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索一种颈椎测量的新方法及颈椎退变的放射学特征。方法 :设计应用X线指数法分析 5 2例颈椎病、5 7例颈部症状和 49例正常人的颈椎动态侧位片上 ,分析颈椎的生理曲度和最大屈伸活动度。结果 :颈椎病组和症状组的颈椎前曲均减小 ,但前者更明显 ;颈椎病组的颈椎最大活动度显著减小。结论 :X线指数法能有效评估颈椎生理曲度、活动度 ,颈椎退变过程中症状出现、生理曲度和最大活动度的改变具有一定顺序。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出现脊髓型颈椎病高发倾向的发病机制以及这两种疾病的内在联系。方法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对行手术治疗的68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在其颈椎侧位x线片上进行颈椎管测量,并计算颈椎椎管矢状径比值。其中男性23例,女性45例,年龄22~69岁,平均年龄50.0岁。将测量的411例正常人颈椎侧位x线片椎管矢状径结果作为对照组,两组进行比较。结果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组其颈椎椎管矢状径比值平均值男性为0.781,女性为0.807;而正常对照组其颈椎椎管矢状径比值平均值男性为0.874,女性为0.968。两组相比,无论男女,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组其颈椎椎管矢状径比值为C3~C7节段均低于其相应的正常对照组(均P〈0.05)。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组有27.9%出现发育性颈椎管狭窄,高于正常人中可以有10%出现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的比例。结论与正常人群相比,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更加易于出现发育性颈椎管狭窄。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测退行性颈椎疾病患者的X线特征 ,探讨早期诊断颈椎失稳倾向及颈椎失稳的影像学手段。方法 观察并测量 4 0例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X线片 ,包括生理曲线的改变、过伸与过屈侧位椎体间位移和角位移的情况。结果 4 0例退行性颈椎疾病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颈脊柱生理曲线变直、弧线中断甚至反折 ;当椎体间位移大于 3.5mm ,角位移大于 11°时 ,即可诊断颈椎失稳。结论 颈椎动态摄片是早期判断颈椎具有失稳倾向及颈椎失稳程度的一种有效方法 ,为临床选择处理手段提供有价值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对30例临床上有颈椎失稳症状者及30例无颈部症状者拍颈椎最大屈伸位,中立侧位片,测量颈椎弧弦距,颈椎最大屈伸范围,椎体角度位移及水平位移。结果发现颈椎失稳症状组弧弦度明显变小(P〈0.05),颈椎弧度变直甚至反曲。最大屈伸活动度变小(P〈0.05),角度及水平位移增加(P〈0.05)。证明颈椎失稳症状者有颈椎失稳X线改变。 相似文献
5.
青壮年退变性颈椎失稳症的影像学表现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青壮年退变性颈椎失稳症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22岁~42岁年龄范围之间的退变性颈椎失稳症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全部病例X线平片表现为颈椎曲度改变,椎体顺列排列不良,最大屈伸活动范围变小,椎节不稳处水平位移(HD)异常或角度位移(AD)异常,CT与MRI检查病例部分伴有椎间盘病变。结论:青壮年退变性颈椎失稳症是颈椎退行性变的早期表现。发病年龄年青化,与生理、职业、不良生活习惯有关。正确认识本病的影像学表现,对于临床本症的早期诊断、治疗、预防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ever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患者X线表现和变化规律。方法 使用SPASS11.0及SDAS软件回顾性分析330例临床确诊的SARS患者,对病后的一系列X线胸片和高清晰度CT(HRCT)影像进行分析。结果 ①21.5%的患者入院时X线胸片检查无明确炎性改变,90%SARS患者在1周内X线胸片出现局造性斑片状模糊影,2周内达高峰,肺部存在阴影者仅98.8%,另有1.2%的患者始终没有X线胸片改变,但CT有改变,80%的患者在5周内康复。②急性期胸部X线绝大多数以肺实质性病变为主,形态多样,双肺同时受累率高(初期47%,最重时59.5%)为其特点。③轻型SARS以一个肺叶病变为主(53%),多为周边型(53.1%),吸收好,恢复快;重型SARS多以二个或二个以上肺叶病变为主(70.3%),多为中央或混合型(71.8%),其中混合型占50%,间质性损害为主,吸收慢预后差。④45例恢复期患者的HRCT检查,71.2%留有肺间质改变。结论 SARS患者早期可出现多种X线胸片炎性改变,双肺同时受累率高,尤以中央型或混合型重症比例高,发展快,预后差;对于疑似患者提倡早期行HRCT检查。 相似文献
7.
