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肝损伤所引起的肝脏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随着现代医学对肝损伤分子机制研究的深入,各种中药及其有效成分抗肝损伤作用的实验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本文结合各类相关文献,从化学性肝损伤、免疫性肝损伤、酒精性肝损伤及药物性肝损伤等方面对肝损伤的分子机制及中药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代谢器官,也是药物浓集、转化和代谢的主要器官,因此,药物本身及其代谢产物就很容易直接或间接地对肝脏产生毒性作用.药物性肝损伤(DILI)是指由各类处方或非处方的药物及其代谢产物乃至辅料等所诱发的肝损伤[1].近些年来,随着中医药的发展,各种中药导致的药物性肝损伤报道也逐渐增多,汤浩等[2]通过文献分析发...  相似文献   

3.
中药多糖的分子修饰及其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多糖的分子修饰是运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对其主链或侧链的某些特殊结构或功能基团进行修饰,使多糖的某些物理化学性质和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以增强其生物活性。其中物理方法包括超声波方法和辐照技术;化学方法主要有硫酸化、磷酸化、乙酰化、羧甲基化、烷基化、磺酰化和硒化等方法;生物方法也称酶法,分为酶降解法和酶合成法。经过分子修饰后中药多糖的物化性质和空间结构发生一定改变,使得多糖的免疫调节、抗病毒、抗肿瘤、抗氧化等药理活性明显增强。就近年来中药多糖的主要分子修饰方法及分子修饰后多糖的药理活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5.
肝脏是药物在体内进行代谢的最主要器官,也是药物产生毒性的主要靶器官。近年来中药导致的药物性肝损伤比率不断升高,中药的安全性逐渐成为中医药发展的制约因素,深入进行中药肝毒性发病机制研究,对于防治中药源性肝损伤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用分析的方法 ,从分子水平研究中药对机体的综合效应为中药分子药理的主要内容。本文回顾了九十年代中药分子药理的研究情况 ,综述了中药对 DNA ,m RNA、基因、细胞凋亡及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作用 ,并提出了评述与展望  相似文献   

7.
肝区疼痛是原发性肝癌患者最常见也是最痛苦的症状之一.中药的使用能协同止痛、升高痛阈,改善机体的精神内环境状态,延缓或减轻疼痛的发生.本文着重从基础研究的角度概述部分活血化瘀药、温里药、清热解毒药、补气药以及其它类中药在抗癌止痛方面的分子机制,以期能够为中西医结合增强癌痛的镇痛疗效,充分发挥中医药抗癌止痛的优势提供一定依...  相似文献   

8.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一类由于脑缺血导致神经细胞出现功能障碍和结构损伤的疾病.中医中药在此类疾病的治疗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就近年来中药复方防治脑缺血的药理机制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研究提出了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9.
鬼臼类中药为小檗科植物八角莲、六角莲、山荷叶、小叶莲、桃儿七或桃耳七等的干燥根茎或根[1,2].鬼臼功能为祛痰散结、解毒祛瘀,常用于痨伤,咳嗽,吐血,胃痛,瘿瘤,疔疮,跌打,蛇伤[3].为了开发和利用我国鬼臼类中药资源,我们归纳了鬼臼类中药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0.
中药致药源性肝损伤的氧化应激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15,他引:0  
由于各种新药的广泛应用以及联合用药的增多,药源性肝损伤(DILI)已成为医疗卫生工作者、制药工业和药品管理部门共同面对的重要问题。大量研究表明,氧化应激对中药致DILI的产生起重要作用,而具有抗氧化作用的中药通过对抗氧化应激而对DILI有一定的拮抗作用。作者主要对中药致DILI的氧化应激机制以及常见抗氧化中药对DILI的拮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
<正>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DCM)是一种发生于糖尿病患者的无冠状动脉疾病、心脏瓣膜病或高血压疾病的心室功能障碍,其病变特征主要包括左心室肥厚、舒张功能障碍和心肌纤维化[1]。目前临床对于DCM的治疗尚缺乏特异性药物,针对这类疾病,临床多采取预防与治疗该疾病潜在风险的保护策略,包括使用抗纤维化药物、抗炎药物和抗氧化剂等[2]。近年来,我国学者深入研究了多种中药及其活性成分对DCM的预防和治疗的相关机制,为其治疗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
冬凌草为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碎米亚Rabdosia rubescens(Hemsl.)Hara的干燥全草,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抗肿瘤之功效,用于治疗咽喉肿痛、扁桃体炎,对食管癌、肝癌、肺癌等多种癌症患者有缓解症状并延长生存时间的作用.冬凌草甲素(Oridonin,Ori)是从冬凌草中提取出来的一种二萜类化合物,占冬凌草有效成分的90%以上,是抗肿瘤的主要活性成分.体外药效学研究显示,冬凌草甲素对多种人癌细胞株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1,2].本文就冬凌草甲素的抗肿瘤分子药理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肺纤维化病情迁延,属难治性呼吸系统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现代医学药物治疗该病疗效不佳,且有不良反应。近年来,中医药在肺纤维化动物模型实验研究中体现出独特优势。本文就近年来中药防治肺纤维化的分子机制研究进行综述,探讨其作用靶点,为该病临床研究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胃癌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有资料显示,全球胃癌的致死率位居所有肿瘤致死率的第二位[1]。胃癌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肿瘤转移。肿瘤转移从分子水平上包括增殖、黏附、侵袭、迁移、血管淋巴管生成等主要环节[2]。通过研究胃癌转移的主要环节,可为胃癌转移提供可能的理论依据和治疗靶点。中药抗胃癌转移的研究主要是围绕着胃癌转移过程中的主要环节进行。中药成分复杂,可作用于多个环节,因此,在抗胃癌转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心力衰竭发病率持续升高,以利尿剂、强心剂、扩血管剂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为主的西药治疗效果不理想、不良反应较多。近年来,中药治疗心力衰竭成果突出。本文从中药复方、单味药、中药提取物3个方面对近5年中药治疗心力衰竭分子机制研究进行梳理,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中药亚麻子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亚麻子含有丰富的脂肪酸和木脂素类化合物,以原形化合物或在人体内被代谢后产生较强的生物活性物质而发挥抗肿瘤、降血糖和降血脂等作用。  相似文献   

17.
18.
从天然产物中寻找毒副作用小、安全有效的抗肿瘤药物为近年的研究热点。对中药及其有效成分抗肿瘤作用分子机制的研究取得较大进展,研究表明其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细胞毒性作用、调节细胞信号传导、诱导细胞分化、逆转多药耐药、抑制端粒酶活性等机制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药抗肿瘤转移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玉娟  王珺 《陕西中医》2010,31(6):762-764
肿瘤转移过程从西医的观点来说包括,瘤细胞从瘤体脱离;瘤细胞向周围组织浸润;瘤细胞侵人血管及淋巴管并在循环系统存活;瘤细胞在新的血管淋巴管内附壁停留、着床;瘤细胞穿出管壁形成微小转移灶,转移瘤血管生长及转移灶扩大。中医中药作为中国传统特色疗法,以其独有的辨证论治体系,在控制肿瘤转移方面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药防治肝癌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肝癌的发生是一个多阶段、多因素的过程,中药抗肿瘤也是多方面、多途径的,现从抑制肝癌细胞增殖、诱导肝癌细胞凋亡、诱导肝癌细胞分化、影响端粒酶的活性、抗肿瘤侵袭与转移、抗肿瘤血管生成、调节机体免疫、逆转肿瘤细胞耐药等8个方面对中药防治肝癌的分子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