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血虚证与补血药白芍辨证药物动力学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对补血药白芍主要效应成分芍药苷在血虚证和健康小鼠体内血药浓度比较,探讨血虚证与补血药的辨证药物动力学关系。方法:建立血虚证动物模型,将实验动物分为空白对照组,对照组(健康小鼠),实验组(血虚证动物模型),对照组和实验组均给予白芍提取物灌胃。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比较两组小鼠灌胃后不同时间点血浆中芍药苷浓度的差异。结果:实验组小鼠平均血药浓度在60 min、90 min时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小鼠血浆中芍药苷平均血药浓度为116.52±5.28 ng/μl,而对照组为41.49±2.86 ng/μl,二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血虚证小鼠血浆中芍药苷浓度较健康小鼠高,说明血虚证与补血药白芍存在辨证药物动力学关系。  相似文献   

2.
血虚证与芍药苷血药浓度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健康和血虚模型小鼠口服三种白芍复方后血中芍药苷浓度的对比性研究,从辨证药物动力学角度探讨"血虚证"与白芍效应成分芍药苷药代动力学的关系.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在固定相:C18(250mm×4.6mm,7μm),流动相:甲醇-水(38∶62),流速:0.5ml/min,检测波长:230nm的色谱条件下,比较小鼠灌胃1h后对照组(健康)和实验组(血虚证)血中芍药苷浓度的差异.结果:芍药苷与血浆中其它成分能很好分离,在5.0~250.0ng/μ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5.52%;最低检测浓度1.49 ng /μl.实验组芍药苷平均血药浓度分别为(117.84±6.35)、(94.60±5.92)、(105.09±6.99)ng/μl,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血虚证小鼠血中芍药苷浓度较健康小鼠高,说明血虚证与芍药苷血药浓度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芍萸复方对血虚小鼠芍药苷血药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健康和血虚模型小鼠口服芍萸复方后血中芍药苷浓度,探讨"血虚证"与白芍效应成分芍药苷药代动力学的关系.方法:失血法制备血虚模型,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检测小鼠灌胃1小时后血中芍药苷的浓度.结果:芍药苷与血浆中其它成分能很好分离,在5.0~250.0ng/μ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5.52%,最低检测浓度1.49ng/μl.正常对照组小鼠平均血药浓度为63.8±2.45ng/μl,血虚模型组为117.84±6.35ng/μl.结论:血虚证鼠血中芍药苷浓度较正常小鼠高.  相似文献   

4.
赤芍和赤芍肉桂复方在小鼠血浆中芍药苷浓度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通过对小鼠口服赤芍和赤芍肉桂复方后血浆中芍药苷浓度的比较,讨活血温里复方的药物配伍机理.方法:色谱条件:固定相:C18(250mm4.6mm,7μm),流动相:甲醇-水(38:62),流速:0.5ml/min,检测波长:230nm.比较鼠灌胃1h后实验组(赤芍肉桂复方)与对照组(赤芍)血浆中芍药苷浓度的差.结果:芍药苷与血浆中其它成分能很好分离,在5.0~250.0ng/μL范围内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5.52%;最低检测浓度1.49ng/μL.赤芍组小鼠均芍药甙血药浓度为42.28±4.43ng/μL,而赤芍肉桂复方组为54.285.81ng/μl(P<0.01).结论:在赤芍肉桂复方中,肉桂可提高赤芍主要有效成分芍苷的血药浓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白芍中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分析方法,测定大鼠灌胃给予白芍提取物后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的时间-血药浓度,根据药-时曲线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线性范围分别为1.0~1000 ng·m L-1,2.0~2000 ng·m L-1,回收率均大于80%,日间RSD≤10%,日内RSD≤11%,RE在-4.9%~2.4%之间。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药代动力学参数如下:Tmax为(0.89±0.27)、(0.97±0.37)h;t1/2为(1.97±0.63)、(2.25±0.59)h;Cmax为(301.3±96.8)、(122.9±42.2)μg·L-1。AUC0-t为(1495.1±521.2)、(688.5±222.9)μg·h·L-1;AUC0-∞为(1541.1±548.0)、(720.1±241.0)μg·h·L-1。结论:该法简便、灵敏、特异,适用于血浆中芍药苷和芍药内酯浓度的测定。白芍中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行为均符合二室模型。  相似文献   

