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高位复杂性肛瘘是指有2个以上外口和瘘管与内口相连,并有支管或空腔,主管道通过外括约肌深部以上,侵犯耻骨直肠肌、肛提肌以上[1],其概念涵括了Parks肛瘘分类中部分括约肌肛瘘、括约肌上肛瘘及括约肌外肛瘘。目前手术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主要手段,然而现在有不少肛肠科医生只重视其手术过程,轻视了肛瘘术后的管理,导致术后创面  相似文献   

2.
<正>肛瘘是肛门直肠瘘的简称,是临床常见的肛门直肠疾病,手术是治疗肛瘘的重要手段。因肛门每日排便的特殊生理功能,污染严重,故肛瘘切口一般不予缝合,易导致术后创面恢复缓慢,增加患者的病苦,所以促进术后创面的愈合对  相似文献   

3.
肛瘘是肛管直肠与肛门周围皮肤之间的异常通道[1]。其临床症状一般表现为肛门及周围肿胀、流脓、疼痛、瘙痒等,专科检查可见肛门周围有外口,指诊可触及条索状硬结通向肛内[2]。手术是治疗肛瘘的主要方法。由于肛瘘病变部位的特殊性,其术后创面多为开放性,愈合时间较长,容易出现创面愈合不良甚至肛瘘复发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疾病治疗质量,增加了患者的病苦。因此,研究如何促进肛瘘术后创面愈合,一直是肛肠科领域研究探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正肛瘘是肛肠科常见的疾病,我国发病率占肛门直肠疾病的1.67%~3.6%。瘘管管道位于肛管直肠环以下为低位肛瘘,临床上以瘘管切除术为主~([1])。手术能完整剔除瘘管,但创面较大,疼痛明显,愈合时间较长,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不便。临床上常用口服药物,药物熏洗、中药外敷,理疗等方法,但疗效不一。本科采用中药离子导入在低位肛瘘术后创面疼痛、水肿、创面愈合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石荣  舒郁平  黄娟 《北京中医药》2017,36(4):379-381
正肛瘘是指直肠或肛管与周围皮肤相通所形成的瘘管。一般由原发性内口、瘘管和继发性外口3部分组成,主要表现以局部反复流脓、疼痛、瘙痒为特征,有些可触及或探及瘘管通向直肠。肛瘘多发于青壮年,发病高峰年龄为20~40岁,男性高于女性,男女比约为5∶1~([1])。影响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因素很多,特别是合并一些炎症性肠病、白血病化疗期、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基础病  相似文献   

6.
药捻式置管引流治疗高位肛瘘3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波 《江苏中医药》2003,24(1):31-32
根据Milligen和Morgan分类方法 ,肛瘘可分为高位肛瘘和低位肛瘘。高位肛瘘是指瘘管位置较高 ,接近或超过肛管直肠环 ,内口常在齿线附近。〔1〕根据我们临床观察及有关资料显示 ,高位肛瘘的内口 95 %左右位于齿线区平面的肛隐窝内 ,只有不到 5 %的内口明显高于齿线 ,位于肛管直肠环附近。〔2〕基于这一认识 ,我们采用瘘管低位部分切开、顶端空腔予药捻式置管引流加注入中药的方法治疗高位肛瘘 38例 ,疗效满意 ,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中 ,男 32例 ,女 6例 ;年龄最大 6 7岁 ,最小 14岁 ,平均 37岁 ;病程最长 18年 ,最短 …  相似文献   

