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于1993年11月至1994年2月采集疑似流感标本40份,从中分离出流感病毒18株,分离阳性率为45%。其中乙型14株占77.8%,甲;型4株占22,2%。乙型流感病毒新变种B/河北/11/94与国家代表株B/沪防/1/93的抗原性变异明显,抗原比为11.2。新变种B河北/11/94的人群血清抗体阳性率为68.1%,几何平均滴度(GMT)为72.2。提示,如果新变种的抗原性不再发生明显变异,今后在保定地区该类毒株可能不引起暴发或流行。  相似文献   

2.
1994~1995年深圳地区流感监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两年监测中共分离到流感病毒45株,其中乙型37株,占82.22%,H3N2亚型7株,占15.56%,H1N1亚型仅1株,占2.22%。并发现深圳地区人群中同时流行着两种抗原性不同的乙型流感病毒株:B/维多利亚/2/87和B/巴拿马/45/90毒株体系,1994年前者占优势,而1995年后者占优势。同时还发现H3N2亚型毒株的抗原性仍不断地发生漂移,而H1N1亚型毒株在9年多时间内仍处于较稳定状态。指出为提高流感监测效果,应疫情和病原监测相结合及点、面监测相结合。  相似文献   

3.
作者于1991年4、8、11月和1992年2月在北京市北、东南和南3个部队营区共采集1279例血清,以当前国家流行的流感病毒株A/京防/1/86(H1N1),A/济防/15/90(H3N2),B/沪防/24/88为抗原,检测血凝抑制抗体。人群对甲1抗体阳性率最高≥1:10者83%,GMT(几何平均滴度)为38.1。对甲3抗体次之,抗体阳性率为59%,GMT24.9。人群对乙型抗体最低,抗体阳性率为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2003年广东省流感病毒的流行特点和抗原变异情况。方法根据广东地区流感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用交叉血凝抑制试验检测病毒的抗原性;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病毒HA1基因,纯化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将序列和Genebank中相关序列进行比较,用MegAlign软件绘制种系发生树。结果全年分离到510株流感病毒,其中H3N2亚型流感481株,占92.4%;乙型流感29株,占7.6%。实验室证实流感爆发52起,其中50起暴发是由H3N2亚型流感病毒引起,2起暴发是由乙型流感病毒引起。H3N2亚型流感病毒抗原性和疫苗侏A/Panama/2007/99(H3N2)有所不同。类似干A/Fujian/411/02(H3N2)。在HAl区氨基酸序列上,和疫苗株A/Panama/2007/99(H3N2)同源性为92.1%,存在有25个氨基酸差异。28株乙型流感病毒属于Victoria系,抗原性类似疫苗侏B/HongKong/330/01,1株乙型病毒属于Yamagata系,抗原性不同干B/sichuan/379/99。结论2003年广东省流感活动比2002年要强;同时流行着甲型(H3N2)和2个谱系的乙型流感病毒,H3N2亚型毒侏是优势侏,抗原性发生了漂移。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B型流感病毒国际代表株B/山东/07/97进行抗原特点分析并与流行株相比较,从而判断该株今后可能引起的流行情况及疫苗的保护效果。方法 用流感病毒血凝抑制试验检测流感病毒血凝素的抗原性,对血凝素重链区(HA1)进行基因序列分析。结果与在国际上流行的两组抗原系的毒株相比较,B/山东/07/97具有B/Victoria/2/87系毒株的特点,与原代表株比较具有变异性,与1998~1999流行季节新分离株比较具有代表性,并且与B/Yamagata/株的疫苗对两个抗原系的B型流感病毒感染均能产生良好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6.
作者于1991年4、8、11月和1992年2月在北京市北、东南和南3个部队营区共采集1279例血清,以当前国家流行的流感病毒株A/京防/1/86(H_1N_1),A/济防/15/90(H_3N_2),B/沪防/24/88为抗原,检测血凝抑制杭体。人群对甲_1抗体阳性率最高≥1:10者83%,GMT(几何平均滴度)为38.1。对甲_3抗体次之,抗体阳性卒为59%,GMT24.9。人群对乙型抗体最低,抗体阳性率为56%,GMT21。从人群抗体春、夏、秋、冬四季结果分析,流感3个亚型抗体在春和秋分别出现高峰;甲_1抗体以春季升高明显;甲_3抗体以春、秋均升高明显;乙型抗体则以秋季升高明显。作者对1279例人群的呼吸道感染发病率作了统计;总发病率为58%(736/1279),以冬季发病53%(393/736)和夏季30%(224/736)为高峰。  相似文献   

