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 毫秒
1.
桂枝芍药知母汤临床应用董坚桂枝芍药知母汤是《金匮要略》中治疗风湿关节病的方剂。其条文是:诸肢节疼痛,身体赢,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其组方是:桂枝120g、芍药90g、甘草60g、麻黄60g、生姜150g、防风150g、知母...  相似文献   

2.
周为民  何月英 《陕西中医》1997,18(6):274-274
<正> 桂枝芍药知母汤原载于《金匮·中风历节病脉证》篇:“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该方由桂枝、附子、芍药、知母、麻黄、白术、防风、生姜、甘草组成,是治尪痹之主剂。笔者依据“异病同治”之理,随症加减,用于一些内、妇科杂病之治疗,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桂枝芍药知母汤”方载于《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症治》篇 ,用于治疗历节病 ,余用于治疗痛风1例颇效 ,今浅叙如下 :患者李×× ,近因家庭琐事烦闷异常 ,与友痛饮达旦 ,晨起脚部红肿 ,疼痛异常 ,胃部不适 ,时时欲呕 ,遂来就诊 ,余诊之为痛风之证 ,投以桂枝芍药知母汤三剂 ,痛减肿消。盖痛风一症 ,中医称之为白虎历节 ,盖言之疼痛异常 ,如虎咬之状。其无不由风湿而致于此。仲景云“寸口脉沉而弱 ,沉即主骨 ,弱即主筋 ,沉即为肾 ,弱即为肝。汗出入水中 ,如水伤心”其意义为历节一病由于素体肝肾虚弱 ,加之外感风湿之邪 ,凝滞于肌肉关节 ,阻…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金匮要略>桂枝芍药知母汤进行了纵横论说.首先由该方之组成入手,依据作者40余年之经验认为以乌头代替附子、并加细辛可提高该方之祛风胜湿功效.川草乌、细辛之量虽超过常规量之数倍,只要先煎1h则可去除毒性.此方除可治类风湿关节炎之外,对红斑性狼疮、皮肌炎、硬皮病……等所有自身免疫性疾患均可见效.笔者认为此方对三型变态反应可能有强大之抑制作用,大剂量之乌头、细辛"益火消翳"作用,可否与抑制三型变态反应之"抗原抗体复合物"之生成有关,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桂枝芍药知母汤新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枝芍药知母汤出自《金匮要略》,方由桂枝、麻黄、防风、白术、附子、芍药、知母、甘草、生姜组成 ,原治历节疼痛。笔者临证用此方化裁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症、落枕、关节僵硬等病证 ,疗效满意。1 颞下颌关节紊乱症。张某 ,女 ,45岁 ,1996年 4月 2 5日就诊。自述因砂粒搁牙引起左下颌关节弹响不适伴开口障碍半个月余。现口作开闭动作可闻及清脆弹响 ,左下颌关节无活动痛 ,压痛明显 ,舌质淡、苔薄白 ,脉缓。辨证为风湿痹阻 ,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化裁 :桂枝 10 g,白芍 30 g,附子 10 g,白术 10 g,防风 10 g,川芎 10 g,麻黄 6 g,甘草 10 g。水煎服…  相似文献   

6.
桂枝芍药知母汤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裴正学 《中医药学刊》2005,23(2):239-239
本文对《金匮要略》桂枝芍药知母汤进行了纵横论说。首先由该方之组成入手,依据作者40余年之经验认为以乌头代替附子、并加细辛可提高该方之祛风胜湿功效。川草乌、细辛之量虽超过常规量之数倍,只要先煎1h则可去除毒性。此方除可治类风湿关节炎之外,对红斑性狼疮、皮肌炎、硬皮病……等所有自身免疫性疾患均可见效。笔者认为此方对三型变态反应可能有强大之抑制作用.大剂量之乌头、细辛“益火消翳”作用,可否与抑制三型变态反应之“抗原抗体复合物”之生成有关,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彭培初应用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湿疹经验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明  王怡 《山西中医》2005,21(3):14-14
彭培初是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长期从事中医临床工作,治学严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独特的学术思想。笔者有幸成为彭教授学术继承人,跟师学习2年余,受益匪浅。现将彭教授治疗湿疹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名老中医金实教授从事中医风湿科临床工作多年,对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诊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认为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病机为寒湿痹阻,化热伤阴,病情大多寒热错杂。桂枝芍药知母汤组方有表里兼顾,风湿俱去,寒热并调之特点。本文分析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证型特点,结合经典理论,对金实教授运用该方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经验进行理论及临床实践分析,主要有微微发汗法,藤类及虫类药物运用经验,注重顾护脾胃,及甘草使用经验等,并介绍典型病例。  相似文献   

