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砂仁挥发油成分分析   总被引:15,自引:8,他引:7  
利用超临界CO2流体(SFE~CO2)萃取技术从砂仁中萃取挥发油,并用GC-MS技术对解析釜Ⅰ、解析釜Ⅱ中的挥发油成分进行了分析,分别得到30个峰和88个峰,鉴定出24种和71种成分.  相似文献   

2.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草果挥发油成分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利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从草果中萃取挥发油,并用GC-MS在线计算机信息检索分析技术,对解析釜Ⅰ、解析釜Ⅱ中的挥发油分别进行成分分析,得到81个峰和110个峰,分别鉴定出65种和93种成分。  相似文献   

3.
益智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技术分析中药益智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的挥发油成分,其中解析釜Ⅰ挥发油出峰193个,解析釜Ⅱ挥发油出峰210个;分别鉴定出139个化合物和155个化合物。  相似文献   

4.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白豆蔻挥发油GC-MS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啼挥发油,用气相色南谱-计算机联用技术对解析釜1、解析釜2的挥发油分别进行分析,得到209个和181个峰,鉴定了其中133种的142种成分。  相似文献   

5.
目的 以肠激一号方为研究对象,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处方中白术、防风、陈皮、枳壳4味药材粉末的挥发性成分,通过正交实验法确定最佳萃取工艺. 方法 以萃取物的重量为指标首先通过单因素考察,找出萃取温度、萃取压力、萃取时间3个因素的拐点,再设计正交实验方法,研究萃取温度、萃取压力、萃取时间对超临界CO2萃取挥发油的影响,并对萃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 超临界CO2萃取挥发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原料粒度20目,萃取压强25 MPa,萃取温度为55 ℃,萃取时间为3 h,CO2流量为25 L/h,解析釜Ⅰ压力8 MPa,解析釜Ⅱ压力6 MPa,解析釜Ⅰ,Ⅱ温度均为45℃,萃取物平均得率为2.75%.结论 优选得到的工艺具有较高的提取率,而且稳定性强,表明该工艺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6.
超临界CO_2萃取金银花叶中绿原酸及挥发油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金银花叶的超临界CO2萃取研究,并对挥发性成分进行研究,以期为金银花叶的资源利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超临界CO2萃取金银花叶,采用单因素实验法考查萃取条件对浸膏收率和绿原酸得率的影响,确定最佳萃取工艺;并对超临界萃取出来的挥发油进行GC-MS分析研究。结果:超临界CO2萃取金银花叶的最佳萃取条件是:萃取压力30MPa,萃取温度50℃,分离釜Ⅰ压力6MPa,分离釜Ⅰ温度50℃,分离釜Ⅱ压力6MPa,分离釜Ⅱ温度45℃;挥发油的GC-MS分析共鉴定出39种化学成分。结论: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可用于提取金银花叶中挥发油及绿原酸。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和水蒸气蒸馏法所提箭秆风挥发油化学成分差异。方法:运用GC-MS对箭秆风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用气相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提取的挥发油鉴定出26种成分,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挥发油鉴定出33个成分,两者共有成分5个。结论:两种方法提取的挥发油成分相差较大。  相似文献   

8.
《中成药》2015,(11)
目的比较以超临界CO2萃取与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垂丝海棠叶挥发油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差别。方法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和水蒸气蒸馏法从垂丝海棠叶中提取挥发油,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GC-HRMS)法对其成分进行分析,归一法确定其相对百分含有量。结果从超临界CO2萃取的挥发油中鉴定出30个成分,占总离子流图峰面积的65.72%;从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挥发油中鉴定出27个,占91.96%。两种挥发油中有9种共同成分。另外,超临界CO2萃取法所得的挥发油对DPPH自由基和Na NO2的清除能力均强于水蒸气蒸馏法所得的挥发油和维生素C。结论两种不同提取工艺下垂丝海棠叶挥发油成分的差别较大,超临界CO2萃取中挥发油成分抗氧化活性较强。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中药白术中挥发油的成分,为白术的临床应用提供指导。[方法]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萃取白术中的挥发油然后通过GC—MS技术分析其中的成分。[结果]共分离出66个峰,鉴定了其中的38个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80%以上,以归一化法计算了各个峰的相对含量。[结论]白术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多是烯类,是临床发挥功效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10.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制首乌中的有效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正交试验的方法,研究超临界CO2萃取制首乌中总蒽醌及二苯乙烯甙成分的最佳工艺条件.以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解析釜Ⅰ压力、解析釜Ⅰ温度为考察因素,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实验条件下两类活性成分得率.优选出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28 MPa,萃取温度60℃,解析釜Ⅰ压力为6 MPa,解析釜Ⅰ温度65℃.本文利用SAS8.0统计软件处理正交试验数据,准确而快速,非常适用于现代化工艺研究.  相似文献   

11.
石世学  潘勤  元英群  李梦寅 《中草药》2007,38(8):1177-1180
目的建立川芎挥发油特征指纹图谱,以科学评价和有效地控制川芎药材内在质量。方法采用GC-MS法分析10批川芎挥发油化学成分,标定共有峰和确定特征指纹峰。结果鉴定出13个共有峰,确定其中8个共有峰为其特征指纹峰。以特征指纹峰作为评价指标,方法的精密度、稳定性、重现性良好。结论采用GC-MS法建立川芎挥发油特征指纹图谱,其特征性和专属性强,可作为川芎药材质量控制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五脉地椒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山东沂山产五脉地椒全草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五脉地椒全草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鉴定。结果从分离出的72个峰中鉴定出61种化学成分,其含量占挥发油总量的98.83%。结论产于山东沂山的五脉地椒全草挥发油主要成分为对-伞花烃、芳樟醇、龙脑、a-松油醉。  相似文献   

