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比较皮下注射吗啡进行PCA及静脉注射吗啡进行PCA两种不同方法在断指再植病人术后镇痛中的疗效及其副作用。方法  4 0例断指再植术后患者 ,随机分为PCSA组和PCIA组 ,每组 2 0例 ;两组配方均为 :吗啡 6 0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 6 0ml,背景剂量 1ml/h ,PCA量 0 .5ml,锁定时间 10min ;镇痛效果及副作用评估 :分别于术后 4h、8h、12h、2 4h、4 8h随访 ,并记录以下数据 :①各时间点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定法 (VAS) ;②镇静状态评分 ;③恶心呕吐评分 ;④术后 4 8h患者对PCA整体满意度按差、一般、良好、优秀进行评级。结果 术后 4h、8h时间点PCSA组VAS评分显著高于PCIA(P <0 0 5 ) ;而镇静评分显著低于PCIA(P <0 0 5 ) ;PCIA组在恶心呕吐评分明显高于PCSA组 (P <0 0 5 ) ;患者对两种不同PCA的满意度评估无显著性差异。讨论 本组观察结果表明 ,对于断指再植术后患者 ,皮下及静脉PCA均能提供良好的镇痛效果 ,患者的满意度较好 ,但各有利弊。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药物复合连续臂丛阻滞术后镇痛对断指再植存活率的影响.方法将断指再植手术8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3例)A组0.2%罗哌卡因200ml+芬太尼0.4mg;B组0.2%罗哌卡因200ml+芬太尼0.2mg+高乌甲素16mg.两组病人均采用PCA术后镇痛.记录镇痛效果、不良反应.记录两组再植指的血运状况及再植指存活率.结果A组术后镇痛VAS评分1.9±1.2,优良率91%;B组术后镇痛VAS评分1.2±0.7,优良率100%.A组毛细血管充盈时间1.9±0.33s;B组毛细血管充盈时间1.0±0.27s两组比较P<0.01.A组再植指存活率77%,B组再植指存活率9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B组连续臂丛阻滞术后镇痛效果优于A组,不良反应少,能提高断指再植存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光子治疗仪在断指再植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1—12月浙江省台州医院手足外科收治的112例断指再植术后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6例。对照组予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光子治疗仪照射干预,两组持续干预7 d。比较两组术后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血管充盈时间、血氧饱和度(SpO2)、动脉血流参数[动脉舒张期血流速度(Vd)、收缩期峰值速度(Vs)和阻力指数(RI)]、血管危象发生率和断指成活率。结果 术后第1、3、7天,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第7天,观察组血管充盈时间短于对照组,SpO2水平、Vd和Vs高于对照组,RI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血管危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断指成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断指再植术后患者应用光子治疗仪可减轻术后疼痛,改善断指局部血供,缩短血管充盈时间,提高血氧饱和度及断指成活率,降低血管危象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烤灯保暖对断指再植术后患者断指疼痛、血运、血管危象和成活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8月到2022年7月于医院手外科住院的断指再植术后患者10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2例。对照组按照断指再植术后护理临床路径进行常规护理、健康宣教、局部皮肤保温和血供情况观察,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烤灯保暖干预,连用7 d。比较两组术后断指疼痛程度、血运、血管危象发生率和成活率。结果 研究组术后第1、2、3天断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第3天断指血流阻力指数(RI)、血管管径和平均血流速度(V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天,研究组断指RI低于对照组,血管管径和Vm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断指血管危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断指成活率为94.23%(49/52),高于对照组的80.77%(42/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1,P<0.05)。结论 烤灯保暖用于断指再植术后患者中不仅对断指具有良好的止...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断指再植住院患者急性情感抑郁的术后影响。方法:采用基本资料调查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对40例断指再植患者进行急性期情感抑郁状况调查,将38例经过测定确定有情感抑郁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心理干预组19例和对照组19例。