6.
黄芩汤中黄芩苷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云  张亚军  李江英 《陕西中医》2007,28(10):1400-1400
目的:研究黄芩汤中黄芩苷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规律。方法:大鼠灌胃黄芩汤后,用HPLC方法分析血浆中黄芩苷浓度,测定黄芩苷浓度的经时变化。结果:大鼠灌服黄芩汤4.5g/kg后,黄芩苷主要药代学参数分别为:tmax1=(20±7.07)min,tmax2=(6.4±0.94)h,Cmax1=(0.88±0.15)μg/ml,Cmax2=(1.33±0.22)μg/ml,t1/2=(7.22±1.5)1h,Vd=(21.75±6.2)l/kg,Cl=(2.07±0.19)l/kg.h。结论:本方法简单、灵敏、准确,可用于黄芩苷血药浓度分析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LC-MS测定大鼠血浆中芍药苷含量的方法,并探讨其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行为.方法:大鼠灌胃不同剂量的炒白芍提取物后不同时间点采血,LC-MS法测定血药浓度,拟合药动学模型并计算相关药动学参数.结果:芍药苷在2.5~500μg·L-1(r=9994)线性关系良好.方法学考察均符合要求.大鼠灌胃炒白芍提取物0.2,0.4,0.8 g·kg-1后,半衰期基本一致,AUC与给药剂量之间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属于线性动力学过程.结论:该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可用于芍药苷的体内定量分析,芍药苷在大鼠体内动力学过程符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白芍护肝片中芍药苷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灌胃法给予大鼠白芍护肝片,不同时间点采血,甲醇水沉淀法处理血浆样品,气质联用法测定芍药苷血药浓度,并用DAS 2.0计算动力学参数。结果:血浆中的内源性杂质不干扰芍药苷测定,芍药苷的线性范围为10.0~2 000 ng/m L,定量下限为10.0 ng/m L (RSD<9.0%)。芍药苷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如下:t1/2为(4.78±3.66) h;Tmax为(0.86±0.57) h;Cmax为(495.9±150.6)μg/L;CLz为(76.55±20.24) L/(h·kg);AUC((0-t))为(1 378.4±495.9);AUC((0-∞))为(1 407.9±477.4)。结论:本品将白芍总苷与白芍多糖按一定比例组合。经前期药理实验证实,本品对大鼠急性肝损伤和亚急性肝损伤均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所建立的方法准确、灵敏度高,专属性好,适于评价白芍护肝片在体内的吸收行为。本实验对大鼠口...  相似文献   

9.
当归芍药散中阿魏酸和芍药苷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罗焕敏  李晓光  肖飞  谷峰 《中药材》2003,26(3):189-192
目的:探讨当归芍药散君药中的2个主要活性成分-阿魏酸和芍药苷的药代动力学。方法:昆明种小鼠一次性灌胃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时间小鼠体内阿魏酸和芍药苷的血药浓度。用3P87药动力程序对血药浓度-时间数据进行拟合。结果:从灌胃小鼠血清中检测到阿魏酸和芍药苷两种成分,它们的主要药动学参数为:阿魏酸Ke(0.330±0.085)1/h,Ka(0.555±0.133)1/h,t_(1/2(ka))(1.249±0.365)h,t_(1/2(ke))(2.101±0.665)h,T_(peak)(2.606±0.586)h,C_(max)(6.372±1.510)mg·L~(-1),AUC(41.399±11.763)mg·h~(-1)·L~(-1);芍药苷:Ke(0.511±0.117)1/h,Ka(0.656±0.121)1/h,t_(1/2(Ka))(1.056±0.263)h,t_(1/2(Ke))(1.356±0.281)h,T_(peak)(2.062±0.396)h,C_(max)(3.401±0.879)mg·L~(-1),AUC(16.047±3.767)mg·h·L~(-1)。本研究为临床提供了有价值的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选择白芍为研究对象,通过灌胃法测定腹主动脉血药浓度,分析水煎剂中微粒体系对白芍总苷肠吸收的影响。方法:白芍按照常规水煎煮后过滤,滤液以9 000 r/min转速离心,蒸馏水洗涤后,离心分离,收集固体微粒。将分离的固体微粒以蒸馏水重悬超声分散30 s,采用纳米粒度仪测定微粒的粒径分布。分别取适量芍药内酯苷、芍药苷加甲醇溶解定容得供试品溶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含量测定,分别检测样品中芍药内酯苷、芍药苷的含量。以芍药内酯苷、芍药苷的含量为指标,采用灌胃法分析白芍水煎剂中固体微粒对大鼠肠吸收白芍总苷的影响。结果:采用纳米粒度仪测定9 000 r/min离心分离微粒的粒径分布,测得结果平均粒径为265.9 nm。芍药内酯苷在0.171 2~0.599 2μg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2=0.996 6),芍药苷在0.276 8~0.968 8μg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2=0.995 8),精密度、稳定性试验RSD值都低于2%。大鼠灌胃实验结果表明,添加固体微粒组大鼠体内芍药内酯苷、芍药苷的血药浓度均显著高于无固体微粒混悬液组(P0.01)。结论:中药白芍在水煎煮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固体微粒可促进难吸收活性成分白芍总苷的肠吸收,从而增强药效。  相似文献   

11.
益气活血化瘀为主治疗盆腔瘀血症21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大铖  姜坤 《新中医》2002,34(9):19-20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化瘀方药为主治疗盆腔瘀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1例患者辨证分为气滞血瘀、气虚血瘀、气血两虚、寒湿瘀阻4型,以益气活血化瘀方药为主内服,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结果:痊愈8例,显效9例,好转4例。结论:本病的病机是气虚与血瘀,且互为因果。因此益气活血化瘀是治疗关键,中药内服与灌肠并用,内外合治,使药力直达病所。  相似文献   