7.
1987—1996年四川省流感病毒分离和病毒抗原变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进一步了解流感病毒的变异规律和特点,对四川省近10年流感病毒分离和病毒抗原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自1987年四川出现流感病毒新变种甲/四川/2/87(H3N2)后,1989年又首次分离出一株人甲型流感病毒重组株甲/四川/57/89(H1N2)。1993年乙型流感病毒在人群中活动开始加强,至1996年已成为优势株。同时它们的抗原性也在发生变异,其变异方向也不一致。在相同时间和相同地点分离出抗原结构不相同的两种乙型病毒。  相似文献   

8.
四川省200l—2002年流行性感冒病原学及血清学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四川省2001—2002年流感病原学及血清学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方法 用狗肾传代细胞(MDCK)和鸡胚双腔法进行流感病毒分离;用血凝抑制实验对攀枝花、雅安和德阳等3个流感监测点的143名健康人血清进行流感病毒抗体检测。结果 2年共采集流感样患者标本1838份,分离出流感病毒78株,其中甲1、甲3和乙型流感病毒分别为40株、3株和35株。四川省健康人群对A/上海/7/99(H1N1)、A/福建/151/2000(H3N2)、B/上海/20/2001和B/浙江/2/2001流感病毒的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是96.5%、100.0%、96.5%和67.8%。结论 2001—2002年四川省流感的流行情况较为平静,流行优势株分别为乙型和甲1亚型流感病毒。  相似文献   

9.
无锡市2001年~2002年度流感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监测分析我市流行性感冒的流行和流感病毒变异情况.为流感防治对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①疫情监测,设立哨点医院.在内科、儿科门诊监测流感样病例和肺炎病例;②病原学监测,用鸡胚双腔对监测标本做病毒分离,用微量血凝抑制试验(HI)进行型别鉴定;③血清学监测,采集不同年龄组的自然人群血清.检测甲1型、甲3型和乙型流感病毒抗体水平。以血凝抑制抗体滴度≥1:10判为阳性,滴度≥1:40判为有保护性作标准。结果:监测期间疫情基本平稳,2001年冬曾出现一个流感样病例发病高峰,同时伴随肺炎发病增高。发病构成≤14岁占90.71%.≥60岁较低。2001年10月~2002年3月分离出2株甲1型流感病毒.型别为A1/沪防/7/99;2002年10月~2003年3月分离出流感病毒7株。型别均为B型,其中6株为B/Yamanashi/166/98,1株为B/Victoria。毒株分离出时间与流感样病例发病高峰相一致,标本源于13岁以下患者。人群抗体监测,甲3型流感抗体水平较高,抗体阳性率≥87.05%;甲1型抗体阳性率偏低≤27.38%;乙型抗体阳性率2002年为21.13%。明显低于2001年的74.85%。结论:本地人群对甲1和乙型流感缺乏免疫力,下一流行季节存在甲1和乙型流感流行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探讨各型病毒性肝炎的构成比,制定有效预防措施。方法ALT改良赖氏法,抗-HAVIgM、HBsAg、抗-HBc、抗-HCV、抗-HEVIgM均采用ELISA法。结果137例急性肝炎病例,甲型肝炎占40.1%(55/137),乙型肝炎占16.8%(23/137).丙型肝炎占11.7%(16/137).甲乙、甲丙、甲戊、乙丙混合中重叠感染率分别为6.5%(9/137)、1.5%(2/137),5.8%,(8/137),0.8%(1/137),暂不能分型占16.8%(23/137)。结论 在本地区甲型肝炎占首位,其次为乙型、丙型、戊型。甲型肝炎8—11月份为发病高峰,且以儿童为主,乙型肝炎15岁以下占30.4%。加强饮食卫生管理,尽快将乙肝疫苗纳入常规计划免疫制度。  相似文献   

