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呃逆古称"哕"、"哕逆";俗称"打嗝"、"打呃忒".是指胃气上逆动膈,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止的病证[1].现代医学认为,呃逆是各种原因导致迷走神经或膈神经兴奋,反射性引起膈肌痉挛,伴随喉肌痉挛的病症[2].短者数次或数分钟可止,长者可达数十年不愈.久患呃逆致损伤正气,严重影响健康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呃逆古称“哕”、“哕逆”;俗称“打嗝”、“打呃忒”。是指胃气上逆动膈,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止的病证。现代医学认为,呃逆是各种原因导致迷走神经或膈神经兴奋,反射性引起膈肌痉挛,伴随喉肌痉挛的病症。短者数次或数分钟可止,长者可达数十年不愈。久患呃逆致损伤正气,严重影响健康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郭岩岩  张洁  程小柯 《光明中医》2012,27(11):2289-2290
呃逆是指胃气上逆动膈,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止为主要表现的病症。呃逆轻者常不治自愈;重者24小时甚至数日不愈。持续呃逆3d以上临床诊断为顽固性呃逆。《内经》称为"哕",相当于西医学的膈肌痉挛。呃逆病位主要在膈、胃,与脾、肝、肾、大肠有关。凡能使胃失和降、胃  相似文献   

4.
呃逆,古称"哕",又称"哕逆",是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连续或间断发作、不能自止为主要表现的病症,现代医学称之为膈肌痉挛。其表现轻重差别明显,偶然发作者,症情轻浅,多不治而愈。持续48h以上的呃逆为顽固性呃逆[1],有的或昼夜不停甚至持续数天、数月不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睡眠与进食,可对精神及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  相似文献   

5.
<正>呃逆是指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制的病证[1]。根据其临床表现,相当于中医古籍中所谓"哕""打嗝""打嗝忒"等。其呃声或疏或密,间歇时间无定,可偶然单独发生,亦可见于它病之兼症,持续时间可连续或间歇性发作。病机主要为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动膈。现代医学认为,呃逆症是膈肌和肋间肌等辅助呼吸肌的阵发性不自主挛缩,伴吸气期气门突然闭锁,空气迅速流入气管内,发出特异性声音[2]。呃逆频繁或持续  相似文献   

6.
<正>呃逆,俗称"打嗝",相当于西医学的膈肌痉挛。是由胃气上逆动膈,气逆上冲,喉中呃呃连声不能自制病症。所渭顽固性呃逆,是指呃逆持续二十四小时以上、数周乃至数月不止,用一般方法治疗无效者,多影响患者的睡眠与进食。  相似文献   

7.
呃逆又称哕、吃忒、吃逆、打咯忒、打嗝、咳逆,明代以后统称呃逆[1]。主要是由于胃失和降,气逆动膈,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制而导致的疾病。笔者在老师指导下采用丁寇平胃汤治疗呃逆,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全部42例均为2013年3月至2014年1月湖北省中医院肝病科住院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1例,男11例,女10例;年龄41-62岁;病程27-37h;发作次数1-9次/h。对照组  相似文献   

8.
针刺内关指压翳风穴治疗呃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呃逆俗称“打膈”古称“咳逆”。是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而不能自制为主证。《素问·宣明五气篇》说:“胃为气,逆为哕”。现代医学称“膈肌痉挛”。轻者能持续数分或数小时不治而愈;重者可昼夜不停,甚至间歇发作数月之久,常致病人疲惫不堪,十分痛苦。本人几年来通...  相似文献   

9.
曹建峰 《光明中医》2010,25(1):81-81
呃逆,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为主证,古称“哕”或“哕逆”,西医称膈肌痉挛。轻者发病时间短暂,可啜热饮,取嚏,转移注意力等方法即愈;重者呃逆连声,难以自制,绵延数天,甚则数周而不愈,影响休息与睡眠,甚则饮食皆废,痛苦不可名状。笔者从2004年3月~2008年6月间以白拟止呃汤加针刺治疗顽固性呃逆4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呃逆俗称打嗝,是指胃气上逆动膈,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难以自制为主要表现的病症。现代医学称之为膈肌痉挛。轻者经过饮用温开水、深呼吸、休息多可自行缓解,严重者可持续数小时乃至数天,甚者可经久不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笔者运用耳压结合体针治疗呃逆2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呃逆在宋以前多称"哕",至元代朱丹溪始称"呃",明代才将"呃逆"之名确定下来,是指胃气上逆动膈,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难以自制为主要表现的病症~([1])。轻者可不治自愈,重者则呃逆频繁,迁延不愈,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笔者临证以来,曾治疗多例呃逆患者,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将心得介绍如下,以飨同道。关于呃逆发病机制的思考历代医家关于呃逆病因病机的论述,大多由外感风寒、饮食失节、情志不畅、正气亏虚、术后引起等,最终导  相似文献   

