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静脉瓣膜修复术治疗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17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7例下肢深静脉瓣膜关闭不全的病人,行股静脉纵行切开,检查病变瓣膜下垂情况,将过长的瓣叶以间断缝合法缝于静脉壁上,使下垂的瓣叶缩短,张力增强,以阻挡股静脉血返流。术后17例18条肢体原有的肿胀、色素沉着及溃疡等症状均减轻或愈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血浆内皮素-1(endothelin-1,ET-1)、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水平的变化及与病情轻重和临床治疗的关系.方法:分别选择495例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住院患者和495例同期同龄同性别健康查体者,分别抽取空腹静脉血,制备相关标本,采用放射免疫分析和Gr...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103侧成人尸体下肢股段主要静脉及其瓣膜的观测,为临床血管疾病的外科及介入诊疗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在103侧成人尸体下肢股段中观测主要静脉瓣膜的数量及形状、静脉特别点外径、静脉特别点的体表位置。结果大隐静脉股段瓣膜均为双瓣型,隐股点处外径(真径)为(5.18±1.25)mm,隐股点至腹股沟韧带的距离为(3.92±0.71)cm;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多为双瓣型,瓣膜附着缘静脉外径(压扁径)为(1.06±0.17)cm,其位置较恒定,距股深静脉入口下缘(1.16±0.66)cm,到隐股点距离为(6.16±1.69)cm;股深静脉注入点下缘至隐股点下缘的距离为(5.00±1.57)cm,至腹股沟韧带的距离为(7.84±1.89)cm。结论以上观测结果为临床血管外科手术及介入治疗提供解剖学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各参数在人工静脉瓣膜周期变化中对力学性能的影响,为人工静脉瓣膜的设计与优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光滑粒子动力学方法进行双向流固耦合仿真,研究包含2种材料(膨化聚四氟乙烯和猪心包),3种长度(5.0、7.5和10.0 mm)和3种厚度(0.050、0.075和0.100 mm)的瓣膜共18组模型,通过对比张开孔径、最大等效应力及回流情况判断3个因素对瓣膜的影响。结果:瓣膜材料为猪心包时达到更大的张开孔径,最大值为5.90 mm,所受最大等效应力更平稳;在张开阶段当瓣膜长度为7.5 mm、厚度为0.100 mm时,最大等效应力值最小;在关闭阶段瓣膜材料为猪心包,瓣膜长度为10.0 mm、厚度为0.100 mm时,最大等效应力最小;瓣膜厚度为0.075 mm能获得最好的抗回流效果。结论:在一定范围内减小瓣膜长度和厚度,增加瓣膜材料的弹性模量,能增加人工静脉瓣膜周期运动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下肢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而引起的下肢病变.作用上肢正常的带瓣臂静脉移植于下肢股静脉第一个瓣膜下1cm处。全组共11例,13条病肢.术后除1条病肢仍有轻度肿胀外,其余12条肢体均痊愈。该手术方法简单,适合于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髂静脉支架成形术对非血栓性髂静脉压迫病变(NIVCL)患者深静脉瓣膜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5年 4月~2018年4月我院血管外科22例行髂静脉支架成形术治疗的NIVCL合并下肢深静脉瓣膜反流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其中21例左侧髂静脉狭窄,1例右侧髂静脉狭窄,比较患者手术前后深静脉瓣膜反流持续时间(VCT)及静脉疾病严重程度评分(VCSS)。结果 22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成功率100.00%,术后无支架闭塞、下肢感染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等严重并发症。术后3个月随访时,一期支架通畅率100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采用自体带瓣臂静脉段移植术治疗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观测46侧上臂头静脉、贵要静脉及肱静脉外径、瓣膜的数目和分布。结果:各静脉外径均大于3mm,但头静脉较贵要静脉和肱静脉细。臂中段的静脉瓣膜比臂上、下段多,所有的臂中段都至少有1条适于带瓣移植的静脉段,而在臂上、下段仅分别为76%和70%。结论:在臂中段内侧作切口是截取带瓣贵要静脉或肱静脉段的最适位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大隐静脉剥脱中高位结扎大隐静脉时误扎股静脉或/和股动脉的治疗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1 年9月—2015 年10月徐州仁慈医院收治外院转诊的7例大隐静脉剥脱术中高位结扎大隐静脉时误扎股静脉或/和股动脉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例、女3例,年龄39~61岁;股静脉破裂1例,股静脉切断结扎4例,股动脉切断结扎1例,股动、静脉切断结扎1例。7例患者中,股静脉破裂修补1例,屈髋屈膝位吻合血管3例,对侧大隐静脉移植桥接修复2例,人工血管移植桥接修复1例。结果 本组7例患者术后血管造影示术侧股动、静脉通畅。术后随访6个月~ 3年,所有患者患肢功能满意,行走正常。结论 实施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手术时,应熟练掌握解剖基础;术中误扎股动、静脉后,应根据缺损程度及时采取适当的术式进行修复重建,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9.
