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中医证型与眼底分级的对应关系,为DR的中医辨证论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275例DR患者行眼底血管荧光素造影(FFA),同期进行中医辨证分型,采用简单对应分析(Correspondence analysis)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①FFA显示轻、中、重度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NPDR)分别是71例、65例和64例。中医辨证为阴虚内热证型69例、气阴两虚型61例、瘀血阻滞型67例、阴阳两虚型78例。②不同中医证型的DR分级构成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5.992,P=0.000。③对应分析显示:阴虚内热型的点集合投影几乎重叠于轻度NPDR的点集合投影;气阴两虚型的点集合与中、重度NPDR的点集合靠近,阴阳两虚型的点集合与增殖性视网膜病变(PDR)的点集合最近,瘀血阻滞型的点集合没有显示与DR某一分级的紧密关系。结论:随着DR程度由轻、中、重度NPDR→PDR的演变,中医证型也呈现由阴虚→气虚→阳虚的证候变化,而瘀血阻滞的病理改变贯穿于DR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活血方药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临床疗效,并分析DR中医证候与眼底变化的相关性。方法:益气养阴活血方(太子参、生黄芪、山萸肉、生葛根、丹参、枳壳等)治疗气阴二虚血瘀型DR患者48例3个月(怡开为对照组),观察中医证候、视力和眼底的疗效变化,分析中医证候与眼底疗效的相关性。结果:治疗组眼底五项综合积分及点状出血、片状出血分项积分的好转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后视力均有好转,但与对照组无差异;治疗组中医证候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04);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的变化与眼底好转程度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r=0·4174,P=0·0424),与眼底出血斑(r=0·4472,P=0·0324)和出血点(r=0·4944,P=0·0165)好转变化之间的相关性更强。结论:益气养阴活血方具有改善DR患者视力、眼底病变及中医证候的显著疗效,方药的干预作用同时表现为中医证候好转与眼底病变改善的相关性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与导升明片的比较,观察与评价益气养阴活血利水法治疗气阴两虚、血络瘀阻证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合格受试对象40例按就诊先后随机分成益气养阴活血利水中药治疗组和导升明组(各20例,分别观察32和34只患眼),分别予以中药汤剂和导升明口服,30天为1个疗程,连续用3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各组相关体征及中医证候的改善情况,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后相比,中药治疗组和导升明组均能显著改善患者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视力、眼底、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及综合疗效方面两组总有效率均在80%以上,两组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医证候疗效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能明显改善中医证候.结论 中药组和导升明组均能明显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气阴两虚、血络瘀阻证患者的视力、眼底;益气养阴活血利水法能明显改善中医证候.  相似文献   

4.
刘求红  余杨桂 《中医药学刊》2004,22(12):2224-2226
目的:观察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ln,FFA)表现。建立早期DR的FFA亚分型,探讨其临床意义及其与中医证型间的关系。方法:对100例早期DR进行FFA检查.按其分布的主要部位划分为中央型、中周型、混合型;将病例进行中医分型。研究FFA亚分型与病程进展、视力预后、误诊漏诊率及中医证型间的关系。结果:早期DR的FFA亚分型中以混合型为多占61.9%。中周型的漏诊、误诊率最高;中央型的视力较差且病程进展快,且多为中医的阴阳两虚证。结论:中央型患者多属中医的阴阳两虚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滋肾健脾化瘀片对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观察气阴两虚型DR患者66例(66眼),除常规内科治疗外,治疗组35例(35眼)服用滋肾健脾化瘀片每次4片,每日3次;对照组31例(31眼)服用导升明胶囊每次1粒,每日2次;治疗时间为3个月。治疗前两组资料有可比性。治疗前后观察视力、眼底荧光造影、视网膜电流图和中医证候积分。结果滋肾健脾化瘀片在提高患者视力、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提高OPs振幅方面与导升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两组总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滋肾健脾化瘀片治疗气阴两虚型DR疗效确切,并能改善视网膜内层血液循环。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初步评价芪黄明目胶囊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按拟定的入选和排除标准纳入2型糖尿病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证属血瘀阻络、气阴两虚的病例48例,采用随机、平行对照.双盲双模拟方法 .给予芪黄明目胶囊与羟苯磺酸钙胶囊口服,治疗12周.观察视力、眼底、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血液流变、中医证候等疗效性指标以及血、尿、便常规、心电图、肝肾功能等安全性指标.结果 芪黄明目胶囊治疗组24例(脱落4例),经治疗后,显效11例,有效6例,稳定3例,恶化0例,总有效率为85%;对照组24例,经治疗后,显效6例,有效6例,稳定6例,恶化2例,总有效率为50.0%.两组比较,经Ridit检验,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试验过程中未发生任何不良反应,治疗后肝肾功能无异常.结论 芪黄明目胶囊治疗血瘀阻络、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具有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视力、改善眼底视网膜微血管病变程度及黄斑水肿程度的作用,同时具有改变血液流变学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P)中医证候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表现的相关性.方法 以2002年<中药新药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中的糖尿病中医证候诊断标准为蓝本进行改良设计,以主证证候+次证证候+舌脉证候的形式,确定中医证候的证型归属.观察100例西医确诊的DRP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结合其FFA造影改变,统计分析DRP中医证候与FFA造影表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00例DRP患者中阴虚热盛证18例(占18%).湿热困脾证35例(占35%),气阴两虚证23例(占23%),阴阳两虚、血瘀水停证23例(占23%),血瘀脉络证1例(占1%).在FFA检查中,以新生血管形成这一表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RP各中医证型在FFA造影中出现新生血管,以阴阳两虚、血瘀水停证和阴虚热盛证多见.