12.
呃逆病名考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呃逆,是指胃失和降,气逆动膈,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制的疾病.古代曾使用的相关名称有哕、吃忒、吃逆、打咯忒、打嗝、咳(欬)逆、逆、<食厄>逆等多个病名.每个朝代对于呃逆病证使用的词汇,因语言文字的变化或口语使用习惯的影响,在古代文献中,可发现主要常与噫、啘、咳逆三词有混淆的情形发生,因此弄清呃逆相关中医病名的内涵及呃逆一词在历朝沿革情形,对于开展该病的各项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主要对呃逆的历史演变及相关病名转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呃逆是指胃气上逆动膈,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止为主要表现的病症.呃逆可偶然发生,为膈肌痉挛所致;也可见于其他病的兼症,如胃神经官能症、胃炎、胃扩张、肝硬化晚期、脑血管疾患、尿毒症等,多呈连续或间歇发作.中医对"气逆"传统的治则为"逆则平之",对胃气上逆引起的呃逆主张和胃降逆平呃.  相似文献   

14.
呃逆俗称"打嗝",是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连续或间断发作,令人不能自制为主的一种病症。古称为"哕",又称"哕逆"。此病症可单独出现,其症轻微,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后不治而愈,一般不视为病态。若继发于其它急慢性疾病的过程中,则为病趋严重的征兆。其基本病因,是由于胃气上逆,扰动膈间而成。笔者采用针刺配合中药内服辨证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5.
治呃逆两法     
呃逆即膈肌痉挛,俗称"打呃忒",是指胃气冲逆而上,喉间呃呃连声,令人不能自制的病症,其声短而频,且没有气体从胃中排出,与暖气不同.呃逆既可作为单独的病症,又可作为某种疾病的一个症状.关于呃逆的治疗,早在<内经>中已有取嚏及转移病人注意力以止呃的记载,临床中还可针灸、服药、静脉滴注或推注以缓解呃逆,方法可谓多矣.本人也有两法,常能取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呃逆俗称"打嗝",指胃气上逆动膈,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声连连、声短而频、难以自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临证医家多责之于胃,笔者秉承《内经》"肺主气"思想,认为呃逆不可执着于胃,可从肺论治,肺气通利则气机统摄有权,中焦气运通畅,呃逆可止。笔者将呃逆分为寒呃、热呃、虚呃,并以宣肺降逆为主要思路,临证分别应用宣肺散寒、宣肺清热、补肺益气等平衡枢机之法治疗呃逆,颇有奇效,值得深思与推广。  相似文献   

17.
呃逆是指胃气上逆动膈、冲逆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立为主要表现的病证.其病机关键在于胃气失和,膈间气机不利动膈。临床既可单独出现而为病.亦可伴随于其他病证中。传统上。中医对“气逆”为病的治疗原则为“逆则降之”。对胃气上逆所引起的呃逆病证,更主张和胃降逆平呃。以顺应“胃气以下行为顺”的特点。故常常选用旋覆花、代赭石、柿蒂等降逆之品。但临床上“呃逆”一证并非仅由本腑病变所造成,而与肺、肝、脾等脏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李赞军 《光明中医》2007,22(11):45-45
呃逆是以气冲上逆,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难以自忍为特征的一种病证.古称为"哕",俗称"打呃".呃逆可以单独出现,亦可在多种慢性病的过程中出现,若属偶尔出现,其证多属轻微,多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后不治自愈;  相似文献   

19.
呃逆,又称"打呃"、"哕症",是指胃气上逆动膈,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有声、声短而频、难以自制为主要表现的病症。当呃逆发作频繁,症状典型,持续时间超过48 h为"顽固性呃逆"。现代医学称之为膈肌痉挛,是由于膈神经和迷走神经受到刺激所致的一种非特异性症状。对于呃逆的治疗西医多采用镇静止  相似文献   

20.
中风后呃逆辨证论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呃逆古称“哕”、“哕逆”等 ,是指胃气上逆动膈 ,呃呃连声 ,声短而频 ,不能自主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症。现代医学认为其病因为膈肌痉挛。在中风病中呃逆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并发症 ,其辨证有自身的特点 ,治疗原则方法也与一般呃逆不同。笔者试论述之 ,冀临床可参考一二。1 逆气生呃 昭示转机《素问·宣明五气篇》述“胃为气逆为哕”指出呃逆由胃气上逆动膈所致。而多数中风后出现呃逆的病人在发病前并无胃病 ,之所以胃气上逆是因为中风病气血痰火风阳上冲 ,引动阳明胃火所致。《素问·宝命全形论》说“病深者 ,其声哕”。同样 ,中风后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