11.
四川省1950—1996年细菌性痢疾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川省1950~1996年累计发生细菌性痢疾5047820例,死亡17898例,发病率波动在12.01~451.18/10万之间,平均年发病率为124.94/10万,经游程检验,47年间发病率总的升降趋势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病死率波动在0.05~1.90%之间;78.28%的病例发生在7~10月;发病最高年龄组为0~4岁,发病专率为496.48/10万,次为20~24岁为265.62/10万,最低是10~14岁仅为45.26/10万;山区发病高于平原及丘陵地区;发病农民占40.11%,其次是儿童占26.74%。对检出的10169株志贺氏菌菌群分析,A群占3.2%,B群占81.3%、C群占1.7%、D群占13.8%,在B群中,以2a血清型占22%,3血清型占10%,1b血清型占8%,而福氏3型由50年代的34.1%逐年代降至现今的10%。对流行因素及防治策略作了初步分析和探讨,于今后预防和控制菌痢的发生和流行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 分析2013-2014年杭州市季节性A (H3N2)流感病毒犘犅1 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变异情况,
揭示其分子特征与遗传进化趋势。方法 对分离得到的78株流感病毒犘犅1 基因进行扩增和测序,采用序
列多重比对、突变位点比较分析和构建进化树等方法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 78 株流感病毒犘犅1 基因
的核苷酸序列和编码蛋白序列一致性分别为97.89% ~100.00% 和99.08% ~100.00%,PB1 F2 蛋白短肽
的序列一致性为44.44%~100.00%;PB1蛋白氨基酸序列与参考株A/Texas/50/2012相比,在十多个位
点均发生了氨基酸突变,其中V212M、R215K、E331D、A374S氨基酸突变频率较高;PB1 F2蛋白长度分
析发现了5种不同的PB1 F2 蛋白,其中3 种为全长蛋白(90、87、79)aa,2 种为截断型PB1 F2 蛋白
(52,24)aa;构建系统进化树发现78株H3N2毒株犘犅1 基因及其编码蛋白均在同一个支系上,与同期流
行季的疫苗株进化关系较近,第三个流行高峰(2014 年6~10 月) 进化关系相对更集中。结论 2013-
2014年季节性A (H3N2)流感病毒PB1蛋白氨基酸位点发生了部分重要突变,病毒犘犅1 基因及其编码蛋
白的遗传进化以及截断型PB1 F2蛋白的集中出现,可能促使病毒的复制能力和毒力发生变化,并最终导
致其流行传播趋势的改变。
关键词:A (H3N2)流感病毒;PB1;PB1 F2;遗传进化
中图分类号:R37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6639 (2017)03 0161 07  相似文献   

13.
重庆市2005年度流行性感冒病毒分离监测情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赵婷  冯燕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6,16(10):1224-1224
目的:了解重庆市流感的流行情况和流感病毒优势株的特性,为推荐疫苗组分,及早发现变异株,防止流感暴发流行或大流行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鸡胚分离、MDCK细胞培养、红细胞凝集实验及红细胞凝集抑制实验对5个国家哨点医院疑似流感病例进行流感病毒分离及鉴定。结果:共检测疑似流感病例821份,分离出流感病毒287株,甲1型124株,占43.12%,甲3型120株,占41.81%,乙型43株,占14.98%。结论:2005年上半年以A3型为优势株,9月中旬后以A1型为优势株。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掌握太原市流行性感冒(流感)流行状况和流感病毒优势株的变化,探索流感流行规律。[方法]对太原市2010~2011年流感样病例监测及其标本的流感病毒分离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哨点医院门(急)诊病人中流感样病例所占比例,2010年为5.37%,超过5%的有1、2、6、11和12月;2011年为4.15%,超过5%的有1和2月。2010年分离出190株流感病毒,其中乙型80株,甲型H3N2亚型88株,甲型HINI亚型22株;2011年分离138株流感病毒,其中乙型40株,甲型H3N2亚型19株,甲型HINI亚型79株。2010--2011年的47679例流感样病例中,0~4岁占69.03%,5~14岁占24.50%,15~24岁占2.24%,25~59岁占3.58%,≥60岁占0.66%。[结论]2010~2011年太原市流感监测医院的流感样病例冬季最多。2010年流感主要流行株为甲型H3N2毒株,2011年为甲型HINI毒株。  相似文献   