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方辅治气阴两虚型眼底出血的效果及对中医症候、眼底出血面积吸收和视力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眼科进行眼底出血治疗的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西药组和中药组各55例,其中西药组使用常规西药治疗,中药组在其基础上配合益气养阴方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1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眼底出血面积吸收、黄斑厚度、视力情况及血液流变学情况,并对近期总有效率进行统计,记录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中药组中医证候积分、眼底出血面积、黄斑厚度、视力变化情况,均优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药组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血沉,均优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药组总有效率为90.91%,高于西药组7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养阴方辅治气阴两虚型眼底出血能明显改善中医证候积分,缩小眼底出血面积,缓解患者视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使用益气养阴通络方治疗气阴两虚、络脉瘀阻证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NPDR患者40例(78眼)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2组均予控制血糖,治疗组使用中药益气养阴通络方,对照组给予羟苯磺酸钙分散片,均口服治疗3个月。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视力、眼底体征、中医证候积分以及血液流变学等疗效性指标及肝肾功能、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血、尿常规等安全性指标的变化情况,并比较综合疗效。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视力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综合疗效总有效率为8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79%(P0.05);2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2组患者安全性指标基本稳定。结论:益气养阴通络方对气阴两虚、络脉瘀阻证NPDR患者的视力有改善作用,且对眼底体征、中医证候及血液流变学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羟苯磺酸钙。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糖尿病肾病(DN)同型半胱氨酸(Hcy)与尿微量白蛋白(UAER)、叶酸、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中医证型及其他因素的关系。方法:检测63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叶酸、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及血脂,并记录患者的中医辨证证型。结果:63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中17例辨证为阴虚热盛、24例辨证为气阴两虚、22例辨证为阴阳两虚。血浆Hcy水平与中医证型具有相关性(P0.05)。组间两两比较显示,阴阳两虚和阴虚热盛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气阴两虚和阴阳两虚之间及气阴两虚和阴虚热盛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与微量蛋白尿具有线性回归关系,为正相关(P0.05),与其他因素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血浆Hcy水平与中医证型具有相关性,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微量白蛋白尿为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马维彪 《新中医》2016,48(9):47-49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通络方联合西药治疗气阴两虚、络脉瘀阻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116例气阴两虚、络脉瘀阻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8例及研究组58例。2组均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再予益气养阴通络方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眼底检查评分、视力及中医证候评分的变化,并评估用药安全性。结果:总有效率对照组68.9%,研究组84.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对照组血浆黏度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而红细胞变形指数高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红细胞变形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TNF-α、VEGF水平与眼底检查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P0.05),视力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TNF-α、VEGF水平与眼底检查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P0.05),视力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事件,肝肾功能未见明显异常,均安全出组。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养阴通络方治疗气阴两虚、络脉瘀阻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安全有效,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微循环,降低炎性反应,提高视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气阴两虚络阻型糖尿病肾病早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气阴两虚络阻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47例,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26例及对照组21例。对照组接受降血糖、降血压、抗血小板聚集等西医基础治疗措施,治疗组加服益气养阴活血通络中药汤剂,观察2组糖尿病肾病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治疗前后分别观察2组患者血脂、尿白蛋白(UAlb)、尿肌酐(UCr)、尿白蛋白与尿肌酐比值(ACR)。结果: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和糖尿病肾病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后UAlb、UCr、ACR、TC、TG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HDL-C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治疗后治疗组UAlb、ACR、TC、TG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益气养阴活血通络中药可明显提高糖尿病肾病早期疗效。  相似文献   

13.