对照组进行断指再植术常规基础护理;心理干预组除予以常规基础护理外,予以术前、术后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情感抑郁状况及断指再植成活率。结果:心理干预组手术效果好,断指成活率较高,且情感抑郁情况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临床治疗基础上,对断指再植患者进行早期心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断指再植患者的心理应激,控制不良情绪的出现,有助于预防再植术后血管危象的发生和促进再植指的顺利成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单侧指动脉结扎与吻合指动脉断指再植术治疗末节无静脉断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36例(43指)末节无静脉断指患者,按照手术方法分为吻合组(n=18例,22指)与联合组(n=18例,21指)。吻合组行吻合指动脉断指再植术治疗,联合组行单侧指动脉结扎联合吻合指动脉断指再植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时间、创伤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再植植体成活、植体坏死、血管危象情况、植体指甲长度、感觉级别、两点分辨觉(2-PD)、指关节活动度。结果:联合组手术时间较吻合组长,创伤愈合时间、住院时间较吻合组短(P0.05);联合组再植植体成活率95.45%(21/22)较吻合组66.67%(14/21)高,植体坏死率4.55%(1/22)较吻合组33.33%(7/21)低,血管危象发生率4.55%(1/22)较吻合组38.10%(8/21)低(P0.05)。结论:与吻合指动脉断指再植术相比,单侧指动脉结扎联合吻合指动脉断指再植术治疗末节无静脉断指,虽然手术时间略长,但创伤愈合快,住院时间短,可提高再植植体成活率,减少植体坏死、血管危象发生,促进患指活动、感觉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环境条件对断指再植成功率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断指再植术后环境条件的合理设置.方法 将501例断指再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48例,观察组253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的显微外科术后环境条件,而观察组则借助红外线测温仪和数字皮温仪随季节变换调节室温、皮温的保持与干预,合理管理病室环境,并对血管危象的发生给予针对性预防.比较两组患者的断指再植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总再植356指,动脉危象发生率18.26%、静脉危象发生率23.03%、总成活率86.80%;对照组总再植305指,动脉危象发生率24.92%、静脉危象发生率31.15%、总成活率76.39%.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合理的术后环境干预能够为再植指提供优良的成活条件,从而有助于断指再植成功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与静脉自控镇痛(PCIA)对重度先兆子痫病人剖宫产术后的影响。方法:选择150例剖宫产终止妊娠的重度先兆子痫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术后给予PCEA;B组术后给予PCIA;C组术后肌注盐酸哌替啶+异丙嗪镇痛,每组各50例。观察3组产妇术前、术后2h、8h、12h、24h、48h的VAS镇痛评分,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尿蛋白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检测血清儿茶酚胺(CA)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A组术后2h、8h、12h、24h、48h镇痛效果均明显优于B组和C组(P〈0.05),A组术后各时点MAP和HR均显著低于B组和C组(均P〈0.05),术后各时点血清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和hsCRP水平均显著低于B组和C组(P〈0.05)。结论:PCEA用于重度先兆子痫产妇剖宫产术后镇痛可显著降低血压,降低血清CA与hsCRP水平,有效降低应激反应和炎症反应,有助于控制病情。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病人自控蛛网膜下腔镇痛于妇科盆腔手术术后镇痛的应用。方法:择期行子宫切除术病人80例,随机分为病人自控蛛网膜下腔镇痛组(PCSA,n=40),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组(PCEA,n=40),均以吗啡为镇痛药物采用相应浓度进行患者自控镇痛。观察记录患者术后不同时点镇痛情况及术后50h总体镇痛评价。记录两组所用吗啡剂量、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镇痛效果满意,除术后6h外无明显差异;两组间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别;PCEA组吗啡使用剂量及按压次数较PCSA组多。结论:连续蛛网膜下腔镇痛可达到较硬膜外镇痛更满意的镇痛效果,用药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0.