蝶鞍的X线观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临床颅内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成年头颅侧位 X线平片 ,对鞍背厚度 ,鞍结节形态及角度 ,蝶鞍形态、前后径及深径进行观测。结果 :鞍背厚度为 5 .0 9± 1.13mm;鞍结节形态常见型 93.5 % (2 46例 )、锐利型 1.2 %(3例 )、平坦型 1.2 % (3例 )、垂直型 2 .3% (6例 ) ,鞍结节角度 12 5 .6 4°± 11.97°;蝶鞍形态为椭圆形的占 88% (2 2 7例 ) ,圆形的占8.1% (2 1例 ) ,扁平形的占 3.9% (10例 ) ,蝶鞍前后径 11.7± 2 .31mm ,深径 9.5± 1.6 9mm。结论 :所测结果可作为国人正常 X线解剖数据标准 相似文献
8.
颈椎退变性失稳影响颈椎病中药疗效的原因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颈椎退变性失稳影响颈椎病中药治疗效果的原因。以中药治疗颈椎病 345例 ,按退变性颈椎失稳角位移大于或等于 10°、水平位移大于或等于 3 m m为诊断标准 ,将每型颈椎病分为失稳组和正常组。正常组治疗效果优于失稳组 (P<0 .0 5 )。推断影响疗效的原因可能是失稳组较正常组神经根和硬膜更容易受突出物的压迫或刺激 ;失稳组神经组织周围血流瘀滞 ,静脉怒张和微循环障碍显著 ,血肿和炎症反应明显。另外 ,颈椎失稳组更容易刺激窦椎神经和交感神经 ,还能过度牵拉关节囊及韧带引起痉挛。中药治疗的主要作用为消炎镇痛、改善血液流变学和改善微循环 ,但不能改善颈椎失稳状况。因此 ,对颈椎退变性失稳患者 ,在服中药治疗之同时 ,还应协助制动颈椎 ,以消除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SARS)的X线影像特点。
方法:利用X线摄片对长春地区发病的35例患者的影像改变与临床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结果:总结出SARS的4种X线表现。
结论:SARS影像变化快、多样化,临床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常规消炎治疗无效,用皮质激素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0.
208例儿童大骨节病手腕X线片分析表明,大骨节病越重,腕骨受累的机会就越多;头钩骨是腕骨常见的受累部位。通常,腕骨如受累,头钩骨必受累。 相似文献
11.
①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HPT)所致骨关节X线改变及其临床特点。②方法回顾总结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8例PHPT病人的临床资料及X线表现。③结果PHPT病人临床表现多样,实验室检查示高钙血症、高尿钙、低磷血症、甲状旁腺激素增高,血碱性磷酸酶升高。骨关节改变X线主要表现为全身骨质稀疏、骨膜下骨质吸收、纤维囊样骨炎、颅盖骨磨砂玻璃样变等。④结论PTPH临床表现多样易误诊,骨关节X线特征对诊断有重要价值,结合血钙、磷、甲状旁腺激素测定可对本病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2.
