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60具成人下颌骨颏区表面测量观察陈志洪,王玉琴,李超,赵玉尧,华泽权,宋九余我们在应用下颌骨供骨修复下颌骨缺损的基础上,于1985年2月开始,对从口内途径做下颌骨体部截骨或下颌前牙根尖下截骨整复颌骨畸形的同时,截取颏区外板做颏成形术,获得了很好的美容...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观测乌鲁木齐地区200例成人锥形束CT(ConebeanComputerTomography)图像,获取颏孔区的解剖学数据,为该区域种植手术及外科手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0例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就诊患者的CBCT图像,由两名专业的口腔医生对颏孔的位置、大小、颏孔的角度、颏孔上缘到牙槽嵴顶的距离及副颏孔的发生率等进行观测,所得数据导入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观察对象均显示颏孔,颏孔位置53.5%位于第一第二前磨牙之间,31.3%位于第二前磨牙根方,男性颏孔横径为(3.41±0.54)mm,纵径为(2.72±0.46)mm,女性颏孔横径为(3.11±0.43)mm,纵径为(2.49±0.49)mm,左侧颏孔的平均角度为(45.1±10.05)°,右侧颏孔的平均角度为(43.8±7.9)°,颏孔上缘到牙槽嵴顶的距离(14.19±1.46)mm,副颏孔的发生率7.5%。结论:乌鲁木齐地区成人颏孔位置有差异,副颏孔的发生率较高,在进行该区域手术时,术前应拍摄CBCT进行仔细观测,对减少术中出血、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以确保该区域的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自体下颌骨隆颏术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 探讨颏部美容术的一种新方法。方法 口内入路 ,将双侧下颌角骨质或下颌骨外板取出 ,根据颏部具体情况及患者主观意愿 ,将骨块修整成适当形状 ,移植于颏部 ,以钛钉或钛板作坚强内固定。结果  2 0 0 0年 1月~ 2 0 0 3年 1月我们共收治 30例患者 ,其中 2 0例行双侧下颌角截骨 自体下颌骨移植隆颏术 ,10例行双侧下颌骨外板截骨 自体下颌骨移植隆颏术。术后伤口愈合良好 ,颏部形态满意。结论 自体下颌骨移植隆颏 ,无排异等不良反应 ,移植骨块与颏部能牢固愈合 ,术后效果满意 ,是一种理想的颏部美容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假体隆颏联合颏肌放松治疗轻中度小颏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2月-2017年12月小颏畸形伴颏肌紧张患者46例(其中轻度31例,中度15例),均采用硅胶假体隆颏联合A型肉毒毒素注射颏肌治疗。采用双盲法,治疗前后由两位美容科医生独立采集数据:(1)测量就医者颏前点到Richett's审美平面的距离;(2)测定颏点是否处于鼻根点和鼻下点与眶耳平面的垂线之间;(3)测定治疗前后的面高比。所得统计指标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术后随访3~12个月,失访5例。38例患者对术后颏部形态满意,发生假体移位2例,感染1例,下唇麻木2例,40d内感觉恢复,其余患者无不适,切口均一期愈合,无1例假体外露。经统计学分析,患者治疗前(6.15±2.319)mm和治疗后(0.89±0.737)mm测量指标存在统计学差异(t=16.106,P0.01)。结论:假体隆颏结合A型肉毒毒素注射颏肌治疗轻、中度小颏畸形伴颏肌紧张,与单一的隆颏手术方式比较,减少了隆颏术后的并发症,使面部轮廓更加自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背景:Boston支具广泛应用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的矫形治疗,其力学设计仍待进一步改进。一些研究通过测量支具对躯体的作用力来探究支具的生物力学原理,但均为实验室测量结果,不能完全反映日常生活中支具对躯体的实际作用力。 目的:研制一种用于测量Boston支具表面压力的无线传感器。 方法:利用单点薄膜压力传感器及无线应变节点构建无线传感器,测量12例接受Boston支具治疗的AIS患者佩戴支具的表面压力以及相关的Cobb角改变。 结果:通过无线压力传感器测得支具上下压点垫片的压力以及臀部压力平均值分别为(5.11±0.66)N、(2.93±0.66)N和(0.86±0.17)N;佩戴支具后Cobb角由33°±13°减小至18°±13°,矫正了(49±27)%。 结论:所研制的无线压力传感器能够测量支具的表面压力,并为研制动态测量支具表面压力的设备提供了雏形。  相似文献   

7.
