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了解宁乡县1975~2005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加速控制麻疹。方法对宁乡县1975~2005年麻疹发病情况进行了流行病学分析。结果麻疹发病有两个明显不同阶段:1975~1986年发病呈高发状态,具有明显的周期性,每隔2~3年出现一个发病高峰,整个流行呈波浪式态势,流行模式以暴发为主。1987~2005年发病呈低发状态,其发病率波动在0.00~9.61/10万,流行模式以散发和暴发并存,以散发为主。局部麻疹暴发影响全县的发病水平;2~5月为麻疹高发季节。不同时期麻疹发病年龄分布提示,发病年龄后移。对麻疹病例的免疫史分析表明,31.33%未接种麻疹疫苗,21.37%免疫史不详。结论加速控制麻疹应继续加强麻疹疫苗的常规免疫,提高麻疹疫苗的初种、复种覆盖率和有效接种率;在全县范围内适时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加强麻疹疫情监测和报告;对麻疹疫点应及时处理,防止麻疹暴发。  相似文献   

2.
安徽省1998~2001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和控制策略分析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为了解安徽省加速控制麻疹进展,对1998~2001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和控制策略进行了分析.自采取加速控制麻疹措施后,麻疹发病率下降显著,1996~2000年年平均发病率比1991~1995年下降了67.72%;麻疹仍每隔2年流行1次,持续2年;每年3~6月是发病高峰季节;平均发病年龄逐年增大,2001年为11.06岁,但仍属小年龄发病模式;爆发病例占总病例数的60%以上,主要集中在中小学生.建议继续采取以下控制麻疹的策略①提高和维持高水平2剂麻疹疫苗接种率;②有必要在中小学生中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③进一步加强麻疹及其它出疹性疾病监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苏州工业园区2004~2006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和调整麻疹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苏州工业园区2004~2006年麻疹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苏州工业园区2004~2006年共报告麻疹284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9.52/10万,无死亡病例,3~6月份为发病高峰,各年龄组均有发病,≥15岁年龄组发病数占总病例数的51.41%,流动人口发病数占总病例数的46.48%。结论提高麻疹疫苗覆盖率,加强麻疹监测和麻疹病人及密切接触者管理,加强流动人口麻疹的预防控制,对高危人群开展麻疹疫苗普种和应急接种,是控制和消除麻疹的关键策略。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深圳市宝安区2003-2007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 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 结果 深圳市宝安区2003-2007年共报告麻疹205例,年发病率为1.93/10万~11.41/10万;常住和流动人口发病分别为159和46例,各占77.56%和22.44%,常住人口中外来工病例占42.14%(67/159);205例中<8月龄儿童发病13例,占6.34%,≥18岁136例,占66.34%,病例中有麻疹疫苗免疫史者占15.61%(32/205),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者占84.39%(173/205). 结论 人口频繁流动和免疫空白及免疫失败人群的自然积累是麻疹发病回升的主要原因.高覆盖率的常规免疫结合强化免疫活动和有效的疾病监测系统是控制麻疹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青海省2001~2005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及控制策略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分析青海省2001~2005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提出控制麻疹策略及措施。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运用SPSS 10.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青海省2001~2005年共报告麻疹1 81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7.33/10万。8月龄~14岁病例数占65.18%;病例中有麻疹疫苗(MV)免疫史的占21.10%,无免疫史的占25.57%,免疫史不详的占53.33%;发病高峰在3~6月。青南地区发病率高于环湖地区,环湖地区高于西宁和海东地区。结论免疫空白和免疫失败人群的积累是麻疹发病的主要原因。高免疫覆盖率和高质量的监测是控制麻疹的关键策略。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黄山市2002-2006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提出控制麻疹策略。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运用SPSS13.0软件分析、评价。结果黄山市2002-2006年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706例,确诊380例,年均发病率5.27/10万。麻疹发病呈散发和暴发共存的流行模式。发病高峰在3-5月和12月,发病年龄以5-39岁人群为主。病例中有免疫史的占29.20%,无免疫史的占32.30%,免疫史不详的占38.50%。结论免疫空白和免疫失败人群的自然积累是麻疹发病的主要原因。进一步加强麻疹疫苗的常规免疫,考虑对大年龄组人群接种麻疹疫苗,提高麻疹监测质量,是加速控制麻疹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7.
