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医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心理问题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本院诊治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72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护理干预,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运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焦虑、抑郁程度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SAS、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干预组护理后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躯体化症状,改善患者消极心理,提高患者满意度,且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方法:所选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均在护理干预后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分别对患者焦虑和抑郁状态进行评定,观察两组患者焦虑抑郁在护理干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重度焦虑所占百分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重度抑郁所占百分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理状况,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对慢性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的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影响,为提高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提供参考。方法慢性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1 40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700例使用常规临床护理;实验组700例使用护理干预方法,对比观察护理干预后2组患者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心理状态等相关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经过护理后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睡眠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焦虑状态、抑郁状态明显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使用改良后临床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慢性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的心脑血管并发症,改善其睡眠质量,减轻不良情绪,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3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冠心病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负性情绪改善情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和本组干预前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后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和本组干预前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和对照组干预后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有利于临床治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心理护理对银屑病患者不良情绪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银屑病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84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2例,两组均采用同样的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观察心理护理对焦虑、抑郁情绪的干预作用,并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综合疗效.结果:干预后两组焦虑、抑郁指数,治疗后的综合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心理护理能显著改善银屑病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有利于患者症状的改善,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心理状态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重点针对患者心理情况进行干预,比较2组护理干预前后焦虑、抑郁及睡眠质量评分,并统计护理满意率。结果:焦虑、抑郁及睡眠质量评分干预前后2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率观察组为95.0%,对照组为5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的心理护理干预对于提高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心理应对能力,缓解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睡眠质量,改善护患关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认知行为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抑郁、生活质量、心率、血压、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给予心内科常规护理,实验组4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认知行为干预,干预前后分别对2组患者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sF-36简明健康调查问卷进行评估,并记录干预前后的心率及血压、心功能。结果经过12周的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SAS与SDS总分显著下降(P均〈0.05),焦虑、抑郁发生率均明显降低(P均〈0.05);干预前后实验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对照组生活质量仅生理功能和社会职能维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各维度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实验组患者心率异常率、血压异常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实验组心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认知行为干预能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焦虑与抑郁情绪,并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晚期肝癌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给予支持性心理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进行心理评估。结果:两组在干预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和焦虑,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情绪和依从性(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肝癌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态,提高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护理干预方法对高危妊娠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将140例高危妊娠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比观察2组高危妊娠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对分娩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自然分娩率明显提高(P0.05),患者焦虑程度及抑郁程度明显降低(P0.05),睡眠质量显著提高(P0.05)。结论对高危妊娠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提高睡眠质量,并提高自然分娩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程序化护理干预对成年癫痫患者生活质量及焦虑抑郁状况的影响。方法将癫痫成年患者111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进行程序化全程护理干预,对比观察对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焦虑抑郁状况的影响。结果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QOLIE-31-P量表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护理后焦虑抑郁(SAS/SDS)量表评分明显降低(P均0.05),且实验组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对成年癫痫患者实施程序化全程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绪、精力,缓解焦虑、抑郁状况,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与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对青年肺癌患者心理状况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青年肺癌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肺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行认知行为干预(CBT),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1个月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QOL-BREF)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青年肺癌患者进行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况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团体认知行为疗法对青年肝癌患者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青年肝癌患者60例按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团体认知行为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肝癌患者生存质量量表(QOL-LC V2.0)评估2组患者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干预后2组患者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量表评分较入院时均有改善(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团体认知行为疗法能改善青年肝癌患者心理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自我管理干预对社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实施自我管理干预,给予对照组常规指导。两组在干预前后进行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等观察指标的评价。结果: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明显改善,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MLHFQ评分下降帕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自我管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社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脑血管病患者介入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54例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2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则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焦虑、抑郁评分及生活状况、社会心理、工作状况、医疗情况、体力情况、病情评分等生活质量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后,患者心理状态显著改善,生存质量、病情均有明显好转,提示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效果有积极影响,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胃癌患者心理状况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化原则将80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组,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40例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利用满意度、焦虑、抑郁、生活质量等指标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干预组满意度和焦虑、抑郁得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胃癌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满意度,缓解心理压力,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胃癌化疗后患者心理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胃癌化疗患者78例,按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及生存质量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恐惧、生理状况、家庭/社会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附加关注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以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结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莫尔斯(Morse)跌倒评估量表综合评价的精准护理干预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负性情绪的效果。方法:将90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5例,采用MoCA、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Morse跌倒评估量表评估患者认知、跌倒、负性情绪,筛查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负性情绪情况,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的同时注意观察心理状态变化,实验组则在上述常规护理基础上根据患者的不同状态,采取精准护理干预,分别于干预前、干预第7、14天,进行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HAMA)问卷调查,比较两组抑郁、焦虑的负性情绪。结果:两组干预前后比较,抑郁、焦虑的负性情绪均有改善,实验组焦虑、抑郁情绪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基于MoCA-Morse量表的精准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负性情绪,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9月—2010年9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慢性心力衰竭常规护理。观察组在以上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心理护理、健康教育、行为干预、社会支持等。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状况进行评分。结果:观察组干预SDS和SAS评分分别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慢性肾衰竭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 106例慢性肾衰竭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53例给予传统护理,对患者及其家属给予一般性指导;观察组53例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观察对比2组患者的依从性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依从性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均<0.05),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依从性,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乳腺癌(不保乳)术后患者抑郁焦虑的影响,为进一步提高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提供护理依据。方法将2007年1月-2008年12月31例乳腺癌根治术(不保乳)患者作为对照组;2008年1月-2009年12月28例乳腺癌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融入心理干预护理。采用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作为评价工具,分别于术后第10天对患者的抑郁焦虑程度进行评估。结果实验组患者抑郁焦虑分值较对照组明显减少,两者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乳腺癌根治(不保乳)术后患者是社会的特殊群体,无论是临床护理还是家庭护理,提供有效的心理护理,降低抑郁焦虑发生,提高生活质量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