我科自1985~1989年,在下颌骨畸形截骨整复术中,对8例颏孔偏斜(移位),偏颌畸形,影响下颌体部截骨的病例,采用颏神经松解术,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一、临床资料本组8例,男2例;女6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30岁。其中,上颌后缩,下颌前突4例,上颌后缩,下颌前突及偏颌畸形2例,单纯偏颌畸形2例。经术前X线摄片证实,颏孔均移位在4与4牙根尖位置。  相似文献   

8.
病例 患者女,37岁,9年前在某医院行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颏术,术后外形、手感均较好,1年后发现填充组织移位,下颏变形,但无发热、关节酸痛等全身症状,无口腔疾病.于2010年7月来我院求治.查体:下颏宽,左右不对称,左下颏局部隆起,从鼻尖-上唇-下颏前直线连线测量观察,下颏整体后缩约5 mm,颏部皮下组织深层可扪及移位的填充物,质较硬.建议患者行填充物取出术.在局部麻醉下,距下颌游离缘约1.5 cm做长约3 cm的横切口,切开皮肤至浅筋膜层,见黄白色胶冻状物流出,并可见多个筋膜小腔隙,挤出各腔隙内填充物,冲洗干净后再做深层次分离,剥开下颌前面骨膜,见部分黄白色胶冻状填充物,发现骨面呈虫蚀样改变,以庆大霉素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直至肉眼下未见胶冻状物后缝合创口,术后创口愈合良好.  相似文献   

9.
内镜辅助隆颏术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小平  王为  沈剑  林洁  杨甄宇 《中国美容医学》2007,16(10):1395-1397
目的:探讨内镜在隆颏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口内下唇系带旁小直切口,不切断颏肌。在内镜辅助下,行颏前区骨膜下剥离,松解颏神经并予保护,在直视下植入多孔聚乙烯颏植入体,钛钉固定。本组共完成32例,均为先天性小颏畸形就医者。其中女25例,男7例,年龄18~45岁。结果:内镜完全可以清楚显示前颏和下颌体及颏神经,视野清晰,创伤小,无颏神经永久性损伤和下唇功能障碍。颏轮廓改善满意。结论:内镜辅助隆颏术有助于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交通事故和工伤的增多.颌面部骨折病人迅速增长.并且由于CT检查技术的普及以及三维重建的应用.下颌骨髁状突矢状骨折得到明确的诊断和定位.近几年来本院共收治了下颌骨颏部骨折合并髁状突矢状骨折脱位的病人6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常成人唇外形的测量观察与美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正常成人唇外形的特征。方法用游标卡尺对556例湖南籍汉族正常大学生的口唇部形态进行直接测量。结果共测量11项解剖标志并进行了分析,上唇高=0.726X下唇高+0.204;人中宽=0.163×口裂宽+0.006;唇弓内侧嵴=0.038×唇弓外侧嵴+0.652;上前庭沟深=0.322×下前庭沟深+7.311;下颌上唇=0.556×下颌下唇+4.820。结论本组所测量的数据能为口腔正颌外科、法医人类学、唇裂修复及再造等相关学科提供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12.
在应用降口角肌皮瓣修复下唇外侧缺损的经验基础上,作者在本文介绍用带神经的三角形岛状颈阔肌肌皮瓣修复包括口联合和颏区的大片缺损的方法。步骤如下:①将缺损修整为“V”形后,在颊下颌区以缺损的外侧界为底,顶朝下颌角设计一与缺损面积相同的三角形皮瓣;②按皮瓣...  相似文献   

13.