韩务强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0):1948+1958
[目的]了解中牟县2000~2009年的麻疹流行特征,为加速控制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0~2009年麻疹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麻疹发病率年平均为7.30/10万,发病年龄主要是7岁以下儿童(73.72),发病季节高峰在1~5月,2~3年为一流行周期。流动人口发病比率逐渐加大。[结论]麻疹流行的主要原因是免疫空白人群、人口流动。建议加强MV初免和复种工作,提高接种质量和免疫覆盖率,开展对特定人群的免疫,完善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减少免疫空白人群是当前控制麻疹发病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洞口县麻疹流行病学特点,确定易感人群,为控制麻疹疫情制定有效的措施。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导出洞口县麻疹病例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15年洞口县新报告麻疹确诊病例106例,其中男性占56.60%,女性占43.40%。年龄集中在5岁以下儿童,占80.19%(其中8月龄及以下的儿童占35.85%);1~5岁儿童占32.08%,25~40岁人群出现一个小高峰,占9.43%。病人职业以散居儿童为主,占86.79%;其次为农民占9.43%、学生占1.89%、家庭待业人群占1.89%。病人以常住人口为主,占75.47%。发病季节集中在1-2月份,占66.98%。发病人群无免疫史占72.64%,接种1剂次占12.26%,病例发病前7~21天去过医院的有47例,占44.34%。结论洞口县麻疹新发病例以0~5岁儿童为主,尤其是2岁以下0剂次免疫儿童,病例发病前7~21天去过医院的比例比较大。提示应加强对重点人群监控工作和麻疹疫苗接种工作,同时要加强医院内感染监控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2009年内蒙古自治区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提出麻疹控制措施。方法根据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和麻疹脏测信息专报系统,对2009年麻疹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内蒙古自治区2009年麻疹发病率开始下降,报告麻疹病例1 456例,发病率为6.03/10万,15岁人群发病数占48.21%,确诊病例中有麻疹疫苗免疫史占25.34%。结论保持高质量的麻疹疫苗常规免疫,适时的开展全区强化免疫活动,提高监测系统的灵敏性是控制和消除麻疹的关键策略。  相似文献   

10.
辽宁省2001~2003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宁夏  姚文清  王艳  马艳  张化平 《中国公共卫生》2004,20(11):1382-1382
为了解辽宁省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与动态,预测麻疹的流行趋势,以便提出有效的麻疹控制策略,本文对辽宁省2001~2003年麻疹发病资料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正阳县麻疹疫情状况,为制定麻疹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2009年正阳县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和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麻疹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5~2009年合计报告540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4.07/10万。年均发病率,2005~2009年分别为0.66/10万、1.84/10万、52.01/10万、8.17/10万、7.68/10万(P<0.01);男性为16.15/10万,女性为11.30/10万(P<0.01);城区为27.51/10万,农村为12.64/10万(P<0.01)。540例病人中,9~23月龄的占32.22%,2~14岁的占34.81%;1~6月发病的占87.22%;散居儿童占62.96%。[结论]正阳县麻疹近年发病呈波动趋势,2007年为发病高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2003-2007年宜宾县麻疹流行规律,为有效预防和控制麻疹的发生与流行提供依据.方法 对宜宾县2003-2007年麻疹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3-2007年宜宾县麻疹共报告病例337例,无死亡病例,2003-2007年发病率分别是5.78/10万、4.23/10万、6.69/10万、9.03/10万和10.58/10万,平均发病率为7.28/10万;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主要集中在每年1~6月,占全年发病的78.34%;男女性别比为1.46:1,15岁以下年龄组人群为该病的主要发病人群;职业分布以幼托儿童、散居儿童、学生为主,占发病总数的89.61%,5年发生2起暴发疫情.结论 宜宾县近5年麻疹发病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发病模式以散发与局部暴发并存.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市流动人口麻疹暴发疫情特征及控制策略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北京市近10年来本市户籍人群麻疹发病控制在历史最低水平,但随着流动人口不断增多,流动人口麻疹发病日益突出,并常以暴发的形式出现。其发病对象以学龄前儿童和建筑民工为主,发病主要原因是未接种过麻疹疫苗。加强麻疹监测,提高流动儿童常规免疫覆盖率,开展特定人群强化免疫,增强流动人口保健意识,是预测和控制暴发、降低该人群发病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4.
