 中间丝所有细胞的细胞质内都含有细丝状的网架,称细胞骨架。这些骨架有3类:直径6nm的微丝、25nm的微管和介于两者之间直径10nm的中间丝。不同类型细胞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正常星形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瘤细胞系SWO-38的细胞骨架的区别。方法:分别用光镜和电镜观察正常星形胶质细胞和SWO-38的细胞骨架。结果和结论:两种方法都很清晰地显示出微管和微丝。正常星形胶质细胞微管和微丝发达,属丰满型;粗大的张力纤维贯穿细胞全长,接近平行分布,偶见交叉呈“Z”形状。而SWO-38细胞的微管则明显减少,属稀疏型;细胞中仅见少量纤细的张力纤维,多数微丝束形成点状或树根状肌动蛋白小体,微管和微丝呈收缩趋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正常星形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瘤细胞系SWO-38的细胞骨架的区别。方法分别用光镜和电镜观察正常 星形胶质细胞和SWO-38的细胞骨架。结果和结论两种方法都很清晰地显示出微管和微丝。正常星形胶质细胞微管和 微丝发达,属丰满型;粗大的张力纤维贯穿细胞全长,接近平行分布,偶见交叉呈“Z”形状。而SWO-38细胞的微管则明显 减少,属稀疏型;细胞中仅见少量纤细的张力纤维,多数微丝束形成点状或树根状肌动蛋白小体,微管和微丝呈收缩趋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的胶质瘤细胞在体外能否引起神经干细胞的迁移,从而为研究胶质瘤细胞中存在促进神经干细胞迁移的物质打下基础。方法:分别培养神经干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和C6胶质瘤细胞。以星形胶质细胞为对照,做细胞迁移实验,观察其结果;将C6胶质瘤细胞、星形胶质细胞的无血清培养上清分别浓缩,并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观察其结果。结果:(1)C6胶质瘤细胞的培养上清引起神经干细胞迁移的数目明显多于星形胶质细胞的培养上清和新鲜无血清培养基(P<0.01);(2)将无血清培养的等浓度的C6胶质瘤细胞、星形胶质细胞的上清浓缩蛋白电泳,可见二者蛋白条带存在明显差异。结论:(1)从新生大鼠大脑皮层组织可以培养出神经干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2)C6胶质瘤细胞无血清培养的上清中存在着能够诱导神经干细胞迁移的物质。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和C6胶质瘤细胞的双向电泳(2-DE)技术体系,寻找星形胶质细胞和C6胶质瘤细胞的蛋白表达差异。方法:提取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和C6胶质瘤细胞中的总蛋白,进行第一向等电聚焦(IEF)和第二向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离总蛋白,GS-800获得凝胶图像,并测量不同凝胶间蛋白斑点在IEF和SDS-PAGE方向上的位置偏差,使用PDQuest7.3软件对凝胶图像进行分析,找出星形胶质细胞和C6胶质瘤细胞的差异表达蛋白。结果:星形胶质细胞和C6胶质瘤细胞的蛋白表达谱上,分别检测到523±16和550±20个蛋白点,平均匹配点数为452±18和472±21,匹配率达86.4%和85.8%,不同凝胶间蛋白质点在IEF方向的偏差为(0.67±0.48)mm,在SDS-PAGE方向上的偏差为(0.73±0.56)mm,对比分析了星形胶质细胞和C6胶质瘤细胞的2-DE图谱,发现有24个点发生了明显的表达变化(P〈0.01),在星形胶质细胞中高表达的点有8个,在C6胶质瘤细胞中高表达的点有14个,星形胶质细胞中没有发现表达的点有2个。结论:建立了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和C6胶质瘤细胞的双向电泳技术体系,发现两者的双向电泳图谱存在明显差异,C6胶质瘤细胞中表达上调以及星形胶质细胞中没有发现表达的蛋白可能与肿瘤的发生,神经干细胞的迁移有关,表达下调的蛋白可能与抑制肿瘤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8.
