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中药保留灌肠对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鞍山市经济开发区远卫生院收治的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患者86例,随机分为2组,各43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加用中药保留灌肠法治疗,疗程共14d.结果 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显著(P<0.05);2组血液流变...  相似文献   

2.
中药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15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来,笔者运用中医辨证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患者150例,临床观察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选择病例200例,中医辨证属湿热瘀结型,随机分为治疗组150例,对照组50例。年龄为19~52岁,其中19~29岁77例,治疗组58例,对照组19例;30~39岁82例,治疗组60例,对照组22例;40~52岁41例,治疗组32例,对照组9例。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30 a,其中病程10 a以下的117例,治疗组88例,对照组29例;病程10 a以上83例,治疗组62例,对照组21例。2组在年龄、病程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妇产科学》[1],中医辨证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妇科学》[2]。  相似文献   

3.
郭彦燕  李淑娟 《河北中医》2014,(10):1506-1507
盆腔炎为妇科常见病,多发病,是指女性内生殖器官(子宫、输卵管、卵巢)及周围盆腔腹膜和结缔组织的炎症[1]。可分为慢性盆腔炎和急性盆腔炎,慢性盆腔炎是在急性期治疗不彻底时迁延而来,但在病变为慢性盆腔炎后,治疗就变得复杂而缓慢。如治疗不及时彻底,病情缠绵难愈,影响女性的生殖健康,给家庭增加经济负担。单纯西药治疗为抗生素治疗,用药时间长,易产生耐药性。我们采用中药保留灌肠配合抗生素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104例,并与单纯抗生素治疗96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妇乐片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给予妇乐片,5片/次,2次/d,对照组给予妇乐胶囊,6彬次,2次/d,连续服药2个月,月经期间不停药,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53.33%,总有效率为81.67%。对照组愈显率为50.00%,总有效率为83.33%。两组疗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总积分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均有改善慢性盆腔炎症状的作用;但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妇乐片治疗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证)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6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采用中药鱼腥草注射液及丹 参注射液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60例。结果:总有效率96.67%。提示:该中 药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排脓,消除炎症之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多为急性盆腔炎未彻底、规范、有效的治疗,或病者体质特异,病情迁延或失治所致。临床主要表现为下腹部疼痛,腰骶部酸痛,带下增多,多伴有月经失调、痛经、性交或排便前后疼痛及不孕等症。中医药治疗慢性盆腔炎,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针对慢性盆腔炎的治疗难点,我们从整体观念出发,不断探索和验证,总结了一套较为成熟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案中除了普遍应用的中药内服、外敷,又增加了热奄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配合灌肠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的疗效。方法:选符合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标准的患者65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中药内服配合灌肠治疗,对照组予头孢曲松、甲硝唑静脉点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29%(95%CI=80.58%~99.26%),对照组为73.33%(95%CI=57.50%~89.16%),两组综合疗效比较(u=1.676 3,P=0.093 9),差异未达到显著性意义;且两组总有效率的95%CI重叠。结论:中药内服配合灌肠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的疗效可能优于对照组的证据显示,OR=0.17(95%CI=0.05~0.86),NNT=5(95%CI=2.59~29.67,但其概率分布呈明显的偏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应用改良中药保留灌肠法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女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1年10月就诊于白银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妇科并诊断为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的住院患者8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入组患者均给予西药抗炎加中药保留灌肠疗法,对照组应用改良前的中药保留灌肠法,观察组应用改良中药保留灌肠法。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与局部体征积分和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达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观察组中医证候治疗指数平均达到95.64%,而对照组治疗后中医证候治疗指数85.61%;观察组局部体征治疗指数91.57%,明显高于对照组82.57%。结论:改良中药保留灌肠疗法能明显提高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治愈率,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和局部体征,也能改变患者血浆黏度和红细胞比容,以此改善瘀血状态。此改良方法可广泛应用于临床,提高医院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9.
<正>笔者应用中药口服配合灌肠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PID),临床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选择2017年8月至2018年9月我院PID湿热瘀结型患者120例,主症:下腹或腰骶部坠胀疼痛拒按,带下量多,色黄,有臭味;次症:经期或劳累后加重;经量多或经期延长,不孕;舌脉:舌质稍黯、苔黄厚腻,脉沉细涩。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年龄  相似文献   

