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研究欣胃颗粒对胃癌前病变(precahcerous lesion of gastric carcinoma, PLGC)患者胃黏膜中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Smads信号通路相关蛋白TGF-β1、转化生长因子-Ⅱ型受体(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Ⅱreceptor, TβR-Ⅱ)、Smad4、Smad7表达水平的影响,为治疗PLGC提供中医诊疗思路和有效方案。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气阴两虚、夹瘀夹毒型PLGC患者60例设为疗前组,并将其随机分为欣胃颗粒组和胃复春组,分别给予口服欣胃颗粒和胃复春片,连续服用12周,另设10例浅表性胃炎患者为空白组作为对照且未予药物治疗。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患者服药前后胃黏膜病理组织学变化和Real-time PCR方法检测各组胃黏膜组织中TGF-β1、TβR-Ⅱ、Smad4、Smad7的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疗前组患者TGF-β1、TβR-Ⅱ、Smad7表达升高,Smad4表达降低(P<0.05),且与空白组、欣胃颗粒组、胃复春组... 相似文献
3.
胃癌是由胃部的正常上皮逐步转化而来,在我国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居全部恶性肿瘤的第2位.胃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s gastric cancer,PLGC)发展成为胃癌几率非常高,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治疗PLGC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谢晶日教授致力于中医药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欣胃颗粒对胃癌前病变(PLGC)模型大鼠胃黏膜中信号传导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存活素(Survivin)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为主的联合造模法建立PLGC模型大鼠12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空白组、模型组、欣胃颗粒组和维酶素组,欣胃颗粒组分为低、中、高剂量组,共6组,每组20只大鼠,分别给予模型大鼠生理盐水、欣胃颗粒低、中、高剂量、维酶素连续治疗,12周后,观察大鼠胃黏膜病理变化,及胃黏膜STAT3、Survivin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欣胃颗粒组、维酶素组STAT3 mRNA、Survivin mRNA表达水平相对均增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欣胃颗粒组、维酶素组STAT3 mRNA、Survivin mRNA表达水平相对均偏低(P<0.05);与维酶素组比较,欣胃颗粒组STAT3 mRNA、Survivin mRNA表达水平相对均偏低(P<0.05);与欣胃颗粒中剂量组比较,欣胃颗粒高、低剂量组表达水平相对均偏高(P<0.05),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l...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讨健脾化瘀解毒复方胃炎I号对胃癌前病变(GPL)的疗效及其分子学机制。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维酶素组(
0.2 g·kg-1),胃炎I号组(7.5 g·kg-1)。采用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水溶液自由饮用、饥饱失常、耗气泻下法复制GPL大鼠模型。观察胃炎I号连续治疗
10周后对GPL 大鼠Wnt信号通路Wnt1、Wnt3a、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表达的影响。结果 模型组大鼠胃黏膜上皮的Wnt1、Wnt3a、Cyclin D1表达评分均较空白对照组
显著增加(P< 0.05,P< 0.01);胃炎I号能显著拮抗模型组出现的上述变化(P< 0.01)。结论 胃炎I号能下调Wnt信号通路Wnt1,Wnt3a,Cyclin D1的表达,抑制Wnt/
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断和逆转胃黏膜恶性转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山仙颗粒对二乙基亚硝胺诱导的大鼠肝癌前病变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雄性大鼠90只,体质量约(190±10)g,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山仙颗粒大、中、小剂量组和KYA1797K(Wnt抑制剂)组,每组15只。采用腹腔注射二乙基亚硝胺诱导大鼠肝癌前病变模型,给药16周后处死。抽血检测肝功能指标ALT(谷丙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GGT(谷氨酰转肽酶);取肝脏组织,观察并记录其大小、质地、外观等变化;HE、Masson染色观察大鼠肝脏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聚合酶链反应)及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中Wnt/β-catenin(肝癌相关)信号通路Wnt-3a、β-catenin、c-Myc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含有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大、中剂量山仙颗粒分别明显减轻了肝功能损伤和肝脏的病变程度(P<0.01,P<0.05),下调了Wnt/β-catenin信号通路Wnt3a、β-catenin、c-Myc mRNA(P<0.01,P<0.05)和蛋白质的表达(P<0.01,P<0.05)。结论山仙颗粒能明...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欣胃颗粒对胃癌前病变(PLGC)大鼠胃黏膜Akt、P-gp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健康的雄性Wistar大鼠120只根据体质量编号,按随机数字表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除空白组外,其他3组均自由饮用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采用标准的饲料雷尼替丁喂养,热盐水灌胃,同时配合饥饱失常的复合造模法进行造模。至16周结束,随机抽取模型组大鼠4只做胃黏膜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认模型成功后全部停止造模及干预药物。模型制备成功后随即处死所有大鼠,剖腹取胃,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Western Blot法检测胃黏膜组织中Akt、P-gp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胃黏膜Akt、P-gp的表达较其他各组显著升高,欣胃颗粒可降低Akt、P-gp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结论欣胃颗粒可通过下调PLGC大鼠模型胃组织Akt、P-gp基因和蛋白的表达,从而促进抗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0.