7.
正肛瘘是指肛门周围的肉芽肿性管道,由内口、瘘管、外口三部分组成,是常见的肛门直肠疾病之一,主要以肛周局部肿痛、流脓性血性黏液性分泌物为主要症状,由于分泌物的刺激,使肛门瘙痒潮湿,反复发作、经久不愈~([1])。肛瘘不能自愈,必须手术治疗。低位肛瘘目前大多采用瘘管切开,形成敞开的创面,促进愈合。我院自2012年10月以来收治低位肛瘘病例60例,应用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30例,均获成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肛瘘是肛肠科临床常见病和疑难病,目前手术是治疗肛瘘的主要方法,但因术后创口开放、肛管直肠解剖位置特殊、局部细菌多等因素导致术后创面愈合困难,严重影响患者术后康复速度,因此在临床中提高肛瘘术后创面的愈合质量,是肛肠科医师需要解决的难题之一,临床实践表明中医外治法在促进肛瘘术后创面愈合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该文主要对近年来中医外治法在肛瘘术后创面愈合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肛瘘是常见的肛门直肠疾病,在我国发病率占肛门直肠疾病的1.67%-3.6%。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其发病机制与肛腺感染有关。肛瘘在发病后不能自愈,必须采取手术治疗,术后留下的创口多为开放性创面,如何加速术后创面的愈合是肛肠学科的一项重要课题。中药油膏外用是古老的方法之一,临床运用甚广。本文通过对大量文献的复习。熟悉影响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因素,将中药油膏外用于肛瘘术后开放性创面,并与水剂纱条、油剂纱条相比较,证实其促进创面愈合疗效显著,探讨其促进创面愈合的机理,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肛瘘指瘘管存在于直肠肛管管腔与肛周皮肤之间,属肛肠科常见病。据报道,肛瘘在我国的发病率占肛门直肠部位疾病总发病率的3.6%[1]。肛瘘无自愈倾向,手术是唯一根治方法,术后创面旷置、切口大小不一、创面分泌物及排便刺激等因素,导致术后创面愈合缓慢,加剧患者的精神及经济负担。中医学认为,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病机为邪正相争,正胜邪退,淤滞渐化,经络复通,气血调和,正气得复的变化过程[2]。笔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内口切开结合拖线置管引流术治疗低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低位复杂性肛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内口切开结合拖线置管引流术,对照组采用低位复杂性肛瘘切开术。观察两组治愈率、术后疼痛、创面渗出、瘢痕面积、创面面积、住院时间、治愈时间、肛门功能等评分变化。结果:两组治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术后疼痛评分、创面渗出、瘢痕面积、创面面积、住院时间、治愈时间、肛门功能评分,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口切开结合拖线置管引流术治疗低位复杂性肛瘘,可明显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渗出等症状,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减少术后瘢痕面积,较好地保护肛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和运用。  相似文献   

12.
肛瘘是指直肠、肛管与周围皮肤相通所形成的瘘管 ,一般由原发性内口、瘘管和继发性外口三部分组成 ,肛瘘多是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的后遗症 ,高位单纯性肛瘘是指仅有一条管道 ,其管道穿过外括约肌深层以上 ,内口多位于肛窦部位。我院从 1990~ 1999年采用射频切扩加部分缝合结合挂线治疗高位单纯性肛瘘 5 6例 ,并与采用切扩术结合挂线治疗的42例作对照观察 ,取得了较好疗效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两组 98例均为高位单纯性肛瘘 ,随机分为射频切扩加部分缝合结合挂线组 (简称治疗组 )、单纯切扩结合挂线组 (简称对照组 )。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自拟益气祛毒方促进低位肛瘘术后创面愈合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行低位肛瘘切除术患者共140例,采用随机区组法分为对照组(70例)和中医组(70例),分别采用西医常规处理和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益气祛毒方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创面愈合时间,术后创面评分及手术前后直肠肛管压力指标水平等。结果:中医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中医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中医组患者术后第7天、14天、21天及28天创面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前后肛管直肠压力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术后肛管直肠压力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自拟益气祛毒方辅助用于行低位肛瘘切除术患者可有效减轻创面疼痛、瘙痒等临床症状,加快愈合进程,且未对肛门直肠功能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4.
肛瘘是常见、多发的肛门疾病,是直肠肛管与肛门周围皮肤之间的感染性的特殊通道,除特殊情况下,一般都有内口、外口、瘘管三部分组成。细菌感染是肛瘘的主要病因,肛瘘的局部症状是肛门部间歇性流脓液,肛门疼痛,湿疹,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手术是治疗肛瘘唯一可靠的方法,只有通过手术才能彻底的清除感染的原发病灶,手术的方式居多,术后创面不缝合,目的是确保引流通畅,术后创面自然愈合缓慢。术后疼痛较剧烈,病程长,给生活带来不便,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临床一个难点,也是很多患者惧怕手术的原因之一。中医外治法应用方便,操作简单,容易被广大患者所接受,目前已成为肛瘘术后的主要治疗方法。中药膏剂是祖国医学中一种独特的中医外治法,临床实践证明,中药膏剂在促进肛瘘术后创面愈合方面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正>肛瘘为肛管或直肠与肛门周围皮肤相通的一种异常通道,属临床常见肛肠疾病,均可通过手术治愈;但无论是传统术式还是微创手术,术后均有水肿、疼痛,术后创面因局部污染常影响愈合。中药坐浴具有消肿、镇痛、促进创面愈合作用[1-2]。笔者将自拟中药双黄止痛促愈坐浴方应用于肛瘘  相似文献   