9.
桂枝芍药知母汤应用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枝芍药知母汤,原方出自《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治》篇,由桂枝、白芍、甘草、麻黄、生姜、白术、知母、防风、附子组成,具有祛风除湿、温经散寒、滋阴清热之功效,主治风湿历节。其条文为:“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方中桂枝、麻黄、防风温散寒湿于表,芍药、知母和阴行痹于里,白术、附子助阳除湿,生姜、甘草和胃调中。同时麻、桂得术能兼除表里之湿,合以附子可温经复阳;生姜既助麻黄散寒,又助白术、甘草和中。诸味相伍,合而用之,则表里兼顾,风湿俱去,有温散而不伤阴,养阴而不碍阳之妙。…  相似文献   

10.
11.
桂枝芍药知母汤出自《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原文:"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清代李彣《金匮要略广注》中称赞桂枝芍药知母汤:"此一方而数方俱焉,精义备焉,诚治历节病之圣方。"已故名老中医岳美中教授也善用此方治疗痹证[1]。  相似文献   

12.
<正> 桂枝芍药知母汤出自《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篇中,由桂枝、芍药、知母、麻黄、白术、附子,防风、生姜、甘草组成。原方用于治“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头?唐⑽挛掠隆钡戎ぁ:笫酪郊叶喑缰倬爸?将其加减治疗各类痹症:如唐·孙思邈《千金方·诸风门》中偏治风痹的小续命汤;清·林珮琴《类证治裁》中偏治湿痹的薏苡仁汤;清·徐大椿《兰台轨范》中通冶各类痹症的大活络丹等。另因该方有表里兼治作用,亦有将其化裁为解表温里要方,如《局方》五积散。许叔微却在《普济本事方》  相似文献   

13.
正关节炎是由炎症、退化、感染等因素引起的炎性疾病,多发于人体关节及其周围组织处。临床症状常表现为关节肿痛、颜色发红,严重者造成功能障碍、关节畸形,甚至致残,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关节炎可由致病原因分为多种,其中最常见的为痛风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及创伤性关节炎等。此类疾病难以根治又极易复发,往往长期困扰患者。  相似文献   

14.
桂枝芍药知母汤临床新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勇  石笋 《四川中医》2005,23(10):109-110
目的:观察桂枝芍药知母汤对历节病以外的部分病种的疗效。方法:以该方为主,依据患者寒热虚实辨证加减。结果:用该方治疗慢性特发性心包积液、特发性水肿、紧张性头痛、耐药性深部真菌感染等病获愈。结论:桂枝芍药知母汤对风寒湿热夹杂证型的部分内科杂病,只要辨证准确,化截得当,可获良效。  相似文献   

15.
《金匮要略》:“诸肢节疼痛,身体(九王)赢,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桂枝芍药知母汤由桂枝、芍药、知母、甘草、生姜,白术、防风、附子九味组成。多年临证,根据异病同治的原则,以桂枝芍药知母汤为基础随症加减,应用于内科因“寒湿阻络,痰饮内停”所致之证,每能应手取效。兹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6.
桂枝芍药知母汤是历节病之主方,后世医家往往将此方解读为风寒湿邪外袭、痹阻筋脉关节,日渐化热伤阴而设,具祛风除湿、温经散寒、佐以滋阴清热之功。本文根据仲景疾病分类、身体疼痛诊治经验,结合《金匮要略》历节病之病理机制论述,《神农本草经》相关记载,对桂枝芍药知母汤方证进行了新诠释。认为历节乃因枯泄相搏、营卫俱微、三焦无所御、外邪侵袭等所致。是方以桂枝汤加桂枝一两、炮附子二枚治肢节疼痛;麻黄、知母、白术,三者利水消肿以祛水湿而治脚肿如脱、头眩短气;加重生姜二两,温散水湿、和胃降逆以治温温欲吐;防风祛风胜湿,共奏祛风胜湿、利水消肿、散寒止痛之效。  相似文献   

17.
廖荣德 《光明中医》2022,(23):4400-4403
桂枝芍药知母汤为出自《伤寒杂病论》的经典名方,主要条文为“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单从条文本义看,桂枝芍药知母汤主要用于风湿及类风湿性疾病,经过现代临床推广,适用范围扩大。此文简介近几年来桂枝芍药知母汤应用于内科、外科、骨科、产科、妇科等疾病的临床研究情况,以供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8.
桂枝芍药知母汤以其寒热并用、表里兼顾,用以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股骨头坏死、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关节周围炎、膝骨关节病、腱鞘炎、梨状肌综合征等骨伤科疾病,每收良效。  相似文献   

19.
《素问·痹论》指出 :“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 ,其风气胜者为行痹 ,寒气胜者为痛痹 ,湿气胜者为着痹也”。临证常以风、寒湿邪之偏盛、痛处游走不定、痛有定处 ,疼痛着重之不同特征而分为行痹、痛痹、着痹 ,并对关节红肿疼痛的称之为热痹。《内经》为痹证提供了正确的病机  相似文献   

20.
翟本超 《四川中医》2005,23(4):93-94
桂枝芍药知母汤功用祛风除湿,温经散寒,滋阴清热。作者宗先贤之意,通过辨证论治,在此方的基础上化裁治疗其它内科疾病,取得了好的疗效,同时更体现了中医的异病同治之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