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腊荣 《全科护理》2014,(3):286-287
正建立一条稳定可靠的血管通路是顺利进行血液透析的保障,动静脉内瘘是目前我国血液透析病人的主要血管通路,动静脉内瘘穿刺后并发皮下血肿比较常见,2012年11月我科1例病人行动静脉内瘘穿刺术后形成皮下巨大血肿,现报告如下。1病例介绍病人,男,66岁,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门诊规律透析治疗4月,每周2次,2012年11月12日13:30在我科行常规血液透析,护士为其进行内瘘穿刺时,动脉穿刺失败,第2次穿刺  相似文献   

2.
1临床资料 患者因"尿毒症",于13年前给予股静脉置管行血液透析,每周3次,半月后行左侧前臂桡动脉与头静脉端端吻合内瘘成形术,术中顺利,术后血管闻及震颤,12天后拆线,刀口愈合良好.术后10周患者内瘘成熟良好,第1次开始距瘘口8厘米行内瘘血管离心穿刺,血流量足够,其后13年间在距瘘口8~10cm的范围内反复轮回穿刺.  相似文献   

3.
张其红  王梅林  胡艳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3):1260-1260
1991年1月~2005年12月,我们为581例患者行血液透析27612次,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581例,男395例,女186例,15~75岁,行血液透析27612次.每次透析时间4~5h,每周1~3次.血流量200~300ml/min,透析流量500ml/min.血管通路:内瘘穿刺术、直接浅动脉穿刺术、经皮深静脉置管术.  相似文献   

4.
万芸  刘玲  陈波 《护理研究》2011,25(22):2009
尿毒症病人行长期规律血液透析治疗,每周2次或3次,每次4h~5h,治疗过程中病人因动静脉内瘘穿刺需制动穿刺肢体,有时病人因睡眠而忘记自己在治疗,或危重病人意识不清而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双扣眼穿刺法在动静脉内瘘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将8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动静脉内瘘穿刺采用双扣眼穿刺法,对照组动静脉内瘘穿刺采用扣眼穿刺法。观察两组患者1年内内瘘感染及炎症反应发生率、穿刺成功率和穿刺时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行内瘘穿刺5 467例次,对照组行内瘘穿刺5 664例次,一次穿刺成功率观察组93.7%、对照组74.5%,内瘘感染发生率观察组0.02%、对照组0.32%,疼痛程度观察组较对照组轻,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扣眼穿刺法能减少内瘘感染发生率,减轻穿刺疼痛感,提高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近年 ,我们将局麻下直接桡动脉穿刺术广泛用于临时性血液透析患者和心脏功能不能承受内瘘手术的慢性肾衰患者。桡动脉位于前臂腕部 ,血流量达 15 0~ 2 5 0ml/min ,位置较表浅 ,易穿刺 ,易止血 ,穿刺成功率高。现将穿刺体会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男 46例 ,女 40例 ;15~ 83岁 ,平均 49岁 ;穿刺次数 1~2 41例次 ,平均 12 1例次。局麻下直接桡动脉穿刺 86例 (135 6例次 ) ,其中急性中毒 16例 ,急性肾衰 2 4例 ,心脏功能不能承受内瘘手术 6例 ,慢性肾衰 2 6例 ,内瘘成熟前的慢性肾衰 14例。1 2 操作方法 选择不造瘘侧…  相似文献   

7.
依靠血液透析维持生命的慢性肾衰竭患者,血管通路的设计尤为重要,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质量或使用寿命直接影响到患者血透的顺利进行.一般自体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平均时间约为5年,所以有些患者一生要多次行内瘘手术,造成体表可用于内瘘术的血管逐渐减少;加之尿毒症患者由于自身高龄、高血压、动脉硬化、肥胖、反复穿刺静脉导致静脉狭窄或者化疗后的血管耗竭,尤其在继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伴血管钙化、糖尿病血管病变时,患者血管硬化等,对于此类患者,可采用人造血管搭桥,建立人造血管内瘘.人造血管内瘘具有生物相容性好,长期通畅率高,血流量大,能反复穿刺及使用时间长等优点[1].  相似文献   