《辽宁中医杂志》2013,(4):707-710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中医辨证分型与血脂、C-反应蛋白(CRP))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关系,为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化依据。方法:220例冠心病患者中医辨证为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气滞血瘀、痰阻心脉、心血瘀阻、阳气虚衰;35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血脂四项、血清CRP及Hcy水平,分析各指标与中医证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证型分布呈现痰阻心脉>气虚血瘀>气阴两虚>心血瘀阻>气滞血瘀>阳气虚衰的趋势。(2)血清脂质水平: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痰阻心脉证>气滞血瘀证>气虚血瘀证>心血瘀阻证>气阴两虚证>阳气虚衰证;低密度脂蛋白痰阻心脉证>气滞血瘀证>心血瘀阻证>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阳气虚衰证。(3)冠心病组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各证型组间CRP水平呈瘀阻心脉证>心血瘀阻证>气滞血瘀证>气阴两虚证>气虚血瘀证>阳气虚衰证。(4)Hcy水平心血瘀阻证>瘀阻心脉证>气滞血瘀证>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阳气虚衰证。结论:血清脂质、CRP、Hcy水平与冠心病中医证型存在相关性,可作为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辅助诊断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贞杞胶囊治疗气阴两虚证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用平行随机对照试验方法,2型糖尿病非增殖期DR患者60例,随机1∶1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除6例患者失访外,观察组30例(60眼)服用贞杞胶囊,对照组24例(48眼)服用多贝斯胶囊,疗程3个月。观察视力、眼底、血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中医证候等疗效性指标;血、尿常规、心电图、肝肾功能等安全性指标。结果(1)观察组眼科综合疗效有效率90%,对照组93.35%。贞杞胶囊能改善DR患者眼底病变,提高视力,疗效与多贝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贞杞胶囊能改善DR患者中医证候,治疗3个月,总有效率为100%,多贝斯总有效率为33.33%,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贞杞胶囊能降低VEGF水平,多贝斯治疗前后VEGF变化无意义。两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过程中未发生与治疗相关的安全性问题。结论(1)贞杞胶囊和多贝斯都对DR有比较好的综合治疗作用,两药作用强度相当。(2)贞杞胶囊能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多贝斯。(3)贞杞胶囊能调节VEGF水平。(4)贞杞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证非增殖期DR疗效确切、安全。  相似文献   

15.
李丽  任骞  于华  梁娜  孙瑞雪  殷莉  苏宪  李云飞 《河北中医》2020,42(6):878-881
目的 观察益气养阴明目汤联合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气阴两虚、络脉瘀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8例非增殖期DR气阴两虚、络脉瘀阻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4例予羟苯磺酸钙胶囊口服,治疗组44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养阴明目汤。2组均2周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比较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视力、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变化;比较2组治疗前后视网膜毛细血管通过时间。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0. 91%(40/44),对照组总有效率72. 73%(32/44),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 0. 05)。2组治疗后视力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 0. 05),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视网膜毛细血管通过时间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且治疗组治疗后视力水平升高更明显(P 0. 05),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视网膜毛细血管通过时间降低更明显(P 0. 05)。结论 益气养阴明目汤联合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非增殖期DR气阴两虚、络脉瘀阻证,能提高患者视力,改善患者眼部症状,疗效优于单纯应用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  相似文献   

16.
孙河教授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验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的严重而常见的眼部并发症,孙河教授认为,本病存在由阴虚热盛→气阴两虚→气滞血瘀的演变过程,其中气阴两虚、瘀血阻滞为多数患者主要阶段证型,血瘀伴随本病整个发展过程且渐趋严重化。故采取了以益气养阴、化瘀止血、通络明目为原则,自拟中药汤剂达明饮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化瘀解毒方在治疗气阴两虚挟瘀挟毒型胃癌前病变(PLGC)的有效性。方法:选择中医辨证属气阴两虚挟瘀挟毒型PLGC的患者100例,益气养阴化瘀解毒方治疗组(治疗组)50例;胃复春治疗组(对照组)50例,观察周期为12周,主要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中医证候及病理的变化情况,通过前后积分进行自身对照,并在1个疗程后停药,并进行疗效判定。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胃镜及病理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4.44%、77.78%、68.88%,对照组临床疗效、胃镜病理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64.28%、61.90%、52.3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益气养阴化瘀解毒方对于气阴两虚挟瘀挟毒胃癌前病变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71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简称冠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及冠脉造影阴性者,28例健康体检者,采用全自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将其中54例冠脉造影阳性(血管狭窄≥50%)患者经中医辨证后分为心血瘀阻、痰浊壅塞和气阴两虚3型,分析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冠脉造影阳性血浆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检出率显著高于健康人(31.5%与2.2%,X^2=14.1,P<0.01),冠脉造影阳性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显著高于冠脉造影阴性者(P<0.01),且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加,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逐渐增高。在非重度狭窄者,重度狭窄者中心血瘀阻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显著高于痰浊壅塞, 气阴两虚两型(P<0.05),而痰浊壅塞,气阴两虚两型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支数,病变的严重性呈正相关,血瘀是导致冠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基础,同型半胱氨酸值可为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中医证型治疗前后视觉电生理变化;方法:选取DR患者90例,根据局部体征与全身症状分为阴虚燥热、气阴两虚、阴阳两虚3个证型,运用护网明目散治疗6周。结果:治疗前后检测视网膜电生理发现各波振幅都有不同程度上升,时程缩短。结论:视觉电生理可为中医对DR的辨证分型和疗效判定找到了较为客观的参考指标与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FFA)表现,建立早期DR的FFA亚分型,探讨其临床意义及其与中医证型间的关系.方法:对100例早期DR进行FFA检查,按其分布的主要部位划分为中央型、中周型、混合型;将病例进行中医分型.研究FFA亚分型与病程进展、视力预后、误诊漏诊率及中医证型间的关系.结果:早期DR的FFA亚分型中以混合型为多占61.9%,中周型的漏诊、误诊率最高;中央型的视力较差且病程进展快,且多为中医的阴阳两虚证.结论:中央型患者多属中医的阴阳两虚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