张丽  胡艳 《职业与健康》2011,27(14):1642-1644
目的分析信阳市2004—2009年麻疹发病流行特征,了解当前麻疹发病特点,为实现2012年全市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信阳市2004—2009年麻疹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数据通过Excel 2003和SPSS13.0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信阳市麻疹发病特征:①季节性明显,主要集中在3—7月的春夏季,占全年总发病数的60.22%;②发病人群呈现典型的小年龄组发病模式,学龄前儿童是麻疹发病的高危人群,94.34%病例的年龄<15岁,且小年龄儿童麻疹发病率逐年上升,1岁以下幼儿发病率由2004年的11.68/10万上升到2009年的435.38/10万;③高度散发和局部暴发、流行相结合。2009年浉河区、新县和潢川县发生麻疹流行,报告发病率分别高达50.37/10万、36.23/10万、33.83/10万。结论近年来,信阳市麻疹的流行特征在发病时间、流行强度和年龄分布上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全市麻疹的发病率逐渐上升。麻疹疫苗接种作为控制发病的有效措施,在信阳市的落实需要进一步加强,保证在人群中形成针对麻疹的免疫屏障,控制发病,逐步实现2012年消除麻疹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通辽市麻疹发病情况,分析流行原因,探讨控制策略.[方法]对通辽市2006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和麻疹监测系统的麻疹发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IgM抗体.[结果]通辽市2006年麻疹发病606例,发病率为20.19/10万,是该市2000年以来发病最高年,各旗(县、市、区)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麻疹发病存在明显季节性,4~6月发病516例,占85.15%.发病年龄从2月龄到58岁.其中,<8月龄110例,占18.15%;8月龄至7岁172例,占28.38%;8~14岁74例,占12.21%;15~60岁250例,占41.25%.无麻疹疫苗(MV)免疫史者159例,占26.24%;免疫1剂的179例,占29.52%;免疫≥2剂的95例,占15.73%;免疫史不详的173例,占28.51%.男性发病351例,女性发病255例,男女性别比为1.38:1.366例经血清学检测,麻疹IgM均为阳性.[结论]通辽市2006年麻疹发病率总体水平较高,发病人群中MV接种率较低,应做好儿童麻疹疫苗复种,探索非免疫规划人群控制麻疹的策略,最大限度地减少免疫空白,以降低麻疹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6.