系统性硬皮病的胸部X线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系统性硬皮病的胸部X线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58例系统性硬皮病的临床及胸部X线资料。结果 58例系统性硬皮病胸部X线表现异常者32例(55%),主要表现为肺间质性病变11例,肺实变6例,心脏增大7例,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4例,胸腔积液、胸膜增厚8例,膈肌升高伴活动减弱3例,食管扩张伴活动减弱8例。结论 系统性硬皮病的胸部X线表现没有特异性,但是正确认识它对于及时了解系统性硬皮病胸部病变的发生、程度及其疗效,并对靶器官进行保护性治疗,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刘斌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1997,(3)
1例颅骨毛细血管瘤X线及CT表现刘斌颅骨毛细血管瘤是一种少见肿瘤。其病理成分主要为内皮细胞构成的极度扩张的毛细血管以及围绕血管周围的纤维细胞和纤维组织。X线平片上具有较典型特征,但迄今CT表现报道较少,现将我们遇到1例额骨毛细血管瘤的平片、CT扫描及...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症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X线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重症SARS患者的一系列X线胸片变化规律.结果重症SARS患者胸片表现为两肺阴影迅速进展,大部分区域受累.有3种表现类型:①19例表现为弥漫大片云雾状影,病灶无明显分界,肺纹理显示不清;②13例表现为弥漫棉团状密影,边缘模糊,肺纹理增粗;③5例表现为多发大团块密影,边缘模糊,可见支气管气相.如无合并症发生,对症治疗有效,1个月左右肺部阴影消失.6例肺部合并G-杆菌感染,5例合并纵隔气肿,出现合并症时,肺部阴影延迟吸收.结论重症SARS患者的X线影像为肺部密影快速进展至两肺大部分区域,易合并纵隔气肿及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系统性硬化症(SSc)的消化道X线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SSc的临床及消化道X线资料。结果 23例SSc消化道X线异常者20例(87%),6例食管轻度舒张,蠕动减慢,黏膜正常;12例食管明显扩张,蠕动微弱或完全消失,钡剂长时间在食管内停留,食管下段黏膜不清;5例有胃食管反流;2例胃的蠕动功能减弱,排空延迟;6例小肠张力降低,蠕动变弱,钡剂通过时间延长,黏膜消失或增粗呈弹簧状弛张,部分管腔狭窄。结论正确认识SSc的消化道造影表现,对于及时了解其消化道受累的发生、程度及其疗效评价、改善预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退变性颈椎不稳在脊髓型颈椎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手术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了2002年~2006年应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加植骨融合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合并颈椎失稳患者18例,分析了患者术前及术后颈椎伸、屈侧位X光片。结果18例患者术前均有颈椎不稳,不稳定节段为1个者6例,2个者9例,3个者3例;颈椎不稳主要发生于C3~C4和C4~C5,偶见于C5~C6和C6~C7;18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年9个月,所有患者术后手术疗效评价(JOA)评分均比术前有显著提高(P〈0.01)。就恢复颈椎生理弧度的效果对颈椎椎不稳的改善效果而言,融合笼(钛网)植骨植入术亦优于自体髂骨植入(P〈0.05)。结论退变性颈椎不稳并不是单独存在的疾病,而是缓慢进行性发展的力学状态改变,常和脊髓型颈椎病伴随发生,并对后者的进展起推波助澜的作用,密切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才能做到早期发现、早期处理,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颈椎体裂隙征为颈椎病的一种X线表现,其形成原区为钩椎关节间隙变窄,其上下缘骨赘形成及关节面硬化,在颈椎侧位片上,当变窄的关节间隙和硬化的骨关节面及崔赘成轴位投影于颈椎的中下部时,即表现为横行线样透明影,酷似颈椎体骨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退变性颈椎不稳在脊髓型颈椎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手术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了2002年~2006年应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加植骨融合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合并颈椎失稳患者18例,分析了患者术前及术后颈椎伸、屈侧位X光片。结果18例患者术前均有颈椎不稳,不稳定节段为1个者6例,2个者9例,3个者3例;颈椎不稳主要发生于C3~C4和C4~C5,偶见于C5~C6和C6~C7;18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年9个月,所有患者术后手术疗效评价(JOA)评分均比术前有显著提高(P<0.01)。就恢复颈椎生理弧度的效果对颈椎椎不稳的改善效果而言,融合笼(钛网)植骨植入术亦优于自体髂骨植入(P<0.05)。结论退变性颈椎不稳并不是单独存在的疾病,而是缓慢进行性发展的力学状态改变,常和脊髓型颈椎病伴随发生,并对后者的进展起推波助澜的作用,密切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才能做到早期发现、早期处理,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全晓明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1998,27(1):20-21
为了探讨小儿颈椎前半脱位的X线特点。方法:对1990~1995年收治的14例颈椎前半脱位患儿下颈椎后突节段相邻椎体所成角作了测量。结果:牵引前不稳定椎体间所成角为17.2±4.9°.牵引后此角平均为5.0±2.8°(P<0.001)。结论:牵引前测定相邻椎体所成角.有助于不稳定椎体的定位诊断;牵引后复测此角.对判断牵引效果及预后评估也有裨益。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提高对M adelung畸形X线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该院8例M adelung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及X线表现。结果典型X线表现:桡骨远端内侧骨骺发育不良,外侧骨骺及尺骨发育正常;近排腕骨以月骨为中心嵌入下尺桡关节间;下尺桡关节半脱位。结论 M adelung畸形具有典型X线表现,可为诊断、鉴别诊断及临床治疗提供详细而可靠的影像资料, X线表现对本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