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福建省疟疾疫情及流行特征,为消除疟疾提供参考.方法 资料来自国家CDC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4年福建省网络报告疟疾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2014年福建省共报告疟疾86例,全为境外输入,其中恶性疟56例、间日疟20例、三日疟3例、卵形疟7例,死亡2例;病例报告数最多的是福州和南平市,共59例(68.6%);人群分布主要为20~60岁(95.4%),男性(87.2%),以外出务工和商业服务人员为主(53.5%);病例主要输入来源为非洲国家或地区(86.1%),其余病例来至亚洲和大洋洲,输入病例最多国家是尼日利亚(16.2%)、刚果(13.5%)和加纳(10.8%).结论 福建省已经连续9年无本地感染病例报告,消除疟疾工作效果显著;境外输入病例日益增多,且感染虫种呈多样性,应继续加强疟疾消除后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掌握郑州市金水区输入性疟疾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0-2019年金水区报告的疟疾病例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19年共报告58例疟疾病例(男性57例、女性1例),均为境外输入性病例;年龄4~62岁,77.59%的为20~40岁;恶性疟45例(77.59%),卵形疟7例(12.07%),间日疟4例(6.89%),三日疟2例(3.45%),无死亡病例;56例(96.55%)为在非洲国家感染,1例(1.72%)为在美洲国家感染,1例为在亚洲国家感染.结论 金水区疟疾防治效果稳定,近年来报告发病率在较低水平,须继续做好输入性疟疾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掌握盐城市疟疾疫情及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和调整监测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盐城市疟疾疫情资料及疟疾病例个案调查资料,采用Excel 2013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6—2019年全市累计报告输入性疟疾病例52例,以建湖县报告病例最多(23例,占44.23%),以男性为主(47例,占90.38%),平均年龄为43.0岁,职业以出国劳务工人为主(49例,占94.23%),病例感染主要来自非洲。病人发病至就诊时间间隔中位数为2d,当天就诊占48.08%;县级医疗机构为主要首诊医院,占46.15%;病人就诊当天血检占90.91%。血检确诊疟疾后,虫种鉴定超过3d的8例(占15.38%,恶性疟3例、间日疟1例、卵形疟4例)。规范化治疗率达100.00%。结论需加强境外输入性疟疾监测,提高境外务工人员的防护意识,提高基层医务工作者疟防知识和业务技能,推进持续消除疟疾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丰县疟疾流行病学特征与趋势,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2014年丰县疟疾病例疫情报告和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1—2014年全县共报告疟疾12例,均为输入性病例,恶性疟占83.3%(10/12),输入地83.3%(10/12)来自非洲。病例均为男性,以青壮年为主,平均年龄42岁;职业83.3%为民工、农民、工人;文化程度较低,初中以下占83.3%。结论丰县近年来疟疾均为输入性病例,非洲为主要疫源地。应加强疟防人员业务培训,提升疟疾诊断和监测能力;加强劳务输出人员的健康教育,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广西东北部灭疟联防区2008—2014年疟疾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疟疾控制后期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8—2014年广西东北部灭疟联防区输入性疟疾病例个案调查表、网络直报病例等监测数据,对输入性疟疾的感染来源、虫种、人群和地区分布等进行描述、分析。结果联防区2008—2014年共报告疟疾病例76例,均为输入性病例,年均发病率为1.71/10万。虫种以恶性疟为主,占52.63%;其次为间日疟,占36.84%。联防区共血检当地居民发热患者65 310人次。血检流动人口15 609人次,检出疟原虫阳性76例,阳性率为0.49%。病例分布于联防区13个联防单位中的8个,其中全州县33例,占43.4%。病例以男性为主,占94.05%;年龄集中于20~49岁组,占89.47%。病例感染地主要为非洲8个国家(59.21%)和东南亚2个国家(26.32%),以及国内的海南省和其他地区。病例主要从事工种为淘金和挖矿,占78.95%。病例发病时间集中于4—8月份,占64.47%。输入性疟疾死亡病例2012年报告2例,无继发病例发生。结论当前广西东北部灭疟联防区疟疾发病以境外输入性病例为主,且多数为恶性疟;加强对外出非洲和东南亚地区务工返回人员的疟疾监测、及时发现和有效治疗输入性传染源是实现消除疟疾目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1996—2015年杭州市西湖区疟疾疫情流行特征。方法对西湖区1996—2015年疟疾报告病例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1996—2015年西湖区报告疟疾58例,均为实验室确诊病例,年均发病率为0.53/10万,无死亡病例和暴发疫情。其中间日疟38例、恶性疟17例、卵形疟2例、三日疟1例;男性占87.93%;发病年龄集中在20~50岁,占82.76%;职业以学生、境外务工和民工为主,占67.24%。蚊媒监测发现存在传播疟原虫的中华按蚊,6—8月为蚊密度高峰季节。本地病例7例(12.07%),均为间日疟;输入病例51例(87.93%)。