黄昌红  孙龙  陆寒  王勤 《职业与健康》2011,27(14):1570-1573
目的了解开封市2006—2010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提出实现2010年消除麻疹措施。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6—2010年开封市麻疹发病及采取的预防控制措施进行分析。结果 8年间麻疹流行趋势呈周期性,每3年出现1个发病高峰,经历了2005年发病高峰,2006年达到了发病低位,于2007年开始回升,2008年达到了发病率的新高。2009年后发病率降低,于2010年创历年新低。麻疹病例分布广泛,流行模式为散发和暴发并存,病例主要集中在尉氏县、杞县及开封县。发病季节主要集中在4—6月;属小年龄发病模式,﹤1岁儿童为麻疹高发年龄段,其病例构成在29.39%~54.29%之间;病例中有75%的无免疫史或免疫不详史,19%仅接种1剂次麻疹疫苗。结论在加强常规免疫接种的同时,注重对往年疫情数据收集、分析,寻找流行规律,于发病高峰来临前实施强化免疫,查漏补种;扩大适龄儿童年龄段,及时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采取针对不同人群实施补充接种(如育龄妇女、孕前妇女等)等综合防制措施,为实现2012年消除麻疹目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泰安市1999~2003年麻疹监测与控制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解泰安市麻疹流行病学特点和麻疹监测系统运转状况 ,对 1999~ 2 0 0 3年麻疹监测和预防接种数据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显示 :1999~ 2 0 0 3年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 4 6 2例 ,较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 (15 4例 )高出 2 0 0 % ,其中确诊麻疹 16 2例。目前麻疹发病仍有明显春末夏初季节高峰 ,且每年首例麻疹出现早晚与年内病例多少 (r =0 77)及其疫情停止早晚 (r=0 74 )相关。麻疹发病主要因素为麻疹疫苗 (MV)实际接种率较低和免疫失败。麻疹疑似病例的及时报告、及时调查、合格血清标本采集率分别为 10 0 0 0 %、10 0 0 0 %和 96 5 4 %。 1999~ 2 0 0 3年MV常规免疫接种 82 4 799人次 ,年报告接种率均 >90 % ;对重点人群开展了 3轮MV强化免疫 ,接种 18784 17人次。表明正确实施MV预防接种是控制麻疹的基础 ;加强麻疹监测 ,提高监测质量 ,是加速控制麻疹的关键。同时要注重流动人口中儿童的计划免疫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18.
华坪县麻疹流行及免疫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云南省华坪县2004年12月~2005年2月麻疹流行的原因。方法对麻疹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对麻疹病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IgM抗体。结果全县报告麻疹224例,11个乡、镇均有病例发生,县政府所在地病例占总病例数45.98%,中小学生病例44.20%,对44例患者血清麻疹IgM检测,阳性42例,阳性率95.45%。结论调查结果提示麻疹疫苗的初种和复种是控制麻疹的主要策略;保证接种质量、提高免疫成功率是控制麻疹的重要环节;提高麻疹监测系统工作质量、及时发现和报告病例是控制和扑灭疫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南京市鼓楼区1999~2004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提出控制麻疹策略。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运用SPSS 11.0软件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南京市鼓楼区1999~2004年共报告麻疹205例,常住人口年平均发病率为4.70/10万。常住人口发病以成人为主,≥18岁病例数占常住人口总病例数的77.99%;而流动人口以小年龄段为主,<10岁病例数占流动人口总病例数的71.74%。中学生和散居儿童病例分别占44.88%、17.07%。病例中有免疫史的占15.61%,无免疫史的占19.51%,免疫史不详的占64.88%。麻疹发病高峰在3~6月。结论人口频繁流动和免疫空白及免疫失败人群的自然积累是麻疹发病的主要原因。高覆盖率的常规免疫结合强化免疫活动和有效的疾病监测系统是控制麻疹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全国2004~2006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和预防控制措施分析   总被引:87,自引:6,他引:87  
目的了解全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2004~2006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和预防控制(防控)措施,为进一步控制和消除麻疹提供依据。方法对麻疹发病和防控措施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全国2005年麻疹疫情回升,报告发病率为9.50/10万,2006年(1~6月,下同)总体发病水平低于2005年同期。2004年以前西部地区麻疹发病率较高,2005年开始东部地区和东北三省麻疹发病率上升明显,西部地区麻疹发病率相对下降。<15岁儿童麻疹病例数分别占2004、2005、2006年总病例数的83.90%、70.33%、66.81%,呈逐年减少趋势,但≤1岁儿童麻疹病例构成逐年增加,从2004年的4.54%上升到2006年21.15%。2005年流动人口麻疹病例占总病例数的37%,主要集中在经济发展较快的省和大城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贵州省麻疹疫苗(MV)强化免疫效果明显。结论应进一步加强MV常规免疫,防控麻疹爆发;高发省份在适当时候开展MV强化免疫;针对近年麻疹一些流行病学特征发生变化,开展防控和消除麻疹应用性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