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精神分裂症按住院号末位数单、双号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除采用抗精神病药物常规治疗外给予系统心理干预。对照组只给予药物治疗和一般心理指导,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于出院时和出院后半年、1年末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前,研究组和对照组各量表总分和因子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各量表总分及因子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半年、1年末随访,研究组服药依从性较好。分别复发2、5例;对照组服药依从性差。分别复发8、15例。结论系统心理干预能有效地提高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从长远来说。能提高服药依从性。促进社会功能恢复,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2.
娄百玉 《职业与健康》2005,21(4):620-62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康复期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疗,放松训练对50例康复期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并在干预前后对其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心理测评,与国内常模进行对照.结果心理干预前SCL-90各因子分与国内常模间差异有显著性;干预后SCL-90除偏执外,其余各因子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与国内常模比较,恐怖因子差异有显著性,其余各因子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着较多的心理问题,心理干预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心理社会干预对出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所起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100例出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按出院先后顺序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对患者进行常规的出院指导,观察组在常规的出院指导基础上加予心理社会干预。由精神科医生和护士成立社区干预小组,定期到观察组患者家中随访进行社会功能干预、认知干预、早期预防干预、环境干预等。一年后,对两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复发情况、社会功能情况等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服药依从40例,对照组服药依从27例;观察组复发8例,对照组复发22例;观察组参加学习工作41例,对照组参加学习工作28例。结论心理社会干预能够减少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生活中的应激,提高用药依从性,降低复发率,有利于患者的社会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残留期病人阴性症状及对其实施心理行为干预后的效果.方法:将我院符合标准的128例精神分裂症病人根据其意愿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在抗精神病药物剂量不变的情况下,对照组予以简单娱乐活动及支持性心理治疗,研究组给予多种心理行为十预,疗程12周.结果:疗程结束后,研究组有效率65.2%,而对照组22.3%;研...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失眠的康复效果。方法 以住院精神分裂症失眠患者为对象,采用双色球法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有100例。干预组接受为期8周的认知行为治疗(CBT),每周1次,每次50 min。干预期间原抗精神病药物(含助眠药)治疗方案不变,对照组仍维持原抗精神病药物(含助眠药)治疗。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心肺耦合分析(CPC)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前,干预组的PSQI评分为(11.92±2.51)分;CPC指标的睡眠效率、睡眠时间长度、熟睡总时间的评分分别为(68.39±3.76)分、(6.28±0.74)分和(1.99±0.63)分;干预后,干预组的PSQI评分为(7.01±1.91)分,CPC指标的睡眠效率、睡眠时间长度、熟睡总时间的评分分别为(89.72±2.28)分、(7.96±0.49)分和(4.05±0.82)分。干预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干预前后的PSQI与CPC评分没有显著性差异。干预前后,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的SAS减分率(%)分别为(0.16±0.40)分和(-0.13±0.88)分,差异有统计...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综合性心理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77例首发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2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而研究组加行综合性心理干预,分析两组病患的预后情况.结果:护理后1年,研究组的各项PANSS积分、GQOLI总分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的改善,且研究组的就业率为47.37%、复发率为10.53%,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性心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首发精神分裂症病患的预后,减少疾病复发,提高其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运用综合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将本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24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抗精神病药物进行治疗,而对观察组患者在给予抗精神病药物进行治疗的同时进行综合心理干预,并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操作能力评分、记忆评分、智商评分分别为(28.67±3.56)、(48.52±4.98)、(114.29±10.62)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0.65±3.60)、(40.48±5.26)、(100.26±10.2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7.352、12.159、10.408,均P0.05)。结论综合心理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认知功能的提高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80例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根据调查存在心理问题,实施为期4周的心理干预,然后再评SAS、SDS一次,并与心理干预前加以比较。结果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经过4周心理干预,其SAS、SDS评分分别由47.3&#177;11.6和48.96&#177;5.59降为41.4&#177;7.2和41.76&#177;6.72(P〈0.01);其焦虑及抑郁发生率分别由36.3%和46.3%降为11.3%和17.5%(P〈0.01)。结论心理干预对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有明显改善作用,有利于病人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状况和干预效果.方法:将11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9例,两组均在就诊当天和治疗1月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各评定一次.研究组给予心理干预,对照组不做心理干预;对调查结果进行组间和组内前后比较.结果:两组第一次评定比较无统计学意义(t=0.049,P>0.05),研究组干预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3.218,P<0.01);对照组前后2次评定无统计学意义(t=1.253,P>0.05),研究组干预后与对照组第2次评定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29,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有利改善医(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10.