人恶性胶质瘤细胞系CHG-5和SHG-44细胞骨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人恶性肿瘤胶质瘤细胞系CHG-5和SHG-44的细胞骨架系统成分,以进一步了解胶质瘤细胞骨架特征与其分化程度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两种细胞系微管、微丝、中间丝的含量及分布,并比较几种常用固定剂和缓冲液对各骨架成分检测的影响。结果:除微管和微丝均被染色外,所有细胞表达Vimentin(波形蛋白),而只有部分细胞呈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微管及中间丝在两种细胞胞质中的分布特征基本相似,但两种相细胞微丝的定位、分布及荧光强度有一定差异。Vimentin型中间丝在SHG-44细胞中表达较强,而GFAP在CHG-5细胞中表达较强。丙酮、75%酒精和4%多聚甲醛对微管的固定效果较好;用醛类固定后中间丝(尤其是Vimentin)染色极弱。结论:CHG-5分化程度较SHG-44高,两种细胞系细胞骨架状态的差异可能是二者生物学特性差异的结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与C6胶质瘤细胞体外共培养后大鼠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 NSCs)的增殖变化。方法分别培养神经干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和C6胶质瘤细胞。利用共培养池(cell culturetranswell inserts)建立两种细胞的体外共培养模型。应用相差显微镜及电镜观察各组共培养后NSCs的形态变化;共培养后NSCs MTT法作生长曲线。结果原代培养后获得神经干细胞及星形胶质细胞;与C6胶质瘤细胞共培养7天后的NSCs增殖较对照组快,电镜观察可见核质比增高,细胞器较发达。结论 C6胶质瘤细胞对体外共培养的大鼠NSCs的增殖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模拟微重力对K562细胞红系分化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利用第4代旋转细胞培养系统模拟微重力,
联苯胺染色法检测细胞红系分化率;qRT-PCR分析GATA-1、GATA-2、Ets-1、F-actin、β-Tubulin、Vimentin基因表达水平;免疫荧
光标记显示微丝、微管、中间纤维的荧光强度,Western blotting检测F-actin、β-Tubulin、Vimentin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联苯胺染
色结果表明模拟微重力抑制K562细胞红系分化;qRT-PCR结果表明氯高铁血红素(Hemin)处理K562细胞后,调控红系分化的
转录因子GATA-1表达上调,GATA-2、Ets-1表达下调;而模拟微重力处理细胞后GATA-1表达下调,GATA-2、Ets-1表达上调,细
胞骨架F-actin、β-Tubulin、Vimentin表达下调;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微丝、微管、中间纤维荧光强度减弱;免疫印迹分析结果显示
F-actin、β-Tubulin、Vimentin表达下调。结论模拟微重力能抑制K562 细胞红系分化,其机制可能为模拟微重力破坏细胞骨架,
影响GATA-1、GATA-2、Ets-1的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11.
刘冰 《吉林医学》2010,31(13):1733-1734
颅内神经胶质细胞瘤简称胶质细胞瘤或胶质瘤。起源于神经外胚层衍生的一些细胞成分,包括星形细胞瘤,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少枝胶质细胞瘤,室管膜瘤,脉络丛乳头状瘤,胶样囊肿,髓母细胞瘤及松果体瘤。是最常见的颅内原发性肿瘤,发生率为0.005%。占全部颅内肿瘤的45%左右。颅内胶质瘤是脑实质内肿瘤,多为恶性,大多呈浸润性生长,无明显边界。  相似文献   

12.
