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目前,非离子型含碘造影剂正广泛应用于临床影像诊断,无论是病人的耐受性,副反应还是显影质量均较传统离子型含碘造影剂优越。我院CT室采用扬子江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碘海醇注射液行增强CT扫描共1008例。现就碘海醇在CT增强扫描中的临床应用,特别是造影剂的副反应情况,进行详细的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3.
作者使用国产碘海醇注射液作CT增强扫描1022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5.
非离子型、水溶性X线-CT碘制剂,因其低渗透性、低粘滞度和良好亲水性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我院自2001年5月多层螺旋CT开机以来开始使用国产碘海醇注射液做增强CT扫描,现将临床应用体会,以及与同期使用进口非离子型对比剂的比较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笔者通过多年的临床护理工作,将患者增强扫描过程中使用欧苏碘海醇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9.
10.
自动高压注射器在CT增强扫描中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利用高压注射器注射造影剂在CT增强扫描中的作用及护理。方法通过对800例患者CT增强扫描检查中高压注射器使用的观察,总结高压注射器在CT检查中使用的意义及护理事项。结果800例患者CT增强扫描过程中无一例发生重大意外,所获的图像良好,均适于临床诊断。利用高压注射器可提高注射速度,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通过调整设备参数人为控制注射剂量和流速。结论充分了解高压注射器的性能,根据不同实际情况合理选择与螺旋CT相匹配的注射参数,同时做好造影检查相关的护理工作,才能安全高效地获取满足临床诊断需要的高质量的CT增强图像。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探讨高压注射器在螺旋CT增强扫描中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使用高压注射器进行螺旋CT扫描的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使用非离子型造影剂,总结其穿刺、扫描结果及护理方法.结果 120例患者穿刺成功率为97.5%,其获得高质量、高清晰度的图像,适用于临床诊断.3例患者出现皮肤瘙痒、恶心等不良反应,无空气栓塞、静脉炎、心脑血管意外出现.结论 高压注射器是一种简便、高效的诊断器械,满足了多层螺旋CT对造影剂输注的更高要求,患者使用期间应该加强护理以预防毒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碘海醇对比剂对行增强CT者血液细胞和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检测29例行增强CT检查患者于静脉注射碘海醇前和注射后24h的血细胞分类、全血及血浆黏度、红细胞C3b受体花环(RBC-C3bRR)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RBC-ICR),比较前后变化情况.结果 注射碘海醇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全血黏度低切及RBC-ICR较前升高,淋巴细胞及RBC-C3bRR较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单核细胞、嗜酸细胞、全血黏度高切、血浆黏度及红细胞压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碘海醇对比剂可导致机体炎症细胞及血液黏度升高,红细胞免疫功能继发性低下.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结肠成像在结肠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16层螺旋CT对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结肠癌、2例纤维结肠镜证实结肠息肉和1例结肠癌合并一枚息肉共18例患者进行CT容积扫描,在AW4.1工作站进行三维成像和仿真内窥镜、多平面重建观察,并与手术病理或纤维结肠镜结果相对比。结果18例CT结肠成像效果良好,诊断16例结肠癌病变范围、浸润情况及淋巴结转移情况与手术结果基本一致。结论16层螺旋CT结肠成像对结肠癌术前分期有很高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臂CT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价值。方法:30例肝癌患者在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过程中行C臂CT检查。记录术前C臂CT及常规DSA对病灶、肿瘤实质及供血血管的显示情况,根据TACE后即时C臂CT和DSA点片对碘油沉积部位和范围的显示,分3级:1级为清晰,2级为较清晰,3级为模糊,结果行χ2检验。结果:28例患者(2例弥漫型肝癌未计入)C臂CT发现病灶55个,大小(2.8±1.7)cm(0.6~6.7 cm),常规DSA发现47个,大小(2.9±1.6)cm(0.9~6.6 cm),对肿瘤大小的测量两者无统计学差异(t检验,P>0.05),C臂CT多发现8个(8/55,14.5%)病灶。C臂CT发现肿瘤供血血管126条,比常规DSA多发现29条(29/126,23.0%)。TACE术后C臂CT显示碘油沉积1+2级可达89%(49/55),常规DSA为69%(38/55),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13.807,P<0.001)。结论:C臂CT在TACE术前、术中肿瘤定位及肿瘤供血血管显示、术后即时监测碘油沉积方面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FB)作对比,评价CT仿真支气管镜(CTVB)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85例符合做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指征的患者,先行CT仿真支气管镜的检查,再做纤维支气管镜的检查。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为金标准评价CT仿真支气管镜的诊断率。结果 设定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诊断率为100%,以此为对照,CT仿真支气管镜对全部病灶诊断率为84.71%,对主气管病灶诊断率为100%,对1级支气管病灶诊断率为100%,对2级支气管病灶诊断率为91.30%,对3级支气管病灶诊断率为59.09%。结论 病灶发生在1,2级支气管上,CT仿真支气管镜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检出率和诊断率基本一致。病灶发生在3级及3级以下的支气管上,CT仿真支气管镜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诊断率有较明显的差异。CT仿真支气管镜对病灶发生在2级及2级以上的支气管病灶诊断基本可靠,CT仿真支气管镜对病灶发生在3级及3级以下的支气管病灶诊断不可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Budd-Chiari综合征肝脏多层CT动态强化规律及形成机制,分析CT血管成像在Budd-Chiari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解放军总医院2004-12/2007-08收治的udd-Chiari综合征患者43例,采用GE Light Speed 16扫描机进行常规行上腹部CT平扫加3期动态增强扫描检查.分析多层CT动态增强扫描图像,并对其相关血管分别以最大密度投影法和多平面重建法进行血管重建.分析其肝脏多层CT动态强化规律,评价多层CT动态增强扫描及CT血管成像技术在判断血管梗阻平面及显示肝内、外侧支循环中的价值.结果:43例患者中,肝静脉阻塞(狭窄)24例(55.8%),下腔静脉阻塞(狭窄)6例(14.0%),肝静脉合并下腔静脉阻塞(狭窄)13例.Budd-Chiari综合征肝实质典型的强化方式表现为首先出现在肝门区和尾状叶的、以肝内门静脉小支为中心的斑片状强化,随时间延迟强化范围逐渐扩大(29例).结论:多层CT动态增强扫描能够准确地反映Budd-Chiari综合征患者肝脏血流动力学变化,结合CT血管成像技术,能够更直观、准确地显示血管梗阻平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