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过程中体重控制对发生低血压的影响。方法:经常发生透析中低血压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3例,总共透析次数为530例次,记录透析过程中血压变化及每次比照干体重增加数字,观察透析过程中低血压的发生情况。结果:透析过程中体重增加超过3kg的患者低血压发生例次、症状性低血压发生例次、需要补充高渗溶液的例次、需终止血液透析的例次均高于体重增加不足3 kg的患者。结论:透析过程中体重控制有助于预防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期间有效降低低血压发生几率的防治措施.方法:在2009年1月~2012年1月期间肾内科收治的病人中,选取30例资料齐全的病人进行透析干预,并对比干预前后,血液透析中发生低血压的情况.结果:干预前,30例病人发生低血压情况的几率为15.36%.干预后,30例病人发生低血压情况的几率为6.86%.经对比,干预前后,血液透析中引起低血压症状的病例明显减少,具有明显差异.结论:对病人进行透析干预,并在血液透析期间根据病人情况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可有效降低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3.
血液透析期间并发低血压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透析期间并发低血压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在我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62例患者,在透析间期发生低血压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62例患者发生低血压128次,原因:有效血容量减少、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内分泌因素等其他原因。所有患者经抢救治疗后无1例死亡。结论血容量减少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低血压最主要的原因,有效的护理干预,透析间期体重控制的指导是预防低血压发生,达到预定的透析目的,延长患者生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中使用两种不同的透析法对预防透析低血压的效果。方法:将20例有低血压倾向采用血液透析治疗200例次的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100例次。A组为常规透析组,B组为低温可调钠组。观察两组低血压反应的发生率。结果:A组发生低血压反应50例次,B组发生低血压反应5例次。结论: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有低血压倾向的患者,可以采用低温可调钠透析进行有效预防。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透析患者在透析过程中发生低血压的观察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85例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血液透析过程中发生低血压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护理。结果:85例患者行血液透析2452例次,其中发生低血压556例次(22.67%),经处理后恢复至正常血压并继续完成透析532例次(94.06%),余下24例次(4.32%)因低血压得不到及时纠正而需要终止血液透析,无患者死亡。结论:根据老年心血管功能特点及时采取积极的预防控制措施能有效减少低血压的发生,对延长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生存时间及生存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血液透析并发低血压反应的临床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血液透析中并发低血压反应的临床防治经验。方法:收集1989-2002年12 285次血液透析中2165次低血压反应的临床资料,比较醋酸盐透析与碳酸氢盐透析低血压反应的发生率,低温高钠透析与输注高渗葡萄糖治疗血液透析并发低血压反应的临床防治效果。结果:醋酸盐透析低血压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碳酸氢盐透析,具有统计学意义。低温高钠透析与输注高渗葡萄糖比较,前者更能有效地预防低血压反应的发生,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碳酸氢盐透析、低温高钠透析能有效防治血液透析并发低血压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透析低血压的预防对策和护理体会。方法对我院4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970例次血液透析中发生低血压156例次(5.3%)。结论透析中对患者做到仔细观察,及时预防,精心护理,对减少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能起到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高钠、低温血液透析预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作用。方法:21例经常性反复性发生低血压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规血透500例次,高钠、低血温透析600例次比较低血压发生的情况。结果:常规透析发生低血压360例次(72%),高钠低温透析发生低血压78例次(13%),二者比较差异显著,P〈0.01,常规透析发生低血压后提前结束透析26例次(5.2%),高钠低温透析提前结束透析5例次(O.83%),二者比较差异显著,P〈-.01。结论:高钠低温透析能有效减少低血压发生。  相似文献   

9.
盛娴 《中国伤残医学》2014,(13):179-180
目的:研究钠与超滤透析模式对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控制的作用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8月~2013年8月期间稳定血液透析患者共计3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计算机随机方法进行分组,形成控制组患者18例以及实验组患者18例。控制组以标准血液透析模式进行治疗,实验组以钠与超滤血液透析模式进行治疗。对2组患者透析前、透析后5h平均脉动压水平进行记录与分析,同时评估2组患者透析期间低血压的发生情况。结果:接受血液透析后5h,实验组患者平均脉动压检出值明显高于控制组;血液透析期间低血压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钠与超滤模式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可促进患者平均脉动压水平的问题,降低低血压发生率,提高血液透析安全性,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发生与年龄,透析龄的关系,为低血压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统计2004年5月1日~2006年5月10日,于四川省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行维持性血液透析39例患者,统计透析中低血压和慢性持续性低血压的次数,分析其发生特点。收集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透析相关的参数,包括年龄、透析龄。结果:透析龄〉5年的患者透析低血压发生率高于透析龄≤5年(P〈0.01);老年组(年龄1〉65岁)透析低血压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年龄〈65岁)(P〈0.01),结论: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率发生与年龄,透析龄有关。  相似文献   

11.