胶质瘤起源于神经胶质细胞,临床上将恶性星形细胞瘤和胶质母细胞瘤统称为恶性胶质瘤,而将Ⅲ级胶质瘤(如间变性星形细胞瘤,间变性少枝胶质细胞瘤)、胶质母细胞瘤、胶质肉瘤等统称为高分级胶质瘤。当前手术切除病灶后放疗是治疗高分级胶质瘤的常规方案。由于肿瘤呈弥漫性生长,并影响和侵袭正常脑组织,手术常难彻底切除,术后放疗效果欠佳,辅助性化疗为患者提供了更多选择。本文就高分级胶质瘤化疗的现状和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3.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是存在于神经胶质细胞中间丝中的一种蛋白。目前GFA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主要应用于神经系统胶质瘤的诊断,可以把胶质细胞瘤和脑膜瘤,肉瘤及转移瘤区别开来;能把异位于软脑膜的星形细胞瘤和脑膜瘤及恶性脑膜间叶瘤相区别。应用过氧化物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显示的GFAP是星形细胞瘤和神经系统更恶性胶质瘤极好的标记物,因此,在神经系统胶质瘤的诊断中很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胶质瘤起源于神经胶质细胞的肿瘤。临床上将恶性星形细胞瘤和胶质母细胞瘤统称为恶性胶质瘤,而将Ⅲ级胶质瘤(如间变性星形细胞瘤,间变性少枝胶质细胞瘤)、胶质母细胞瘤、胶质肉瘤等统称为高分级胶质瘤。当前手术切除病灶后放疗已是治疗高分级胶质瘤的常规方案,由于肿瘤呈弥漫性生长,并影响和侵袭正常的脑组织,手术常难彻底切除、术后放疗效果欠佳,辅助性化疗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本文就高分级胶质瘤化疗的现状和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在NECL1表达缺失的神经胶质瘤细胞系中探讨神经黏附分子NECL1恢复表达后对肿瘤细胞迁移及侵袭的影响.方法 在U251胶质瘤细胞系中,通过划痕及Transwell实验观察NECL1恢复表达后对肿瘤细胞迁移及侵袭的影响,通过对细胞外金属蛋白酶活性的检测证明NECL1恢复表达后对肿瘤侵袭能力的影响.利用不同培养密度的U251细胞,对NECL1恢复表达后细胞形态进行观察,并通过Western blot实验验证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在NECL1表达缺失的胶质瘤细胞系U251中,恢复NECL1的表达后,肿瘤细胞的迁移及侵袭受到了抑制. NECL1恢复表达的U251细胞有向星形胶质细胞分化的趋势,星形胶质细胞标志蛋白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上调.结论 神经黏附分子NECL1作为一个潜在的胶质瘤抑制因子,对肿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均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同时,NECL1具有诱导神经胶质瘤U251细胞向星形胶质细胞方向分化的潜能.  相似文献   

16.
Gao YL  Liu P  Sun HL  Liu M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48):3421-3424
目的探讨星形胶质瘤细胞与星形胶质细胞间的蛋白谱变化。方法选择星形细胞来源的C6胶质瘤细胞和体外培养纯化大鼠皮层的星形胶质细胞进行蛋白组学分析。星形细胞和C6细胞双向凝胶电泳(2-DE)的凝胶图像用PDQuest软件比较,差异蛋白质点进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和生物信息分析,部分蛋白质的差异表达结果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验证。结果获得了24个有明显表达变化的蛋白点;17个蛋白质得到质谱结果,与星形胶质细胞相比,经生物信息学分析确认的6个蛋白质中,磷酸甘油酸变位酶1、生物转化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P、钙网织蛋白和膜联蛋白A2在C6细胞中表达量较高,而波形蛋白和肌动蛋白γ-肌动蛋白在C6细胞中表达量较低。磷酸甘油酸变位酶1、膜联蛋白A2和波形蛋白经半定量RT-PCR验证与2-DE结果相符。结论本研究发现的差异表达蛋白质与许多重要的细胞生理活动和功能有密切关系,包括无氧酵解过程、细胞骨架组装、生物转化和信号转导,可能与胶质瘤的生长迅速、浸润迁移和抗药性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对人胚成纤维细胞(HF)微丝骨架影响及与病毒复制状态的可能关系。方法: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W estern-b lot法分别检测细胞内β型肌动蛋白(β-actin)、球状肌动蛋白(G-actin)和纤维形肌动蛋白(F-actin)的含量;间接免疫荧光标记病毒即刻早期抗原(IE);微丝骨架探针观察HF细胞内感染状况及微丝骨架变化。