10.
综合疗法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综合疗法(中药汤剂内服,中药保留灌肠,配合周林频谱局部照射治疗,佐以心理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湿热型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采用综合疗法;对照组30例使用氧氟沙星联合替硝唑静滴,于经期进行,7天为1疗程。治疗组于月经干净后予中药汤剂内服,中药保留灌肠,配合周林频谱下腹部照射治疗,佐以心理疗法。均给予3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33%(P〈0.05)。结论:综合疗法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疗效较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给予中药保留灌肠,方药为:红藤、败酱草、黄芩、白花蛇舌草、赤芍、莪术、三棱、桃仁、当归、红花、紫苏木、牡丹皮、延胡索、茯苓、薏苡仁各15g;结果经1~3个疗程治疗后,显效40例,好转1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结论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肯定,安全可靠、不易复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综合疗法对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本研究源于"十一五"慢性盆腔炎中医四联疗法的优化及诊疗规范研究"课题,治疗组30例予连柏汤口服+盆炎消灌肠方灌肠+药渣外敷+理疗,对照组30例予连柏汤口服,疗程4周。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环境四个领域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在提高生存质量总积分、生理领域和心理领域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社会关系领域和环境领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疗法对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患者生存质量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配合海特光治疗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型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用穴位埋线配合海特光治疗仪照射下腹部区域治疗。结果:痊愈45例,显效8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结论:穴位埋线配合海特光治疗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型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中药内服外敷治疗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笔者采用中医内服、外敷联合的方法治疗慢性盆腔炎58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中药内服及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60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及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治疗组60例用中药汤剂口服及灌肠,对照组60例用抗生素静滴,治疗3个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6.67%,对照组73.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内服及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戴景曦 《河南中医》2016,(3):511-513
目的:观察蒲地灌肠液保留灌肠治疗湿热郁结型盆腔炎性疾病(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PI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2013年2月—2015年3月收治PID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康妇炎胶囊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蒲地灌肠液保留灌肠治。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3.7%,对照组有效率为79.2%,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较治疗前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蒲地灌肠液保留灌肠治疗PID能够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状态,增强毛细血管通透性,减轻炎症反应,有利于促进结缔组织松懈,溶解纤维组织。  相似文献   

17.
盆腔炎(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PID)是育龄妇女最常见的生殖器官炎症,指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的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的炎症。其中慢性盆腔炎(chronic pelvic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医药综合疗法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的7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35例,治疗组予中药二丹红藤败酱汤口服、妇科外敷散外敷以及中药通络灌肠汤灌肠,对照组予金刚藤胶囊口服治疗。结果:经2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7.14%,对照组总有效率77.14%;治疗组治疗后生活质量总改善率97.14%,对照组总改善率74.29%。两组患者综合疗效比较、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更能明显降低患者体内血清C反应蛋白(P﹤0.05)。结论:中医药综合疗法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疗效显著,优于单一中药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能明显降低患者体内C反应蛋白。  相似文献   

19.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迁延反复、难于治愈,好发于育龄期妇女,主要表现为慢性盆腔疼痛、腰骶坠胀、带下异常,伴随一系列的情感和心理问题,并常导致多种并发症,如不孕、月经失调、  相似文献   

20.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证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祖如 《河北中医》2005,27(12):893-894
目的 观察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8例采用中医综合疗法,即以内服中药加中药灌肠和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治疗;对照组20例单纯内服中药治疗。2组均20日为1个疗程。结果 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治愈率18.75%,总有效率97.92%;对照组痊愈率5,00%,总有效率75.00%。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组痊愈率56.25%,总有效率100%:对照组痊愈率25.00%,总有效率90.00%。2组痊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证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