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神经内窥镜在垂体腺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神经内窥镜技术在垂体腺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方式及特点。方法在32例垂体腺瘤切除术中使用了神经内窥镜。其中15例采用内镜辅助下眶上“锁孔”入路垂体腺瘤显微切除术,17例采用神经内镜控制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结果本组32例术后无1例死亡,无1例出现颅内出血、视神经损伤、颈内动脉损伤及脑脊液鼻漏等现象。用内镜控制的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的17例病例中,15例肿瘤全切,1例肿瘤近全切除,1例肿瘤大部分切除。用内镜辅助的经眉切口眶上“锁孔”入路垂体腺瘤显微切除术的15例病例中,14例肿瘤全切,1例肿瘤近全切除。2例病人术后出现一过性多尿。本组32例患者术后随访3~15个月,原有症状均有所改善,异常增高的激素水平均降至正常,MRI检查显示无1例肿瘤复发。结论内镜辅助下经眉切口眶上“锁孔”入路垂体腺瘤显微切除术和内镜控制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符合微创原则,术后并发症少,疗效满意。提倡在垂体腺瘤切除术中使用神经内窥镜技术。  相似文献   

2.
神经内镜下经单鼻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神经内镜下经单鼻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的手术经验,探讨该手术方式的优越性。方法对187例垂体腺瘤采用经右鼻腔蝶窦入路手术,手术全过程在神经内镜下进行。结果脑脊液漏5例,颅内感染2例,术后17 d鼻腔大出血1例。随访3~35个月,MR复查示肿瘤全切除133例,近全切除32例,部分切除20例,活检2例。结论神经内镜下经单鼻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手术入路最为直接,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中视野广,术后恢复快,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3.
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手术切除垂体腺瘤(附128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手术治疗垂体腺瘤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总结经神经内镜下切除垂体腺瘤128例的效果.结果 经标准的神经内镜下单鼻孔-蝶窦入路84例;简化的经单鼻孔-蝶窦入路28例;经双侧鼻孔-蝶窦入路16例.肿瘤全切除99例,次全切除23例,部分切除6例.术后脑脊液漏6例,保守治疗后痊愈.72例患者随访6个月至3年,70例激素水半明显增高的病人中,41例降至正常,18例术后复发.结论 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手术创伤小,安全且并发症少,是垂体瘤手术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4.
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垂体腺瘤切除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切除垂体腺瘤的技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2006年8月至2009年5月在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切除垂体腺瘤202例。结果肿瘤全切除171例(84.65%),次全切除22例(10.89%),部分切除9例(4.46%),术后临床症状改善196例(97.02%)。术后血清内分泌激素较术前有所改善173例(85.64%)。28例(13.86%)出现术后并发症,包括尿崩症、鼻腔出血和脑脊液漏。结论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垂体腺瘤切除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附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行垂体腺瘤切除的手术技巧。方法 2008年4月~2011年3月间共60例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结果肿瘤全切除32例,近全切除17例,大部切除9例,活检2例;术中脑脊液漏9例,予修补;海绵窦出血3例,无颈内动脉损伤;术后一过性尿崩症11例,脑脊液漏2例,脑膜炎1例,均治愈。术后病理示:非功能性腺瘤26例,生长激素腺瘤16例,泌乳素腺瘤12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6例。随访1个月~3年,所有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肿瘤复发8例,予放射治疗5例,再次手术3例。结论神经内镜为经鼻-蝶手术提供了独特的解剖细节,内镜下经鼻蝶窦垂体瘤切除术安全可靠;术者对内镜下解剖的熟悉,手术器械的熟练使用及操作技巧,与肿瘤切除程度及降低手术并发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辅助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腺瘤的初步体会、注意事项及该手术入路优缺点。方法对26例垂体腺瘤患者采用神经导航辅助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结果术后经MRI检查证实全切除20例,4例次全切除,2例巨大腺瘤大部切除,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神经导航辅助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腺瘤,手术快捷、安全、创伤小,符合微创治疗趋势。  相似文献   

7.