16.
“隧道切除法”是指在肛瘘切除过程中 ,不直接切开覆盖于硬索上方的正常组织 ,而潜行剥切瘘管硬索的一种方法。我们在临床上用以治疗高、低位肛瘘取得满意疗效。  一、临床资料  男性 3 0例 ,女性 6例 ;高位复杂性肛瘘 9例 ,低位单纯性肛瘘 2 7例 ;年龄最大 68岁 ,最小 2 4岁 ,平均 3 8.6岁。  二、治疗方法   1 .适应症 低位肛瘘 ,内口处于闭合状态 ,探针不易进入者 ;高位肛瘘 ,肛管直肠环及以上瘘道不与直肠相通者。   2 .操作方法 常规消毒铺巾 ,用 2∶1利多卡因稀释液作 3、9点位放射麻醉 ,待麻醉起效后作肛内外探查 ,包括…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生物补片内口封闭瘘道填塞术治疗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生物补片内口封闭瘘道填塞术治疗肛瘘。结果:本组13例患者均在病程中可见补片与组织相溶良好,部分补片逐渐降解吸收,外口逐渐愈合。经手术出院13例,其中痊愈10例,为低位肛瘘;显效1例,为低位复杂性肛瘘;有效1例,为高位复杂性肛瘘;无效1例,亦为高位复杂性肛瘘。结论:生物补片内口封闭瘘道填塞术在减轻患者疼痛,缩小创面,减少术后肛管缺损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保留肛管直肠环瘘管切除全缝合术治疗高位单纯性肛瘘的疗效。方法:将50例高位单纯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治疗组行保留肛管直肠环瘘管切除全缝合术,对照组行切开挂线引流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术后疼痛程度、创面愈合时间、肛门畸形、肛门功能状况及术后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VAS评分、肛门畸形发生率、部分失禁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lt;0.05),创面愈合时间少于对照组(P&lt;0.05);两组治愈率及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结论:保留肛管直肠环瘘管切除全缝合术治疗高位单纯性肛瘘能减轻疼痛,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愈创汤对低位单纯性肛瘘术后创面愈合以及肛门直肠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低位单纯性肛瘘切除术,术后均常规处理,治疗组同时加服中药愈创汤;两组均治疗14天,采用量化评分法观察患者创面组织修复的临床疗效及肛门功能,采用肛管直肠测压法观察肛管直肠压力情况。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均为100%,组间综合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创面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组肛门功能各指标评分及总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肛门功能各指标评分及总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组肛管直肠压力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肛管直肠压力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愈创汤对肛瘘术后创面组织修复有一定疗效,可有效缩短术后创面愈合时间,而且不影响肛门功能。  相似文献   

20.
肛瘘是由肛腺感染引起肛门直肠周围脓肿,进而自行破溃或切开引流后伤口不愈形成的肛周与直肠下部相通的瘘管,是肛门直肠周围间隙化脓性感染的慢性阶段.肛瘘是临床上常见的肛肠科疾病,其发病率国内1.67%-3.6%,国外8%-25%,发病高峰年龄段20-40岁,男性明显高于女性,男女比例约为5∶1[1].复杂性肛瘘发生率约占全部肛瘘病例的5%-10%,是指外口和管道有2个或以上,主管道通过外括约肌深部以下(低位复杂性肛瘘)或以上,甚至侵犯耻骨直肠肌、肛提肌(高位复杂性肛瘘),因其治疗中存在着复发率高、并发症和后遗症多等问题,被称为难治性肛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