15.
龙岩市1999年人群流感抗体水平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监测人群流感免疫水平,为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微量血清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检测。「结果」人群中〉1:10的流感抗体滴度分别为:甲3亚型79.3%,甲1亚型54.7%,乙型B1(B/北京/184/93)52.8%,乙型B2(B/北京/243/97)8.5%。滴度分布多在1:80以下。25岁以下组无乙型B2抗体,5岁以下组无乙型B1抗体。「结论」龙岩市区1999年以前曾流行过甲3与甲1亚型流感,乙型在近5年内未见流行,应考虑重点保护年龄组人群。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天水市流行性感冒(流感)流行状况及流感病毒类型,分析流行趋势,为流感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2005年11月-2008年10月,采集流感监测点医院和辖区内流感样病例爆发疫情典型病例咽拭子标本,送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采用鸡胚和狗肾传代细胞分离流感病毒,并用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对病毒进行鉴定,分离的毒株送中国CDC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流感中心进行复核鉴定。结果共采集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标本1819份,分离出流感病毒247株,分离率为13.58%。其中甲,型36株,占14.57%;甲,型75株,占30.36%;乙型136株,占55.06%[维多利亚(Victoria)系121株、山形(Yamagata)系15株]。结论天水市存在甲,型、甲3型和乙型流感病毒活动,在不同年度以不同强度同时或交替活动,爆发疫情均发生在农村中小学校,以乙型为主。  相似文献   

17.
2002年福州市区流感病原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了解福州市区流感活动情况及其型别特征。[方法]建立流感监测点.定期采集流感样标本,以鸡胚和MDCK细胞法同时分离病毒。[结果]全年检测806份咽拭子.分离出流感病毒43株,阳性率5.3%.其中甲3型22株.甲1型1株,乙型20株(B/沪防/20/20014株,B/浙江/02/200116株)。[结论]2002年福州市区全年流感散发流行,1~8月以甲3型为主,10~12月以乙型为主。夏季(7月)为流行高峰,冬季(12月)为流行大高峰。  相似文献   

18.
河北省2002~2004年流感流行期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掌握河北省流感流行动态及流感病毒的变异情况,为制定预防与控制流感流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照《国家流感监测方案》要求的标准进行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监测。结果:2002~2003年和2003~2004年两个流行期监测表明:流感样病例数分别占门诊总病例数的3.67%和3.95%,其中儿童流感样病例分别占4.06%和4.89%,成人流感样病例分别占1.15%和1.30%,就诊百分率均在1月份最高;两个流行期共采集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标本648份,分离出流感病毒92株,其中甲3亚型76株,占82.61%,乙型16株,占17.39%,甲3亚型毒株为优势株,以12月和1月病毒检出率最高。结论:两个流行期监测表明,监测门诊的流感样病例就诊高峰均在1月份,且儿童较高;甲3亚型流感病毒为流行优势毒株。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广州市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与丙型肝炎病毒(HCV)双重感染情况,对1993年4月体检中检出的193例HBV标志物阳性血清归类分析,发现有14种1HBV感染模式,其中以HBsAg.HBeAb.HBcAb和HBs.HBeAg.HBcAb为多,阳性模式构成分别为43.01%和30.57%,在HBV感染者中HCV感染的检出率为11.39%(22/193)。不同HBV感染模式组别的抗-HCB阳性  相似文献   

20.
2004-2006年吉林省流行性感冒病原学变化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吉林省流行性感冒的病原学变化特点。方法根据2004—2006年流感监测结果对吉林省流感的流行趋势、病原学变化特点进行综合分析。用细胞培养法分离并鉴定流感病毒,用微量半加敏血凝抑制试验方法检测人群中抗流感病毒抗体水平。结果监测哨点医院2004—2006年临床诊断的流感样病例数基本持平,冬季可见1个波峰;全省发生暴发疫情0起;两个监测年从1350标本中分离病毒71株,其中甲1型39株(54.93%),甲3型7株(9.86%),乙型(yamagata株系)流感病毒24株(33.80%),乙型(victorian株系)流感病毒1株(1.41%),正常人群抗体水平测定以抗A3抗体最高,抗乙型(victorian株系)抗体最低。结论2004—2006年吉林省流感流行以低水平散发为主。提示在今后的监测工作中除了及时发现甲型变异株的出现,还应密切关注乙型(victorian株系)的流行动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