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低血压发生原因,为临床预防透析中的低血压提供依据,实施有效的护理。方法:通过对我科7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血液透析中发生286次低血压的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低血压以透析后3-4h发生率高,通过给予高渗溶液,同时调整透析液浓度、温度和血流量,症状能迅速缓解。结论:血液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率高,采取个体化透析,密切观察病情,仔细分析原因,早发现、早处理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透析液的温度与钠浓度对血液透析过程中低血压(IDH)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3月-2009年3月在我院常规接受血液透析时间超过半年以上,透析过程中发生症状性低血压次数超过75%的患者56例,分别接受低温高钠透析、常温高钠透析、常温标准透析各5次共840台次血液透析,监测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进行统计学处理,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低温高钠透析组平均血压高于常温高钠透析组。低温高钠透析可以减少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是一种方便、有效和经济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发生低血压的相关因素,减低其发生率。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4月32例住院病人进行血液透析2250例次,发生265例低血压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低血压的发生与有效血容量不足、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透析中进食、心血管疾患等均存在密切的关系。结论:对血液透析病人应采取严格控制超滤脱水量,采用生物相容性好的透析膜,选择合适的透析模式,加强血液透析过程中的监护,可减少低血压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过程中体重控制对发生低血压的影响。方法:经常发生透析中低血压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3例,总共透析次数为530例次,记录透析过程中血压变化及每次比照干体重增加数字,观察透析过程中低血压的发生情况。结果:透析过程中体重增加超过3kg的患者低血压发生例次、症状性低血压发生例次、需要补充高渗溶液的例次、需终止血液透析的例次均高于体重增加不足3kg的患者。结论:透析过程中体重控制有助于预防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中发生低血压的原因和护理措施.方法 收集经我护理2008年10月-2009年1月血液透析发生低血压反应的临床资料. 结果 维持血液透析病人215例,共行血透2448例次,436例次在透析中出现低血压,经治疗处理后421例次血压恢复正常,可继续透析,15例低血压持续,需结束透析. 结论 低血压是影响透析顺利进行的常见因素,护理人员应及时进行护理干预,保证透析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低温透析预防症状性低血压的观察及体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在老年心血管系统不稳定及透析间期体重控制不佳的慢性血液透析患者中,透析期间易发生症状性低血压。国外有文献报道.使用低温透析能明显改善心血管功能的稳定性,我院在2002年3月至2003年10月观察了低温透析预防症状性低血压的效果和安全性。并对症状性低血压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方法:共165例尿毒症患者.其中25例在透析期间易发生低血压的长期维持性血透患者,对该组患者采用常规温度(37℃)和降低透析液温度(35.5℃)进行自身对照,共观察426例次,观察两种治疗方法透析期间低血压发生的情况及患者的症状主述。结果:透析间期体重控制不佳和老年心血管不稳定的尿毒症患者易发生症状性低血压.透析问期体重控制小于4%的患者和透析液低温能降低症状性低血压的发生,在治疗期间患者有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结论:控制血透患者透析间期体重增加和采用低温透析能改善症状性低血压的发生,低温透析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低血压是血液透析中最常见的急性并发症,发生率为20-25%,是指平均动脉压比透析前下降30mmHg以上,或收缩压降至90mmHg以下,伴或不伴低血压的症状。因此,探讨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相关因素,有效预防低血压,使透析顺利进行。我院自1998年9月至2005年8月,共进行血液透析7090例次,透析中并发低血压726例次,发生率从22%降低至7.5%,现将发生低血压的相关因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将104例血液透析者根据是否发生低血压分为低血压组(40例)、非低血压组(64例),对发生低血压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年龄、透析龄、左室肥厚、超滤量、超滤率、甲状旁腺素(PTH)、血红蛋白、血糖、营养不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分析显示左室肥厚(OR=2.82)、高血糖(OR=2.13)、高PTH(OR=2.06)、超滤率高(OR=3.13)、营养不良(OR=2.89)是发生低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液透析过程中低血压发生的因素复杂,血液透析前应对患者进行合理评估,制定个性化透析方案,及时调整透析参数,积极预防低血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23例血液透析患者发生低血压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结果23例透析患者中,4例采取提高透析液钠浓度;3例透析中禁食;1例患者改善了营养不良状况;2例患者透析当日停服降压药,透析中未再发生低血压。对于因超滤量过多过快引起的低血压通过改变超滤模式及增加透析次数后,透析中低血压发生情况明显减少。1例老年患者透析中静脉点滴升压药,顺利完成透析治疗。结论采取正确的防治措施可以减少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透析充分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中顽固性低血压的原因及护理。方法统计我院128例次血透患者发生顽固性低血压的原因及护理情况。结果透析开始发生低血压14例次,占低血压血液透析患者的10.9%。进食时发生低血压28例次,占血液透析低血压患者的21.8%,结束前发生低血压86例次,占血液透析低血压患者的67.2%。结论对透析中发生低血压的患者进行积极的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