神经内镜下经单鼻腔-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经单鼻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的手术技巧及其优越性。方法对经CT或MRI诊断为垂体腺瘤的22例患者采用经单鼻腔-蝶窦入路手术,术中不切除鼻中隔,直接打开蝶窦前壁,经鞍底切除垂体腺瘤。结果全切除18例,次全切除4例。视力、视野均较术前有所恢复。2例术后出现一过性脑脊液漏,13例发生暂时性尿崩。术后8例内分泌恢复正常,随访5例激素水平下降。结论神经内镜下经单鼻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具有手术创伤小,安全且并发症少,操作时间短,术后康复快等优点。该术式值得进一步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手术技术和器械的改进,提高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鼻中隔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的手术效率。方法采用神经内镜经单鼻孔鼻中隔蝶窦入路切除288例垂体腺瘤,术中无需寻找蝶窦开口,以中鼻甲为解剖标志,用单极电凝纵行切开鼻中隔黏膜,髓核钳咬除部分骨性鼻中隔和蝶窦前壁,手术结束时,鼻黏膜复位,无需再填塞鼻腔。结果患者平均手术时间70min,手术时间最短的仅30min,术中无脑脊液漏,术后3~5d出院,效果满意。结论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鼻中隔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手术和住院时间短,出血少,鼻腔内黏膜结构保护良好,术后并发症少,可达到术后无手术痕迹的效果,手术器械的改进与正确应用是提高手术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内窥镜电视监测下经单鼻腔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窥镜电视监测下经单鼻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视野清晰.手术中显露照明好,本文创新性应用内窥镜技术治疗7例垂体腺瘤病人,本组男5例,女2例,年龄35~58岁.平均43.9岁.其中微腺瘤(<1cm)1例.小腺瘤(1~2cm)1例,中腺瘤(2~3cm)2例,大腺瘤(>3cm)3例;PRL腺瘤2例,GH腺瘤2例.混合性腺瘤1例,无功能性腺瘤2例.经单鼻腔粘膜下入路1例.粘膜外入路6例.经粘膜外入路直接达蝶窦前壁,手术简捷.符合人体正常生理解剖,同时避免了对鼻中隔的损伤,提高了手术的准确性,减少了手术中的危险性及手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的治疗经验。方法对32例病人采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进行垂体腺瘤切除术,其中微腺瘤2例,大腺瘤22例,巨大腺瘤8例;伴垂体卒中3例。结果20例全切除,10例次全切除,2例大部切除临床症状术后均有改善。术后出现短期尿崩18例,脑脊液鼻漏1例,垂体功能低下2例;经治疗后均缓解。结论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简便、安全、有效等优点;术中准确、轻柔的操作是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馒袭性垂体腺瘤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目的探讨采用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侵袭性垂体腺瘤的方法。方法对经神经导航及神经内镜辅助的单鼻孔-蝶窦入路手术治疗的37例侵袭性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镜下全切除21例,次全切除10例,大部分切除6例,无死亡。术后有脑脊液鼻漏2例,1例经保守治疗后治愈,另1例经手术修补治愈。患者术后原有症状均有所改善。结论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侵袭性垂体腺瘤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安全且并发症少等优点。术中利用神经导航系统和神经内镜辅助手术避免重要结构损伤,提高肿瘤的切除程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内镜经鼻垂体腺瘤切除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内镜经鼻垂体腺瘤切除术的外科技术.方法 总结2003年9月至2006年3月100例内镜经鼻垂体腺瘤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微腺瘤30例,大腺瘤35例,巨大腺瘤35例.功能性腺瘤68例,无功能性腺瘤32例.头痛82例,视力减退伴视野缺损76例,失明3例,闭经、泌乳36例,肢端肥大26例,垂体功能低下15例,其他症状者6例.结果 术中内镜下肿瘤全部切除93例,大部切除7例,7例均为质地硬韧的纤维型腺瘤.术后短暂性尿崩症32例;脑脊液鼻漏5例.术后随访平均28个月,肿瘤残余者10例;12例肿瘤复发,10例再次行经蝶手术,2例行开颅手术;术后内分泌症状改善不明显者,有11例行溴隐亭治疗,18例病人行伽玛刀治疗.结论 内镜经鼻垂体腺瘤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外科技术.  相似文献   

13.