12.
益气、行气活血法在冠心病心血瘀阻证中的治疗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行气活血法和益气活血法对冠心病心血瘀阻证的治疗,为临床辩证用药提供依据。方法:从冠心病患者中随机抽取气滞心血瘀阻证30例和气虚心血瘀阻证30例,再将它们随机分配到行气活血法组和益气活血法组中治疗,检测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血小板聚集率、血液流变学及心钠素的变化。结果:行气活血法和益气活血法都可以改善患者血小板动能亢进、血液的浓、沾、凝、聚状态,而益气活血法还可增强心功能、减轻心房的压力和扩张程度,而且发现2种治法对证治疗时,效果最佳。结论:辩证论治能发挥治疗的最大效应。  相似文献   

13.
姚亚南  陈明星  王爱民  金群 《新中医》2003,35(12):27-28
目的:观察纯中药制剂银康颗粒剂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患者血粘度的变化。方法:将38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52例应用银康颗粒剂治疗,对照组130例应用复方青黛胶囊治疗;对治疗组部分病例(212例)治疗前后血粘度指标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组治愈148例,好转82例,未愈22例,总有效率为91.12%;对照组治愈51例,好转46例,未愈33例,总有效率为74.62%,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全血粘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血浆粘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风邪外袭、血虚生风、气滞血瘀是致病的主要原因。治疗应以清热祛风与养血活血并举。  相似文献   

14.
肺癌及其转移患者微观血瘀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阐明肺癌及其转移与微观血瘀证的关系。方法:检测77例原发性肺癌患者血液流变学的指标,其中肺癌组(未转移者)50例,转移组27例和健康人对照组20例,并按中医辨证标准予以分型。结果:肺癌患者的多项指标较正常人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肺癌转移患者的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较肺癌未转移患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肺癌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对肺癌转移起重要作用,并表明肺癌及其转移患者存在着微观血瘀证,为活血化瘀法治疗肿瘤及其转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用分子中药组学技术研究四物汤补血的作用机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中药复方的多重作用及中医的整体治疗观出发,作者提出“分子中药组学”的概念,认为中药复方是通过化学成分组合影响到信号分子组合,使紊乱的信号分子网络恢复平衡,从而达到治疗中医的证和相关疾病的作用和效果。分子中药组学的关键技术是化学组学、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用分子中药组学策略发现了四物汤补血的物质基础是多糖、川芎嗪、阿魏酸和芍药苷, 补血作用的分子机理是影响造血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附没痛经方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3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于萍  黎清婵  谭宝莲 《新中医》2003,35(8):27-28
目的:观察附没痛经方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临床疗效。方法:对65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5例以自拟附没痛经方(制附子、延胡索、当归、没药、莪术、五灵脂、蒲黄、肉桂)治疗,对照组30例以田七痛经胶囊治疗。结果:治疗组痊愈18例,显效10例,有效4例,无效3例,愈显率为80.0%,总有效率91.4%;对照组痊愈11例,显效10例,有效5例,无效4例,愈显率为70.0%,总有效率为86.7%,2组愈显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附没痛经方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有良好疗效,尤以重、中度痛经效佳。  相似文献   

17.
扶正解毒祛瘀法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转白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扶正解毒祛瘀法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向急性白血病转化(转白)影响因素的治疗作用。方法:应用自拟清毒片、养正片、瘀毒清治疗MDS18例,将RA、RAS拟定为低危组,RAEB、RAEB-t拟定为高危组,观察治疗前后低危组、高危组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活性变化,低危组转白积分变化,高危组骨髓原始细胞数变化。结果:2组治疗前与正常人组比较,血清IL-2活性明显降低,SIL-2R活性明显升高(均P<0.01);高危组和低危组治疗前比较,高危组血清IL-2活性明显降低,SIL-2R活性明显升高(均P<0.01);2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血清IL-2活性均明显升高,SIL-2R活性均明显降低(均P<0.01)。低危组转白积分治疗前后比较,治疗后明显降低(P<0.01);高危组骨髓原始细胞数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扶正解毒祛瘀法对MDS转白影响因素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可以降低MDS白血病转化率。  相似文献   

18.
中医对高血压所致心脏损害的辨治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孔炳耀  李俊  何剑平 《新中医》2003,35(11):7-9
高血压心脏损害的相关因素可归纳为分子机制和动力学影响;高血压属于中医阴阳失调、气血违和的表现,高血压的病理特征为“血郁于上”、“血郁生风”,而高血压性心脏损害属“久郁致瘀”,这也是中医“久病入络”的体现之一。从“高血压证”整体辨治、平衡阴阳调和气血、防以行血治以化瘀、中西药结合等方面探讨如何保护由高血压导致损害的心脏。  相似文献   

19.
用分子中药组学技术研究四物汤补血的作用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中药复方的多重作用及中医的整体治疗观出发,作者提出“分子中药组学”的概念,认为中药复方是通过化学成分组合影响到信号分子组合,使紊乱的信号分子网络恢复平衡,从而达到治疗中医的证和相关疾病的作用和效果。分子中药组学的关键技术是化学组学、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用分子中药组学策略发现了四物汤补血的物质基础是多糖、川芎嗪、阿魏酸和芍药苷,补血作用的分子机理是影响造血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