结果:HF细胞CMV感染率大于95%,IE抗原主要位于细胞核。受染细胞变粗、变圆,甚至脱壁,呈时间依赖性。与未感染组相比,CMV感染后细胞内β-actin蛋白质含量有所下降,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G-actin水平在感染24 h后增加(0.941±0.061 vs 0.714±0.119,P<0.05),但在感染后72 h、96 h却下降(0.218±0.035、0.230±0.055 vs 0.714±0.119,P<0.05);F-actin水平在感染后24 h、72 h、96 h呈渐进性下降(0.256±0.021、0.127±0.032、0.026±0.008 vs 0.373±0.050,P<0.05)。受染细胞内微丝排列紊乱,极性消失;细胞融合,荧光强度明显减弱。结论:CMV引起HF细胞内肌动蛋白质、微丝骨架形态及重组异常,可能有助于其侵袭宿主细胞并进一步活化及复制。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 探讨microRNA-210(miR-210)在星形胶质细胞肿瘤和少突胶质细胞肿瘤中的表达差异及意义。方法 将组织标本分为正常脑组织、少突胶质细胞肿瘤、星形胶质细胞肿瘤三组,星形胶质细胞肿瘤再分为A[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WHO Ⅰ级)],B[弥漫性星形细胞瘤(WHO Ⅱ级)],C[间变性星形细胞瘤(WHO Ⅲ级)],D[胶质母细胞瘤(GBM,WHO Ⅳ级)]。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各组中miR-210的表达水平。 统计学分析miR-210的表达和星形胶质细胞肿瘤的相关性。结果 miR-210在各级别星形胶质细胞肿瘤中表达水平依次为D,C,(B,A)(P<0.001),除A、B组间外,其他组间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说明星形胶质细胞肿瘤级别越高,miR-210表达水平越高;然而在少突胶质细胞肿瘤中呈低表达(P<0.05),且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中表达量低于少突胶质细胞瘤中的表达量。结论 miR-210在不同起源、不同级别胶质瘤中的表达水平不同,可以作为不同起源胶质瘤病理检查的辅助鉴别手段,也可作为星形胶质细胞肿瘤恶性进展的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P2X受体在大鼠神经胶质瘤和嗜铬细胞瘤及原代培养皮层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上的表达差异。方法:取新生1~3天SD大鼠大脑皮层,分离纯化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比较P2X受体在大鼠胶质瘤C6细胞、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和皮层神经元上的表达差异。结果:C6细胞P2X2、P2X3和P2X5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星形胶质细胞,P2X4、P2X6和P2X7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星形胶质细胞,PC-12细胞P2X1、P2X2、P2X3和P2X6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皮层神经元,P2X5和P2X7表达水平则显著低于皮层神经元。此外,本实验还发现P2X2、P2X5和P2X6在C6和PC-12细胞上的表达水平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大鼠胶质瘤和嗜铬细胞瘤细胞表达多种P2X受体,且与原代培养细胞存在表达差异,提示核苷酸介导的信号传递系统可能作为潜在的肿瘤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20.
胶质母细胞瘤治疗效果不佳,以肿瘤细胞为中心的治疗策略难以遏制胶质母细胞瘤的恶性进展。除肿瘤细胞之外,胶质瘤微环境中存在大量非肿瘤细胞以及可溶性细胞因子。非肿瘤细胞包括内皮细胞、周细胞、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间充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神经元等;上述非肿瘤细胞成分与胶质瘤细胞形成一个有机体并调控胶质瘤的恶性进展。胶质瘤微环境的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有助于开发全新的以非肿瘤细胞为靶点的治疗方法并改善胶质瘤患者预后。本文总结了研究较为广泛的内皮细胞、周细胞、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星形胶质细胞、神经元和间充质细胞与胶质瘤细胞之间的关系以及相应的转化研究,展望了未来基于肿瘤微环境治疗胶质瘤的挑战与机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