以国内外新版临床指南和共识为基础,结合近年国内外文献,对间歇性充气加压(IPC)治疗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包括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以及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的应用现状进行了总结,介绍了目前IPC快速型和缓慢型两种治疗模式的特点以及优劣。此外,本文还对不同压力治疗方式的依从性、治疗疗效评价和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简要综述,旨在为临床实践中规范应用IPC治疗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神经刺激仪引导定位坐骨神经-股神经阻滞对老年全髋置换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血流动力学等的影响,为老年全髋置换术患者制定合理麻醉方案提供参考。方法:以2015年1月~2017年1月西安高新医院收治的86例老年全髋置换术患者为对象,依据麻醉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实施硬膜外麻醉, n=45)和观察组(实施神经刺激仪引导定位坐骨神经-股神经阻滞麻醉, n=41)。观察两组不同时间点[入室后(T0)、手术即刻(T1)、手术开始后30 min(T2)、手术结束后(T3)]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心率]变化,比较两组麻醉效果(镇痛维持时间、达到最高阻滞平面时间)、认知功能障碍[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估]、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T0时,两组的MAP、心率和术前MMSE评分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与T0 相较,T1、T2、T3 时,两组MAP均明显降低;T1、T2 时,仅对照组心率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各时点MAP、心率变化幅度较观察组明显大(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的镇痛维持时间明显长,达最高阻滞平面时间明显短(P<0.05);术后1、7 d,观察组MMSE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高(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1.9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4.44%(P<0.05)。结论:神经刺激仪引导定位坐骨神经-股神经阻滞对老年全髋置换术患者的麻醉效果佳,有效减轻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对血流动力学干扰少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宫颈环扎术围术期应用间苯三酚治疗宫颈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82例宫颈功能不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宫颈环扎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基础上围术期联合应用间苯三酚治疗,治疗后两组患者均随访1年。对比两组患者的妊娠率和妊娠结局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妊娠率为95.1%(39/41),对照组患者妊娠率为90.2%(37/41),两组患者妊娠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早产率、流产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周、新生儿体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颈环扎术围术期应用间苯三酚能够有效提高宫颈功能不全患者的妊娠率,改善患者妊娠结局,有限延长患者孕周,加速术后康复,是一种可靠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改良的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良性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998年1月-2006年12月应用改良的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的167例甲状腺良性肿瘤的临床资料,改良要点在于低位小切口,不显露喉返神经,甲状腺包膜内分离。结果:167例中,只有1例暂时喉返神经损伤,另1例为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为0.6%(1/167);1例术后出现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随访1~8年,有2例复发,经过2次手术未见再次复发。结论:不显露喉返神经的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是治疗甲状腺良性肿瘤的首选术式,熟悉甲状腺及其毗邻重要结构的解剖关系是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