高乌甲素和曲马多用于老年开胸手术超前镇痛效果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氢溴酸高乌甲素(Lappaconitine Hydrobromide)和曲马多(Tramadol)在老年开胸手术患者超前镇痛效果和安全性。方法60例择期开胸手术患者,分为3组,每组20例。Ⅰ组患者全麻后于切皮前10 min静注高乌甲素0.1 mg/kg静脉滴注;Ⅱ组给予曲马多2 mg/kg静脉滴注;Ⅲ组:用生理盐水替代高乌甲素或曲马多。手术结束时接自控镇痛(PCIA)泵行术后镇痛。术后测定VAS评分,记录PCIA有效按压次数及镇痛药累积用量,观察镇痛期间MAP、HR、R、SpO2的变化。结果Ⅲ组VAS评分、PCIA有效按压次数、术后镇痛药累积用量均显著高于Ⅰ、Ⅱ组(P〈0.01),Ⅲ组术后24 h及术后48 h呼吸频率及SpO2显著降低,与Ⅰ、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Ⅰ组与Ⅱ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Ⅰ组最少而镇痛满意度Ⅰ组最高。结论高乌甲素可取得与曲马多同样满意的超前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1.
不同浓度的左旋布比卡因用于可行走式分娩镇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低浓度左旋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自控镇痛用于产妇可行走式分娩镇痛的可行性,寻找左旋布比卡因的最佳有效浓度。方法60例ASAⅠ~Ⅱ级初产妇随机分为3组:Ⅰ组镇痛配方为0.075%左旋布比卡因加0.2μg/ml舒芬太尼;Ⅱ组为0.1%左旋布比卡因加0.2μg/ml舒芬太尼;Ⅲ组为0.15%左旋布比卡因加0.2μg/ml舒芬太尼。记录镇痛起效时间、PCA次数、VAS评分、运动神经阻滞评分、分娩时间和方式、产妇满意度和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Ⅰ组起效时间、PCA次数、用药量显著高于Ⅱ组与Ⅲ组(P〈0.01);Ⅱ组与Ⅲ组镇痛后的VAS评分明显低于Ⅰ组,镇痛满意率也显著高于Ⅰ组(P〈0.01)。Ⅲ组与Ⅱ组相比,镇痛效果、分娩时间与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出现轻度运动神经阻滞的比例Ⅲ组明显高于Ⅱ组(P〈0.05)。结论0.1%左旋布比卡因复合0.2μg/ml舒芬太尼既能提供良好的镇痛且对下肢运动神经影响轻微,是可行走式分娩镇痛较为理想的一种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断指(肢)再植术后病人实施正确的护理,提高断指(肢)的成活率,最大限度的恢复再植指(肢)的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正确预防和处理并发症的发生,并实施正确的康复指导。结果本组38例41指,成活39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断指(肢)再植术后的观察、护理和及时处理血管危象、并发症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术后的康复指导和功能锻炼是使再植成活的肢体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功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连续臂丛阻滞术后自控镇痛对断指再植术后肢体的保护作用。方法对80例上肢单指完全离断伤行断指再植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A组为连续臂丛阻滞镇痛组:B组不行镇痛。观察两组分别于麻醉前1h(T1),手术后4h(T2),12h(T3),24h(T4)四个时段抽取肘静脉血测定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浆浓度。结果手术前1h(T1)两组MDA、GSH、SOD无明显差异;与T1相比,A组MDA在T2、T3、T4时显著降低(P<0.01),GSH、SOD均显著增高(P<0.01);与A组比较,B组T2、T3、T4时MDA均显著增高(P<0.01),GSH、SOD则显著降低(P<0.01)。结论连续臂丛阻滞术后自控镇痛能够有效地预防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可有效保护断肢再植术后肢体。  相似文献   

14.