除1999年和2005年外,其余每年均有发病报告,主要集中在5—10月。自2009年后全区无本地感染病例报告,2011年后无省外输入病例报告,所有病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结论 1996-2015年西湖区4种疟疾均有报告,以境外输入感染为主,应加强对境外输入性疟疾的监测和管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2010-2016年宛城区境外输入性疟疾流行现状和特征,为该区今后输入性疟疾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0-2016年宛城区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相关资料,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16年宛城区共有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16例,其中恶性疟13例、间日疟1例、卵形疟2例,均为实验室确诊病例。16例病例分布在全区7各乡镇办,病例最多的油田占总病例的62.50%,是由于河南油田工人经常出国务工相关。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25~49岁男性青壮年;职业以工人为主;16例病例中,其中15例自非洲国家输入(占93.75%),1例(间日疟)来自于亚洲的巴基斯坦输入(6.25%)。全年均有发病,无明显的季节性。确诊单位主要为市疾控机构(75.00%),经药物治疗后均已痊愈,无死亡病例、继发病例发生。结论随着人口迁徙增加,境外输入性疟疾疫情日益严峻,还需进一步加强加大医疗机构业务培训和出入境人员疟疾防护工作,巩固消除疟疾成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日照市疟疾疫情及流行特征,为制定和调整该市疟疾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2018年日照市疟疾疫情资料及疟疾病例个案调查资料,对疟疾流行特征及诊治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18年日照市共报告疟疾病例63例,均为境外输入性病例。其中输入地为非洲的61例,占96.83%;实验室确诊病例为63例(100.00%);恶性疟49例(77.78%),间日疟7例(11.11%),卵形疟5例(7.94%),三日疟2例(3.17%);2016年发病数最高,为14例;病例以30~50岁青壮年男性为主(79.37%),男女比例为62∶1;各月均有病例报告,无明显的季节性;病例从发病到就诊的中位时间为1 d,7 d以上就诊者6.35%,从就诊到确诊的中位时间为2 d,7 d以上确诊者9.52%。结论 2010~2018年日照市已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加强输入性疟疾的防控是当前疟疾防控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掌握湖北省输入性疟疾的发病态势,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统计全省输入疟疾疫情和调查资料,分析输入性疟疾发病人群、时间、地点及防控效果.结果 2005-2009年全省共发生输入性疟疾115例,占报告病例的1.68%,其中恶性疟58例(混合感染三日疟1例),死亡1例,间日疟55例,卵形疟2例.发病年龄在21~68岁之间,男性占95.65%,女性占4.35%.输人性疟疾主要来自非洲及东南亚等15个国家和地区,在我国为云南和海南.输入疟疾的发现及治疗时间为0-3天,占57.39%;4-10天,占26.96%;11-20天,占6.96%;21天以上占17.42%.结论 输入性疟疾逐年呈上升态势,将进一步加强出、回国人员信息交流,开展流动人员疟防知识宣传,增强个人防护意识,及时治疗和监测疟疾病例,遏制二代病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 了解淮安区输入性疟疾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收集2009-2013年淮安区上报的疟疾病例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2009-2013年淮安区共报告53例境外输入性病例,输入地为7个非洲国家,其中间日疟2例、恶性疟48例、卵形疟3例,全年各月均有疟疾病例报告,均为男性,年龄分布在22~53岁之间,以40~49岁为主,占67.92%。结论 2009-2013年淮安区上报的疟疾病例均为到非洲地区务工感染后的返乡人员,以恶性疟为主,应特别加强对恶性疟疾高流行区归国人员的监测、管理、宣教工作,并提高医务人员诊断及镜检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2009-2018年贵州省疟疾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确保2020年贵州省消疟任务完成及消疟后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及寄生虫病防治信息系统收集2009-2018年贵州省疟疾疫情数据及个案调查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疟疾流行概况、疟疾分型、三间分布等进行分析。结果 (1)流行概况:2009-2018年贵州省共报告疟疾病例1581例,年平均发病率0.4237/10万,死亡1例,为实验室确诊本地病例(未分型),自2012年起无本地感染病例报告,报告病例均为输入性病例。(2)疟疾分型:2009-2011年共报告疟疾病例1417例,其中间日疟837例(59.07%)、恶性疟21例(1.48%)、疟疾(未分型)559例(39.45%);自2012年起所有疟疾病例均能得到实验室确诊,2012-2018年共报告疟疾病例164例,其中间日疟44例(26.83%)、恶性疟99例(60.37%)、卵形疟14例(8.54%)、三日疟4例(2.44%)、混合感染3例(1.83%),疟疾病例报告种类呈现多样性。