胃癌前病变(PLGC)是正常胃黏膜组织发生病理学癌变的异常过程,是胃癌发生前的必经阶段,亦是降低胃癌发病率的重要切入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参与了PLGC的发生发展过程,当Wnt信号通路激活时,β-catenin向核内聚集,诱导原癌基因异常表达。中医药治疗PLGC疗效肯定,且查阅大量文献表明中医药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具有调控作用。因此,从中药及针灸两方面着手,将中医药基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治疗PLGC的理论及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从而提出中医药疗法调控该信号通路治疗PLGC的问题及思考,为治疗PLGC及预防胃癌发生的中医药科研工作提供一定的启发,并为PLGC的中医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欣胃颗粒治疗胃癌前病变(GPL)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由胃镜和病理学诊断为GPL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8例用欣胃颗粒治疗,对照组28例用胃复春片治疗,治疗期间停服其他药物,疗程均为12周。结果:症状总有效率治疗组96.88%,对照组80.00%(P〈0.05);治疗组在黏膜萎缩、肠化及不典型增生改善程度上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后血清EGF表达均有显著降低,而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结论:欣胃颗粒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并可以通过适当降低血清EGF的表达水平使胃黏膜病理状态有所逆转。 相似文献
12.
13.
《时珍国医国药》2014,(6)
目的研究复方蜥蜴散不同微粒组合剂治疗对胃癌前病变大鼠Wnt信号通路中Wnt2、β-catenin细胞增殖蛋白表达的影响,从分子生物学水平揭示其治疗PLGC的机制及其效果。方法将12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复方蜥蜴散80目、100目、80+100目混合组及维酶素组,除空白组外,余均采取MNNG配合饥饱失常及情绪刺激综合因素8周制备PLGC模型。病理检测造模成功后,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治疗组分别用复方蜥蜴散不同微粒组合剂及维酶素混悬液治疗,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胃组织Wnt2、β-catenin蛋白表达,光镜观察胃黏膜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通过图像分析系统对免疫组化图像光密度的测算,复方蜥蜴散80目、100目、80+100目组细胞增殖基因Wnt2、β-caten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复方蜥蜴散80+100目等量混合组细胞增殖基因Wnt2、β-caten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维酶素组(P0.01)。结论胃黏膜细胞增殖基因Wnt2、β-catenin蛋白表达异常是PLGC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复方蜥蜴散不同微粒组合剂对胃黏膜的损害具有保护作用,且能降低或抑制胃癌前病变组织中增殖蛋白Wnt2、β-catenin的表达,部分逆转胃黏膜病理变化,揭示了复方蜥蜴散不同微粒组合剂治疗PLGC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干预黏膜增生、分化,抑制细胞过度增殖,促进细胞凋亡,恢复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平衡,从而阻断胃癌前病变的。 相似文献
14.
15.
Wnt是与肿瘤发生、发展及脊椎动物胚胎发育有重要关系的细胞信号通路,近来发现其在心血管疾病中也有一定的作用,为此我们对该信号通路在冠心病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Wnt信号通路与早发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代谢综合征都有一定关系。此外,Wnt信号通路在心肌梗死后心肌愈合,新生血管形成,刺激基质金属蛋白-2、-9合成及缺血预适应,细胞治疗方面都有重要作用。因此,Wnt信号通路有望成为冠心病未来的研究热点并为开拓新的治疗手段提供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16.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9,(10)
目的:探讨欣胃颗粒对胃癌前病变(PLGC)大鼠胃黏膜NF-κB、COX-2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健康的雄性Wistar大鼠120只根据体质量编号,按随机数字表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除空白组外,其他3组均自由饮用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采用标准的饲料雷尼替丁喂养,热盐水灌胃,同时配合饥饱失常的复合造模法进行造模。至16周结束,随机抽取模型组大鼠4只做胃黏膜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认模型成功后全部停止造模及干预药物。模型制备成功后随即处死所有大鼠,剖腹取胃,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Western Blot法检测胃黏膜组织中NF-κB,COX-2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胃黏膜NF-κB,COX-2的表达较其他各组显著升高,欣胃颗粒可降低NF-κB,COX-2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结论:欣胃颗粒可通过下调PLGC大鼠模型胃组织NF-κB、COX-2基因和蛋白的表达,从而促进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与抗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观察胃欣颗粒对炎症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大鼠慢性胃炎模型,二甲苯引起小鼠耳肿胀模型及大鼠塑料环肉芽肿试验模型,观察胃欣颗粒对实验性胃炎、炎症的影响。结果:胃欣颗粒可使慢性胃炎模型大鼠的胃表层粘膜修复,粘液细胞逐渐减少或消失,使慢性胃炎所固有的腺上皮变性、萎缩、肠上皮化生等病理改变消失;对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肿胀和对大鼠塑料环肉芽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结论:胃欣颗粒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对慢性胃炎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0,(20)
本文综述列举近5年胃癌前病变相关的常见分子信号通路和中医药在癌前病变信号通路的干预研究。在中医治未病"既病防变"理论指导下,重视胃癌前病变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的研究,总结中医药在信号通路治疗靶点,期待进一步提高中医药防治疗效。 相似文献
20.
胃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 of gastric cancer,PLGC)是正常胃黏膜发展成胃癌过程中的重要阶段,临床运用中药汤剂、中成药、中医外治等手段治疗PLGC效果显著。但PLGC发病机制复杂,其分子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研究证实,多种信号通路的异常传导与PLGC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信号通路可将受到刺激后的细胞外信号分子传递至细胞内,进而发挥各种生物学效应。信号传导通路的异常激活或抑制,导致胃黏膜受损,影响炎症和肿瘤微环境,是胃癌前病变发生、发展的主要机制之一。大量实验表明,中医药治疗可通过干预信号通路的传导发挥重要作用。现按其作用机制分类,对中医药调控PLGC的8条信号通路进行综述,包括:Hedgehog信号通路、Hippo信号通路、TGF-β/Smads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PI3K/AKT/m TOR通路、JAK/STAT3通路、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和NF-κB信号通路,为中医药在治疗PLGC的实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