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恢复期心理护理干预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恢复期的心理卫生状况及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76例处于恢复期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其中的38例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干预组),并与对照组(未干预组)进行比较。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于干预前和干预后4周末进行量表评定。结果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恢复期的主要心理问题为抑郁、焦虑、人际关系、强迫、敌对、偏执等。干预组在干预后4周末SCL-90的焦虑、抑郁、人际关系3个因子分与干预前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强迫、敌对、偏执3个因子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各项因子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对照组各因子分干预前后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在SCL-90的焦虑、抑郁、人际关系、强迫、敌对、偏执等6个因子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恢复期的心理卫生状况,促进病人的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予以心理干预的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选择在我科就诊的73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病患,随机分2组,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期护理,而观察组则加行心理干预,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总有效率97.30%,而对照组为80.56%,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或家属的护理满意度94.59%,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3.33%.结论: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病人加强心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其心理状态,利于其早日回归社会,同时还可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综合心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心理行为的影响,为抑郁症的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抽取浙江省金华市第二医院的197例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99例)和对照组(98例),对照组采用单纯抗抑郁药物治疗,干预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增加每周1次共12次的综合心理干预,分别于干预前、干预4周末、干预12周末、1年后随访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前,2组抑郁症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自杀态度问卷(QSA)各因子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末,2组患者HAMD总分均低于干预前(P<0.01),干预组HAMD总分[(12.51±1.67)分]低于对照组[(13.44±2.03)分](t=3.50,P<0.01);干预12周末,除对照组SCSQ的积极应对及QSA 的对自杀者家属的态度因子外,对照组和干预组各量表各因子得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与对照组各量表各因子得分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后随访,除对照组QSA的对自杀者家属的态度因子外,对照组和干预组各量表各因子得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QSA的对自杀者家属的态度因子外,干预组与对照组各量表各因子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抑郁复发率分别为7.53%(7/93)和19.57%(18/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7,P<0.05);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自杀发生率分别为2.15%(2/93)和8.70%(8/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5,P<0.05)。结论抗抑郁药物联合综合心理干预,能更快地控制症状、更有效地改变态度和行为,使复发率、自杀率下降,是理想的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住院精神分裂症吸烟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08例具有吸烟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4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基本护理,在此基础上,研究组给予认知行为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尼古丁依赖量表(FTND)评分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结果干预后4周、8周,两组的FTND评分有显著差异(P<0.01),S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实施认知行为干预可改善患者的认知行为,减轻患者对烟草的心理依赖。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家庭干预对控制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攻击行为的效果,观察家庭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情、生活质量、家庭关怀度的影响。方法 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干预组给予家庭干预+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运用阳性和阴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攻击行为问卷(MOAS)、生活质量指数问卷(QL-Index)、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Family APGAR Index)及治疗中的症状量表(TESS)等量表评估2组入组前后1年内的攻击行为及病情变化等情况。结果 研究组在入组后各随访期内的攻击行为问卷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在入组后第12个月,干预组MOAS均分为(1.06±0.65)分较对照组(8.12±2.32)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的PANSS评分自入组后第2个月开始明显低于对照组,干预组在入组后1年内总住院例次为14例次明显低于对照组26例次(P<0.01);QL-Index、Family APGAR Index评分在入组后各随访期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暴力攻击行为的危险性较高,家庭干预能有效减少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暴力攻击行为,有利于患者病情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卢爱莲 《职业与健康》2006,22(6):468-469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发生率及其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住院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调查,并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疗方法对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并在干预前后用HAMD进行评定。结果456例患者中有132例患者存在抑郁,发生率28.94%。心理干预后HAMD总分明显降低。结论男性精神分裂症后抑郁常见,心理干预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抑郁状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理行为干预对头颈部肿瘤患者心理康复的影响,探索有效的心理行为干预方法。方法选择92例头颈部肿瘤住院治疗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实施心理行为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护理,应用汉密抑郁表(HAMD,17项)和焦虑量表(HAMA)及GLQI生存质量量表为研究工具,调查两组患者入院时及治疗后出院时的心理和行为状况,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生存总评分及诸因子分增分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结论心理行为干预对头颈部肿瘤患者心理康复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3年6月在湖南省脑科医院住院的精神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二组:对照组按常规治疗护理,包括:给药护理、生活护理、安全护理、症状护理、一般健康教育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结果:心理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服药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社会功能各因子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提高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服药依从性和社会功能,值得精神科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19.
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24名门诊精神分裂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查,并按就诊先后顺序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干预组实施为期半年的心理干预。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SAS和SDS评分显著高于常模。在干预前,干预组与对照组的心理健康状况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实施干预后,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比一般人差,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20.
冯玲玲 《现代保健》2011,(8):156-157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联合臂丛神经阻滞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急诊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精神分裂症患者2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臂丛神经阻滞,心理干预组心理干预联合臂丛神经阻滞.结果实施心理干预组麻醉过程较平稳,术中辅助静脉麻醉用药次数及用量比单纯臂丛神经阻滞组明显减少,围麻醉手术期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明显降低.结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急诊手术中积极的适时的实施心理干预,可以降低药物对机体的损害,减轻患者术中、术后精神与躯体的并发症,利于患者心理、生理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