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的方法、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6月至2005年8月,在我院神经外科接受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术的66例垂体腺瘤的临床资料。男性32例,女性34例,年龄在18岁到73岁,平均44岁。其中微腺瘤11例,大腺瘤55例;无功能腺瘤46例,泌乳素腺瘤13例,生长激素腺瘤7例。结果全切除49例,近全切除12例,大部切除5例。微腺瘤全切除10例,近全切除1例;鞍内大腺瘤全切除23例,近全切除4例;鞍内和鞍上大腺瘤全切除16例,近全切除4例,大部切除3例;侵及海绵窦的5例大腺瘤3例近全切除,2例大部切除。所有病例中,术后有28例尿崩症,5例垂体前叶功能低下,1例颅内感染和1例鼻窦炎。结论内镜下切除垂体腺瘤是一种安全、有效和并发症少的治疗方法,尤其适合治疗微小腺瘤和局限于鞍内和蝶窦的垂体腺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手术治疗垂体腺瘤的方法和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5月至2014年5月10年期间,采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手术的476例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法、手术后并发症,其中应用神经内镜辅助治疗21例。结果手术全切除357例(75%),大部分切除102例(21.4%),部分切除17例(3.6%)。全部病例均进行随访:视力改善62例(87.3%);内分泌功能有不同程度改善283例(78.8%);手术并发症:一过性尿崩51例,发生脑脊液鼻漏81例,昏迷2例。结论单鼻孔蝶窦入路外科手术最大限度地利用了鼻腔的自然间隙,具有入路直接、创伤轻微、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术后康复快,垂体功能保存率高等优点,是微创治疗垂体腺瘤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同时,应用神经内镜可以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儿童及青春期垂体腺瘤的临床特点和内镜下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20岁以下垂体腺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泌乳素腺瘤14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8例,生长激素腺瘤6例,无功能性腺瘤3例。均行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结果肿瘤全切除28例,次全切除3例。手术并发症:暂时性尿崩症4例,脑脊液漏2例,水电解质紊乱4例。随访6个月~5年,治愈26例,缓解3例,复发2例。结论儿童及青春期垂体腺瘤多为功能性腺瘤,无功能腺瘤仅占少数。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手术是治疗儿童和青春期垂体腺瘤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巨大垂体腺瘤二次经蝶手术策略、技巧及术后并发症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巨大垂体腺瘤二次经蝶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对手术切除程度、术后症状、激素水平变化及并发症处理等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术后病理结果显示:无功能性腺瘤22例,其中无功能性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1例;生长激素腺瘤8例。功能性垂体腺瘤病人术后激素水平均不同程度下降。术后并发一过性尿崩症9例,脑脊液鼻漏4例,无死亡或严重并发症病例。术后3个月行MRI复查17例,肿瘤全切除4例,次全切除7例。部分切除6例。结论对单纯经蝶或经颅入路均无法一期全切除或术后随访肿瘤复发的巨大垂体腺瘤病例.二次经蝶手术应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单鼻腔经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垂体腺瘤的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458例垂体腺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无功能腺瘤167例,混合性腺瘤34例,功能性腺瘤257例。均行单鼻腔经蝶入路显微切除垂体腺瘤。结果肿瘤全切除306例,次全切除117例,部分切除35例。术后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术后发生难治性尿崩3例,脑脊液漏11例,脑出血2例,感染2例,视力下降3例,鼻出血2例。随访3个月~5年,复发58例,复发率12.7%。结论单鼻腔经蝶入路手术是垂体腺瘤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垂体瘤的单鼻孔神经内镜下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神经内镜下垂体腺瘤切除手术技术.方法 回顾总结47例近期临床资料,分析术式的优缺点和克服其弊端的方法.结果 47例神经内镜下经鼻碟窦手术组肿瘤全切除39例,次全切除8例,平均手术时间85 min.后27例平均手术时间及肿瘤全切率与前20例有显著差别.结论 经单鼻孔蝶窦垂体瘤神经内镜手术技术简便、安全和有效.神经内镜手术更加微创,在经鼻碟窦入路过程及鞍区肿瘤切除方面具有优势,可提高肿瘤全切率.对该术式的技术技巧的掌握将进一步发挥神经内镜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单纯神经内镜下经单鼻腔-蝶窦入路手术治疗垂体腺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我科单纯神经内镜下经单鼻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的手术经验,探讨该手术方式的优越性.方法 对经CT或MRI诊断为垂体腺瘤的42例患者(肿瘤直径<1cm11例,1~2 cm 11例,2~3cm 18例,>3cm 2例)采用经单鼻腔-蝶窦入路手术,术中不切除鼻中隔,直接打开蝶窦前壁,经鞍底切除垂体腺瘤.结果 全切除38例,次全切除4例.视力、视野均较术前有所恢复.6例术后出现一过性脑脊液漏,23例发生暂时性尿崩.术后18例内分泌检查恢复正常,4例随访激素水平下降.结论 单纯神经内镜下经单鼻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具有手术创伤小、照明好、安全、提供360度全景的术野且并发症少.操作时间短,术后康复快等优点.该术式值得进一步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