8.
依靠血液透析维持生命的慢性肾衰竭患者,血管通路的设计尤为重要,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质量或使用寿命直接影响到患者血透的顺利进行.一般自体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平均时间约为5年,所以有些患者一生要多次行内瘘手术,造成体表可用于内瘘术的血管逐渐减少;加之尿毒症患者由于自身高龄、高血压、动脉硬化、肥胖、反复穿刺静脉导致静脉狭窄或者化疗后的血管耗竭,尤其在继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伴血管钙化、糖尿病血管病变时,患者血管硬化等,对于此类患者,可采用人造血管搭桥,建立人造血管内瘘.人造血管内瘘具有生物相容性好,长期通畅率高,血流量大,能反复穿刺及使用时间长等优点[1].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维持性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的穿刺方法和护理对策。方法对在2013年1月1日~2013年10月31日进行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穿刺术的6例患者,血液透析时穿刺和护理。结果6例患者共计血液透析198次,其中成功穿刺195次,成功率达98.48%;按照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的特殊护理无差错。结论正确的穿刺方法可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减少患者的痛苦;良好的护理可延长人造血管的使用寿命,保证充足的血流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股静脉穿刺术在血液透析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必须制作内瘘作永久性血液通路,近年来,我院采用股静脉穿刺术用作动脉通道进行血液透析,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11例,男6例,女5例,慢性肾功能衰竭3例,痛风肾2例,多囊肾1例,糖尿病肾炎3例,安眠药中毒2例。其中1例患者4次造瘘失败,每周透析2次,连续5年在我院采用股静脉直刺术进行血液透析。1.2方法患者仰卧,双下肢伸直,穿刺侧肢体稍向外展,常规消毒,操作者带无菌手套,用右手食、中指于腹股沟韧带下约二横指,股三角区触摸股动脉搏动最明显部位,取股动脉内侧0.5 cm处为穿刺点,并加以固定,右手持…  相似文献   

11.
血液透析病人的内瘘、外瘘穿刺口及各种腔内穿刺口均必须注意消炎、止血。历年来都是用碘酊酒精消毒,纱布、胶布封口,我科自1988年3月14日至1988年7月21日,用广州卫生材料厂生产的止血贴为各种穿刺术后患者进行封口处理共259例,护理体会如下。一、临床资料 1.性别、年龄:259例次穿刺病人中,女性68例,男性191例,病人最小年龄16岁,最高年龄81岁。 2.各种穿刺例数;血液透析内瘘封口146例次,骨髓穿刺封口69例次,胸腔穿刺封口28例次,腹腔穿刺7例次、骨髓活检3例次,  相似文献   

12.
1 病历摘要 患者女性,57岁,因维持性透析6年发热1月入院.患者原有慢性肾小球肾炎,尿素氮、肌酐逐渐升高,于2006年开始在镇江市某医院行血液透析治疗,每周3次,每次4h.6年前行动静脉内瘘手术,6年来,透析平稳,血压控制良好,无心慌、胸闷、气喘等现象,现尿量每日约300ml左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两种穿刺方法在血液透析患者提前启用动静脉内瘘中的应用.方法:将60例提前启用动静脉内瘘的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行内瘘侧肘部贵要静脉或头静脉向心方向穿刺法,对照组采用头静脉距瘘口近侧5~10 cm处离心方向穿刺法.结果:观察组穿刺324次,一次穿刺成功317例,成功率为97.8%;发生皮下血肿15次,发生率为4.6%.对照组穿刺315次,一次穿刺成功为260例,成功率为82.5%;发生皮下血肿30次,发生率为9.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观察组发生动脉瘤1例;对照组发生内瘘堵塞5例,内瘘狭窄6例,动脉瘤9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出路采取动静脉内瘘肘部贵要静脉或头静脉向心方向穿刺,可使血流量得到保障,减少对内瘘的损伤,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2001年1月~2003年6月,我院对3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行内瘘手术,经精心保养与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4例,男23例,女11例,28~81岁,平均59±0.5岁。平均每周透析2~3次,每次透析时间4~5h,使用后1年内闭塞2例,2年内闭塞3例,3年内闭塞5例,寿命最长的内瘘  相似文献   