13.
岗松油的质量分析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对岗松油进行分析鉴定 ,为岗松油的质量标准提供方法和依据。方法 :用气相色谱 质谱 计算机分析技术、薄层色谱和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对岗松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 ,并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主要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 :从岗松油中分离出 5 0多个组分 ,确认了其中的 38种成分 ,占色谱总馏出峰面积的 94 %以上 ,建立了用薄层色谱和毛细管气相色谱法评价岗松油内在质量的方法。结论 :不同产地、不同采集期岗松油化学成分既有共同点 ,也有不同点 ,芳樟醇等成分可以作为质量分析的指标性和指纹性成分。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新疆戈壁野生木贼麻黄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野生麻黄的果、茎、根中提取挥发油,运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其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经毛细管色谱分离出野生木贼麻黄的果中15个峰,茎中3个峰,根中3个峰,鉴定出了新疆戈壁野性麻黄的果中12种成分、茎中2种成分、根中1个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92.871%。结论:为初步开发利用新疆戈壁野生麻黄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重庆缙云山野菊花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en JX  Chen JN  Wu LT  Zhao D  Deng J 《中药材》2012,35(1):70-74
目的:分析重庆缙云山产野菊花挥发油的化学组成。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野菊花挥发油,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野菊花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结果:野菊花挥发油经气相色谱法(GC)分离得到92个色谱峰,根据各色谱峰的质谱图,鉴定出69个色谱峰,共66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0.07%。结论:重庆缙云山产野菊花无论作为药材还是食品原料,质量均佳。比较重庆缙云山产野菊花和文献报道的其他产地的野菊花的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发现不同产地野菊花的挥发油组分差异很大。  相似文献   

16.
不同炮制品肉豆蔻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黄鑫  杨秀伟 《中国中药杂志》2007,32(16):1669-1675
目的:分析不同炮制品(蒸制、面煨、面炒、滑石粉煨、土煨和麸煨)肉豆蔻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其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用GC毛细管柱色谱法进行分析,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并用GC-MS法鉴定化学成分。结果:分别检出58~104个色谱峰,鉴定出76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8.32%~99.99%。其中,单萜类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69.15%~97.24%,芳香类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2.06%~25.51%。结论:印度尼西亚产肉豆蔻及其炮制品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为单萜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芳香类化合物为次要化学成分。挥发油中存在致动物基因毒性和突变性物质黄樟醚和α-细辛醚、致幻物质肉豆蔻醚和榄香脂素,提示肉豆蔻的使用应慎重。肉豆蔻炮制技术中,麸煨有可取之处,有发展前途。  相似文献   

17.
不同方法提取青蒿挥发油成分分析及抗菌活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采用不同方法对青蒿挥发油进行提取,研究提取过程的优化条件,并对所得青蒿挥发油分别进行抗菌活性研究及GC-MS分析,用于指导制药。方法:采用索氏提取法和直接蒸馏法提取青蒿挥发油,分别进行抗菌实验研,采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法对两种方法得到的挥发油进行成分分析。结果:索氏提取法提取青蒿挥发油的优化条件是:料液比约为1∶7.8,提取时间为3 h。直接蒸馏法提取青蒿挥发油的优化条件是:料液比为1∶7.4,蒸馏时间为5 h。索氏提取法所得青蒿挥发油为青蒿油-1,直接蒸馏法所得青蒿挥发油为青蒿油-2。青蒿油-1对黑曲霉的最低抑制浓度(MIC)为1.25%,菌刺孢属的最低抑制浓度(MIC)为1.25%,青霉的最低抑制浓度(MIC)为5.0%,马青霉的最低抑制浓度(MIC)为1.25%。青蒿油-2对4种细菌最低抑制浓度分别为北京棒状杆菌:0.023 5%,枯草芽孢杆菌0.023 5%,四联球菌0.005 9%,普通变形杆菌3.75%。进行GC-MS分析,青蒿油-1中分离出55个峰,鉴定出48个化合物,青蒿油-2中分离出48个峰,鉴定出39个化合物。结论:青蒿油-1抗真菌作用好于抗细菌作用,可能与青蒿油-1中酮类、醚类、有机酸类具有较强的抗真菌作用(共占总量的8.25%)有关;烯类是挥发油中重要的抗菌成分,青蒿油-2的抗菌作用好于青蒿油-1,可能与青蒿油-2的烯类含量(烯类65.42%)远远高于青蒿油-1(26.49%)有关。  相似文献   

18.
源于同一植株陈皮挥发油成分动态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源于同一植株不同生长期陈皮挥发油成分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GC-MS测定;GC-MS数据分析与AMDIS软件进行解析.结果:4批陈皮共定性、定量72个化合物,总含量分别为95.542%,92.138%,98.655%,96.201%.含量最高的2个化合物是柠檬烯与芳樟醇,分别占43.78 ~ 68.432%,9.258 ~ 15.724%.结论:4批次陈皮挥发油几乎含有相同的物质成分,各成分在含量上有一定差异.一些物质的量变规律对于揭示陈皮挥发油类成分的动态变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北五味子种子挥发油的GC-MS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北五味子种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并与其果实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作比较。方法用五味子种子的水蒸汽蒸馏所得的油状物,运用CC-MS技术,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30min内分离出44个峰,鉴定了其中27个组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5.13%。结论五味子种子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姑把烯,a-金合欢烯、a-荜澄茄油烯,与以前报道的果实挥发油成分有所不同。B-芹子烯、吉马烯B和吉马烯D等在以前的报道中未曾提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