《临床医学工程》2019,(10):1413-1414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断指再植成活率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68例行断指再植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每组断指各40指。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断指再植成活率、术后6个月再植断指功能恢复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断指再植成活率为9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0%(P <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的再植断指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P <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7.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4%(P <0.05)。结论综合护理可有效提高断指再植成活率,促进再植断指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PCEA无痛分娩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PCEA)无痛分娩时罗哌卡因的常用浓度与持续输注速度的探讨.[方法]选PCEA法进行无痛分娩的初产妇随机分为3组,A组用0.15%罗哌卡因(R)持续输注速度为6 ml/h,B组用0.125%R持续输注速度为8 ml/h,C组用0.1%R持续输注速度为10 ml/h.观察镇痛效果、运动阻滞程度、分娩情况和新生儿情况.[结果]3组新生儿窒息(Apgar)评分没有差异(P>0.05),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与镇痛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A组与C组比较下肢运动阻滞(MBS)评分与第二产程时间有显著性差异,B组第二产程时间(P<0.01)比C组明显延长(P<0.01).[结论]PCEA下无痛分娩需要低浓度、较大流速的局麻药,才能完成理想的可行走分娩镇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124例ASA Ⅰ~Ⅱ级初产妇,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S组)和芬太尼组(F组),每组62例.硬膜外腔置管后,接电子镇痛泵采用PCEA,S组:舒芬太尼0.4 μg/ml+0.15%甲磺酸罗哌卡因;F组:芬太尼2 μg/ml+0.15%甲磺酸罗哌卡因.观察各组不同时段视觉模拟评分(VAS)和不良反应,同时记录两组镇痛起效时间、产程时间、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两组在PCEA 5、30、60 min及宫口开全时VA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EA 5 min,两组VA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产程时间、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与芬太尼比较,对母婴无明显不良影响、均能达到良好的镇痛,舒芬太尼镇痛起效时间、镇痛效果、镇痛持续时间优于芬太尼组,是一种较好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7.
李建英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0):1329-1330
目的:探讨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CSEA)下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产程、母婴的影响。方法:R在蛛网膜下腔隙注入罗哌卡因3 mg和B布比卡因3 mg;然后PCEA用0.125%布比卡因+芬太尼0.125%罗哌卡因(R组)或0.125%布比卡因(B组)加芬太尼2μg/m l,持续给药(8~10 m l/h)。同期未接受PCEA分娩镇痛自然顺产的90例初产妇为对照组。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下肢运动神经阻滞评分(MBS)评估镇痛阻滞效果。结果:麻醉后15 m in观察组产妇VAS、MBS镇痛前后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观察组活跃期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第2产程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SEA罗哌卡因用于分娩镇痛较布比卡因对运动神经阻滞轻,不影响产程及新生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小剂量氯胺酮用于上腹部手术后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的效果.方法 将100例ASA Ⅰ~Ⅱ级、行上腹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Ⅰ组PCEA泵含0.125%左布比卡因+0.05 mg/ml吗啡.Ⅱ组PCEA泵含0.125%左布比卡因+0.05 mg/ml吗啡+0.2 mg/ml氯胺酮.结果 术后第1天和第2天吗啡消耗量Ⅰ组分别为(8.28±2.75) mg、(7.74±1.85) mg,Ⅱ组为(6.71±1.35) mg、(6.15±1.22) mg,尽管Ⅱ组吗啡消耗量明显少于Ⅰ组,但术后6、12、24、48 h VAS评分低于Ⅰ组(P〈0.05).结论 结果表明,小剂量氯胺酮用于术后硬膜外镇痛效果更好,同时可减少吗啡的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 100例TK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全身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联合坐骨神经阻滞,比较两组的生命体征、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切皮时、手术结束时的HR、 MA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术后2 h、 6 h、 12 h、 24h及36 h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可稳定TKA患者的生命体征,获得更好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影响断指再植术治疗手指末节完全离断伤再植成活率的相关因素,为手指末节完全离断伤患者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有效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无锡虹桥医院收治的70例手指末节完全离断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两组患者均行断指再植术治疗,根据治疗结果分为失败组(断指再植失败患者,21例)与成功组(断指再植成功患者,49例)。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通过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断指再植术治疗手指末节完全离伤患者再植成活率的危险因素。结果 失败组损伤类型为绞伤、受伤至手术时间为>6 h、术后毛细血管反应差、术后抑郁、术后感染的患者占比均高于成功组,失败组患者血小板计数低于成功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损伤类型为绞伤、受伤至手术时间>6 h、术后毛细血管反应差、术后抑郁、术后感染、血小板计数低均为影响断指再植治疗手指末节完全离伤患者再植成活率的危险因素(OR=1.103、1.078、1.090、1.080、1.074、1.061,均P <0.05)。结论 损伤类型为绞伤、受伤至手术时间>6 h、术后毛细血管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