15.
万芸  刘玲  陈波 《山西护理杂志》2011,(8):2009-2009
尿毒症病人行长期规律血液透析治疗,每周2次或3次,每次4h~5h,治疗过程中病人因动静脉内瘘穿刺需制动穿刺肢体,有时病人因睡眠而忘记自己在治疗,或危重病人意识不清而造成穿刺处肿胀而延误治疗,增加病人的痛苦。在临床实践中我们采用一次性治疗中,解决了这一难题。  相似文献   

16.
不同动静脉内瘘穿刺方法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动静脉内瘘常规穿刺方法与穿刺时压迫穿刺点远心端内瘘血管在穿刺时出血率及成功率的差异。方法选择使用动静脉内瘘行规律性血液透析1年以上的患者20例,观察患者连续10次内瘘穿刺出血及成功情况。其中,单次操作时常规穿刺作为对照组;双次穿刺时压迫穿刺点远心端内瘘血管作为实验组。结果穿刺时出血发生率实验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行动静脉内瘘穿刺时压迫穿刺点远心端内瘘血管,能减少穿刺点出血的发生率,且不降低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可以用于动静脉内瘘行规律性血液透析1年以上的患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不同血液透析龄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AVF)功能状态。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应用AVF行血液透析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透析龄将其分为4组,即透析龄5年为1组(n=31),透析龄5~10年为2组(n=42),透析龄10~20年为3组(n=9),透析龄≥20年为4组(n=2)。所有患者均随访至2018年6月,观察AVF血流量与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AVF重建情况。结果 4组初始瘘口直径、现瘘口直径、现瘘口血流速度、头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及瘤样扩张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组17例行内瘘重建1次,其中1例行超声引导下球囊扩张(PTA)治疗;6例行2次内瘘重建。2组行内瘘重建1和2次各15例,行内瘘重建3次2例,其中2例分别透析6和8年后改为腹膜透析,1例透析9年后行肾移植。3组3例行内瘘重建1次,1例行内瘘重建2次。4组均行内瘘重建2次,其中1例每年行PTA治疗1或2次。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AVF失功能等并发症发生率高,定期行AVF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有效监测与诊断患者AVF功能状态,且内瘘重建与PTA是治疗AVF失功能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阳国兴  王莉 《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0):F0003-F0003
动静脉内瘘是血透患者的生命线,维护和保持内瘘血流通畅成为血液透析患者最重要的问题。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穿刺次数频繁,每次血液透析治疗时间较长(4~4.5h),在透析上机期间需频繁监测血压(每30min 1次)。护士普遍反映患者上衣袖口较紧,不方便将衣袖捋到上臂进行穿刺和测血压。对患者而言,紧身狭窄的衣袖虽然保暖,但不方便动静脉内瘘的监测,甚至容易导致内瘘闭塞。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不用止血带行动静脉内瘘穿刺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规律性血液透析1~10年的患者64例,观察每例患者连续四次动静脉内瘘穿刺后1 min、5 min、10 min穿刺点渗血清况.其中第一三次不用止血带,作为实验组;第二四次穿刺时用止血带,作为对照组,进行自身对照.结果 穿刺后1 min、5 min渗血情况组间差异明显,实验组少于对照组(P<0.01).10 min渗血发生率组间差异无意义(P>0.05).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两组差异无意义(P>0.05).绪论不用止血带行动静脉内瘘穿刺,可以用于规律性血液透析一年以上的患者,其能够减少穿刺点渗血的发生率.不影响一次性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正>血液透析是目前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治疗措施之一,建立良好的血管通路是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得以顺利实施的首要条件。动静脉内瘘是通过手术将动脉与临近的静脉在皮下吻合,术后该静脉逐渐扩张、肥厚(静脉动脉化),穿刺得到足够的血流量,成为血液透析患者建立体外循环的永久性血液循环通路。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所以保护好动静脉内瘘尽量避免穿刺时异常情况的发生至关重要。由于血液透析患者隔日或每周透析2次,以门诊走透治疗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