(3)三间分布:①时间分布:2009-2018年各年均有病例报告,其中2009-2011年病例报告呈急剧下降趋势,以7-12月为主,8-9月达最高峰;2012-2018年病例报告保持较低水平(发病率均低于1/10万),并呈水平波动趋势,各月均有病例报告,无明显季节性。②地区分布:2009-2018年全省10个市(自治州)中除贵安新区外,均有病例报告,2009-2011年病例报告数前三位为黔南、黔东南、黔西南,2012-2018年病例报告数前三位为贵阳、遵义、毕节。③人群分布:2009-2011年疟疾发病男女性别比2.20:1,各年龄组均有,年龄集中在15~44岁组,其次45~65岁组,职业以农民、学生、民工为主;2012-2018年疟疾发病男女性别比12.67〖DK〗∶1,年龄仅15~44岁和45~65岁组,职业以工人、农民、民工为主。结论 贵州省已进入消除疟疾巩固阶段,疟疾的流行特征发生了较大的改变,要加强输入性病例的传播风险监测,及时调整疟疾防控工作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姜从兵 《中国校医》2023,37(1):14-17
目的 分析2006—2020年睢宁县疟疾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为睢宁县制定疟疾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导出睢宁县2006—2020年疟疾病例的信息,采用回顾性的调查方法分析疟疾病例的时间分布、地区分布、人群分布情况。结果 2006—2020年睢宁县共报告疟疾病例230例,其中间日疟214例(93.04%)、恶性疟15例(6.52%)、三日疟1例(0.44%)。本地病例212例(92.17%),输入性病例18例(7.83%),输入病例主要来源于非洲(17例)和南亚(1例)。发病均为散在分布,除2011年和2017年外各年均有病例发现,以4 —10月为主,7— 9月为高峰期;人群感染以男性为主(男∶女=1.74∶1);年龄集中在30~40岁(44例)和60岁以上(46例)两个年龄段,占39.13%;职业以农民为主,有162例(70.43%);除古邳和刘圩外均有疟疾病例报告,官山镇、李集镇、朱集乡为睢宁县报告前三的乡(镇)。结论 2010年后无本地病例出现,本地疟疾病例得到有效控制,但是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时有发生,需加大监测和宣传力度,防止出现输入性病例引起的本地感染。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掌握舟山市普陀区输入性疟疾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控输入引起本地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81年-2015年普陀区输入性疟疾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1981年-2015年共出现77例输入性疟疾病例,占全部疟疾病例的89.53%(77/86);其中间日疟48例,恶性疟26例,未分型3例;属国内输入51例,境外输入26例,病例波及全区所有街道(镇),发病季节呈全年分布,男、女性别比为5.42∶1,20岁~49岁占81.82%,外来民工和本地出国劳务输出渔船民占96.10%。间日疟的感染来源地主要为国内安徽和亚洲国家,恶性疟则以非洲等国外疟疾高发区为主。结论普陀区自2007年报告最后1例本地病例,至今已连续8年未发生,而输入性病例几乎年年出现。今后针对输入性病例要采取行之有效的综合性防治措施,以巩固消除疟疾成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四川省2011-2013年输入性疟疾疫情与诊治情况,为进一步加强输入性疟疾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四川省2011-2013年输入性疟疾疫情报告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1-2013年四川省共报告输入性疟疾病例609例,其中恶性疟368例(60.43%),间日疟223例(36.62%),三日疟3例(0.49%),卵形疟4例(0.66%),混合感染8例(1.31%),未分型3例(0.49%)。男女比例为42.5∶1,平均年龄38.60±9.96岁,职业以农民、民工和工人为主。境外感染576例(94.58%),其中非洲396例,东南亚155例。全年均有病例报告,分布全省各市(州)。568例(93.27%)病例实验室确诊,患者从发病到确诊时间平均为3 d,仅105例(17.24%)发病后1 d内确诊。市级医疗机构诊断277例(45.48%),县级疾控中心诊断110例(18.06%),县级医疗机构诊断106例(17.41%),560例病例在四川治疗,治愈553例,死亡7例,治愈率98.75%。结论四川省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呈上升趋势,有潜在危险,应加强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的防治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2010-2020年泰安市泰山区输入性疟疾流行病学特征,为巩固消除疟疾成果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0-2020年泰安市泰山区疟疾病例个案资料,采用SPSS 18.0对病例的诊治情况和流行病学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0-2020年泰安市泰山区共报告输入性疟疾病例52例,其中恶性疟39例(75.00%),卵形疟10例(19.23%),间日疟3例(5.77%);实验室确诊病例50例(96.15%),临床诊断病例2例(3.85%);从发病到诊断间隔时间的中位数为2.11 d,14例(26.92%)在发病当天确诊,48例(92.31%)在医疗机构确诊,3例(5.77%)在检验检疫机构确诊,1例(1.92%)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确诊。