王梦  归来  牛峰  俞冰  刘剑锋  陈莹  邱爽 《中国美容医学》2010,19(12):1797-1799
目的:探讨半侧颜面短小患者下颌骨畸形特点。方法:应用医学三维软件对32例半侧颜面短小畸形患者的下颌骨进行三维测量、分析。结果:半侧颜面发育不良患者下颌骨形态特点呈现有规律的变化趋势。患侧较健侧自升支至颏部呈现欠丰满-丰满-较丰满的变化的过程,且角区多表现为缺失特点,即升支高度存在不足。结论:了解半侧颜面短小畸形患者下颌骨特点,结合临床有利于指导手术设计,达到更理想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下颌骨牵引术治疗成人半面短小畸形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牵引成骨技术(distraction osteogenesis,DO)是一项将骨切开后应用牵引装置缓慢牵拉,使牵引间隙中形成新骨,从而达到骨骼处长目的的技术。我们对1例成人复杂半面短小畸形患者进行上、下颌骨的同时牵引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磨削术联合e PTFE假体隆颏术在矫正轻、中度小颏畸形中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5年2月至2018年8月,对轻、中度小颏畸形162例患者行下颏骨磨削及e PTFE假体隆颏术;轻度132例,中度30例。结果患者切口愈合良好,未见感染、假体移位、排异等现象,所有患者术后获随访6个月,外观形态自然逼真。结论采用磨削术将颏部凹凸不平的骨质磨至平整且形态自然,再行假体隆颏术可以使效果得到更好的体现,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满意度增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数字化X线下颌骨侧位影像为隆颏术前硅胶假体的厚度选择提供评估依据.方法:32例隆颏患者术前拍摄线距离2米的数字化X线下颌骨侧位影像,分析软组织颏前点同鼻尖点和下唇中点连线之间关系.结果:软组织颏前点位于鼻尖最高点和和下唇中点连线的后侧.结论:数字化X线下颌骨侧位影像评估软组织颏前点位置对硅胶假体厚度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颈肩胸区皮瓣修复颈颏部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讨论颈额部软组织缺损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对6例不同原因所致颈额部软组织缺损的患者,采取颈肩胸区皮瓣修复。其中2例采用单侧颈胸皮瓣转移,2例采用双侧颈胸皮瓣覆盖,2例采用单侧颈肩皮瓣转移覆盖。结果:6例患者术后8个皮瓣全部成活,无一例皮瓣坏死。术后随访1-2年,所有患者颈颏部形态和功能满意,无再度挛缩。结论:颈肩胸区皮瓣操作简单,一次手术完成,皮肤质地色泽与颈部相近,是修复颈颏部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设计及建立自体骨屑颏部填充的动物模型,寻求一种创伤小、简便易行的隆颏手术方法,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资料和理论依据.方法 同窝10个月龄杂种犬4只,自下颌角区切口,分离咬肌,暴露下颌角,切取部分下颌角区下颌骨,用电动打磨机磨碎成骨屑,移植至下颏部下颌骨处,建立动物模型.术后观察动物进食活动.并于术后2、4、8、12周取材,行电镜检查,观察骨屑与颏部下颌骨融合的情况.结果 手术后动物进食活动仍正常.术后2、4、8、12周,电镜检奁显示,自体骨屑通过吸收、血管及其周围组织长人,新生骨从颏部下颌骨逐渐向内生长替代移植骨屑,骨屑完成支架作用.结论 自体骨屑颏部填充,损伤小,与颏部下颌骨融合良好,术后塑形好,成骨愈合期加快,塑形稳定,无排斥,不影响实验动物的进食活动. 区切口,分离咬肌,暴露下颌角,切取部分下颌角区下颌骨,用电动打磨机磨碎成骨屑,移植至下颏部下颌骨处,建立动物模型.术后观察动物进食活动.并于术后2、4、8、12周取材,行电镜检查,观察骨屑与颏部下颌骨融合的情况.结果 手术后动物进食活动仍正常.术后2、4、8、12周,电镜检查显示,自体骨屑通过吸收、血管及其周围组织长人,新生骨从颏部下颌骨逐渐向内生长替 移植骨屑,骨屑完成支架作用.结论 自体骨屑颏部填充,损伤小,与颏部下颌骨融合良好,术后塑形好,成骨愈合期加快,塑形稳定,无排斥,不影响实验动物的进食活动. 区切口,分离咬肌,暴露下颌角,切取部分下颌角区下颌骨,用电动打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成人新鲜Monteggia骨折的治疗方法及影响治疗结果的因素。方法回顾我院1994~2004年收治的114例成人Monteggia骨折中获随访的60例患者。按照Bado分型:Ⅰ型26例,Ⅱ型14例,Ⅲ型19例,Ⅳ型1例。均采用手术治疗,固定方式包括钢板螺钉固定,张力带钢丝结合钢板固定。结合或不结合术后石膏制动。桡骨头骨折行全切除或部分切除,螺钉或克氏针内固定。结果60例患者获1~6年(平均2年)随访,按照Broberg和Morrey评分系统,平均得分95分(53~100分),优48例,良6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为90%。并发症包括异位骨化、创伤后肱尺关节骨性关节炎、交叉愈合、骨折不愈合、桡神经损伤、肘关节及前臂功能障碍。结论Monteggia骨折好发于年轻成人,特别是男性,低能量损伤多见。解剖复位、稳定固定是手术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的关键。异位骨化、创伤后肱尺关节骨性关节炎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不同切口假体植入隆颏术疗效观察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了解各类隆颏术式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随访不同切口隆颏病例,了解其术后切口感染、假体外露、假体位置偏移、下唇感觉异常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000年以来共随访各种隆颏术式隆颏患者92例,其中外切口3例;口内前庭沟粘膜横切口29例,并发症5例;纵切口(单一纵切口、双纵切口)31例,并发症5例;环系带“U”形切口29例,并发症2例。结论:口内环系带“U”形切口兼顾了以往各种隆颏术式的优点,是一种较佳的隆颏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