每个月份均有病例报告,其中10月份病例数最多为9例,占17.31%。病例均为男性,发病年龄的中位数为42.00岁,职业以农民工为主(36例,占69.23%)。49例(94.23%)来自非洲,3例(5.77%)来自亚洲;输入病例最多的国家是赤道几内亚(17例,32.69%)。结论 2010-2020年泰山区每年均有输入性病例发生,疟疾防控工作还应继续加强,...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浙江省余姚市2005-2017年疟疾流行病学特征,为消灭疟疾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来自中国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的2005-2017年余姚市疟疾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7年余姚市共报告疟疾病例178例,包括本地病例13例,国内其他地区输入性病例153例,境外输入12例,无死亡病例,年均发病率为1.40/10万,发病整体呈逐年下降趋势(χ~2=165.159,P<0.001);间日疟168例、恶性疟9例、三日疟1例;发病以10~39岁人群为主,占70.22%;男性发病率(1.75/10万)高于女性(1.06/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71,P<0.01);境外输入性病例来源地为非洲和东南亚,分别占境外输入病例的83.33%、16.67%。讨论余姚市输入性疟疾来源由国内高疟区转变为非洲及东南亚,输入性疟疾为目前防控工作重点,需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消除疟疾。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2006—2015年嘉兴市疟疾流行特征及其变化趋势,为疟疾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6—2015年嘉兴市疟疾病例数据和个案流行病学调查信息,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其流行特征。结果2006—2015年嘉兴市共报告疟疾111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03/万。其中男女性别比为2.08∶1,年龄主要集中在11~50岁,占90.99%,职业以民工和工人为主,占64.87%。本地感染病例10例,输入性病例101例,由其他省份输入病例74例,主要来自安徽和河南;境外输入27例,主要来自尼日利亚和刚果(金)。结论近年来嘉兴市以输入性疟疾病例为主,需加强对来自境外高疟区国家和国内其他流行省份的人群监测,并对发现的病例严格实施规范化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广西灌阳县2001—2014年流动人口疟疾监测情况,为制定疟疾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灌阳县2001—2014年疟疾传染源监测、血清学监测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1—2014年灌阳县流动人口共报告输入性疟疾病例47例,年均发病率为0.12/万;其中间日疟30例,恶性疟17例。无死亡病例及二代病例发生。2002年报告病例数最多,为21例,发病率为2.41%;从2006年起无输入性疟疾病例报告。2001—2014年共血检流动人口2 522人次,查出疟原虫阳性47例,平均阳性率1.86%。输入性病例感染来源主要为云南省,海南、贵州、广东省次之,2003年以后输入性病例来源转为以国外缅甸、越南国家为主;病例所从事工种以种植为主,挖矿、伐木次之。结论灌阳县疟疾疫情平稳;加强医务人员疟疾防控技术培训,加强流动人口疟疾监测与管理是巩固疟防成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 分析2013年广西输入性疟疾疫情特征,探讨针对性防控策略。方法 收集2013年广西流动人口疟疾监测数据,对输入性疟疾病例个案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虫种、感染来源、病例三间分布等信息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3年广西共报告疟疾病例1 251例,年发病率为2.37/10万,均为国外输入性病例;虫种以恶性疟为主,占病例总数的88.33%,间日疟次之,占病例总数的8.55%,三日疟、卵形疟均有发现;病例分布于区内13个地市45个县市(区),其中上林县病例数占病例总数的83.53%;病例以男性为主,占病例总数的98.88%,发病人群中20~49岁青壮年占病例总数的90.97%;病例感染地来自非洲的16个国家和东南亚的4个国家,在非洲感染病例占病例总数的96.88%,在东南亚感染病例占病例总数的3.12%;病例在国外所从事职业主要为淘金,占病例总数的93.37%;病例发病时间主要集中于6、7月份,占病例总数的68.90%。2013年广西无疟疾死亡病例及输入性继发病例发生。结论 广西境外输入性疟疾疫情严峻,加强多部门合作、多途径摸排流动人口相关信息,加强业务培训、加大对出国返乡人员疟疾监测力度,同时加强外出务工人群疟防治知识健康宣教是有效控制输入性疟疾疫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泰州市疟疾流行现状,为制定疟疾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泰州市疟疾疫情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5—2010年共报告疟疾121例,年均发病率为0.48/10万,其中间日疟94例、恶性疟27例。94例间日疟病例中有22例(占23.40%)为流动人口,27例恶性疟病例全部为非洲高疟区输入性病例。结论加强流动人口疟疾疫情管理,开展"三热"病人血检监测,是当前泰州控制疟疾传播与流行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